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SaMa
首先,不要和老人起正面冲突,然后跟老人好好的沟通,自己要主动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起决策作用的是父母,老人只不过给你们一些建议。我觉得不管老人跟你有咋样的分歧,你都不能对他们大吼大叫,一味的指责和辱骂他们。老人就算有错,其实也是爱孙心切,只不过是方式方法错误了。都说隔代亲,很多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对自己的孙子格外的亲。那么,在你进行教育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出来阻拦。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就算你心里有气,你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最好让自己的另外一半去跟父母沟通,毕竟他们是亲子关系,很多事情沟通起来是比较方便的。如果儿媳妇和公婆直接起冲突的话,那么双方之间就会对彼此有怨恨,到时候要再缓和关系的话,就比较的难了。而且也会让自己的另外一半当夹心板,他也不能好好的做人,以后也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你们的夫妻关系。所以,多和老人沟通,这种事情不是一次性就能解决的。老人往往比较的固执,如果真的觉得老人非常能溺爱孩子,那么建议还是分开来住,孩子最好自己带。其实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责任是在父母身上,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很多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把孩子全部推给了自己的父母。等孩子出现了一些坏习惯的时候,父母就只会一味的指责老一辈,永远也看不到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只会鸡蛋里挑骨头。还有些人有这样的想法,要是公公婆婆不给自己带孩子的话,我就以后不给他们养老。但是公公婆婆要是没有能力,你是不是也硬要他们的帮助?我觉得父母应该把更多的责任承担起来,就算白天因为有工作不能带孩子,下班回来之后还是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你们才是孩子的主导者,大方向还是得由父母来定,而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只不过是执行者罢了,他们是要根据你的方向走。如果长辈没有根据你的指挥棒走,夫妻双方一定要协商好,果断的把孩子接过来自己带。这样的话,父母能够察觉到孩子的一点一滴,也能够早早发现他的缺点,也有利于培养你们的亲子关系。
英子888888
和老人的育儿观念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处理?妥协还是反驳?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们要知道在抚养孩子方面,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那就是“看门人”情结,也就是说承担照顾抚养孩子主要责任人会认为自己的做法都是正确的,从而排斥别人的意见或者是照顾的建议。照顾孩子的是老人,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的做法最正确,而孩子父母由于经验不够而有很多错误做法。同样的,如果是父母晚上和孩子在一起,白天由老人照顾,就会形成孩子同时接受两种照顾形式,形成冲突。
老人不接受你的意见多半是对你的不信任。毕竟在她眼里,你只是一个新手,还不如她有经验。所以,不如借着“权威”人物的嘴说事,比如老师、医生、育儿专家之类,她反倒能听得进去。并且给老人家提意见真的要天时地利人和,要假装不经意地可以通过别人的事例聊起来。这样心平气和地交谈更容易成功!因为隔代,在孩子的抚养问题上家长和老人的观念容易发生冲突,但随着社会的变迁,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要现代化。对孩子好的文章、对孩子好的书籍、儿童营养餐食等都是老人们可以学习的新东西,思想的进步不仅能使老人自己获得优越感,也对孩子的教育有好处。其实很多时候,从孩子嘴里说出来的话更让老人家愿意听。因为隔代亲妈,孙子说出来的话总是对的。
如果我们希望老人尊重我们的界限,我们先做好自己尊重别人界限的示范。相互理解、体谅,哪怕行动上坚定,态度上沉默,退步一点点,柔和一点点,都是难得的修为。人活一世,理解不容易,包容也难,所以和老人相处,是我们学会理解,学会包容,修行修心的途径。也是在孩子的抚养问题上家长和老人的观念发生冲突时的正确处理方式。
落樱似雪
文|秘籍君
现在说起带娃问题,年轻人和老人都很无奈。一方是孩子的父母,理应履行带娃义务,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办法亲自带娃。另一方面,老人没有带娃的义务,却被迫放弃自由自在的晚年,帮子女义务带娃。二者都是为了孩子,但却最容易发生摩擦。
我大姨退休后,一直帮儿子儿媳带孩子。我现在大姨60多岁,有文化,也开明,而且之前还在医院做护士长,在 育儿 上相当有经验。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开明又懂 育儿 知识的婆婆帮忙带娃,她儿媳还是各种不满意。
所以,大姨现在总是跟我们抱怨:“我带娃比科学还科学,儿媳还是不满意。我身边那些不懂 育儿 的人天天被子女训,倒还能理解,我什么都懂,做得也很好,儿媳还各种挑剔。我出钱出力带娃,也不知道图什么?”
