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样丶
你会问,孩子的画会“说话”吗?答案是肯定的。 一位妈妈看到自己孩子画的这幅画以后,就立刻紧张起来,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来向我咨询。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幅画: 当你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地动山摇,火山正在喷发出红色的岩浆,特别是前面的一片红色,好像鲜红的血液。火山口喷溅出的火星,如同一个正在生气的人正在宣泄着什么,两只苍白无力的恐龙想要靠近、却有止步向前。 这幅画是今年上半年,我的“亲子绘画心理成长营”课程里面一位9岁小男孩的画作。整幅画面红色和棕黄色的大幅渲染,生动的情节, 让我们也能真切地感受到,画者在画画时的那种紧张、害怕、危险、压抑等情绪感受。 “我很害怕,我渴望妈妈的陪伴和保护”——这就是孩子画里告诉我们的“话”。 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绘画是我们家长走进孩子内心的入口,是孩子表达内心的第二语言。从儿童绘画心理学角度上来说,绘画是孩子表达情绪、疗愈内心、发展天赋潜能非常有效的方式。 一、绘画对于儿童发展的意义 有很多家长都认为画画只是一项兴趣,如果孩子感兴趣就培养一下,不感兴趣就算了。其实,绘画是人类共有的一种表达,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因为他们在用最接近自然的方式(潜意识)来表达。(关于要不要培养孩子画画、怎么培养的话题,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体现。) 我们来谈谈绘画对于儿童各项发展中的意义: 认知发展,提升能力 表达情绪,疗愈创伤 发现天赋,发展潜能 1、认知发展,提升能力 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众多专家学者对儿童绘画的研究中,都可以看到儿童绘画发展与其认知、心理发展是相联系的。儿童绘画发展的过程,和他们认知发展的过程基本同步,当然也会出现提前和滞后的现象。 比如说,通常3、4岁左右的孩子会画蝌蚪人(头很大,手脚为线条的“人”),6岁的孩子能够用几何形状画出身体的部位(比如手臂和躯体)。如果发展超前的孩子,会提前出现后面阶段的绘画特征。如果一个6岁孩子还画蝌蚪人,还将手臂连在头上画,说明他的智力水平还停留在3、4岁阶段,或者说是一种退行。 除了认知发展,绘画还可以提升孩子的运动能力、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观察力等能力。如果绘画之后配合沟通与书写,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当然,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也能培养出那种自主、热爱与自信的宝贵品质。 2、表达情绪,疗愈创伤 绘画活动本身就具有情绪表达和疗愈的作用。人的心理看不见摸不着,情绪如果不表达我们也很难猜得到,绘画就是一种将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 此所谓“ 看见即疗愈” :不仅画者自身受益,看画的人也能够感同身受。 腾讯网上有一则新闻,出走妈妈看到孩子的画后很感动、也很内疚,终于决定回家,和一家人团聚。 为什么呢?因为她能从画上感受到孩子的那份渴望。 荣格的自我疗愈之路 。作为弗洛伊德学生的荣格,发现自己的某些学术观点跟自己的老师有很大的分歧,在纠结痛苦中和老师弗洛伊德决裂,随后四十多岁的荣格遭受着大量幻觉及情感的冲击,随时有被无意识吞没的危险。在那个最艰难的岁月,是一幅幅曼陀罗绘画,让荣格逐渐逃离抑郁情绪、回归我们所熟知的一代心理学泰斗。 3、发现天赋,培养潜能 经常有家长向我咨询:“该给孩子报什么兴趣班啊?”“我家孩子文科好、还是理科好?”别说孩子了,就连成年人自己也很迷茫,搞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往哪方面发展?作为心理咨询师,遇到这类问题屡见不鲜。 其实,这三者是息息相关的,我们 最有必要搞懂的就是第一个问题“我是谁”,也就是找到个人的优势和天赋。 成人和孩子都适用,先了解自己,才知道要往哪里去。对于儿童来说是立志,对于成人来说是职业规划。 我们还可以从孩子的绘画中,发现孩子的艺术、情感、幽默感、专注力等优势和天赋,这些都需要家长小心呵护,并将这颗小种子培育成参天大树。 