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6

彩衣girl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小孩心理咨询师高老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ngelcat930

已采纳

毕淑敏说“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可是生活中,有不少孩子不会说NO,给他们自己和家长都带来了不少困扰。

有位家长跟我说,“大鱼老师,我最近好纠结呀。我家女儿性格温和,又善良,懂得分享,这是我一直引以为豪的特点,但是她现在的同桌呢,经常跟她借文具,然后就不还了,有时候是搞坏了,才会还给她。我没过多久就要重新给她买一批文具。花点钱倒是没什么,但是总觉得这样不对。我也尝试让女儿跟同桌去说,不借。但是女儿做不到,她怕人家说她小气鬼,又经不住人家软磨硬泡。”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上幼儿园之前跟别人相处时都有家长在场;在幼儿园时,出现人际交往冲突,老师也会及时干预。在小学之后,这些问题则需要自己来面对和解决了。

有的孩子在家里被溺爱,做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多时候,他们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而不自知,虽然并非心存恶意,但如果家长或者老师没能及时引导,往往会助长他们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当他们要求别人满足自己需求的时候,不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而如果对方从不拒绝的话,慢慢就形成了习惯,被无理要求的一方虽然苦不堪言,却无力改变,情况就会持续下去。

为什么孩子不会说NO?

一是不敢。

有些孩子是不敢拒绝别人任何要求的,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他们害怕“如果我拒绝了对方,对方会不会不满,会不会给我自己带来伤害?”

这种伤害有时是身体上的,有时是心理上的。比如,有的时候,被拒绝的孩子可能会动手,或者说出一些伤人的话。

如果孩子比较瘦小,性格也比较内向,或者在家里都是爸爸妈妈在保护他,他就更不会处理了。有些弱小的孩子总是被动承受他人的无理要求,不敢向老师或家长求助,因为他担心对方报复,会变本加厉地欺负他、排挤他。

如果家长本身过于严厉,在家里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或者即使孩子向他求助得到的也是打压和批评,那么孩子既不敢向家人求助,又不敢向对方说no,慢慢就会形成一种逃避的行为模式。

二是不愿。

尤其这个孩子自己处于弱势,比如成绩不佳、刚刚转学、老师忽视时,他们会认为,自己多顺从一点,才可能得到同学的接纳和喜欢。

还有一些不愿意拒绝别人的孩子,是觉得“我没必要去拒绝别人。”

李松蔚老师在他的课堂上提到过一个案例,有关他自己的女儿。

李松蔚说,他看到女儿在幼儿园正看一本书时,来了一个小男孩,他过来一下就把书拿走了,女儿并没有做出什么明显的反应,而是拿了另外一个东西来玩。

回家后,李松蔚就跟女儿探讨说,“我看到有个孩子把你正在看的书拿走了,你并没有太理会,那时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你是怎么想的?”

李松蔚女儿说:“我并没有觉得怎么样啊,他想要就先给他先看好了,我可以先用别的,等他看完了自然会还给我。”

李松蔚又进一步跟女儿探讨说,“那你一贯都是这样处理吗?如果有你自己很喜欢的东西,别人也想要怎么办呢?”

女儿说“那我跟他说明白啊,这个东西我先玩,等我用完了会给他。我们都是这样的。”

所以,家长看到孩子的书籍或者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抢走了,可以多观察,然后跟孩子沟通,也许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就是这样:这次我让着你,下次你让着我。家长自己千万不要着急地催促孩子“快去抢回来啊!”

三是不知道可以拒绝。

有些父母本身也不善于拒绝别人,在家里就是一直以忍让的行为给孩子做出示范,并且也要求孩子处处谦让,照顾别人,总说“他比你小,他是客人,你要让着他。”

长期在这样教育环境下,孩子可能会觉得,虽然答应别人的不合理要求心里不太舒服,但是我不可以去反抗别人,要以他人为主。

四是不知道如何拒绝。

有些孩子也想拒绝,但是语言上不知道怎么表达。明明不想做一件事儿,但说出来的时候可能是“我考虑一下。”这样含糊的说辞会让对方会觉得,“你是同意的,是心甘情愿的。”

还有的孩子用粗暴、不友好的方式拒绝别人,之后发现容易引起冲突,就很困惑:“我到底是不是应该拒绝呢?我一旦拒绝别人,就没有好朋友了。”

所以,知道如何拒绝,学会正确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不会说NO,家长应该怎么办?

