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7

mini灵灵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谈绘本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瘦子你好

已采纳

“绘本”成了近几年幼儿识字、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读绘本”成了热词,也成了众多家庭教育的灵魂。但是,对“绘本”的错误理解,以及一味地追求阅读量,却给孩子和家长套上了“枷锁”:快乐的情绪变成了机械阅读。这种误读会让图书离孩子越来越远。对此,专家提示:对于孩子来讲,“读绘本”目的是提高阅读兴趣,而非阅读能力。

困惑

读了500本书 却发现是错的

几场考试下来,阅读题都丢了10分,这让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强蒙了,也让从小就给他读绘本的妈妈潘女士不知所措。明明是在绘本中泡大的孩子,怎么会这样呢?潘女士开始反思。

“总担心小强的阅读量不够丰富,所以给他买了很多经典名著的绘本,可小强越来越没兴趣,甚至有些书连翻都不翻。我只好拿着绘本给他读,可他的注意力全在玩具上。”潘女士说,她跑遍了各大书店,仅绘本图书就买了500多本,没想到还是事与愿违。现在想想,把早期识字、提高阅读能力完全寄托在读绘本上,这个初衷是不是偏了。

“刚刚讲了什么故事,结果怎么样了……”潘女士还记得,每次阅读时识字,学读音,小强都很反感,听着听着人就跑了。

“我只好把儿子拎回来,命令他把绘本读完。这样的结果,让兴趣培养变成了机械地阅读任务。”潘女士说。

调查中发现,像潘女士遇到的情况,在家庭幼教中并不少见。家长逼得越紧,孩子越紧张,甚至对绘本阅读产生畏惧。久而久之,只要一提到绘本,孩子就产生抵触情绪。

在阅读绘本的快乐中,又学习了知识,这明明是孩子自己的事儿,可却演变为了满足家长实现教育方式的欲望,这让快乐的绘本渐渐变了味儿。

思考

用错方法会让孩子远离图书

“‘绘本风’刮来的时候,要研究下如何深度利用,绘本是平面的,而教育孩子必须是立体的。”国家二级儿童心理咨询师葛楠说。

家长在追求绘本数量和作用时,俨然已经忘了绘本的最大作用是给孩子带来快乐。优秀的绘本总能通过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也许这本绘本中并没有什么深刻的道理,只是透过孩子的视角看到一个有趣的事情。

“通过绘本要提高的是阅读兴趣,而非阅读能力。”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我国的早期阅读教育一直存在要么偏左要么偏右走极端的现象,早期阅读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

早期阅读应多样化,题材和文体各异,从生活到科学,从环境到生命、教育、亲情、友谊,从儿歌、童谣到诗歌、故事等不同类型,绝不能局限于绘本。而且,绘本阅读只是早期阅读的一部分,并非全部。在这个时期,如果用错了方法,当心孩子离书越来越远。

绘本到底怎样阅读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呢?

“保持天性、自信和快乐,才是读绘本的正确打开方式。”教育专家说。

样本 1

亲子阅读能让孩子有兴趣

“妈妈,再讲一个故事吧!”临睡前,豆豆抱着一本自己挑的绘本跑到妈妈跟前。3岁的她几乎每天都这样缠着妈妈。

窝在妈妈怀里,豆豆专注地盯着绘本上的图画。豆豆妈随着绘本内容,一会儿指指小熊的衣服,一会儿模仿小熊说话的语气,带领豆豆走进故事中。

“豆豆1岁起,我就经常带她去首都图书馆参加婴幼儿故事会。如今,读绘本已成我们俩每晚睡前固定的亲子时光。”豆豆的妈妈说。

“要想让小朋友爱听故事,关键是教家长如何读。”首都图书馆少儿阅读活动中心副主任吴洪珺说,很多家长喜欢睡前给孩子听电子书,但电子书不能代替爸爸妈妈,孩子不光听故事,还要看画面,建立对书籍的亲切感,家长也可以参与孩子对故事的反应,加深亲子关系。

给婴幼儿读绘本,吴洪珺建议:绘本内容要贴近日常生活,文字少但有韵律,图案简单、颜色鲜艳,有趣味性,可以是纸板书、洞洞书、触摸书、推拉书、投影书等。

“照本宣科是很难触动孩子内心的,要学会看图说话。”吴洪珺说。不一定一字不落,可以看到什么讲什么,有自己的演绎,让孩子认图识图。语速放慢点,声调夸张些,抑扬顿挫,很容易就将孩子带进故事里了。中间每翻一页书,可以让孩子跟着重复一些拟声词,比如“小鸡,叽、叽、叽”,从而锻炼他的语言发展能力。

