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iabian
生命成长的规律:当一些新的东西进来时会有一些混乱,不适、不舒服感,就像我们中午吃饭一样,生理上心理上是一样的,生理上不去照顾她胃会不舒服,而心理上不去照看,它就会产生抗拒,我们要学会觉察,承认,接受。情境变化,他人关系的变化,都是外来因素会造成我们的冲突,从而造成混乱。一个人和一个人,两个人的关系之间会越来越远,彼此包裹着厚厚的壳里,我们不敢给对方表达,因为表达出来的都是怨恨指责和愤怒,只有把爸爸妈妈曾经亏欠我们的,我们自己做自我关爱自己补上,当你见谛不够的时候,即便是给你很多的方法,你也是不能够使用的。当我们有困惑的时候,遇见老师给你指路时,你不一定会去听从去做,那我们如何使用老师和助教呢?自己见解不够时。老师让你做什么你就去做什么,但是有的时候你会不相信,你的小我会认为这是利益,那我们怎么样看这些人生旧的模式呢?让我有不愉快的体验,带着我们的开放和信任去相信。去相信爱的存在,然后从而去转变。一定的时机,迷时师渡悟时自助。成长过程中还有一些愿力,有一些习惯性旧的小我模式他非常认同习惯的模式,有的人从混乱中会退缩回去,有的人就尝试着走下去,这时候你就需要看你的愿力,可不要小看这份愿力,这个愿力使的同时进入一个课堂的两个人,他们会走的不一样,快慢差别非常大,这就是愿力造成的,有的人甚至会走着走着走不下去了,停止不前了。 在亲密关系中,处理不好反过来就会去走到亲子关系中,因为亲子关系相对来说更好掌控。有人会说我不愿意,为什么凭什么我要学习?内在的那个小女孩有弱弱的那个部分,经常就会任性的赖皮的那个小孩说,我治不了你,我治不了老公,我就用孩子去治老公,这就是那种典型的愚痴,孩子享受的不是无条件的爱,而是变成我们的工具,什么时候当我愿意开始长大,我愿意开始做我自己,我愿意为我自己负责的时候,就是你成长长大的开始,你的愿力一旦生起,那所有的痛苦都会变成你的菩提。那也还需要一个练习的过程,到达一个新的过程中,从现状借由外来的因素的介入使我们造成混乱,从而走到转折整合之后通过练习,然后形成新的平衡,螺旋着上升,这就是成长的模式,新的模式就会让我们有新的体验,新的欣喜,当我们遇到了问题,依旧会容易回到旧的模式中,所以要不断的去训练,不断的去练习,才会把爱自己当成一种习惯,或者是像血肉一样长在我们的身上,我们才会遇到问题的时候带着觉察带着觉知去体验去陪伴自己的情绪。 我们过往中压抑的一些东西,一些两股能量交替在一起,渴望被看到,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呢,我知道我需要你的支持,那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就想鼓起勇气。这些东西又陌生,有不甘心,伤心,不公平,这些情绪,也尝试着用很多办法去让自己走出来,但是没有办法走不下去,所以鼓起勇气让老师给一些支持。如心老师答道:当事情引发我们触动情绪的时候,我们是要消灭情绪吗?不是,是要与情绪和平的相处,因为我们不能消灭它,怎么样让那些悲伤了愤怒呢?快点消失呢?有的人问。都是我们在乎的人事物会让我们痛苦,外界无法控制无法掌握,不是让他去消灭,而是学会与他如何相处,有时候痛苦也是菩提,穿越过苦之后就是未开发的宝藏,态度上经验过这部分的感觉是什么呢?没有对比,他的好坏应该去看到和她在一起,不是没有勇气,你是可以的,他在这里你逼着他去看,为什么呀?所以会经常引发痛,你就会认为长痛不如短痛,希望你去面对他。内在会有很多的小精灵,这个说“”你快来看看我呀”,那个说,“”你不要那样会很痛啊”,所以你就要拉着你的爱在此刻去看,虽然他们七嘴八舌,有的部分不想让你经历痛苦,让你更加轻松自在一些,有的部分想让你穿越痛苦,让你更加的强大坚强,还有一些指责的部分说我自己不够好。