二、“三不要”和“三要”:成人在儿童绘画活动中的态度和角色 有人一提到绘画,就想到解读。我想提醒的是,在没有摆正成人对待图画的态度和角色之前,切忌野蛮解读,否则反而会得不偿失。这里的成人除了家长,还包括老师、咨询师等。 在此,我总结了成人在 儿童绘画活动中态度的“三不要”和“三要”: “三不要” 不要去干预、评判孩子的画,更不要打击孩子 不要让孩子学习公式化的绘画(模仿范画),不要过早认字 不要野蛮解读,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伤害孩子 “三要” 成人要给予孩子尊重和允许,呵护和鼓励,亲子陪伴、互动游戏和沟通交流。 成人要给孩子宽松的环境、广阔的空间,来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成人要学习儿童发展规律,绘画心理学知识,和沟通辅导技巧 总体来说,成人在儿童绘画活动中的角色: 不仅是带领者,更是跟随者 不仅是旁观者,更是参与者 不仅是解读者,更是辅导者 以上的重点在于 —— 成人作为跟随者、参与者和辅导者 ,在必要的时候充当带领者、旁观者和解读者。 三、绘画+故事:孩子内心的入口 其实,儿童绘画心理本身是没有“套路”可言的,因为这些小天使们太古灵精怪了,他们天马行空,他们从来不按成人世界的“套路”出牌,越是小的孩子,这一点越明显。 比如,孩子们会画黑色的太阳,然后告诉你这是阴天;他们会画三只眼睛的蚂蚁,告诉你这样看的更远;他们会画宝宝生活在妈妈透明的肚子里,有的还穿着衣服…… 孩子们就是这样不断给我们惊喜,超出我们的想象。因此, 对于孩子的画,千万不要按照标准流程解读!我这里有一个锦囊送给你们,那就是——故事。 故事的妙处:表达,看见,沟通,疗愈。 如何把故事加入到儿童绘画当中呢? 简单来说,就是成人在儿童绘画的过程中耐心地等待与观察,等他们画完之后,让孩子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解自己的绘画。注意哦!孩子讲述的故事一定要认真聆听,去感受其中的情绪情感,以及孩子的诉求。因为, 无论孩子画了什么,他讲述的画中故事都是自己真实故事的隐喻。 再回到本文一开始的那幅画,孩子在画这幅画时,还给他配上了一个故事。他的故事名叫《喷发的火山》,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小学员自述故事:妈妈代写) 一天,我和妈妈在观看喷发的火山,我骑在妈妈的背上,火山喷发出熊熊烈火,就像生气的时候,可以毁灭天地。我喜欢跟妈妈一起游玩,即使很危险,我依然陪着妈妈,保护妈妈。“ 看完这么一段故事,再与恐龙火山图相结合,你领悟到了什么呢? 关于隐喻,很显然小男孩已经将自己和妈妈,代入了恐龙母子的身体。 那么火山代表什么呢?究竟是谁在生气?是小男孩自己,还是他妈妈呢? 我想不难感受到,火山代表妈妈,妈妈正在生气,好像火山喷发一样,让人觉得害怕和危险,也许这是刚刚发生的事情,或者经常在家里发生的事情。 那么,小男孩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从孩子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妈妈生气的时候,让他感到紧张、害怕,他还是忍不住想要接近妈妈,甚至去保护妈妈。可见孩子是非常善良和善解人意的,是个小暖男。 但是,作为旁观者,我们更多地会去同情这样一个孩子:小小年纪,本是应该得到妈妈的保护,面对着妈妈的发火,反而想要去讨好妈妈、保护妈妈。 是不是要引起家长的反思呢? 当然,人无完人,我们每个家长都在学着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 犯错了没关系,关键是要意识到问题所在 ,改善自己的沟通方式和情绪管理方式, 重新与孩子建立连接,去跟孩子和解 。 在成人的角色部分,我提出了一个 辅导者 的角色,就是在孩子讲述完故事后, 成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给以沟通和交流 。这一点课程里会详细讲解。 还有一些其他的案例和故事,在这里就不详述了。 四、一些有趣的绘画主题 要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就要充分地了解孩子、接纳孩子。来看一组孩子们有趣的绘画作品吧! 从这些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可爱的、调皮的、搞怪的、不拘一格……的孩子。 总而言之, 1、绘画是孩子的第二语言,孩子可以透过绘画,向我们传达他们的思想、情绪、故事和诉求。 2、绘画在儿童各项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架起了孩子和成人之间内心连接的桥梁。 3、在儿童绘画活动中,成人要秉承“三不要”和“三要”原则,充当跟随者、参与者和辅导者的角色。 4、在儿童绘画心理辅导中,需要将“故事”这一锦囊加入到绘画辅导活动中,增进与孩子的沟通和了解。对于故事和画中呈现出的问题,成人也要积极改进。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我是苹果老师,BYE! 【本文中图片和文字,版权归本号所有,未经允许不得他用】