第一,让孩子学会区分要求是否合理

区分哪些是合理的要求,哪些是不合理的要求,可以跟孩子来探讨“如果别人提出一个具体要求,你的感受是怎么样?这个要求是不是可以接受的?会给自己带来哪些影响?如果你同意会怎么样,不同意又会怎么样……”要让孩子知道,拒绝别人是很正当的,不必为拒绝别人而觉得歉疚。

第二,教孩子学会说no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说,可以先不急于回答,做出一定的思考,通过一些表情和语言让对方大概知道自己的态度,然后用简短、坚决的语言告诉对方“不可以”,明确表达“我不愿意。”让对方不要有进一步的提出要求的机会。这种明确、坚决的表达,当然不是指粗暴、讽刺的语言,而是温和而坚定的态度下,及时跟对方沟通拒绝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能帮对方想到一个更积极的解决方案当然更好。

第三、跟孩子做一些提前练习。

家长可以在家里面创设一些情境,进行一些角色扮演。家长扮演自己家的孩子,让孩子来当他的同学,然后来进行练习,看看怎么样用合适的方式拒绝别人的要求,而不会伤害到别人,还不会影响同伴之间的感情。经过几次练习之后,孩子就能够学会这样一些方法了。

这里向大家推荐一本绘本,它属于“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系列中的一本,名为《爱挠痒痒的威力叔叔》。

故事大意是,有一位威力叔叔,经常到小主人公家里来做客,孩子们都很喜欢他,但小主人公最不喜欢的一件事儿,就是威力叔叔每次来都会挠痒痒。以前,他还觉得挺好玩儿,但是当威力叔叔不停挠啊挠的时候,他就觉得很不舒服,所以他觉得很苦恼。后来,妈妈知道了,就鼓励小主人公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是里面有非常鲜明的人物、生动的情节,很适合孩子自己看,更适合亲子阅读,家长就可以由此跟孩子展开一些讨论。

其实,我们很多成年人也没有学会恰当地说NO,结果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少烦恼。

比如,明明自己很忙,同事说“你帮帮我吧,不然我来不及啦。” 你心里说 “我也很忙的。” 嘴上却说“放心,交给我。”

再比如,朋友借钱,明明自己也不宽裕,心里想的是“如果不借,朋友会认为我不够意思吧?” 嘴上说的是 “好的,没问题!”

那么,不妨思考一下:对于拒绝别人,我属于哪一种呢:不敢,不愿,觉得不可以,不知道如何拒绝?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练习吧,学会说“不”,学会保护自己的边界。

-----------------------------------

参考书目: 《儿童心理十万个为什么》

作者简介: 大鱼老师,70后,两娃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APPC少儿心理咨询师;绘画心理分析师;从业12年。大鱼工作室创始人,明日生涯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心理辅导老师,上海鹏菲智心签约心理咨询师,东方教育时报专栏作者。

小孩心理咨询师高老师

193 评论(12)

北方小渔

恋爱不可怕,教会孩子们处理感情问题和保护自己的方法,现在的孩子很聪明的。一、提高认识,着重疏导,不可盲目地批评二、家校联合,加强沟通,生活和感情上给予尊重和关爱

294 评论(8)

继续改一个

14岁的女孩儿早恋怎么办可以当家长的贫沟通教育说服?再可以给他找一位心理医生。做她的思想工作。想通了就会恢复正常。

198 评论(8)

沫沫晓七

每个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以后考个好大学,多学点知识,这样以后可以找个好工作,但是事与愿违,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年纪轻轻就开始辍学,有的孩子会装病、有的孩子叛逆期、有的孩子直接焦虑、抑郁等。当孩子说不想上学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正面解决,给孩子方向,引导孩子思考,不要批评指责、抱怨,而是找原因。我们要相信孩子这样说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然后一起陪孩子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孩子不想读书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学习差 孩子要是学习差不想上学了,家长就要和老师沟通了,让老师做孩子的工作,会比较好一些,这也是老师的责任所在。