前一段我学习有动力,现在又没有了,想让老师带动一下,老师的回答说是你选择学习成不成长,前不前进,是停止呢?还是不前进都是可以的,都是被允许的,相不相信他带给你的好处,相信还有那还有什么障碍?外在的学历了之类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信生命本来的样子,生命本来的美好,而且一定有很多我们的前辈把生命活得透透的,所以我们要读一些经典,虽然,我们没有达到那个高度,但我见解知道生命还可以达到那么一个美好的样子,你相信不相信我,相信不相信这个团队,如果相信的话那你卡在哪里?卡在我不行上吗?我想要的这部分不够足吗?知道那有路径,但愿力不足够,你是否愿意你的生命这样活?这都没有对错,你是否是要有意识的掌管自己的一生,有时候一些顾虑会把你带跑,家人的声音了外在的说法了,你有些被压抑着的固有的情绪呀。有的时候我们在原有的那个平衡中,你的成长让家人害怕恐惧,让家人觉得不可控了,当你越往上生长,越往下扎根的时候,我对我的期待,我对别人的期待,别人对我的期待。别人对你,比如领导让你干活,你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干呢?还是说认为这个岗位就是我的,不管他挣2000还是2万,我都会踏踏实实的去干,当老婆当丈夫也是这样一样的,同理当你能量顺的时候,你的心纯净的时候。每天当你睁开眼睛,你都是充满期待的去活,是为自己活,每天早晨睁开眼睛的时候,你都发现我还活着,多好啊,没有生活在战争的国家中,我们就会充满感恩,看到儿女双全也会充满感恩。有的时候我会感到羞愧,生命给了我这么多馈赠,但是我们用生命满足了什么呢?只是每天的口腹之欲吗?还是用来去满足去探索,当你越是感恩,越是探索你就会明白你是有使命的。每一天,每一个人,每一个爸爸,每一个妈妈都是能达到的,不需要达到佛的那个状态那个境界,有时候我们的动力不足,有的时候是阻力太大,有的人说上课之前他的指责多一些,现在少了,也许可了。都是对自己的许可多了,每次到这充了电,自我认识,自我关爱之后,从外回到内,外在紧抓着的,内在的自我成长,从外在再回到自己的冰山内,在外面的爸爸妈妈没有给到我们的欣赏了价值了,我们就要自己给到自己。不要怕把自己惯坏了,因为生命本来不是这样的,是惯不坏的,一个生命咕咕坠地了,是不会懒的,是很精进的,因为内在欠自己的太多了,就像花儿浇上水施上肥,你告诉他你别开它就不开花了吗?不是的,只要你满足了他内在生命力的需要。自然的生长开花。那是因为我们以前打拼的太猛了,太习惯战斗了,习惯了过度的运行过渡的模式,身体的细胞是有记忆的,工作很久了,经常会有人梦到高考发张卷子你不会,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你内在的一些焦虑,梦就是你心理状态的反应,检验你的梦就可以了,有的人说学习了两天课程,允许你趴着躺着睡着,你不够关爱自己,自己不够你早就解放了,你去疗愈身体的细胞,通过放松他们自己,提溜起来自己,然后再提溜起来自己去努力的去拼。我允许自己自由的以新的模式发芽,当你旧的模式还没有破除的时候,你是学习不够的,是自我关爱不够的,自我关爱要在行为层面和内在层面两个层面。有的时候我们的见解到了,但生命的历程需要自己去穿越它。之后保护功能是被隔离的,所以我建议你是加大运动,代谢掉身体中生命体验中的痛,身体细胞中有过的那些记忆,冥想,要理解,自杀也是一股能量,它不是生命力的那部分,你不是成为他,而是看着他。自杀的人有不同的自杀想法,有的人说哦,我还活着,是用血淋淋的去证实证明自己活着,有的人就是想要自由。那不是你的错,关于生命的见解我们只活出了生命的冰山一角,你要知道现在你很安全,那一刻的恐惧抓住了你,是你抓住了孩子,不是孩子抓住了你,失控了怎么办?没有人帮我在那里体验你身体。哭喊着无助的那个能量,是从你身体哪个空间哪个部分?