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43

灰灰poppy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连丹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恶魔小郡主

已采纳

三明导师;道号:三明道人;中国辟谷养生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自然辟谷文发起人;中国辟谷养生科集团有限公司名誉顾问;成都自然辟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起人; 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养生调理师;高级健康管理师;高级养生保健师;高级辟谷养生指导师(导师);高级排毒养生指导师(导师)。            三明导师著有《自然养生》《自然辟谷》《自然催眠》《自然身心健康》《自然心灵释放》《自然无为能量》等专著。             三明导师创作歌词有《自然辟谷歌》《辟谷减肥歌》《辟谷能量歌》《辟谷歌》《辟谷养生歌》《自然胎息歌》《自然灵性歌》《自然养生健身心》《生命之歌》《做真实的自己》《无为心境》《大道似水》《道法自然》《感恩天地之歌》《做一个感恩的人》《和谐自然之歌》《心能量和谐颂》《自然健康智慧歌》《排毒歌》《排毒养生歌》《自我催眠歌》《问道青城山》《问道青城山之歌》等歌词30余首。            三明导师创立辟谷操有辟谷养生操【自然养生操】;辟谷减肥操【排毒养生操】;心能量提升法。静坐音乐有三字真言;九天之音®;十二真言;十二真言;心能量真气运行法,排泄病气法。           三明导师先后在四川、北京、广东、重庆、上海、山东、河南、湖南、云南、江西、浙江等地指导自然辟谷、自然胎息、自然丹道等培训的课程。其个人魅力得到了中国道教协会任法融会长题词,"自然养生,大道至简"。

心理咨询师连丹

103 评论(13)

让雪飞CXF

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手机的功能已强大到足以让“全民低头”。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手机游戏而无法自拔。邻居家的小孩小涛,今年读初一,是个地道的“手机迷“。只要一谈起手机游戏,他可以滔滔不绝跟你聊半个小时都不带眨眼。可是,这让他的爸妈愁坏了。因为沉迷手机游戏,他的成绩和视力直线下降。跟他讲道理吧,他左耳进右耳出;把手机没收了吧,他能绝食三天奋力反抗。望着夫妻俩无助的样子,我告诉他们,走好这三招,一定能让小涛彻底放下手机。第一招:约法三章我告诉他们,是家长疏于管理,才造就了小涛沉迷手机的坏毛病。所以,作为家长必须要付出代价,要主动与小涛进行谈判。在我的建议下,最终小涛的爸爸与他达成一致:小涛星期六不玩手机,他的爸爸同时推掉一切应酬,专门陪小涛户外活动一天。第二招:兴趣转移用手机以外的事情来分散小涛的注意力,转移他的兴趣。小涛爸爸是一名钓鱼爱好者,因此周六他带着小涛来到了小河边。刚开始小涛对钓鱼显得漫不经心,但随着爸爸上钩的鱼儿越来越多,他也开始观察起钓鱼的过程来。他的爸爸喜出望外,立马开始趁势教他。十分钟后,在爸爸的指导下,他钓上了第一条鱼,于是立即兴致大增。那个下午,关于钓鱼,他问了爸爸很多个为什么。当然,他的爸爸也借机跟他聊了许多手机里学不到的道理。很显然,他的爸爸成功地帮助小涛找到了兴趣爱好的替代点。第三招: 辩论明理在关键时刻让孩子明白沉迷手机的危害。一个月过去了,小涛很明显在开始期待每周六的钓鱼之旅。而让小涛丢掉手机的关键时刻,终于来临了。一个星期五的晚上,小涛爸爸和他开始了一次“钓鱼~手机”利弊辩论赛。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加之父亲的循循善诱,小涛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最终,他主动将手机游戏删除,并将手机交给了爸爸。作为奖励,爸爸次日赠送他一根精美的钓竿。让孩子放下手机,其实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宜疏不宜堵,只要处理方法得当。但如果家长只知一味压迫、粗暴处理,结果必将适得其反。孩子沉迷手机、上网成瘾,请咨询下方智择优的二级心理咨询师杨达老师,杨老师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专业可以帮你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难题。

