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5

啦啦啦啦7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同辈督导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ugar糖果君

已采纳

首先,从我身边所认识的心理咨询师来看,大学本科毕业就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人,非常的少 。这个专业本身找工作就比较的困难,身边很多的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是选择了和他类似的行业,比如说去做教师。这是从事实的角度来看。

其次, 从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特点来看,心理咨询师是以自身作为工具来面对来访者,实现助人自助。 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而 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 相对来说,可能理论知识掌握的不错,但是,还是 阅历比较的浅,相对来说,难以取得来访者的信任。

最后, 心理咨询师不仅仅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不断的继续成长。 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积累过程。 比如我们很多心理咨询师都是在学习相关专业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参加各种各样的工作坊,接受相关老师的督导或者是同辈督导,不断的在实践中去积累经验的。

再者提醒一下, 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心理咨询专业很多都是属于基础知识。 而对于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来说,分很多很多流派技术。 从我刚进入这个行业来说,感觉“一入侯门深似海”,可以学习的内容,或者是需要学习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绝对不是上几年大学就够用的,所以要选择这个行业的话,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烧钱又烧脑。

当然可喜的是,随着我们国家对于心理咨询行业的重视和心理咨询需求的不断增加,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是值得令人期待的。如果有毅力学完本科继续攻读硕士,博士,我觉得这个行业前景还是不错的。

反正我是非常的喜欢,虽然我是半路出家。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爱好是好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好像当心理咨询师需要考证吧。

不一定。首先,心理学是比较难分配的专业。第二,比较难学,比如教师这个专业,就有评多心理学的分支。比如教育心理学,还有儿童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教学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应考心理学等等,很繁杂的。心理问题,是个大问题,值得研究。我建议选一个具体的,结合现实的专业。

不能。

心理咨询师同辈督导

269 评论(12)

苹果香蕉最爱

1.首先,是理论学习。

心理咨询师,不仅仅要了解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基础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等,还需要学习各种心理咨询的基础理论,比如一些咨询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和掌握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知道如何进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等等。当咨询师对于这些理论有了足够的了解,他们就能够结合实际咨询中的问题,找到原因,帮助自己和来访者来理解来访者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在理论的指导下,知道如何去解决,或者说找到解决的方向。

2.第二,是实践。

实践,就是要进行实操,运用心理诊断技能和心理咨询技能以及心理测验技能,在遵循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理念与原则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心理咨询。这就要求咨询师熟练掌握如何建立咨询关系,如何与来访者商定个体的心理咨询方案,如何采用咨询技术进行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3.第三,就是个人体验。

也就是您说的,心理咨询师自己也要找咨询师做心理咨询,一般来说,个人体验时长至少要50个小时。通过个人体验,咨询师能够体验到自己作为来访者的感受,从而能够更加体会到站在来访者的角度,他们的一些期待和感受;同时,通过个人体验,咨询师可以得到更快速地成长,去修通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晚上自己的人格,疏导自己的情绪等等。因此,个人体验,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4.第四,就是督导。

尤其是新手心理咨询师,在刚开始做咨询的时候,需要频率更多的督导,因为一定会遇到很多自己不知道如何处理的问题,不过,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很多咨询师都是通过同辈督导的方式来进行的。比如,有的咨询小组一周会进行一次同辈督导的成长会议,用这样的方式也同样可以起到好的效果。

因为,如果一个咨询师自己独自去面对咨询中的种种问题,不仅会受到他自身的局限,也会很容易受到来访者的影响,但是,通过督导和同辈督导,就能够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咨询,帮助咨询师更清晰地看到咨询中发生了什么,同时,督导也可以给咨询师带来很好的支持力量,让他觉得很有归属感,也更有动力继续进行咨询。

其实,不管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还是个人体验和督导,都是需要伴随咨询师的整个职业生涯的,因此,心理咨询师的费用这么高,也正是由于咨询师自己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来学习和成长,才能够在咨询的时候,给到来访者完全接纳的态度,在咨询时做到将诱惑、放纵和自私放下,始终坚守中立原则,这些,或许真的只有训练有素的心理咨询师才能做到,其他人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如果你是一位心理咨询师,请做到以上几点,这不仅仅是对来访者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最好的保护。另外,希望你可以找到一个支持性的团体,在团体中,当你能够和其他咨询师经常一起交流,你会找到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你也能更多地感受到你的价值,以及坚持做心理咨询的意义。

336 评论(11)

请别叫我龙爷

“心理咨询师朋辈督导”,区别于“成长小组”和“学习沙龙”之类的活动最重要的一点是:围绕实际发生的咨询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从而获得咨询技能和水平的提升。 昨天的成了“四不像”。 耀辉老师的案例准备很充分,批注很详细,尤其对所用咨询技术和理念的“分解动作”讲解得很到位。这对我是个提醒,因为有些技术和理念我只是自发性地用,没有形成理论性的认识。一旦形成理论性的认识,对它的再运用就会更有自主性和针对性。 角色扮演的设置也很不错,很有代入感。 遗憾的是,“重头戏”环节的流程设置有点弱了。围绕案例的分析、讨论、切磋、碰撞,几乎没有,而这些却是朋辈督导的关键环节。 流程设置方面准备得不充分,准确点说,是没有针对昨天的具体案例设置匹配的流程。原想套用原有的流程,结果发现,这个案例只是呈现,咨询师并非为解决问题而来,模式化的流程走不动了。只能说明,事先没有做相应的准备。如果能做一下简单的推演,对流程做一下微调和优化,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相较于“温和派”,我的语言相对犀利。除了入职刚满月的咨询助理,主持和主咖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大咖了,如果还需要用温言柔语鼓励着、呵护着,我会怀疑我进错“片场”了。 另外,做为付费的参与者,我有权对我接收到的服务提出质量上的质询和要求。故而,也作一文,不吐不快。 看到了问题却假装没看到,这事儿我常干,但在心时代,在我看重的专业领域里,也得装傻充愣,那这世间便再无净土。哪怕只为对“假想净土”的守护,我也得畅所欲言。希望主办方将这个项目的重视不仅落实在宣传上,也落实在具体工作的细节上,在流程设置与具体内容的匹配上下些功夫。祝朋辈督导越办越好!

132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