让你的呼吸带生命之光带过去,告诉他,我听到你很久了,呼吸、观察他,不是成为他,感谢他用这么高强度的方式提醒你好好的去。去珍惜小心翼翼的,比如珍宝般,他用这样的方式提醒你如何对待人生,不知道你收到了吗?呼吸、你可以告诉他我看到了你,我一点点的在懂你,呼吸与他在一起告诉他,你现在在支持她,你现在有能力支持他,你也在学着努力的成长去支持他,那是你过往的一个记忆,他留在这里,他知道有一天你来聆听他,今天你就在这里聆听的,他有听到是吗?是的,你终于听到了,看到我了,看到了我给你的宝藏了,我就放心了,收到了他给你的礼物了吗?如果收到你现在肩膀会舒服了吗?那谢谢他在之前给到你这么高强度的负荷,让你现在开始解脱,否则,终有一天你会被压垮崩溃的,孩子是不需要一个高强度紧张的妈妈的,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快乐的轻松的,像花儿一样迎着阳光绽放的妈妈。 陈涛感觉没有力量,是觉得自己不配提要求,没有资格感现状,困惑,他的精力不足以应付居家工作,还是在某一情境下的核心主要是自我关爱不够。雕塑,老师告诉他,自我他人和情境,我们最能掌握的是自我,外在干事,内在一直开运动会,我的那部分,内在的不同的部分,告诉这个说我不够好,那个说你现在还不能挣100万,你得怎么怎么才能怎么怎么,是我内在部分一直在耗着能量,没有觉察到,或许你觉察到了,还很认同,把“”我的”就当成了我,我的信念系统、规条等等内在模式,行尸走肉般,灵魂不在家,不在身体里魂儿都跑了,当神不在的时候,你的各个部分在家就是胡乱的当家作主,有的时候会是你真笨的那个部分,确实是都没有做好自我关爱,小时候父母有条件的爱变成了一个模式,学习好啦,长得帅了,你当上什么长了,我生病了什么等等功利的爱自己,一个生命生而为人是那个出生的小宝宝,它的能量是什么?是喜悦一个母亲的,因为外在的这个生命的到来,激活了母亲本身的那个能量,那时是无条件的爱,爱、有力量、有奔头,孩子长大不听话了,不能满足你的期待了,你就功利性的爱孩子了,自我关爱就是无条件的宠爱自己,像一朵花那样,一朵花的绽放,一朵花的开放,散乱的在外在的那些能量拿回来。清静一下,所说的就是六根清净,眼、耳、鼻、舌、口、意,其实是你内在没有清净,自我关爱做得不够好,他上哪儿去啦?如其所是。都清清爽爽的在干活,舍不得放下那些我不够好,因为管用,扎两下你就跑了,因为扎管用一扎你一痛。再往前走,所以我们要舍得放下那些,我们不去着相。假如你的生命就像一张白纸,所有生命发生的事情就像是电影院里的屏幕,见过太多的悲欢离合却不着相,无论是经验过什么角色,什么游戏都是干干净净的,这样当你干干净净的回家,就可以有力量去做到陪伴。核心点依然是我对我自己有期待,有更好更优秀,更有能力等等,很多压力的感受不能表达,很多累了不允许,我是爸爸,我应该怎么怎么样,渴望被认可,渴望自由,却没有得到。什么时候你能允许全身每一个细胞,允许你懒散的做你自己,你自我的关爱就做透了,就不那么执着了,你习惯的模式是先给别人,现在你要先给自己做足了做透了,不透给自己,还有一点内疚的时候,别说你没有时间,什么事情都没有大过自我关爱,就像花心和花瓣的原理一样,内心你都空了,你还争着去当角色,当老公当爸爸,你怎么能够做得好,就像压水井,我们比喻你没有足够的水放进去,想让它喷薄而出?你刚浇了一瓢的时候你压下去,压不出来的。不是你上了一两节自我关爱的课程,你就到家了,在于你做了没做体验,有人认认真真的去做了,你自己不对你自己慈悲,谁还会对你慈悲呢?自我关爱是打底的,否则你学的再多也是头脑。怕的是当你懂得了一些理了反而膨胀的自我,你会用观点、认知隐藏了你的期待,透从哪里反映呢?就是当有冲突时,你的应对不一样了,你伤害了我,我不像以前一样用固有的讨好指责打岔的模式了,而是用面对。自我关爱做透了,你会很兴奋的面对每一天,又是一天,又是创造的一天,每一天都是移动的,生命中发生的所有烦恼都是来渡你的,来成长你的,你不用担心领导的评判伴侣的指责,即便是有也能很快的转化,别人说的话都能转化成珍宝,想象着像一棵树稳稳地扎根在那里,即便是刮风啊,树只会婀娜多姿,鲜活的摇摆,而不是像风一刮连根就拔起了。