•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5

duxingdejimi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倾听的内容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步步惊心生活

已采纳

倾听的要点1.克服自我中心:不要总是谈论自己 2.克服自以为是:不要总想占主导地位 3.尊重对方:不要打断对话,要让对方把话说完。千万不要去深究那些不重要或不相关的细节而打断人。 4.不要激动: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要急于评价对方的观点,不要急切地表达建议,不要因为与对方不同的见解而产生激烈的争执。要仔细地听对方说些什么,不要把精力放在思考怎样反驳对方所说的某一个具体的小的观点上。 5.尽量不要边听边琢磨他下面将会说什么。 6.问自己是不是有偏见或成见,它们很容易影响你去听别人说。 7.不要使你的思维跳跃得比说话者还快,不要试图理解对方还没有说出来的意思。 8.注重一些细节:不要了解自己不应该知道的东西,不要做小动作,不要走神,不必介意别人讲话的特点。学会倾听1.要体察对方的感觉。一个人感觉到的往往比他的思想更能引导他的行为,愈不注意人感觉的真实面,就愈不会彼此沟通。体察感觉,意思就是指将对方的话背后的情感复述出来,表示接受并了解他的感觉,有时会产生相当好的效果。 2.要注意反馈。倾听别人的谈话要注意信息反馈,及时查证自己是否了解对方。你不妨这样:“不知我是否了解你的话,你的意思是……。”一旦确定了你对他的了解,就要进入积极实际的帮助和建议。 3.要抓住主要意思,不要被个别枝节所吸引。善于倾听的人总是注意分析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以便抓住事实背后的主要意思,避免造成误解。 4.要关怀,了解,接受对方,鼓励他或帮助他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倾听的秘密1.身体前倾,表示对谈话感兴趣。 2.要“所答即所问”,这表示你在与人交流。 3.在倾听的过程中,适时加上自己的见解,以使给予和吸收两个方面平衡。 4.以头部动作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回应说话者。 倾听的技巧 1.你必须充分认识到有提高这方面技巧的必要,并且很想改进它。如果没有这种强烈的愿望,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 2.当你很难弄懂对方的表达意图的时候,要问:“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3.要对“红牌”词语加以警惕。这些词语可能会引发过激反应,或造成偏见,比如“女性解放”、“男性沙文主义者”等词。 4.如果你发现你走神了,当你回过神来的时候,你无法接上对方的谈话,那么就注意一下关键词和使用最多的词。当说话的人谈吐不清、词不达意、不切题时,这种情况会经常发生。 5.要尽量找一个不受干扰的地方交谈,如果周围有太多容易令你分心的事,就会影响你集中精力,从而使得你很难续接上你的思维链条。倾听的禁忌1.对谈话内容漠不关心; 2.只听内容,忽略感觉; 3.无故打断对方的谈话。倾听的心得1. 要让诉说者放松,两个人都坐下来,并且在同一高度上,面对面,距离比一般的社交距离稍近些较好。 2. 如果诉说者一开始情绪激动,必然导致无法把事情说清楚,此种情况常见于女性诉说者。此时作为同性,拥抱和拍抚都是很好的稳定对方情绪的方法。 3. 倾听中,目光专注柔和地看着对方,适时给出回应,比如点头和“嗯”,表示你正在专心倾听。 4. 没有听懂或弄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出并沟通,以免造成误解。但不要喧宾夺主,更不要把话题扯开。 5. 在对方说完前不要急于发表观点,也不要提前在心中作出预判,尽量避免把对方的事情染上自己的主观色彩,耐心听完。 6. 对方说完后,有条件的话,让他喝一点热茶或热牛奶、巧克力什么的,他需要感受到被人关心,热的东西也容易让人重新振奋起来。 7. 无论对方说的事情在你看来多可笑幼稚,他向你诉说都是表示对你的信任,这是一种对你人格的赞美,所以,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带着高姿态评点他的事。即使你不赞同他的想法,都要给予他他想要的理解和安慰,在困境中支撑对方是作为朋友的义务。 8. 你不需要完全感染对方的情绪,或者想个办法帮他出气。如果对方的诉说内容只是一种莫名的情绪,那么做到第7步时一切已经完成了。但如果这是个尚待解决的问题,你可以帮他把事情从头到尾理一遍,哪些地方是他自己做的不对,哪些地方主要是别人的问题,解决方法123等等。 9. 你可以从他的观点看问题,但提出的建议一定要出于自己的想法,对方想听到的是“你的意见”。如果担心自己的想法太过主观,尝试从多个角度切入问题,如此可以尽可能地确保客观、公正。 10. 当然也有可能,对方在诉说的过程中,自己渐渐有了主意。如果你觉得你的想法会更好,那么作为一个提议告诉他,帮他参谋而不是作决定。决定一定是当事人自己作出的。即使他最终没有采纳你的建议,也要给予他鼓励和祝福。心理咨询参与性技术概念倾听是心理咨询师参与性技术之一,心理咨询师参与技术包括倾听、询问、鼓励和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非言语性行为的理解与把握。倾听的作用:1、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 2、倾听可以表达对求助者的尊重; 3、倾听能使求助者在比较宽松和信任的氛围中诉说自己的烦恼; 4、倾听本身就具有助人的效果。咨询师怎样听?1、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 2、设适当的表示解释; 3、不带偏见和框框,不做价值评判。咨询师应该听什么?1、听懂求助者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所表达出来的东西; 2、听出求助者在交谈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或隐含的意思; 3、听出求助者自己都不知道的潜意识。 具体地说咨询师要对求助者讲的任何内容不表现出惊讶、厌恶、奇怪、激动或气愤等神态,而是予以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来对求助者的倾诉做出反应,比如,“噢”、“嗯”、“是的”、“然后呢”等,以及点头、目光注视、微笑等。不但要听懂求助者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求助者在交谈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或隐含的意思,甚至是求助者自己都不知道的潜意识。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深入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细心地注意求助者的言行,注意对方如何表达问题,如何谈论自己及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对所遇问题做出反应。还要注意求助者在叙述时的犹豫停顿、语调变化以及伴随言语出现的各种表情、姿势、动作等,从而对言语做出更完整的判断。在倾听过程中咨询师的应有表现:1、咨询师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深入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 2、细心地注意求助者的言行; 3、对求助的言语作出完整的判断; 4、作出适当的反应。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1、急于下结论;2、轻视求助者的问题;3、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4、做不适当的道德或正确性的评断;5、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感反应)。倾听时鼓励性的回应有:点头和言语(是的、噢、确实、说下去,嗯…)