这样的方法对豆豆来说效果明显,豆豆妈说,现在,她比同龄人专注力更强,语言能力也发展很快,复述能力特别强,无意间认识了很多字。

样本 2

演绎绘本才是快乐的学习

“4岁以后,绘本就变成了一个‘鱼钩’,孩子在听绘本后的种种反馈往往是生活习惯的投射,读绘本是可以走进孩子内心的绝佳机会。”国际认证发展转化戏剧治疗执业师赵倩说。她创办的柚子蜜儿童趣书馆每周末都会开一场欢乐的故事会。

“给点面子!给点面子!给点面子!”在趣书馆一角,Vera老师夸张地抬高声音,假装拦在追打吵闹的孩子面前重复这四个字。神奇的是,孩子们渐渐安静了下来,虽然调皮的孩子嘴上依然回应着:“不给!”但他们开始坐下,仰着、趴着、躺着,窝在懒人沙发里,以最舒服的方式迎接这场故事会。

“小象生气了变成了红色,小蜗牛十分沮丧于是它变成了灰色……”今天,Vera老师声情并茂地讲着绘本《小保罗》,随着讲述,她扮演的机器人也登场了,抑扬顿挫的声音一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走进了故事情节中。

心理咨询师谈绘本

110 评论(9)

碎花花11

1.对提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积极作用阅读本身就在儿童阅读能力提升方面有着积极作用,绘本阅读对儿童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有着促进的作用。儿童在语言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对于那些抽象词语理解有些难度,如说“爱”、“痛苦”“无私”,但是通过绘本阅读,能让儿童清楚这些词语想要表达的意思,绘本使用图片形式将这些词语的概念表达出来,使得儿童在图片和文字共存中,建立了准确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图示。2.对促进儿童健康品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那种表达优秀品德的绘本,儿童通过对其的阅读,因为自身较高的模仿能力,就会促使儿童照着书中优秀人物的行为,在生活中实施自己的行为,不知不觉学习了优秀的品德。就像《阳光宝贝-宝宝品德培养绘本》系列书中,有着学会与人分享、学会劳动等等良好品德内容的描绘,对这样内容的阅读,加之正确的引导,儿童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德。3.对儿童的图像思维形成有着促进作用,使得儿童想象力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二是通过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间接或者直接体验活动得到的,这种体验愈加丰富,想象力就愈加丰富。一般传统的教育就是文字教育,图像的教育很少。绘本的出现就给儿童丰富想象力获得开辟了新的途径,因为绘本的最大特点就是连贯的图片形成一个故事,图片为主,文字为辅,所以对儿童图像概念形成是有积极作用的,提升儿童思考的连贯性,丰富了儿童的想象力。4.对于培养儿童探索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儿童的好奇心比较重,在开展绘本阅读活动时,一般都想在画面上得到故事发展过程以及结果,所以,绘本阅读的过程就是一种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以及解答问题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探索的古城。就像《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这本绘本,使用“嗯嗯”代替“便便”,故事的主人公小鼹鼠到处寻找是谁“嗯嗯”掉在了它的头上,用幽默风趣思维带着儿童认识不同动物的便便,提升了儿童探索能力。5.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阅读采用的方式一般都为亲子阅读,这就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互动,让亲子之间的交流更多,孩子也就对父母有了更多的感情,还有就是,绘本的内容一般也都带有亲情,就让儿童深刻体会到亲情的含义。就像《我爱妈妈》《爸爸的吻》《爱是什么》都表现了家庭亲情的重要性,让儿童们在读故事时对亲情的理解更加深刻。6.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儿童阶段是培养一个人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关键阶段,阅读的内容应该以亲子为主,这是对儿童情感要求的满足,也是帮助儿童消化知识的途径。绘本阅读可以让儿童更加理解亲情的含义,如《我爸爸》通过儿童自豪、天真的讲述,描述了儿童心中慈爱、风趣、幽默的爸爸形象,绘制了和睦快乐、其乐融融的幸福家庭形象,使儿童通过绘本阅读感受到温馨、暖意的亲情。因此,绘本阅读可以增进儿童和父母的感情,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7.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绘本创作者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合理地使用绘画技能,通 过生动的画面讲述完整的故事,绘本具有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 故事美、韵律美与语言美。如,《彩虹鱼》就是通过讲述一条美丽彩 虹鱼的经历,向儿童传递生活的真谛,通过水墨画技术的运用,画 面既富有现代感,又具备传统元素,给儿童带来美的享受。一些绘 本还运用了油画、水彩与剪纸的形式,成为艺术的综合品,具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儿童通过对绘本的阅读,不仅提高了审美水平,树立了审美观,还激发了对美的追求,培养了对艺术的兴趣,儿童的未来因此充满各种可能。

148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