充满阳光时欢喜,下雨时也欢喜,我们可以用舞动了气功啊,这些都是法,法门无数。见谛会支持你,我为我自己努力的精进去关爱我自己上,其实真正体验到生命上心里上的自由自在解脱。相、观点没有好坏,不要着在那里,过去了就过去了,我们探索过去是为了找到珍宝。 女儿不让你听课,你产生了委屈,老师批评你没有生气,被控制的委屈,不能做我自己的委屈,功课就是:要去看一看一个妈妈为了支持她的女儿,这么多年来付出了很多耐心妥协,首先要去照顾这个部分。我看见了那个委屈的我自己,我看到了我对女儿的期待,我要收回来,但你要把自己喂饱,否则,一旦有事,那股能量就会出来追你,你需要体验那个部分,眼睛为什么流泪?眼泪是从哪部分来的呀?至于一点就通,不点不通,这就是同修和共修的作用,他们是个镜子照见了你,团体共修的好处就在这里,跟自己走,方向有老师和同学给你指路,历程要自己走,老师同学助教们可以陪着你,但是你自己的腿要动,而不是我不问问题,自己拱。一座冰山,你不断的去聊女儿当你还在外面时大家是帮不上忙的。你要觉察你要回到你自己时,你不舒服时是什么原因,这个时候就是可以的,你不痛,不痛到点是不会去回头的,所以,只能等着。 人活着就一定会有失望,有孤单,有不满足,你像个眼镜蛇一样瞪得大大的,她要关爱了,我赶快去给他,她要自由了,我赶快松手,你要知道你是有限的,你不需要24小时去满足孩子。中道,是阴阳平衡的,没有痛苦谁会去找灵魂?你没有困扰,谁会来学习成长啊?谁会来探究生命的另一半,学习后不是变成一个超能的妈妈,而是要让我们有觉知的去选择就好,此刻我决定陪老大,是因为我看重他的成绩,此刻我决定陪老二,是因为我看重老二的感受,孩子也不需要一个,你一要他就得陪着的妈妈,我对我自己的期待,我以为我对孩子的期待是24小时的陪他。一个生命,他想要的东西是有限度的,他渴望自由的,就像我们大部分结婚的时候都是匆匆忙忙的离开家,可算离开了,现在的孩子普遍缺的不是关注而是自由。有的时候自我关爱就像我们的手机,拿手机举例,就像,充电我们连接生命力,回来之后再去陪家人孩子,我们有屏显的一部分,我们还有高能耗电的模式,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甚至在潜意识里都没有觉知的。权益之计就是现在我没电了,我赶快充会电,然后再用,比如一些情绪垃圾了。核心的自我关爱就是要做透,做不透时就需要频繁的充电,你特别不喜欢这些角色,删除了高耗电的模式,比如成为那个幕布,经历很多事,但不消耗。有受苦的冰山,也有创造的冰山,很多时候我们就愿意去体会,像是一些习俗了、规条了,去体验那发自内心的那个慈悲,去做灵魂与灵魂的连接,当灵车远走的那一刻,那一刻的不舍,在体验着生命对死亡至纯至真的爱,我很愿意,就一点也不拧巴,就不会像20年以前的我,也许会傲慢的说那些陈风陋俗。当我像河床一样经验过生命的流动,我们人和人是没有区别的,那一刻的开心喜悦,有过这个体验,这就是活生生的生活,鲜活的老百姓的日子,他们以他们的方式体验着他们之间爱的流动,心里是对生命的谦卑,当然了,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如果在20年之前,错失了当下,当下我们在一起是为了享受爱成为爱传播爱,为什么要等呢?你永远是等不到那一天的,你只有在当下,你是这个家庭改变的起点,明白了吗?什么时候你放弃在外面找,你就成长了,什么时候你放弃了,不再做那个委屈的小女孩儿/小男孩儿了,你就成长了,告诉自己那个内在的等待的那个自己,你是等不到的,只有让他彻底的绝望,才可以重新发芽,生命才可以得以绽放。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
阿达殿下
他有生理缺陷,但为什么能生两个儿子?