HaoRen19990828
22岁左右的时候,看什么都带着伤感,看朝霞是,看夕阳是,呼吸和漫漫时光都是,那时觉得人生是悲观的。
大学毕业,16年元旦在苏州出差和同事还有她的一位朋友去跨年唱歌,期间她朋友说多唱欢快的歌,生活要快乐一点。彼时那句话深刻触动了我。后来的几年,想做一个深刻的人。便大量读书,思考,反思生活,与人讨论。其实不明白何为深刻,那几年是22岁的延续,但已逐渐加大了乐观和快乐的比例。26到27这两年,是思想快速成熟的时间。多了非常多的感悟,明白很多道理,有从书本而来,从圣人大家而来,从父母长辈而来,从生活体验而来。但不可说,无法说,只能体会。
27岁这一年,是开悟的一年。一切看法都逐渐明亮起来,没有焦虑、耗费,没有自卑、自负,对生活的理解较之前精进几深。28岁这一年,逐渐抛弃深刻,甚至偶尔连所谓知识,荣誉,外界种种都想一并抛弃了。但人总归是人,凡人总归凡人,也只能做到把悲观,乐观,伤感,喜悦从生活中去掉。尽量做到把情绪从生活中去掉。虚揉造作的生活方式应该被去掉,凡经修饰的东西都该被抛弃。一切不在实际生活之内的都该被唾弃,生活的意义就在生活之内。太多虚假的东西,声名、金钱、权势、美色、诱惑、皮囊、知识,统统都是。还差一点,还需要几年或更长时间。
爱美食的NANA
1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一个脱口而出的答案是:由那些亮晶晶的星星组成的。但在最近几十年中,科学家越来越发现这个答案是不正确的。天文学家认为,组成恒星、行星、星系——当然还有我们——的物质,或者叫普通物质,只占宇宙总质量的不到5%。他们估计,另外25%,可能是由尚未发现的粒子组成的暗物质。剩下的70%呢?天文学家认为那可能是暗能量——让宇宙加速膨胀的力量。
宇宙
2、我们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45年前,天文学家弗克·德雷克首次启动了探寻地外文明的奥兹玛计划——用巨大的天线(射电望远镜)接受外星文明发射的信号。45年过去了,天文学家的努力仍然在继续着。然而,即使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凤凰”计划,也还没有找到任何来自外星文明的无线电信号。
宇宙
3、地球内部如何运作?40多年以前,一场地球科学的革命发生了。板块构造学说更新了关于地球自身的知识。但是关于地球内部构造的问题,仍然沿袭着革命之前的知识。科学家在这40年中所做的,就是把这个鸡蛋模型——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进一步细化。借助于越来越先进的地震波成像技术,科学家正在研究地球这个庞大机器的运作过程。但是要掀起另一场科学革命,可能还需要半个世纪。
4、地球温室将变得多热?尽管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肯定会在这个世纪继续增加,这种增加会让全球变暖,但是变暖的程度仍然不太确定。科学家一般认为,这个世纪二氧化碳浓度的加倍会带来℃~℃的升温。但是这不够精确。科学家正在发展新的数学模型,试图让数位更令人信服。
5、物理学定律可以被统一起来吗?苹果落向地面、一道闪电划过长空、核电站反应堆里的铀原子衰变同时放出能量,超级加速器击碎质子:这几种现象代表着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力、电磁力、弱力和强力。宇宙间所有的物理现象都可以用这四种基本力进行解释。但是科学家并不满足。有没有可能把这四种力统一成为一种?上个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发现弱力和电磁力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它们是一种事物的不同侧面,统称电弱力。但是其余两种力是否可以和它统一起来?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