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越越92
在咨询中,当咨访关系有了一定的信任基础,来访者经常会对咨询师本人产生兴趣,有的来访者会试探性的、挑战性的、咨询性的提出一些关于咨询师的个人隐私问题,比如咨询师的家庭、婚姻、工作、个人成长经历等;还可能会就某些事情询问咨询师的态度和看法。这时候咨询中发生着什么呢?我们该如何理解来访者此刻的状态和需求,如何回应来访者更好呢?我们在此收录了 执业咨询师在实践中自己的理解和处理 罗列了书籍和文章相关部分节选 以及中启心理赵老师对此的剖析 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咨询师说” 咨询师喵小渴: 我被来访者问过个人问题,我对此的理解是,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了兴趣,是对方想建立关系的一个信号、一个邀请,这个信号咨询师要接收。来访者对咨询师感兴趣的问题其实是和来访者自己相关的问题,有时候是希望从咨询师个人经历上看到一些正面参照,有时候是试探咨询师是否在这个方面有人生经验,能否真正理解自己的困境。我认为咨询师在个人问题方面给一些简单的回应比较妥当,然后进一步和来访者去探讨TA感兴趣的这个问题。总之,咨询师的自我暴露,要建立在服务来访者的基础上,要衡量是否对咨询有益,而不是出于满足咨询师的自我分享,也不是单纯的满足来访者获取隐私信息的需求。咨询师大师兄: 刚开始接咨询的时候,遇到来访者突然将话题转到我的身上,会有被探寻的紧张感。我可能会有个思考的过程,并很担心个案发现我在思考,就有掩饰,这样更加紧张。因此我的回答肯定带有回避和防卫的色彩,这会被来访者捕捉到。 随着自我成长和经验的增加,慢慢发现这样的时刻,一般是在咨询一段时间,有些信任,但信任又不是很深的时候。来访者会对我感兴趣。对我家庭、工作、学习心理学的流派、学习的动机,成长中的困境…… 我现在会觉得这很有意思,感到来访者正在尝试去了解我,去亲近我。我将它看作是关系进一步加深前的试探。对于这样的需要我感到欣喜,会用迎接的姿态,结合来访者当前状态和问题,分享我自己。用我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去同调或是鼓励来访者,以促进二人关系,继续探索和前行。咨询师小琳: 当来访者开始对咨询师个人问题感兴趣的时候,我会觉得来访者有了更多期待,咨访关系也要随之迈进,来访者希望感受对方的真实,通过对咨询师的探索来丰满自己。我的每一位来访者都会或多或少地问到我个人问题,我都会如实回答。曾经有来访者一整次咨询将近两个小时想要聊的都是我的个人情况和经历。有时候在与来访者聊到一些问题时,我也会主动提及一些自己的经历。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二人真实情感的碰撞和交互。欧文亚隆说:心理咨询师最后只有一件工具,就是咨询师自己。我深以为然,同时也认识到自我探索和成长将伴随我职业终身。咨询师拾陆: 如果在动力学取向的咨询框架内,我一般不对具体问题作答。直截了当的回答虽能暂时缓解表层的焦虑,但会封闭理解来访者的一个通道,来访的问题是理解其人格特征、心理需求等的窗口。 来访者不同的提问时机(发生在咨询的不同阶段)、提问方式(尖锐或迂回)、问题类型(个人信息、对某问题的理解或态度等)都可以反应来访者人格特质、主要议题等,可以分情况理解。 比如:来访者想评估咨询师是否胜任、是否值得信赖(关系的安全感?);用提问的形式带出个人疑惑(问题难以捕捉和表达?)咨询师辛晴好: 来访者询问咨询师个人问题,我觉得这个现象很像是来访者心中的“小秘密”在适当的时机被坦白了出来。我理解这是“攻击性”的一种表达,攻击性强一些的,会在咨询初期简单试探后就有表达;攻击性弱一些的会在咨询到一定时期才提出,这个问题可能在这样的来访者心中酝酿了很久。但不管是什么时间提出,这种攻击性都会给咨询师带来一些压力,不论咨询师怎么回答,这个答案好像总是很难让来访者满意。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来访者跟咨询师求证、学习关系技能;或是来访者对咨询师的好奇,尝试走近和咨询师的关系;或者就是故意刁难咨询师。但来访者这种费劲心思的表达方式,心理意义上还不止于这些,TA真正关心的不是咨询师或者问题本身,更像是在验证“我是不是真正被你理解和接纳?” “书上说 ” 摘自《价值中立原则》 来源于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由罗杰斯首创,他的主要观点是任何人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成长的潜力。这一基于人本主义的理论强调人的自主性。该疗法强调对来访者的非指导性,要求咨询师对来访者提出的疑问坚持中立,不给与直接回答,也不给与任何规劝,而是让来访者自主决策。主张将最基本的责任放在来访者身上,而咨询师处于被动位置,只作为跟随者。即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判断,不指导,不主动。摘自《如何把握咨询中的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是指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对方,与对方共享自己内心的过程,是告诉对方自己过去相关的情绪体验及经验。 恰当的自我暴露有助于:增进咨询关系;给来访者带来不同视角;为来访者形成一种示范。 