她深爱着她的丈夫,但是她为什么要说他的坏话呢?
文字|小(心理咨询师)
肖雪萍
心理咨询师
坐在诊室后,蔡霞用异常平静的语气说:“大家都说我嫁给了一个模范丈夫。一日三餐,洗地拖地,他国内外忙,我什么都不管。”
我示意她继续说下去,在脑子里画一个小问号。一般来说,用这样的开场白来咨询的人,背后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故事。果然,蔡霞很快改变了语气:“但是他是个变态……他……”她的声音哽咽了,她说不下去了。我递上一张纸巾,然后静静的等着下面的话,就像被大风吹起来后不可避免的轰鸣。
日间是天使,夜晚是魔鬼
如果说“每个不幸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那么蔡霞的不幸就在于,所有人都认为她和丈夫的婚姻是天赐良缘,而她却觉得自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我真的不能告诉人们陈涛是一个可怕的夜间魔鬼。他想用各种手段折磨我。”
原来,白天努力工作的陈涛,晚上关灯后变得粗鲁暴力,捏搓彩霞,捡拾大腿内侧等不易被发现的部位。任凭彩霞求饶,眼泪夺眶而出,无济于事。陈涛的昼夜变化并没有随着大儿子和小女儿的出生而改变。
“夜如地狱。我害怕当我看到太阳下山。”蔡霞说。
“真的很可怕。”我深深同情彩霞。“你想过他这样的原因吗?”
”心想.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他做不到,自卑。他很少在床上取得成功,几乎所有的都在开始之前就结束了。”蔡霞说着抬头看着我,解释道:“但事实上,我告诉他我不在乎,我对此没有太多需求。”
“还有其他原因吗?”我进一步问。
蔡霞:“没别的,没别的。”
“你白天过得怎么样?”
“好吧,我们吵架不起。我总是那个说的人。我赶时间,很难开口。最主要的是他就是那样,他很尴尬。谁看到都会想砍他!”
“比如,你会说什么难听的话?”
“我说他很软,有八条腿和一只鸵鸟背……”说到这,蔡霞突然停顿了一下,然后犹豫着继续说下去,“并说他和他的母亲正在乱搞男女关系。”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对蔡霞的经历做了一个初步的推断:陈涛应该是一个对性有特殊偏好的“S-M”。一般来说,性功能障碍的人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特殊偏好。但是蔡霞的那句“他和他妈妈发生了关系”让我似乎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不可言说的“第三者”
“但我知道他们并没有真的有外遇,我也是这么说的。”蔡霞低下了头。“只有这样说,我才能摆脱仇恨。”
蔡霞用如此“蛮横”的言辞来刺激丈夫是有原因的。
婆婆太过介入蔡霞和陈涛的生活,比如要求小两口睡觉不插门;限制年轻夫妇卷床单的数量;限制两个人的零花钱,禁止蔡霞单独外出购物。孩子出生后,婆婆让陈涛晚上在他们老两口的房间里玩地板,说这样可以保证陈涛晚上的睡眠。另外,我婆婆经常在陈涛面前说,这边彩霞不好,那边有问题,配不上他。
所有这些都让蔡霞痛苦不堪。她觉得婆婆挑这么多事的原因是为了疏远她和丈夫的感情。
蔡霞继续讲述:“我觉得我婆婆和我老公的关系很不正常。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和他的母亲睡在一起,直到他15岁。那时候,他爸爸总是一个人睡。他妈妈从不回避换衣服。她洗澡后经常一丝不挂地从浴室出来。我把这些事情告诉了我丈夫,但他认为这很正常。还有,我老公说他的‘不’是遗传的,他爸爸也是‘不’。”
我点点头,故事开始浮现。
然而,父亲和儿子都是“阳痿”并有生育能力——这意味着他们不是器质性性功能障碍。这里面藏着什么吗?
