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50

想想冬至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黄舒韵心理咨询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飞鸟鱼虫菲菲

已采纳

你太过在意了 口误我也有 而且还让别人产生很大误会…………改变自己的心态 现在的你非常谨慎 是不是遭遇了什么事?心态是最重要的 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一定会有好转对了? 你是不是比较内向?

黄舒韵心理咨询师

164 评论(15)

ABCDG,43668

适当自己调节下吧。现在人们工作、生活各方面压力都很大,如没有比较满意的高薪资工作,买房买车、养老婆养孩子养父母等,各种压力。有压力和自己亲密爱人、家人、朋友倾诉,会好很多。释放压力,对申请健康也有很大好处。谁都会有烦恼,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人的一生也不可能时时精彩。我们的生活不会因为烦恼而停滞不前,人也不因烦恼而无法生活。怎么才能摆脱烦恼,每天快乐有生活!建议你试试以下方法:1.用心另眼看世界吧,这世上不是每个人都很顺利,只是看自己怎么解决,比如你走路的时候被人撞了,别人给你道歉了,有时候你还是会觉得很火,但是你却没想到撞你的人心里其实比你还难受,还是想想那句“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何不如天天开心”。2.想到心情不好就心情会不好,那就不用想它,如果还是想,那就让自己忙起来,让自己没有空闲去想它,让自己充实地过好每一分钟,再有早晨醒了以后不要恋床,醒了就起来,忙起来,推开窗,呼吸清晨的新鲜空气,放松全身,让自己想象成一个快乐的小天使……3.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四周安静,光线柔和,不受打扰,可活动自如的地方,取一个自我感觉比较舒适的姿势,站、坐或躺下。4.活动一下身体的一些大关节和肌肉,做的时候速度要均匀缓慢,动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感到关节放开,肌肉松弛就行了。5.作深呼吸,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出,每当呼出的时候在心中默念“放松”。6.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着一朵花、一点烛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点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发的芳香。

207 评论(9)

超级能吃的兔兔

1.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四周安静,光线柔和,不受打扰,可活动自如的地方,取一个自我感觉比较舒适的姿势,站、坐或躺下。2.活动一下身体的一些大关节和肌肉,做的时候速度要均匀缓慢,动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感到关节放开,肌肉松弛就行了。3.作深呼吸,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出,每当呼出的时候在心中默念“放松”。4.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着一朵花、一点烛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点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发的芳香。5.闭上眼睛,着意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

233 评论(13)

天天爱小狐狸

为什么有的孩子识字量惊人,有的孩子记了这个忘了那个?

其实,识字量惊人的孩子也不是什么“高智商”、“神童”,只是他们的父母把握住了孩子的 识字内驱力 ,让孩子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越学越多也是自然的事情。

我国幼儿教育学研究的开创者陈鹤琴先生曾提出 “能够识字是儿童所迫切要求的” 。

发展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在语言学习中,孩子始终是个主动者,只要有个合适的环境,就能自然开花结果。

也就是说,孩子识字不仅是他内在的发展需求,还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孩子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产生的动力来识字,这就是孩子的识字内驱力。

就像我家宝贝小时候看到牛奶盒,然后就很好奇的指着上面的大字问我:“那是什么?”

当我告诉她是“牛奶”二字,孩子就会饶有兴致地重复“牛奶”。

孩子对文字有着天然的好奇和 探索 欲,父母如果懂得因势利导, 驾驭好孩子这股识字内驱力,不但能让孩子识字量蹭蹭上涨,还能让孩子很快到达自主阅读的能力 。

自我决定论创始人爱德华·L德西基提出:

只是追求那些外界强加给他的价值和目标的人是不自由的,因为他丧失了内在动机和真正的自主 。

父母如果生硬地让孩子去识字,并计划每天照本宣科地完成一定的识字量,只管追求孩子能认多少字,不管孩子是否感兴趣,不管这个字在真正的语言环境里怎么用,那就等同于拔苗助长。

即使孩子认识了很多字到最后也会丧失学习的动力。这就好比再好的机器,马达坏了,就全部报废了。

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专家都不赞成孩子学龄前提前识字,他们声称幼儿提前识字,进入小学以后就提不起劲学习了。

其实,不是孩子提不起劲学习了,而是父母在给孩子提前识字过程中, 总是让孩子处于被动吸收知识的处境,孩子无法消化,大脑强行沦为了储存信息的容器。

这样就阻碍了孩子的主动思考、 探索 和创造力,这也就破坏了孩子这股天然的识字内驱力。

强行让孩子识字的父母,大多抱有功利心,看到别家孩子识字多了,自己不甘示弱也要让自己孩子学,一听到别的妈妈在讨论孩子识字,又不淡定了......

