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65

不让一个字注册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丁克家庭心理咨询师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anyuan820

已采纳

老柏有几个孩子?自己的孩子教育的怎么样?听说没有子女,是丁克

丁克家庭心理咨询师

126 评论(10)

下雨天2017

有,一个姓名:柏燕谊职业: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简介:柏燕谊,女,居于北京,著名心理咨询师及畅销书作家。著有《爱情很残酷,你要学点擒拿术》、《女人挖坑男人跳》、《不要自己坑自己》、《爱暴力》年龄暂未曝光。

114 评论(11)

蜡笔小新新XU

她没有孩子。柏燕谊,女,居于北京,著名心理咨询师及畅销书作家。著有《爱情很残酷,你要学点擒拿术》、《女人挖坑男人跳》、《不要自己坑自己》、《爱暴力》、《无色男女:女人专属的友情经营书》等多部作品,《夜线》《金牌调解》《第三调解室》《生活广角》《名人堂》等特约心理专家,长期担任《时尚芭莎》《健康之友》《都市主妇》《健康之家》《虹Madame Figaro》《女友家园》《大学生杂志》《婚姻与家庭》《时尚健康》《家庭医生报》专栏作家。

340 评论(14)

Dana是天枰座

1.作为传统观念的叛逆者,“丁克”夫妇必然会遭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首先是来自双方家庭的压力。作为长辈,希望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而抱孙心切。儿女一结婚,全家人的目光全聚焦于女方的肚子上。一年半载没有动静便千猜测万担心千嘱咐万叮咛的。一旦得知是自愿放弃生育,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众口矢之有之,大骂不肖有之,寻死寻活有之……有些自愿不育者屈服于此压力而放弃初衷。对此,B女士自有她的见解:“如今,中国社会已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我们女人再也不是传宗接代的生育机器。个人自主自愿是生育的必要前提,公婆的心愿并不能代替一切。”2.舆论的压力。他们往往被人议论为“没有生育能力”,或者被指为“个人享乐主义者”、“绝代佳人”、“行为怪异者”……还有人认为,孩子是连结夫妻关系的纽带,是决定婚姻是否牢固的因素,一对配偶如果没有血缘亲情作为补充后备力量的爱情,则难以战胜婚姻常有的疲软与倦怠。如一对事业型夫妻,感情甚笃,协议不育。但男方在一次酒后失态使小保姆怀孕,他后悔不已,哀求小保姆打胎,但精明的小保姆坚持把孩子生下来,并鸠占鹊巢地当上女主人。男人流着眼泪对震怒不已的前妻说:“我与她毫无感情,也深知无论哪一方面她都比不上您,但孩子可以击垮一切!”不过,在现实中,也有与上述说法有悖的情况。如一对婚后嗑嗑碰碰的夫妇也认为生了孩子后家庭气氛会温馨一些,丈夫的野性也会收敛一些。但事与愿违,刚有孩子时家庭气氛才好没有多久,丈夫野性又故萌复发,两人又开始不休止的争吵。当别人的孩子在充分享受父母的娇宠时,他们的孩子在两岁多时却学会了跪在地上流着眼泪哀求道:“爸爸妈妈,你们不要吵架好不好!”他们的婚姻最后以劳燕分飞而告终。住房的压力。一些单位,在福利分房时,往往把“丁克”家庭与独生子女家庭区别对待,即按人头做为分房的基数。为了获得合理的分房资格,在些夫妇只好取消不育计划。3.养老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观念的变化,丁克家庭的数量日渐庞大,丁克家庭养老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传统是“养儿防老”,但是丁克家族,无小孩,不存在这一说法,养老问题也越来越多的被提及到生活话题中。

184 评论(10)

zhuliangli

心理咨询师分析3个丁克家庭的养老现状

356 评论(8)

李利李利5

快过年了,和几个朋友去养老院做义工,看到了几个丁克的老人,晚年各有不同,有些感慨。

人这辈子,其实都是一种选择,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走生命这条路。有的人生儿育女,为儿女奔波一辈子,就像我的妈妈,临病倒之前还在看孙子,一心帮衬着儿子儿媳把日子过好,甚至还想着要是他们再生一个小孙女有多好。

而我的三姨、老姨虽然身体还好,但是也还是在重复着妈妈走过的路,为了儿孙不遗余力。

而有的人,似乎是想开了,做一辈子的丁克。我们为给娃辅导作业鸡飞狗跳的时候,人家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我们在收拾房间,和小娃娃斗智斗勇的时候,人家的钱财都用于打扮和保养自己。