继承来的关系模式
解决婚姻关系问题,个体协商的效果有限。在我的建议下,蔡霞动员丈夫做夫妻咨询。
陈涛又高又瘦,戴着黑框眼镜,说起
如同婚姻咨询中的大部分案例一样,我在陈涛这里听到了故事的另一个版本:陈涛的妈妈是个很要强的女人,对丈夫有诸多的不满和挑剔。陈涛的整个童年都生活在母亲对父亲无穷尽的指责和奚落里,家庭气氛极其压抑,让他总想有自己的家。直至认识了彩霞,被她温柔的气质打动,两个人很快热恋并结婚。本想得到平静安定的生活,却想不到结婚后的彩霞变得越来越像他的母亲,这让他很沮丧。
“她总是说我这里不行,那里不好。”陈涛的眼里满是泪水,“我觉得我已经那么努力了,她却永远不满意。”
“这让你觉得很委屈?”我问。
“我也说不好,很复杂。其实我很爱她,我离不开她。”陈涛说。
“你能把这个话对彩霞说吗?看着她说。”我鼓励陈涛。
陈涛转头看着彩霞:“我其实很爱你,我离不开你。”
彩霞泪如雨下:“你知道我是刀子嘴豆腐心,你心里的想法怎么从来都不告诉我呀!”
陈涛回答道:“我不敢说,怕说了你会更生气,更觉得我不好。”
看着夫妻俩在咨询室里互诉衷肠,我却想到陈涛“性无能”和变成“S-M”者的起因。
首先是妻子对他的语言攻击,让他对自我产生怀疑,男性力量受挫,时间长了就泛化到性活动;其次是他对妻子那从不曾表达过的愤怒情绪,隔绝了他的身体和内心,让他无法保持对妻子的性冲动,进而导致他每到关键时刻就败下阵来;最后,眼见自己变成“性无能”,让陈涛内心产生焦虑和自卑感。他之所以变成“S-M”者,一方面是为了缓解、转移这种焦虑和自卑感,另一方面也是将对妻子的愤怒情绪发泄出去。
“性无能”的根源
在咨询室里“获准”表达的陈涛比往常更愿意说话,可只要彩霞的音调高了一些,或者语气不耐烦,他就退回到惯常的状态:把身体缩在沙发里扮雕像。而他这样让彩霞很烦,于是用更有攻击性的话来指责他。
当一个男人长期被亲密伴侣指责、挑剔而不反抗,他的自尊感和男性雄风所受到的打击将是女人无法想象的,而这正是陈涛和他的父亲都“性无能”的根源。
我指出他们的互动模式,并让他们回想这种互动模式可能的根源。陈涛若有所思:“我和我妈也是这样的模式,我爸和我妈好像也差不多。”
陈涛和妈妈的关系很亲密,但是也很纠缠。一方面他很爱妈妈,也明白妈妈非常爱他。另一方面,妈妈的爱让他感到喘不过气,总是下意识地无条件遵从妈妈的任何要求,但是心里却有很多无法表达的愤怒感。结婚之后,又把这种愤怒投射到妻子身上。
爱需要理解和鼓励,更需要界限
彩霞渴望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来保护她,可丈夫却总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对丈夫不符合实际的期待,是导致她无法控制地挑剔和指责的原因。另外,陈涛是一个被母亲爱得无法活出自己的人,而作为妻子,彩霞如果能够先放下自己的期待,去理解丈夫的痛苦,然后支持他的成长,终有一天,她所得到的回报将不仅仅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
我给陈涛布置家庭作业:首先,要学会对妈妈说“不”:不要不敲门就进我的房间,不要乱翻我的衣柜,不要限制我的生活安排……其次,也要学会对妻子说“不”:不要这样对我说话,不要用手指着我,不要不顾及我的感受……
彩霞是个聪明的女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性会谈,她很快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和内心期待。心态上的调整让彩霞变得平和,她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罗列了丈夫的十大优点,并且每当看到丈夫的成长,都会及时添加到清单上,并给他一个热烈拥抱和亲吻。
在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彩霞和陈涛在性生活上开始有了成功的体验,彩霞每次都会用甜言蜜语鼓励陈涛。
妻子的举动给了陈涛很大的鼓舞,他努力成长,慢慢地学会用语言表达他的想法和感受,尤其是学会说“不”。不满的情绪不再淤积在身体里无序游走,而是有了合适的发泄渠道,陈涛整个人变得明朗了,待人接物都大方了许多,用彩霞的话说“他很像个男人”。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