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985647abc
背景: 在我国亿未成年人中,一定比例存在心理问题,并且大都没得到及时解决。其中28%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是中度心理问题,%存在重度心理问题。2002年11月,我国首次大规模自杀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有25万人死于自杀,占全国死亡人数的%,而每年自杀未遂的人数达到200万。 据调查,大学生中,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25%,构成心理障碍的比例约为2%~5%。 心理健康,日益得到关注。我国高校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进行探索,但心理咨询专业人员队伍起步晚,数量奇缺,水平不高,求助者的求助条件(包括经济支付能力)有限,因此,心理咨询尤其是高校心理咨询还处于初级阶段。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化专业化 近年来,我省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大力推进职业化进程的同时,不断探索提高专业化水平的方法和渠道,努力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实际工作等方面迈上新台阶。 至2006年初,我省95%以上的高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咨询人员,70%以上的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或选修课,其余各高校也都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龙江高校心理网”在宣传、交流及培训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高校已有170名心理骨干教师取得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一支职业化的队伍初步形成。 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化进程与专业化水平的推进 我省高校的心理学背景相对薄弱,专业资源相对偏少、水平偏低,因此,职业化的程度和专业化的水平都亟待提高。在心理咨询师培训中,除按劳动部规定的教学要求外,每期都安排实用性的专题讲座及考前专家辅导,为提高培训质量并带动更多的相关人员提高水平,举办了两期全部由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教程及习题集编写的专家任教的“全明星”培训班,该班特邀各校主管心理健康教育的部门领导及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参加。为提高我省高校心理教师专业化水平,我们经常组织高校心理教师参加心理咨询技术培训及到境内外交流、考察,同时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来我省讲学或举办培训班。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已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积极的工作状态,一批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人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并逐步形成特色。目前,我省一线人员多数掌握了心理咨询基础技能和方法,一批教师成为比较成熟的团体辅导的指导老师。 从工作层面,省委高校工委学工部与专业委员会经常到各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并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各院校领导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工作。哈尔滨工程大学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为提高学术水平、加强教师培训,聘请专家来校讲学或实质性参与心理教学、咨询和研究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院校都积极引进了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充实到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之中。 在工作与理论探索方面,广大一线心理教师积极立项开展研究,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一大批教师取得省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省高校教育科研成果奖,还取得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部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方向。 