2.犯了错 如果孩子是犯了错或者是在学校受了委屈,不敢去学校了,家长就要多安慰孩子,陪他一块去学校向老师说明情况,取得老师的谅解,让孩子打消心中的恐惧。

3.沉迷 游戏 如果孩子是因为沉迷 游戏 不想上学了,家长就要好好管理了,首先是切断孩子的资金来源,让孩子在家里好好反省几天,让孩子感觉不上学也是难受的,不快乐的。

4.不爱学习 实在不喜欢学习了,就让安排孩子参与一些劳作,受点苦,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孩子就会反悔了,会继续回到学校的。

面对不想上学的孩子,家长需要一步步地引导孩子,看到孩子真正在乎的,期待的是什么。一步步地陪着孩子在迷雾中穿行,在这个 探索 的过程中,不带一点预设和评判,让孩子感觉到安全、温暖、放松,感觉到你是关心他的、爱他的。

你好,我是彭华勇老师心理咨询师,专业解决孩子厌学叛逆沉迷 游戏 等各种教育问题,根据我的实践咨询经验,分享几点如下。

第一点,如果孩子年纪轻轻就不读书了,那么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反思的是自己,而不是去看孩子的问题,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年纪轻轻就不读书了?在小时候的时候我们哪些方式方法让孩子不想读书让孩子厌学了。一般常见的教育误区,可能就是从小对孩子指责打骂比较多,期望比较高,或者说对孩子一直是严格监督型的。这样子很容易招致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然后过早的叛逆。

第二点,如果孩子年纪轻轻就不读书,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尽可能的引导孩子,让孩子重新读书,比如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改善跟孩子的关系,充分的去聆听孩子,学会发问引导。让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了解孩子真正不想读书的原因。从而尽可能的去支持孩子往读书的方向发展。

第三点,如果孩子他已经极度厌学,确实无法再去读书。那么我们同样要考虑孩子接下来的一个安排。可以考虑让孩子学一门技术,也可以考虑让孩子先去接触 社会 ,打一份工,了解这个 社会 ,然后自己熟悉了自己想做什么,再来学一门技术也是可以的。其实根据我的咨询经验,很多的孩子他不想读书后,家长首先要放下逼孩子读书的这个执念,然后允许孩子到 社会 上去体验,而很多孩子到了 社会 去体验后发现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子,最后反而回到学校读书了。

置身群体之中的人类个体才能找准成长方向和生命旅程的价值和意义 。

鲁迅 作品《故乡》:“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 地上本没有路 ,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是的,行路人的脚印铺平了道路,辛勤劳作的人们生产出了世界上所有可供人类使用的物质消费财富、人类劳动生产实践创造了人类文明。漫长的人类文明 历史 长河中尚无人能够以一己之力成功存活至今,当今人类世界之中任何一个民族无一不是依靠群体智慧才能繁衍生息至今。

“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人类之所以能够以不及大象强壮、不比狮/虎凶猛、不如猴群灵敏...的血肉之躯解析、重构自然物质,依靠的基本能量就是群体智慧。很久以前,达尔文就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任何弱小的动物绝对不能单独存活。就人类身体而言,不具备单独生活的强大能力,人类的躯体相对于其他大型食肉动物是弱小的。在不利用工具的情况下,人类只能对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无力的反抗。因此,人们需要做出各种努力,寻求各方帮助,才得以获得在地球上的存活优势。想象一下,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生存,赤手空拳,没有任何工具。那么,你面临的危险处境比其他任何动物都艰难。

人类个体生命如同滴水般渺小,如果一滴水不汇入江河那它将很快被蒸发掉。然而,汇集亿万水滴的江河却能够川流不息、奔涌向前。那么, 为何只有置身群体之中的人类生命个体才能找准成长方向和生命旅程的意义呢 ?