心理咨询师倾听的内容

307 评论(10)

武汉王钦

繁华壮粤翻一番陆淹

288 评论(10)

装璜专家

一、四只耳朵的倾听技巧 交谈的时候,假如对方提出以下四种问题,或者在脑中画出这四个问号,那么交谈就自然走向不信任与崩溃,假如是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那么关系就无法有效的建立,已建立的关系,也可能破坏殆尽。这四个问题是: 「你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话?」 「你听不听得懂我在说什么?」 「你到底赞不赞成我说的话?」 「你是不是不喜欢听我讲话?」   想要避免以上四种窘境,就得学习有效能的倾听技巧──四只耳朵。 (一)第一只耳朵:让对方知道我专心的听你说话。   无止尽的挫败与人际关系的毁灭,就从「听话」开始。原来,沟通的重点,不只在于「听」,更在于「让对方知道」我在听,要「听」到对方有感觉。第一只耳朵必须符合下列各项基本条件:   1、专心聆听。   2、眼睛盯着对方。 3、头与目光随着对方的手势或位置而移动。 (二)第二只耳朵:让对方知道,我听得懂你所说的话。   除了让对方知道,我在专心地听你说话,还得让对方了解,我听得懂你在说些什么?第二只耳朵的要件如下:   1、专心聆听。   2、眼睛盯着对方。   3、目光要随着对方的首饰或位置而移动。   4、频频点头。   5、脸部要有表情,有笑容,眼睛、鼻子、嘴角都会动。 6、嘴巴要有声音,发出语助词,「嗯..」「哦…」….。 (三)第三只耳朵:让对方知道,我赞成你说的话。   除了让对方知道,我听得懂你的话,还要让对方知道,我赞成你的说法。心理咨询师知道,不管来访者来向你说什么,你一定要先说「好」,绝对不能劈口就回一句「不行」「不好」「不对」「不可以」「不可能」「错了」。因为犯了这个口忌,你就切断了咨访关系。先接受对方,才有机会协助对方改变。赞成对方的说法,对方才知道你已经接受了他。要如何让对方确认,他(她)赞成我的说法呢?   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专心聆听。   2、眼睛盯着对方。   3、头与目光要随着对方的首饰或位置而移动。   4、频频点头。   5、脸部要有表情,随对方的心思意念而动,眼睛、鼻子、嘴角都会动。   6、嘴巴要有声音,发出语助词,「嗯..」「哦…」….。 7、对话时,要说出下列的语言:「对」「没错」「就是这样」「我赞成」「当然是如此」「一定是如此」「太棒了」「太好了」「高见呀」「讲得太好了」「佩服、佩服」「我就是这么想」「我也是这样子认为」..等。 (四)第四只耳朵:让对方知道,我好喜欢听你讲话。   万一,对方说的话太过离谱,实在无法暂时「先」赞同,那岂不翻桌子、踹椅子了。以前,我们总以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21世纪多元价值的今天,不同价值观的人,不但可以寻求「双赢」或「双不输」的模式共事,还可以变成好朋友。所以,对方的表现有没有合乎我的价值观?都不会妨碍一个你去接纳对方。   那么,要怎样子听话,才能让对方知道,你接纳他,喜欢听他说话呢?第四只耳朵的要件如下:   1、专心聆听。   2、眼睛盯着对方。   3、头与目光要随着对方的首饰或位置而移动。   4、频频点头。   5、脸部要有表情,有笑容,眼睛、鼻子、嘴角都会动。 6、嘴巴要有声音,发出语助词,「嗯..」「哦…」….。 7、眉开眼笑,嘴角上扬。眼光柔和,相貌慈祥。 8、身体向对方倾斜、靠近,甚至弯下腰或趴下或蹲下身子,或者拉椅子紧靠着坐在一起。 9、不论赞成或不赞成对方的说法,都不会生气,没有怒容,没有责备或不悦的语气,还是笑咪咪地温和的,和对方说话,听对方讲话。 10、让对方知道「真奇怪!不管你的意见好不好,我都很乐意听你说话!」 二、六根好舌头——有效能的语言回馈技巧 语言可以区分成二种,一种是:表出性语言,用来表达自己的观念或想法;另一种是:回馈性语言,用来表达自己对他人行为或语言或理念的反应。