确实,年轻时的丁克过得好轻松。可是,到了晚年呢,有无子女到底有多大的差别呢,为此我采访了几位老人。

01

赵奶奶 70岁

赵奶奶一辈子无儿无女,其实她不懂得什么是丁克,这些都是被动的。

赵奶奶的老伴徐伯,有些先天的毛病,小的时候没有及时医治,后来长大了,就治不了了。徐伯没有生育能力,所以,一家人都觉得愧对赵奶奶,拼了命地对她好。

赵奶奶对老公感情很深,而且和婆家人相处还很愉快,就想着,没孩子就没有吧,这辈子都是缘分,夫妻俩知冷知热地过日子比什么都好。

徐伯有两个弟弟,弟弟家困难,那时候老人还在,所以,日子都过得很紧巴。当时,公婆说,你们是老大,没孩子负担轻,两个弟弟家人口多,所以,多照应些。

以后,你们老了,也可以指望侄子侄女啊。

就这样,赵奶奶一家独立赡养老人直到过世,又帮衬着两个弟弟家。可是,公婆去世的时候,留下了一点钱和房子。

房子属于第一批动迁的,当时,徐伯已经生病了,癌症早期,手术花了一些钱,术后还要化疗。

赵奶奶就把公婆的家产分成了三份,自己留了一份。可是,两个弟弟家都特别不满,他们说,老人在世的时候,有过话,要给孙子,赵奶奶家没有孩子,不该要这钱。

帮衬了那么多年,可是,最后换来这番话,赵奶奶着实伤心了。既然是合理合法地继承,凭什么我不能要呢。

那些钱最后都给徐伯看病了,但是癌症就是这样,最后人财两空,谁也不知道那些钱到底是给徐伯增加了痛苦,还是延长了寿命。

这一番撕扯之后,加上徐伯父去世了,小叔子家里都觉得赵奶奶是个外人,所以,来往越来越少了。赵奶奶年纪大了,卖了房子就来了养老院。

说实话,真的很孤单。特别羡慕人家有儿有女的,即便一样是住养老院,但是那种家里有人的感觉真的不一样。

赵奶奶把自己的身后事托付给了同屋的李奶奶的女儿了,并且做了公正,留了5万块钱,承诺好好安葬赵奶奶。

如果当初知道是这样,领养一个孩子也是好的呀,赵奶奶总是这样慨叹着。

02

李爷爷 65岁

李爷爷是坚定的丁克家族,因为自己从小是跟着爸爸和后妈长大的,没少吃苦。那时候,李爷爷成绩优异,就想着考大学,可是后妈不允许,要他回来干活。

倒是同父异母比他小三岁的弟弟,最后读书了。不是因为他成绩好,而是后妈心疼他,不愿意他干活吃苦。

李爷爷像根草一样地长大,满脑子的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年轻的时候就是一群人中的另类。

也因为这样,李爷爷不怕输,想干什么干什么,反正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从农村到市里,最后给自己挣下了一份家当。

年纪大了,真的觉得孤单了,不想一个人待着,所以,卖了房子,收拾所有的东西来了养老院。可是,年轻的时候靠着一腔孤勇地走了那么多年,什么都不怕,老了病了,就怂了,总想有人嘘寒问暖,关心自己一点。

李爷爷和弟弟的孩子签了一个协议,逢年过节要接他回家,每半个月要来看望,以后病重或是身故之后,该如何处理。

这些都做了公正,若是侄子做得很好,那么自己的一百万就给侄子了。

房子买了170万,李爷爷留下70万做为自己的养老费用,如果最后没花了,也就一并送给侄子了。

李爷爷年纪不算大,可是身体不好,也许是早些年,自己一个人,作息不规律,饮食也多半是将就。说实话,也想找个老伴,这一辈子都是一个人,有些遗憾也有些委屈。只是身体弱,感觉自己未必能长寿,若是再婚,只是徒增麻烦。

况且,如果有了老伴,自然要为她安顿余生。只是自己的钱,若是少了,怕是就没人肯料理他的后事了。

再婚的老伴,自己都要指望别人,也未必有能照顾她,若是走在李爷爷前面,又是一场伤悲,还是算了吧。

03

陈阿姨 56岁

陈阿姨在养老院是年纪轻的,若不是身体不好,无人照顾,她也不愿意来养老院。

陈阿姨年轻时很漂亮,家里条件也好,但是一往情深地爱上了一个穷小子,两个人都是大学毕业,不只是靠吃米活着的人,总想有点不一样的追求。

陈阿姨和老公决定做丁克,那些年过得特别快乐,走了大半个中国,说走就走,真的是很畅快。老公比陈阿姨大六岁,陈阿姨快到50岁的时候,老公的想法突然变了,怎么都想要个孩子,可是那时陈阿姨不能生了。

爱了一辈子的老公居然出轨了,找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对方一下子生了一对双胞胎,还是龙凤胎。

陈阿姨的老公就变成了前夫,离婚后火速和那个女人结婚,每天溜娃好不快活。

陈阿姨这口气咽不下,心里抑郁难平。

两个人没有多少积蓄,没孩子就没有那么大的动力赚钱,而且她和老公的薪水都很高,所以总觉得后顾无忧。可是离婚了,财产都给陈阿姨也没有多少,前夫的月薪是不可分割的。

感觉一辈子都被人诓了一样,陈阿姨一气之下,身体就更不好了,自己不愿意请保姆在家住,所以就来养老院了。

如果以后身体好了,还是会搬出养老院,想过点有温度的生活。

04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有孩子,而且养育儿子小易的过程中让我体会到了莫大的幸福,所以,我总觉得,生儿育女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

樊登说过,人是群居动物,就算是你一个人出去旅行,可是到了一个地方,你还是要放下行李,出去找人聊聊天。

年纪越大,越希望自己有一个稳定的家庭,可以用尽全力去爱,也可以踏踏实实地接受身边人的关爱。

就算是有一天自己病倒了,也知道有人会伤悲,有人会尽最大的努力挽留我的生命或是减轻痛苦,这是一种有依靠的感觉,我贪恋着这种感觉。

但是,人生没有哪一种是标配,你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这一生,无论顺逆都可以接受,都能让人心生欢愉,那么,就是最好的活法。

153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