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84

独家记忆159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李玫瑾心理咨询师前景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向着好吃奔跑

已采纳

李玫瑾讲座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李玫瑾教授是中国最牛的心理学专家之一,她精通精神分析学,曾经运用心理分析帮警方屡破奇案,她钻研于青少年犯罪心理学,是我国教育领域最成功的教育专家。

李玫瑾心理咨询师前景

129 评论(12)

Rainniebaby

我很认同李玫瑾老师说的,从小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习惯和人格,对后期的教育和培养有很大的作用,也更利于孩子发展。

169 评论(10)

散光女王

不认同,自我认为不应该用恩情和威严来束缚孩子,我们对孩子并没有多大的恩情,相反他们反而让我们的人生更完美;孩子尊重我们比害怕我们更好。

357 评论(14)

胖达最高

这一教育观念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三岁立恩,即在三岁之前亲自养育孩子,常常陪在孩子的身边,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依赖感,6岁立威,就要给孩子立下各项规矩,还要对孩子实行“克制任性”的训练,通过训练和规矩,让孩子接受父母的控制;12岁立价值,12岁给孩子建立一个价值体系。乍一听,觉得这种教育理念也没什么不妥,仔细寻味,却感觉有一种有一种恩威并施的感觉在里面,笔者觉得这种教育理念有许多功利成分在里面,就好比,刚开始的“立情”仿佛就是为了后面让孩子依附于家长,家长能够更有效的“制服”孩子。这种做法竟有一种“操控孩子”的感觉。然而孩子不是父母的依附品,孩子是独立的人,孩子具有独立的人格,孩子以后情感、品格、价值观的发展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父母言传身教,需要孩子在不同的情景中不断感知,才能建立起对应的系统,而不是非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想方设法的用一种手段去使之屈服。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是“天然的爱和自由”,而不是想方设法去压制孩子的天性,必要时候“让孩子慢慢来”才是正确的选择。父母不能总是想着去控制孩子,控制孩子会让孩子更有逆反心理,相反,你如果给孩子自由,孩子会还你一个自发的“规则”。而,如果你凡事都想着“我要我的孩子怎样怎样”,最后的解决就是,或者孩子被压制成顺从的的,失去独立意志的“玩偶”,或者孩子起身反抗,认清楚父母的意图,进而开始怀疑父母对自己是否是单纯无私的爱,一单这类可怕的想法在孩子脑中萌生,这便成了一个双输的局面。综上所述,对于这一教育年理念,父母不应该盲目的模仿,要了解背后的机制,辩证的去看待。

212 评论(14)

菜菜~小

李玫瑾教授是中国最牛的心理学专家之一,她精通精神分析学,曾经运用心理分析帮警方屡破奇案,她钻研于青少年犯罪心理学,是我国教育领域最成功的教育专家。

李玫瑾教授最成功的育儿应该就是将女儿培养成哈佛高材生,曾经的李玫瑾教授因为倡导“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呼吁国家应该给母亲三年养育期,而受到所有人指责。曾经主持人问李玫瑾教授,如果孩子要求不合理一直哭闹怎么处理,李玫瑾教授说了四不要,不要打,不要骂,不要说教,不要走开,用温柔而坚定的语气说不行,看着他哭完,再抱抱他,如果有条件可以把他带到无人的房间,看着他闹,保全了孩子的面子,同时又会让孩子知道哭闹是无用的。这个观点现在被很多新生宝妈实践着,同时也证明了效果有多明显。

她还传授过,如果孩子不想写作业或者闹脾气的时候,建议带孩子运动运动,输出下情绪,并且李玫瑾教授提议让孩子一定要保持足够量的体育锻炼,因为运动可以输出很多坏的情绪和多余的精力,同时又锻炼了身体,让孩子保持阳光的心里,这样的孩子才不会出现心理问题。

李玫瑾教授还建议孩子成年之前要为孩子过三个生日,14岁生日的时候点上蜡烛告诉孩子这个生日表示自己需要承担一些责任,而这个责任是爸爸妈妈无法帮你负担的。16岁生日的时候要告诉孩子你已经成年了,所以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自己想到后果,如果触犯了法律是要完全担责的,只不过不到18岁,不能判处死刑。但是到了18岁之后,就是完全行事责任人了,触犯法律的事情一定要明确是什么。这三个生日李玫瑾教授称为“法律生日”,所以一定要为孩子普及到位。

23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