一般人际沟通,常流于「各自表述」。亦即,双方都只单纯地叙述表出性语言。不说话时是在等对方说完话,接话是在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在听对方讲话,并且响应与回馈对方的说法。双方虽然交换了讯息,但是,听的和说的,都没有实质的交集。 回馈性语言的运用,是促进沟通效能的重大技巧。因为沟通的动机,固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沟通的目的,更希望能得到对方的回馈,好让自己能够多方琢磨或清楚地确认。 (一)第一根好舌头:对事件内容做正向的回馈 不论对方说了什么,都必须从对方语句中,挑出相关的线索给予正向回馈。内容好,就直接说出好在那里。内容找不到任何好,就说没有不好,所以真好!内容有些不好,就说还好没有非常不好。至少要搅三遍以上,至少说出三句不同的正向回馈,才能达到效果。否则会被视为敷衍,尤其是一句「你说的很有道理」之后,立即大发厥词「但是..….」发表自己的其它想法。「第一根舌头+表出性语言」是非常令人讨厌的语言模式,因为说话人沾沾自喜──自己会说话。当然,第一根坏舌头:对事件内容做负向回馈,更是令人厌烦。 (二)第二根好舌头:对情绪做正向回馈 回馈的对象,不是对方说话的内容,而是说这些话时的情绪。同样一句话,高兴的说,伤心的说,生气的说,平淡的说,就有四种不同的意涵。说话的内容可视为一个事件,说话的情绪就是那事件对现在这个人的影响。对情绪做回馈,就是超越「事件」来对「人」做回馈。不是说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关于…,而且…,最棒的是你说…」,而是说「看你讲的这么高兴,我也…」或者「听你说的这么伤心,我心里…」或者「难怪你这么生气,真是气死人,你…」或者「你怎么做到的,这么大的事,你却轻描淡写,平静而理性的…」。以上的例句,就是第二根舌头,令人窝心的好舌头。听到这些话的人,情绪终于被对方接受,就好像「哈利波特」书中,漫天乱撞的金梭子被抓在手里──平静下来。辨识对方的情绪,对情绪做正向回馈,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必备的基本知能。 (三)第三根好舌头:对动机做正向回馈 第二根好舌头,令人情绪舒坦安定。第三根好舌头,更令人窝心、甜蜜。因为当你针对对方的动机,给予正向回馈时,那种会窝心窝到心坎深处的感觉,令对方对自己的评价,更高更棒更有价值感。因为你说:「听你这么说,就知道你为了…才…,好感动好佩服你哦!」,或说「看你说话的样子,才了解你真的是用心良苦呀!你好棒,你…」,或说「我终于亲眼看到,一个尽心帮助别人(或自己)的人,起心动念是如此的温柔与慈悲…」,或说「原来如此,辛苦你了,这么费心的成全这件事(或人)」,或说「愿意这么用心、细心的人,就只有你了…」,或说「不管事情怎么发展的,我都相信了解你的心意,我支持你…」。以上的例句,都是第三根好舌头的语言,听这些话的人,都像吃了人参果子般──通体舒畅心窝甜蜜。这种「会心」的沟通经验,不但增进关系,更令被会心的人,「安顿」与「净化」所有的念头与杂思。好的动机会被增强,坏的动机才寻得机会变好。 (四)第四根好舌头:对能力做正向回馈 第三根好舌头,令人窝心甜蜜;第四根好舌头,更令人精神焕发自信圆融。因为当对对方的能力,给予正向的回馈后,对方才有机会肯定自己的能力,肯定自我价值、自我影像与自信心。尤其是师长,亲人,重要的朋友的证词,对于能力的肯定,总令人终生铭记,来激励自己,证明自己。第四根好舌头说「听完你说的话,我觉得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或者说「你说的话,证明你有能力处理这些事情,更证明你有能力帮助自己…」,或者说「看你说话的样子,我绝对信任你,因为你是一个有能力规划与执行业务的人…」,或说「说的真好,我相信你一定有能力帮她…」,或说「因为你做得到,你才会这样子讲,加油!」,或说「没有能力的人,说不出来这番话来,一定会成功的,祝福你…」或说…。 以上的例句,都是第四根好舌头的语言。