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简单明了
你这种情况建议你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定期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同时到医院去就诊,然后让医生给你开一些药。疏导和用药同时治疗。会很快得到解决的。嗯,其次你就是要嗯增加业余时间的分配。嗯,多锻炼身体。也是发泄的一种表现。
胖墩儿可可
1.好朋友和你说怀疑自己抑郁了,压力很大,觉得生活无趣,说着说着就哭了。你很担心他,想帮助他。首先为你的朋友能有你这样的朋友感到庆幸。你可能也是看过不少关于抑郁症人群的报道。所以你也担心朋友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甚至有了极端。
2.其实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最近网上流行的抑郁,它就是一种抑郁情绪,抑郁情绪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情绪。抑郁情绪是因为某些事件引起的短期的情绪低落、压抑、郁闷、不开心的正常心理反应,过几天就回归正常了。而抑郁症是反复的持续的情绪低落症状,可能引起他们情绪反应的都不需要具体的事件,任何事情无论大小,无论是否真实存在都可以引发持续的情绪低落反应,一般持续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走不出来。
所以你想帮助朋友,你首先得对抑郁症和抑郁情绪有个正确的认识。你保持持续对他的关心就好了,目前你也只需要当好他的“树洞”就好了,保持倾听,做好共情。让他觉得你是那个懂他的人就好了。不用给他各种建议,也不要过渡的表示关心,只要让他知道只要他需要你随时在他身边陪伴着就好了。当然如果你发现朋友真的抑郁症的倾向越来越重的话,你我都帮不了他。那就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了。
3.有时候,哭的时候,有人愿意接住就是挺开心的一件事。你希望为他做点什么?你在那里静静等着他,就是很好的。 你也可以安慰、理解朋友的这些情绪,给予朋友一些鼓励和支持,告诉他不要害怕,安慰他,给予他安全感,但是也不要忘了好好照顾自己,毕竟别人的事情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掌控权,能够陪伴在身边,其实就是一种幸福的事。
壹家生活
抑郁症的治疗实际上我比较提倡是三方参与、四驾马车的这样的保驾护航,那为什么说三方参与呢,实际上就是患者家属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形成了一个好的这种医患的联盟,大家互相支持,才能使得治疗更好,从治疗的原则上来说,对于轻中度的抑郁,我们会比较推荐可以去和患者商量、尊重患者的想法,那么在study研究中也有看到对于抑郁症的患者,如果说他们非要喜欢心理治疗,那作为医生非要建议他去用药物治疗,其实疗效是不好的,所以对于轻中度的抑郁,既可以选择心理治疗,也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或者心理加药物治疗。但是对于一些中重度的抑郁,尤其是患者伴有自杀的这样的想法,那么可能我会比较推荐药物治疗或者联合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太好的患者,可能会比较建议也可以用一些像MECT这样的治疗,能够尽快的去改善患者的这种拒食或者自伤、自杀的这种风险,同时在临床上还有一些像经颅磁刺激、脑循环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对抑郁症的患者都是有一定疗效的,但是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样,作为家属来说,在很大程度上要给我们患者一些支持,患者自己也要有他的一个自我对疾病的管理,也包括我们从15年开始建立的,这个匿名情感障碍的互助会,实际上就是希望患者,能够和家属一起共同来对这个疾病进行管理,通过这样的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可能能够更好的去依从治疗。
鹭鹭的宝贝妞
纠正单一、刻板、消极的思维方式,培养综合、灵活、积极的思维方式。擅于从多个角度看问题,以长远眼光看问题,擅于发现日常生活中人、事、物美好、积极、有益的一面。不要夸大缺憾、困难;不要偏激、片面,非黑即白;不要妄自菲薄,或者苛责他人。二,行为疗法。包括多种具体疗法。重在发现、纠正消极、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并支持、培养积极、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包括拥有一些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练练书法,读些好书,学习、充电,做一些力所能及、有意义的、创造价值、助人为乐的事情。等等。三,目标疗法。树立积极、正确的理想、信念,制定合理、可行的目标、计划,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坚定自己的脚步。四,名言疗法。积极、智慧的名人名言可以给人以力量。可以牢记一些名言,比如:“吃一堑长一智,经一事长一能。”告诉你:挫折、问题、烦恼的积极意义。比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告诉你:擅于发现事物的积极面,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等等。五,倾诉疗法。人际交往、倾诉交谈对人的心理健康是有益的。向亲友、他人说说自己的心事、烦恼,从而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帮助。即使所谈的内容不是令你抑郁的事情,也能较好地开阔你的视野,调节你的神经。六,运动疗法。跑步、快走、散步、爬山、郊游、游园、游泳、打球,等等。这些运动项目(特别是和亲朋好友一起做),都能很好地调节人的身心状态,减消压力与抑郁。七,音乐疗法。适当听听旋律优美、风格健康的音乐、歌曲,对调节人的精神状态,也较有帮助。不过,凡事过犹不及,非专业人士沉溺音乐,可能会起反作用。八,饮食疗法。适当多吃一些粗粮类、坚果类、水果类、水产类食品,也能较好地调节抑郁。平时注意戒烟限酒。九,咨询疗法。建议抑郁症患者:咨询心理医生。在和医生的交流、互动中,找到病因,打开心结,改善症状。十,药物疗法。咨询医生后,合理、按时服药。一些躯体不适、脏器不调者,建议看看中医,分辨体质,抓药调理。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