人群越聚集协同价值越高

《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人类生命伊始几乎什么也不知晓、什么事情也不能独立完成,人类婴儿降生之时除了生命体征能够自己控制,其余诸如饮食、运动、排泄物处理等等都需要在被帮助下才能完成。因此,有人打趣地说,人类婴儿就是一个新生命的大号“胚胎”。

的确,植物种子落地就能生根、发芽,然后吸纳自然物质中的水分、矿物质并结合阳光就能长成其亲代的模样;其他动物出生之后短则数小时、长不过数月就能自己寻觅食物。然而,人类婴儿降生之后没有“ 三年五载 ”他们自己几乎什么也不会干,长成父母那样能够自己养活自己的状态则至少需要10年以上。换句话说,就是人类生命个体无论谁离开了被帮助绝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存活。

成长源自被教育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活在中国的孩子学会了讲普通话、写方块字,生活在美国的孩子学会讲英语、写ABC......个人知识智慧“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有教就有、教什么就会产出什么,比如儒家文明教导人民仁善、中国教育教孩子们爱中国、美国教育教孩子热爱美利坚。每个人生命中姓甚名谁几乎都是被教育引领的结果,而如果没有教育引领任何人都不可能自己成才。

教育不仅给予每个人学历证明,它更教会我们如何以更好的方式适应 社会 生活,教会我们生活中能够做什么、该如何做、如何与同伴分工协作让自己生活的更幸福......然而,如果没有教育工作为个人成长指引方向,那您很可能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狼孩的故事》:

孩子生活自理、直立行走、讲什么语言......都源自被教育。如果没有教育,任何人都不会自觉知道哪些东西是可以填饱肚子的食物、哪些物质可为自己提供住处和做衣物使用、哪些事情是需要回避的危险等等。所以,教育工作的本质就是一个人【包括家长和学校老师】为另一个人【孩子们】指引成长方向,并带领他们向着那个方向前进。

人生成长的意义在于互帮互助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人,那么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呢?

白天看日出日落、晚上数星星

用脚步丈量地球

观察周围的花、鸟、兽、虫、鱼

......

不可否认,如果世界上真的只有一个人,那么这个人的存在将毫无价值、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如果只有一个人他不会产生任何欢声笑语、没有任何 情感 牵挂、无法改变自然中任何物质的存在形态。然而,人类个体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其根本就在于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自身劳动生产帮助他人也需要被他人帮助,也就是说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必须要放到人类 社会 大环境之中才能映衬出来。

人类个体生命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人类个体生命生命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存在个体与同伴的交互作用之中,正如钱币本身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但当它被人们用作 社会 物质消费财富的价值计量工具之后它就有了储值和流通价值。同样,如果每个人劳动生产只为自己服务,那么这些劳动生产就几乎没有 社会 流通价值、对同伴的生活也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任何人类生命个体都只有置身 社会 群体之中的才能找准自己的成长方向、生命旅程的价值和意义。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 社会 和谐,推进 社会 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 健康 快乐成长。 探索 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 游戏 、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关于孩子不愿读书的问题,我建议家长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有一点需要明确,孩子的一些厌学行为可能并不是孩子认知上觉得学习不重要或者没有学习的意识。要知道,如果孩子患有某种注意力缺陷障碍的话,他无法自控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周围一些小动静就会吸引他的注意力。当然,如果患上这种注意力缺陷障碍,不仅仅在学习上无法集中注意力,许多事情上他都无法集中注意力。这些行为,家长应该要学会分辨出来。

其他的诸如自闭症、智力缺陷、发育迟缓等等都是属于病理上的问题,而这些也是直接导致孩子不读书的原因,家长需要在孩子成长早期把这些问题鉴别出来,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将来发展。

有些孩子属于高自尊、低自信心性格特点,许多次学业成绩上的失败、同学的嘲讽、老师的评判、父母的责备后,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严重打击,自信心当然更加是荡然无存了。自尊心打击、自信心受挫之后,他们的取得好的学业成绩的动机就会不足,然后成绩更加变差,然后就掉进了被嘲笑、批评、自我否定的怪圈里了,最后严重到在学习上获得习得性无助,换句话说,最后读书对他们来说就是折磨,他们也觉得自己在学业上无能了。