其实,我大姨遇到的问题,很多老人都遇到过,他们面对带娃难题都很无奈。
两代人生活方式不同,争端不仅仅在于是否“科学 育儿 ”
就像我大姨,也算是专业人士,她在 育儿 上确实很科学。而且,人也开明,跟儿媳相处和带娃时,也听得进去意见。但是,儿媳还是会挑出一些毛病来。或许,问题本身并不在于她是否“科学 育儿 ”,而是在于两人的生活方式不同。
比如,日常相处中,可能我大姨 育儿 更加细致,她儿媳反而更随意,因为现在很多90后宝妈,带娃并没有那么较真。再比如,我大姨管孩子管得好,孩子黏着奶奶,对妈妈并不是多亲热,儿媳也会吃醋,觉得自己在孩子面前没有权威,也会没事找事挑婆婆的毛病。
老人带娃付出感太强,越是出钱出力,越是不讨好
另外,有时候人心不足,老人付出越多,年轻人还希望更多。就比如,像我大姨这样,带娃时既出钱出力,又面面俱到,什么事都做到更好。但是,越是这样,越把带娃大包大揽在自己身上,越是吃力不讨好。因为,年轻人觉得老人这样做事理所当然,已经习惯了,就没有感恩之心了。
其实,现在很多儿媳都是这样,总是说自己生孩子,公婆没有给钱,婆婆没有伺候月子,没有给孩子买过什么吃的、玩具,说起来苦大仇深的,好像公婆欠了自己的一样。但仔细想想,老人也并没有欠年轻人什么,年轻人这样想都是被惯的了。
老人帮年轻人带娃,一定要提前讲好原则,明确责任
所以说,老人可以帮年轻人带娃,但是带娃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最重要的是要跟年轻人讲好原则,明确责任。比如,首先让要年轻人明白,带娃不是老人的义务,老人带娃只是帮忙。所以,不要让年轻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老人带娃就要出钱出力。
另外,要明确责任,老人只是帮忙带娃,但是教育方面主要责任还是在于父母。毕竟,两代人 育儿 观念不一样,老人认为是对的,可能在当下的时代年轻人觉得是错的。而且,在 育儿 上,老人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总有顾及不到的地方,所以年轻人也要多担待。
【话题讨论:网友们,你对现在老人带娃吃力不讨好,怎么看?】
高级育婴师,心理咨询师,原创 育儿 漫画文章作者。欢迎关注【 育儿 秘籍】,你想了解的 育儿 护理、成长发育、家庭教育、心理 健康 ,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天天考古
一、私聊
当我们和老人产生矛盾后,首先要注意找准“组合”,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是与爷爷、奶奶沟通,那就请爸爸出马;如果是与姥姥、姥爷沟通,就请妈妈出马。而且,不要把问题搬上台面,一定要找没人的场合私聊。这样,即使老人意识到确实是自己的做法欠妥,也更容易坦诚以对。
二、说事实
当发现老人对孩子有溺爱现象或不妥当的教育方法时,我们要顾及老人的自尊心,最好从侧面提醒,说话只说事实,而不带批评或任何让老人马上改变自己做法的要求。切不可当众驳斥老人。
三、找对理由
在养育上和老人产生分歧时,不要在问题表面争论不休。如果有科学依据,不妨将反驳的理由建立在此基础上。这样既体现了对老人尊重,又容易让老人接受建议。
四、把握时机
教育孩子讲契机,说服老人也要讲时机。如果对方此时心情愉悦,或是正好碰上孩子出现这个问题,建议和意见易于被老人接受;如果气氛、场合不对,说服则易遭遇“反击”,最终问题没有解决,还导致不欢而散。
五、常谈心
平时多与老人交流,不要总说孩子的事,多多沟通生活中其他的事也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利于在双方有矛盾时相互理解和宽容。
六、老幼兼顾
年轻父母想说服老人时,往往站在对孩子好的角度去说,比如:“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但这样的说法容易让老人产生逆反心理:难道我是故意对孩子不好吗?因此,在和老人讨论养育问题时,不妨老幼兼顾,既为孩子考虑,又为老人着想。多站在老人角度上想问题,也许事情更容易解决。如果遇到强势的老人,你可能无法说服他,他也不会承认自己有错误,那么就不妨以柔克刚,让老人体会到因为自己的让步而使你不再为难,他们会很有成就感。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