183 评论(13)

panasoniccz

特级教师--刘燕老师1963年9月出生,大学学历。民盟盟员,合肥市政协委员。获得的荣誉如下:1997年安徽省首届“教坛新星”。2001年国家级“骨干教师”。2001年合肥市“优秀教师”。2004年合肥市第四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6年被授予“安徽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吴建平老师中学物理教师,05年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现任本校高二(11)班班主任。张桦老师197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200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教育专业,2002年9月参加工作,中教二级职称。从教以来,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先后多次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和校级优秀工作者称号。在教育教学方面,所撰写的文章《手机无过教育为重》发表于2004年第4期《半月谈》;《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获2004年安徽省师德征文三等奖;论文《激发兴趣 启迪智慧》获2004年合肥市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一等奖;《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获2007年合肥市电化教学教学设计方案评比二等奖;在合肥九中2006-2007年度展示性公开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并多次参与安徽教育出版社历史《资源型学案》的编写和修订。此外,还荣获合肥市“2003-2005年元旦春节期间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先进个人”称号;在2006年合肥市教育工会组织的“明荣知耻爱岗敬业”师德演讲比赛中获特等奖; 2006年获合肥市教育工会“工会活动积极分子”称号等。单丹丹老师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安徽省“教坛新星”, 先后获得各级各类表彰二十余次,曾培养出市级高考状元,省市级学科竞赛获奖者50多名。现为安徽省重点科研课题《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学校模式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国家十二五重点科研课题“技术支持下的中高考知识学习与评测研究”课题组成员。吕亮老师2005年大学毕业后,在参加的教育工作中注意加强师能方面的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师技能,同时,还注重自己多方面知识的积累,教学内容轻松风趣,在校期间先后获“校优秀教师”.“教学公开大赛一等奖”并发表若干篇论文于杂志。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学习和实践, 虽然仍有许多不足,但是他相信自己已经具备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基本素质,并 且以后仍会继续努力。陈文静老师中学一级教师,工作中任劳任怨,业务上不断上进,取得了良好教学成绩,多名学生在化学竞赛中获得省、市级奖,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注重积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多篇论文获得市一、二、三等奖。

120 评论(12)

樱花卫厨ks

上一章我们说了,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你要想解决他们沉迷手机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亲子关系。因为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你已经无法再用权力来控制他们了,你只有赢得孩子,让孩子把你当作他的朋友、战友,在此基础上,孩子才能听你的,你也才有可能解决他们沉迷手机的问题。否则孩子把你当作敌人,你越是不让他干的事他就越是去干,因为他要跟你作对,故意气你,换句话说,你越是不让他玩手机,他就越是要玩。你的教育不仅无法起到作用,反而会起到一个反作用。因此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想解决手机问题,就必须要先解决亲子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没解决,父母就不要跟孩子谈论手机问题,否则你越说孩子越沉迷手机。那如何解决亲子关系的问题?上一章我们也说了,要解决亲子关系问题,父母就必须要放弃否定式教育理念,而是采用肯定式教养理念,因为否定式教育必然会导致亲子关系变差,这是由底层教育逻辑所决定的。具体什么是肯定式教养,又如何顺应孩子,大家可以翻看本专栏的第9章和第10章,之前的章节中已经介绍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介绍了。那是不是说改善了亲子关系就一定能避免孩子沉迷手机呢?并不是。改善亲子关系是第一步,是前提条件,但并不是说改善了亲子关系就一定能解决孩子手机问题。在改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父母还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可能最终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条件一:训练孩子控制手机的能力玩手机其实是一项能力,而父母需要教会孩子这项能力,这也是我们这个专栏一直强调的理念:你要训练孩子玩手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其实并不是不知道手机的危害,他们也不想一直沉迷手机,只不过手机确实太好玩了,所以只要他们一玩起来就特别容易沉迷。这就好比你每天都在吸烟,但你不知道吸烟的危害吗?你不想戒烟吗?不是的,你也知道吸烟的危害,你也想戒烟,但你已经习惯了,已经形成了本能,而你很难克服自己的本能,所以你想戒烟也戒不掉。对于孩子玩手机来说也一样,他们也面临着跟你吸烟一样的困境:想控制但控制不住。所以对于孩子沉迷手机,父母必须要认识到孩子所面临的困境,不仅不应该批评指责孩子,反而应该帮助孩子,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使用手机,训练他们玩手机的能力,这样才能一步步的增强孩子的自控力,让孩子可以更好地使用手机,避免沉迷。至于如何训练孩子,在前面的章节中第10—15章中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按照我们的方法,不断训练孩子,最终就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玩手机。条件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训练孩子使用手机的能力,这是第一个条件,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261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