我小时候在农村读书,很多我身边的同龄人早早地结束读书生涯而步入工厂工作,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被不负责的老师、没文化的父母摧残殆尽。全世界人都认为他读不好书,那他最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接受这个观点。

所以,给父母的启示就是: 多给孩子正向、积极的鼓励,在他们还未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概念的时候,多给他们包容和关爱。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有儿女的家长的最终夙愿,这份盼着孩子成功成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有些行为做法有待商榷。

我曾经有个朋友,他自己本来就是很有学习欲望的,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里学业表现得很优秀。但他有段时间成绩突然就一落千丈了,问他原因才发现,他母亲给他压力太大,总是用很高的要求来规定他的学习行为。这就使得他压力很大,最终生成逆反行为表现——不写作业、不听课。

其实很容易理解,人人都喜欢自主地安排自己的行为,读书也是一样。当孩子适当地自己安排自己的读书任务或者计划时,完成了之后他们会有很高的自我成就体验。而若是父母吆五喝六地压迫他们时,他们就感觉自主权利丧失,就像牛马一样任人摆布,这种感受谁也不喜欢。

所以,给父母的启示就是: 心理学的人本主义提出说,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欲望,孩子们也有完成好的学业的动机和需要,有时候父母太矫枉过正会招致相反的效果,甚至会得到孩子的怨恨。

这真是个头疼的事情,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不好受。

孩子不读书要分别看待。第一类是家里条件好,平时孩子要什么买什么,家长娇生惯养,家长不重视教育,平时在孩子面前有意无意的说话或者行动都告诉孩子,家里很有钱,就是你不读书,咋家的钱都够你花一辈子,你考不起高中咋花钱照样读名校,你考不上大学,我照样去上得了大学,孩子很聪明,知道努不努力读书无所谓,有家长靠着,会给我想办法。

第二类孩子,就是自身资质差,记忆力差,反应慢,这类孩子就算一天二+四小时都用在学习上,成绩也不会好,读不得书真的是痛苦不堪。

这就看孩子有没有感兴趣的,如果大了就要为以后的糊口作好准备,去上技术学校,学一门技术,以至于以后爹妈不再了,不会饿死。

孩子年纪轻轻就不读书,这里没有给出准确的年龄,所以很难判断。

如果小孩已经20岁,他不读书了,我应该会问他原因,如果理由可以接受,而他又坚持自己的选择的话,我会同意,但是会和学校说保留学籍,怕他过段时间后悔。小孩已经20岁,他有自己的考虑,家长毕竟不能代他走他的人生,让他肆意一会未尝不可。

如果小孩处于16-18岁之间,我也会理由和他的坚持度,当然还有未来的计划。如果他一切很茫然,我会让他休息一阵再去上学。如果他有明确的计划,我就让他自己闯一下,但是会监督着。大不了过个2年再回去读。人生不存在迟和早,在于能及时追求自己想要的,而又对他人没有太多影响。

读书不是唯一的一条出路,但是不读书,就得靠自己了。

1、是不是学习成绩不好?如果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导致不愿意读书,父母应该想办法帮孩子把成绩赶上去,这样孩子在成绩中找到成就感,那自然就会继续读书了。

2、是不是在学校受欺负了?如果孩子是在学校受欺负,父母要想办法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去解决问题。

3、是不是老师的态度有问题?有很多孩子不愿意读书跟孩子有关系,这样的情况的话,父母要跟老师进行沟通,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可以考虑给孩子转学。

孩子不愿意读书,父母自然会着急,但是切记不要轻易打骂孩子,因为使用打骂的方法,只会一时镇住了孩子,但长期来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儿子要这样,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现在的孩子,打也不行哄也不行。时代不同了,以前捡垃圾都能捡出富豪,现在创业都是高 科技 打工需要高学历,没知识没文化真是寸步难行

假如他喜欢 游戏 ,让他在一段时间内随便玩,但要设置一个目标,达不到不能玩,即使他达不到目标,也知道自己的差距了,抓住时机,让他知道该往那努力

93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