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望 1、抓好常规工作与建设,打牢心理健康教育基础 从总体来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及帮助大学生有掌握心理调适道理和方法等基础性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重在建设,立足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通过检查、研讨、榜样引路等常规方法,不断强化各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提高,促进各高校人员编制、条件经费等方面的落实,加速缩短落后高校与先进高校在工作意识、工作水平方面的差距。 2、集中攻关,着力解决工作难点或瓶颈问题 针对我省心理咨询相对不足的情况,我们将通过组织省内专业骨干,也包括吸纳省外专家等方式,集中着力解决工作难点或瓶颈问题。如,针对大学生自杀问题,我们将成立黑龙江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委员会,各高校之间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经常开展专题研究,统一协调指导;我们还将比照科研招标、项目建设等方式,对部分学生网瘾问题、厌学问题、特殊家庭学生的人格问题等进行重点攻关。 3、形成几个小组或中心,进一步促进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鉴于部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方向并有所建树的情况,我们将通过成立若干技术研究小组或中心的形式,相对集中专题研究心理咨询技术方法在高校应用与完善问题。通过经常的研讨,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对心理咨询技术方法的理论更加深入,其应用更加娴熟并符合学生实际,并使更多的人形成自己的优势方向。(作者单位:黑龙江高校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 专家观点 聂振伟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所区别。德育与心理辅导是满足学生思想、人格健康成长的不同需要,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但又不可互为取代。德育是心理辅导的基础,心理辅导是德育的延续,德育与心理辅导都需要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个性的发展,都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与社会适应能力为终极目标。个人的成长与自我实现是良好的道德品行与人格发展的共同结果。 金宏章 哈尔滨工程大学 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拥有不同文化的不同民族存在着心理差异,从而在变态心理及心理咨询方面必然也有差异,心理咨询的本土化非常必要。心理咨询方法本土化有三条路径可走:改良和修订是一条出路;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去寻找精神本质,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去创建新的疗法是第二条出路;研究现实情况,即通过直接观察当代中国咨询对象的心理困难,观察一些有效咨询的实际过程,在不带预定理论套路的情况下,实事求是地提炼和概括出新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则是第三条出路。 牟宏玮、王萍 中国海洋大学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需要协同整合。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应尽快建立全校性的学生心理健康监护系统,特别是对规模较大的学校,应从校内学生心理健康监护网络的角度考虑,心理健康监护系统,既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制度的建立;也包括建立一个由不同角色的教师等人员组成的多层次的学生心理变化信息的畅达的传输渠道,以及有能够较快反应的提供心理辅导服务的能力;还包括学生的自助机制,准确地说是指学生的互助机制
吴珊珊珊
离大学新生入学的日子越来越近,各高校即将迎来首批“90后”大学生。不过,和他们的学长相比,个性、充满自信的“90后”与家长对上学相关事宜的分歧显得更多些——不少孩子期待着自己背着轻松的行囊,独自踏上报到之路,可他们的设想却往往“淹没”在家长们的关怀中。新生报到,家长究竟要不要“集体送学”?上学时行李箱中要装上哪些东西,入学初期又在哪些方面要尽快适应?针对民本报所提的问题,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为大学新生和家长送上实用的“入学宝典”。“孩子考上了一所高校,我和他妈妈想送他去报到,可他却执意要自己去上学,还说我们送学影响了他‘’。”昨日,家住伍家岭的刘先生了本报倾诉了自己的困扰,并一再询问记者,孩子第一次上大学,家长到底该不该送?记者了解,随着新生入学时间的临近,与刘先生有同样困惑的民不少,许多家长出于关心,自然希望和孩子一起见证新学校的方方面面,但他们的这一做法,却往往被崇尚的孩子视为“甜蜜的负担”。