很多妈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缓解自己的焦虑,而去让孩子识字,不是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发现孩子想要识字的信号,进而引导孩子去识字。

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识字内驱力,可以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1)发现孩子想要识字的信号

捕捉到孩子想要识字的信号,就说明孩子的识字内驱力在蠢蠢欲动,这个时候就是孩子识字的黄金时间了,妈妈就可以开始给孩子识字了。

那么,孩子怎样的行为才是在表示自己想要识字呢?

比如我家宝贝快3岁时,每次读绘本就会主动要求指认书名,看到路上的店铺名、园里雕塑旁的指示牌都会问是什么字,这些都是孩子想要认字的信号,妈妈需要做个有心人。

蒙台梭利指出: 岁是宝宝的书写敏感期 , 即这个时期的孩子善于将声音转化为具体符号,是学习识字的最佳时期。

2)正确引导孩子认字,让孩子爱上识字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出口成诗的黄屹恒,年仅5岁,识字超3000,背诗500!之所以有如此惊人的识字量,她的奶奶道出了秘诀:从小给屹恒读诗词,引起他的识字兴趣。

奶奶说:“我一般都是看着他,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他能接上我说的诗句了。比如我说‘春眠不觉晓’,我说完‘春眠不觉’时,他就可以接上‘晓’字。”

好的诗词具有韵律美,孩子自然喜欢,再加上奶奶会经常和他互动对诗,就像在做 游戏 一样,小屹恒识字的兴趣立马油然而生了。

总之,顺应孩子的自然需求,让识字变成一个 游戏 的过程,那么孩子就能痛快又高效的认字了。

3)用一套好书激活孩子的识字内驱力

语文老师们力荐的《一学就会的汉字 游戏 书》,就是这样集诗句、儿歌、 游戏 为一体的,能够激发孩子识字内驱力的好书。

一共有8册,囊括了 20多种、500多个互动 游戏 ,适合3-7岁孩子。

字图分离、方法更科学,把枯燥的认字转化成花圈拉杠的 游戏 , 让识字的过程轻松又高效 。

翻开书,让我们来看看!

用韵律感古诗,让孩子感受汉字的乐趣

朗朗上口、富含韵律的儿歌诗句中含有一些重复的字。妈妈念给孩子听,孩子听多了之后,自然会对重复率较高的字产生兴趣,那么就可以顺其自然地教给孩子了,就像小屹恒的奶奶一样。

字图跨页,避免只记图忘了字

形象的图对于孩子来说更容易记,把汉字和图片分离开来, 左页字,右页图,字和图跨页对应 。

孩子在认字时可以借助直观的图片来理解对应位置的汉字含义,但字和图并没有紧紧挨在一起,避免孩子光记了图没记住字。

把 游戏 机制融入识字中,玩中学更胜一筹

传统填空题的 游戏 化设计。考查孩子有没有认识这些字,以及对字义的理解。

考查识字的同时练习逻辑思维能力

手机,章鱼触手,篮球用手打,方向盘用双手操纵。

引导孩子思考哪个字和四张图都有关系?

拼一拼,摞一摞,了解汉字的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

在 游戏 中,愉快的把字学了,还培养了孩子逻辑思维和专注力。

8册共收录了720个汉字,涵盖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需要掌握的所有生字。

适合3-7岁的孩子阅读,也就是学龄前的孩子和一年级的小学生。

原价150,现团购价只有元,一本仅7元多。推荐给即将上小学,以及一年级的家长。

点击上面链接“去看看”即可购买

激活孩子识字内驱力,让识字变成一个快乐的过程,这样孩子离自主阅读就不远了。

欢迎关注,并转发,让更多家庭的孩子受益!