听了这些话的人,就像吃了大力丸,打了强心剂,变得活力旺盛、自信满满。这种被「强化」的感觉,这种力道十足冲劲十足的经验,令人觉得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很好,令人觉得前程光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自信。 (五)第五根好舌头:对德行做正向回馈 第四根好舌头,令人活力充沛自信满满;第五根好舌头,更令人尊贵优雅雍容大度。因为重要他人(每个人心中的重要他人都不同,排序也不同)对德性与人格,给予正向的回馈与认证,这个人才算验名正身,用这样子的一种人格,操作这样的一种德行,实践于学习、生活与工作之中。这种经由「他证」到「自证」──我是一个怎样子的人,我是一个拥有怎样子德行的人──让一个人知所行止,自己明白每一件事的分寸与行为标准。第五根好舌头说「从你说的话当中,我可以肯定你的人格,你是一个拥有∆∆德行的人,因为你说…」,或说「听完你的话,我才知道,你的人格是如此的高贵,谢谢你的用心,因为你…」,或说「因为你是一个∆∆的人,你的话、你的行为,证明了你∆∆的德行,也搏得了大家的肯定…」,或说「没有∆∆德行的人,说不出这样子的话。没有∆∆人格的人,没法子用这种态度在这里这样子讲话,我相信…」,或说「谢谢你,因为你,我才知道什么叫做人品。因为你的话,我才了解一个人的人格有多么的重要。」或说…。 以上例句,都是第五根好舌头的语言。听到这些厚重的语言,整个人会变得高贵。行止坐卧间,都自己感觉到一种气氛,一种高雅而尊贵的气息,弥漫在自己的身体、指尖、唇舌和目光所及之处。空气中自有音乐,音乐中自有芬芳。因为德性的内化,人格的光彩也就焕发于生活环境之中。 (六)第六根好舌头:对团体做正向回馈 当领导者的人,每多用一根好舌头在团队成员身上,团队成员的人格就愈健全,人品愈尊贵,能力愈强盛,活力也愈高昂兴旺。领导者每少拿出一根好舌头,团队成员就缺乏一种好能力;领导者每多拿一根坏舌头出来,团队成员就被多剥一层皮,以至尸骨无存。当一个领导者拿出五根好舌头之后,如果还能伸出第六根好舌头,对团体做正向回馈。团队成员就能从领导者的语言中,获得团体荣耀、认同感与成就感。成员除了从「自我」获得能力与激励之外,才能拥有「我们」,才能从「团体」的认同与介入,而获得另一种新的能力与激励。第一根到第五根好舌头,只只都在建构与激励个体优质的「自我」能力与动力。第六根好舌头,却能够赋予个体,超越自我之外的──团体,所涵养与激励的新能力与新动力。 第六根好舌头说「你们的业绩虽然不尽理想,可是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做了最大的努力,…」或说「如果不是全体成员的努力,我们不可能…」或说「这一切的成就,都要归功于每一个人!」,或说「我看到了非常棒的团队精神,我感受到所有人共同创造出来的──必胜的决心与气氛,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或说「我们的斗志,我们的决心,我们的努力,全部都燃烧在每一位的眼中。我们将共同创造这个团体最高的荣耀,我们…」或说「为了团体的荣耀,我们一定要努力,为了全体的成就,每一个人一定要…」或说…。以上的例句,都是第六根好舌头的语言。听到这些话的人,会滋生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就与需求的能力和动力。不是为「我」而怎样又怎样。而是为了「我们」的荣辱,成败与需求,所以才去怎样又怎样。人的一生只有一个「我」,即可发展与拥有无数个「我们」。第一个我们是我与我的家人,第二个我们是我与同学或我与我的班级,而后还有无数个我与我们。从我与某人成为我们,到我与一群人成为我们,依照远近亲疏与因缘流转,我必须有能力去建构、发展与享受每一个我们。个体从小如何学习建构「我们」,学习从「我们」获得生命的能力与生活的动力,就从老师(与家长)的第六根好舌头开始。

10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