新 生我的要从上学第一天开始“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可爸妈不仅要陪我去学校,还让奶奶、叔叔等一些亲戚一起去。”天心区的小张今年考取了南京一所高校,从收到通知书开始,全家在陪同报到问题上就产生了分歧。小张说,到大学就意味着要开始的人生了,到时候一大家子人去送,会给老师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这一个月里,小张每天都与爸妈软磨硬泡,希望他们放弃“全家出动”的念头,但一直未达成一致意见。家住南门口的李同学今年以高分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李同学果断地向父亲表示将独自前去报到。他告诉记者,从小就是父母给包办一切,如今既然是在家门口读大学,自己就要趁机学着处理一些事情,否则总也长不大。同时他认为,考入外地院校的同学最好也不要让父母送,尤其是对于经济条件不宽裕的家庭,那样既费钱又费力。记者采访发现,有一部分新生对于父母将陪同入学的做法感到为难,“父母相送太辛苦,而且自己已经长大,完全可以”。不过,也有新生表示,父母社会经验相对丰富,出于安全考虑愿意和他们同往。家 长送学完全出于关怀而非溺爱“我想尽量送送孩子,孩子第一次出远门,去学校报到时随身携带许多物品,还可能带着大额现金,不送实在不放心。”民周君如是一位母亲,她认为送孩子很有必要。家住芙蓉区的王先生对是否送儿子入学则显得犹豫不决。其儿子今年考取了广州一所院校,离家并不算太远。王先生说,一方面,他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儿子小时候就曾一个人坐飞机外出,有一定的能力,独自去报到对他来说不是难事,可另一方面身为家长,他很想去看看孩子所读的院校是怎样的环境。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从未出过远门,也没有离开过父母,送孩子入学完全是出于一种关怀,而非溺爱,以后孩子还是要靠自己去生活。专 家孩子若有充分准备,家长不妨放手孩子第一次上大学,家长到底要不要送?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心理学博士唐海波。他表示,对于这个问题,孩子和家长都要报着互相理解的心态,家长要了解子女想自立的心情,子女则要明白父母的关心和爱意。如果大学离家较近,且孩子自理能力很强,又对独自报到有充分准备的话,父母不妨放下心理负担,让孩子自己前行。如果家长经综合考虑后,仍认为陪孩子上学更妥当,子女也不要有逆反心理,毕竟家长送一次学并不会影响你的,反之还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生活技巧,为以后独自上学打下基础。但要注意的是,对于进校后的许多事宜,家长不必过分插手或代劳,但可以做些提示,重要的是教会孩子独自应付生活。(记者 徐媛 实习生 刘洁)
加菲猫爱烤鸭
拥有“星城”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的家乡。随着《快乐女生》、《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以及《越策越开心》等品牌节目成功,使得“芒果台”成为全国收视率最高的地方台,也让长沙这座古老的城市出了名,另一方面,千年的岳麓书院角然往来“无白丁”。橘子洲头仍有毛**当年“问苍茫大地,问主沉浮”的风采。长沙有个响当当的电视台——湖南卫视。其实长沙的电视台还有很多,那里的新闻和情感节目,让你觉得匪夷所思,完全不比怪诞复杂的剧集电影逊色。此外还有很多的报刊杂志,有全国唯一以卡通动画为特色的国家基地,长沙以其新锐发达的文化产业给文科类、艺术类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要发呆去厦门,要晒太阳去大理,要购物去香港,要诗情画意去杭州,去长沙,就冲着那股弥漫全国的热闹劲儿,夜晚走在那灯红酒绿中的解放西路上,看着迷离幻彩中的长沙人释放着自己的激情,那么肆无忌惮。发飙,不是长沙的全部,白日里披着一身阳光在城市中穿梭,会发现这座城市有别于夜晚热闹的另一面——湘楚文化的深厚积淀,指点江山的书生意气,在天心阁上走过,厚重的城墙如今已经不再是隔绝的象征,现在和历史在这里只有一墙之隔,城楼上有南风依旧在吹,铁马铜铃随风吹动而不休的摇摆,过去的炮台早已被闲置了。如今成为了遗址的它变成了一处寥落的景观,在城楼的深处,几乎被所有的遗忘,城楼下的那参天大树却依然青翠不改当年,默默地守候着,一如往昔。橘子洲头,世界上最大的青年毛**塑像正在建设之中,而在这里的中流击水声还是那么轰然,巨大的轮船突突地冒烟在江中间时不时的经过,给单调的拍岸声增添了一些别样的伴奏。对岸的山,仍是夏季那样葱茏的绿,若到了秋天,则会被渲染上淡淡的红黄。耸立了千年而不倒的岳麓书院,仿佛正在诉说千年之前,朱夫子在此开坛讲学的.情景,是那样的壮观,又是那么的恢宏,岳麓书院就在湖南大学里面,不仅是湖大人的骄傲,更是长沙人的骄傲,它值得骄傲的原因不是耸立了千年不倒的建筑。而是为中华大地培育出数以万计的人才。人们可以在一个晴朗的早上,带一本书到岳麓书院去读。读累了就去爬山,在清爽的清风峡上坐上半天,去感受天与地之间的和谐。同时,在溪水的潺潺声中慢慢地进入梦游的状态,黄昏时分,凉风渐起,漫天袭来野生栀子花所散发的香气,一个人穿小径走向爱晚亭,到山顶去看城市的渺小与湘江上的百舸争流,秋天,是整个岳麓山最美的季节,漫山的枫叶将层林尽染,给岳麓山城加了许多浓郁的风情……长沙,这是一座幸福的城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受着它的狂野,感受着它的和谐,感受着它的与众不同。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