本文作者:Wendy妈咪,前国内知名母婴杂志资深编辑,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在读,深究科学 育儿 派母亲,专注于婴幼儿身体与心理 健康 成长。

205 评论(15)

小树小树小树

现代社会有许多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不明白心理的规律。 河北衡水市心理咨询中心的一修老师,以前患过10来年的心理障碍。后来在试用各种方法,阅读各种资料后,自已领悟到了心理的规律。也帮助了很多的人走出了心理的误区。这些心理规律即使对正常的人的心理也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心理也被作为一种事物来研究。但心理不同于一般的物理现象。所以好多人对于心理问题走进了误区,机械地看心理问题,现实中的物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很明确,很机械,但心理就不一样,它变化多端。所以如果医院用药物治疗心理障碍作为主要手段,就是错误的。心理的问题主要就是心理的原因,只要思想变好了,问题就解决了,跟体质没多大关系,除非是心理影响伤害到了身体,需要对身体治疗。 弗洛伊徳的潜意识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虽然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但还是很不完善的。而且在我们心理的实际应用上没多大作用,比如你如果对汽车的各部分都相当了解,但是你驾车技术不好的话,你车也是开不到好的,而如有一人对汽车各部分都不了解,但他驾车技术好,他就可以把车开的更好。心理也是一样,我们的心理驾驶技术决定了我们的心理运行的好不好。弗洛伊德晚年的研究使他自己陷入了完全的悲观,不但对心理治疗感到完全的悲观,甚至对整个人类也感到了完全的悲观。弗洛伊德本人并没有实际治愈过一例典型的心理障碍患者,而且弗洛伊德本人也承认这一点。 怎样让我们的心理变的更好呢?从古到今,有着对此各种各样的讨论。其实我们可以从古代的老子,庄子,佛教的禅宗中得到很多有有益的启示。但是一提到宗教,很多人可能就想到那些迷信的东西,当然,想通过神,鬼 等使心理变好,那是肯定错误的,即使佛教都说佛不能直接救你,要你自己开悟。但是这些古人的思想中确有一些真正的可取之处。那就是关于心理方面的一些知识方法,也可以说是技巧。 比如佛教的禅宗,提倡顿悟。其实这个开悟就是对心理规律的技巧方法的掌握,但它不当当是个知识,它是一种体验,它要你自已去真实感受它,要实际运用它,觉得好了,你就会知道了。就比如你没吃过一样东西,不管别人怎么说它的味道,你还是不会知道它真正的味道,只有你亲自吃了后,你就立刻知道。当然,我们也不要把悟当成是什么成佛成仙的事,没有那么神的。我们只把它当成是对自已心理的一种领悟。 这是个什么方法呢?其实它是太简单,简单到你可能不会认为它是个好方法,它才会从我们眼前溜走。我们喜欢把问题复杂化,我们的本能使我们认为简单的东西更不正确。所以才有禅宗里的棒喝,就是师父拿着根木棒要逼徒弟领悟,就是说这么简单的东西你还不知道。 这个方法就是“接纳”。就是诚心接纳你所有的感觉,感受,想法,行为,痛苦,害怕,高兴等等一切。就这么简单。要注意是一切,不管再怎么痛苦,再怎么难受,再怎么不合理,都接受它,接纳了,你就会好。在接纳的同时,你也可以观察自已的心理到底在想什么,去感觉自已的感受,就好象看另外一个人一样。这就好象佛教里的俗语,“观照”和“觉知”。当然,你没去想怎样接纳,你也可以是在接纳。 这个方法对于正常人,对于有心理障碍的人都是一样有用的。其实所谓正常人和不正常人的区分界限是不大的,甚至就在一念之间。 我们可以用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做为例子,这样更容易理解。比如,有个有心理障碍的人,他每天总在睡前要看一下门关了没有,即使他已经知道门关好了,他还是要去重关一下,如不去,他就不舒服,而且几乎每次门都是已经关好的。他意识到这是个病,为此很烦。如果运用接纳的方法就是,你就接纳有这种想法,有这种行为,接纳自已为此而产生的烦恼。那你就会变好。其实我们有古怪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这种想法呢,为什么不那样想就是正常的,我们如果把有那种想法和没那种想法都看着是正常的,那我们胸怀就更宽广。就比如庄子的家人死了,他一点都不伤心,反而敲乐器,别人觉得不正常 ,就问他为什么不难过,他说,人死了就是难过的事吗,人死了,与天地同眠,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吗。 那个总关门的人,就是为有这样的想法而烦,所以他就努力压制这样的想法,但是心理就是这样,你越压制,他越对抗。这样相互对抗,冲突就会越来越大。这是愚蠢的做法。如果他去接纳这种想法,接纳这种行为,那么渐渐的反而就会变好。当然,这是个渐变的过程,这点很重要,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蜕变,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变好。就象我们在睡觉时,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睡着的,你从不会知道是哪一刻睡着的。当然这个蜕变的时长因人而异,有些人很快,只需一会儿,有些人则要几天或者几十天。 当接纳时,我们的心理反而慢慢不再对抗了,这时我和我们的心理成为一体了,就象“无我”那样。有一个典故,有人问佛,我为什么烦恼呢,佛跟他解释后,他立即顿悟了,佛大概的意思就说,是你自已在烦,是你自已一直在纠缠你的心,本来你是不烦的,你为什么要去纠缠它呢,也就是说你接纳你的烦恼,你就不会烦了。所以也有个典故,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就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惠能得到了师父的衣钵。勤拂拭正是自已没有必要的纠缠。所以佛教常常以小故事来启发人们。 那个关门的人其实更多的是为有那种想法而烦,当他接纳后,他可以常去关门,甚至还可以喜欢上关门,但他也可以不去关门,如果不关门有不舒服就接受不舒服。这样渐渐地,关不关门对他就无所谓了。心理也没什么障碍不障碍了。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我们话语有时难以表达清楚,但只要去体验就容易明白的,而且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实际体验。 另外我们也要相信接纳就会好,信则有,不信则无,这虽然很主观,但心理就是这样的,你不信的话,你连体验它正不正确的机会都没有了。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客观的心理科学。禅宗的悟也是客观的心理科学。 再比如有些人会失眠。对于失眠,药物治疗是没什么用的。完全是心理原因。当失眠时,你就这样想,我就让它失眠,一直醒着到天亮我也真的接受,有烦恼有担心我也接受,当然你闭上眼睛,摆好了睡觉的姿势。你要相信接纳就会好的。而的确实际上就是会好的,慢慢地,不知不觉你肯定会进入梦中。这个过程也是很微妙的。 总之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都大同小异。解决的方法也差不多。有心理障碍也不一定是坏事,正所谓没有迷哪来的悟,没有悟也就没有迷。 其实我们还可以由这种体验领悟到很多道理。还有象老庄的“无为而无不为”,我们的工作是工作,如果我们不工作时,就是在玩吗?不工作时,我们的身体在运行,嘴巴在呼吸,在一定意义上不可以说是工作吗。所以你即使一事无成,和做成大事,在一定意义上是一样的,这就是你的思想要有包容性。有时候世俗的思想是片面的。还有老庄思想的柔弱能胜强硬等等,都是很有道理的。 当我们接纳了自已时,我们还可以体验到更多的感受,有时候即使你一个人静坐时也能感受到无比的愉悦,你也会知道快乐和痛苦是相对的,一波又一波,而且不受我们想法控制。很多时侯你的思考变的根本不重要了,你只需去体验,你没去想接纳,但你是在接纳,而且接纳的更好。我们的思考有时反而束缚了我们,丢开了可笑的思想,我们会变的更自由,更精彩。我们的心是很大的,我们体验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我们的世界是复杂的。有太多的问题我们不明白。好多人喜欢问为什么,有时对于一些问题,你不要去想为什么,不要去钻牛角尖,你想也想不明白,一句话,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的脑子的思考力实在是很渺小。我们的世界也是很矛盾的,真理和错误都是相对的,真理在一定意义下是错的,错误在某种意义下又可能是对的。有时我们的言语很难表达出好多事情,言语表达也有许多不完整性,所以争辩也是没有多少意义,你争赢了也不一定是对的,争输了也不一定是错的。只要我们体会到其中的真正的意思也就足了。 如果你觉得好,则多帮别人回答这类问题。

202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