自我暴露要促进咨询,需要对来访者有评估:咨询师必须确定是为了来访者而不是咨询师自己;评估来访者情况,来访者是否能通过咨询师的自我暴露获得领悟;评估自我暴露的有效性,观察来访者对此的反映,如果来访者感到不适,应换其他方式。 自我暴露应该注意:反馈对来访者的感觉时需要斟酌,措辞要合适;咨询师透露个人信息时要注意自我保护。咨询师自我暴露的广度、深度、时间等要以来访者需要为中心。李孟潮老师的督导: 来访者问“你结婚了吗?你幸福吗?”,咨询师可以如何作答: 1、你现在对我的婚姻状况很好奇,那我结婚了会对你意味着什么?我没结婚又对你意味着什么呢?(幸福的问题也是一样) 2、我想你问我婚姻幸不幸福,是你希望找一个有幸福经验的咨询师,可以帮你获取幸福,是这样吗? 3、听起来你对我有矛盾的看法,一方面你希望我是个说服者,我的婚姻必须是幸福的,你才能够听从我的说服。我觉得这个功能父母承担起来更合适。 4、我无法回答,我不知道我回答好,还是不回答好。“赵老师说” 来访者随着咨询的推进,开始对咨询师有更多探寻的兴趣,此时我想用下面这首诗来呼应这样的心理进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就如这首诗,来访者对咨询师感兴趣,是因为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关怀照顾,唤醒了来访者对人生的热情和渴望,使来访者内心情感世界想要对外有所尝试;僵化、封闭、扭曲的心理结构,开始复苏和活化。这是来访者对于封闭多年的自我和情感在他/她蓄积很久以后想对自己做的努力和尝试,想与世界和他人有连接的愿望。 这尝试的希望如同“小荷”才露出的尖尖角般稚嫩柔弱。它需要面对过去的封闭、不信任、回避、压抑、冲突,那些沉积很久的创伤,也需要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此时来访者心里既有期待,同时也感到压力和恐惧。这可以说是他/她人生的重要时刻,一个尘封已久的心灵正在试图重新信任这个世界,他唯一能找到的资源就是咨询师,咨询师就是他/她的窗口。此时来访者正想要把咨询师变为他/她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人,希望咨询师能和他/她一起面对人生的那些沉重。 咨询师此刻要做的就是: 坦诚 , 至诚才能至柔。 咨询师自身的真实和坦诚能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给来访者什么程度的帮助,才能给他/她什么质量的情感回应。咨询师此刻的真诚袒露是改变来访者的人生走向的一个机会:相信咨询师意味着相信这个世界,咨询师的坦诚意味着这个世界对他的接纳。 而咨询师的坦诚取决于咨询师的自我成长:面对自己“脆弱”、“卑劣”、“阴暗”的部分,咨询师是否回避、掩饰,是否无法袒露这部分自我,能否将这些部分成长修通。当咨询师自己可以和自己真实面对、和真实相处的时候,你对来访者的真诚和情感回应,就能成为来访者的资源,成为他内心世界的一个窗口。 这是美丽的时刻,是一次心的相遇,可以多停留一会儿。
比福爷爷
顾客表达不清楚,情绪太激动,只说有利于自己的话,提出过分要求,言语充满暴力和色情。咨询师如果遇到极端的顾客应该拒绝服务,遇到一般的顾客应该循循善诱,多问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慢慢吐出真相,然后再共情,最后再提出建议。
雨天依然美丽
就个人经验观察,最忌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自恋。一般自恋型人格明显且自己问题没解决的咨询师,我都建议他们不要去接来访者,纯粹是伤害别人。在自恋型的咨询师里面都是非常普遍的。其实这每个问题或多或少都还有些解决方法的,但如果自恋,那至少表现出来自我感觉基本都好得很,根本就不会去解决自己个人或执业方面的问题,慢慢地就会成长成自以为是地伤害来访者的咨询师……
在路上8848
有时候自己也会特别的苦恼,感觉自己的心情没有办法得到缓解,自己都没有办法缓解困惑,还需要帮别人解决,放平心态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多去缓解自己,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江苏友道木业
心理咨询师最忌讳,认为自己懂得比来访者多,用高高在上的权威态度来指导来访者。这样会把来访者置于很不舒服的位置上。向来访者打包票说能治好,这样很容易勾起来访者想挑战咨询师。我们可以告诉来访者,我不能保证一定达到一个目标,但我们可以朝那个方向努力,看看能做些什么。过度打听来访者隐私,让来访者感到不安全。当来访者不愿意透露更深的东西时,咨询师应该尊重。
盛开的七月
咨询过程很难按照预定方案来实现,甚至出现来访者质疑或挑战咨询师的场面。这时失控感会席卷而来,新手咨询师会产生焦虑以及对自己专业能力的怀疑,咨询工作将面临困境。没有一次咨询是可以预期的,就像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学习的所有理论、技术、问句、框架,提出的所有假设,都不是为了使我们囿于某种固定的模式或流程,而是帮助我们去理解咨询是怎么回事,理解那些先辈用无数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规律。
来访者要求降低资费,该如何拒绝?
有些来访者就是喜欢讨价还价的,可是心理咨询师付出了心血也不能一味满足来访者的降价要求,这时就会有冲突。如果这位来访者认可咨询师的能力和价值,但是又不断地讨价还价,那么一定要温柔而坚定地告诉对方,这个价格已经是最优惠的,您享受到的是最优惠的价格了。如果对方不认可咨询师的价值时,觉得花钱不值时建议来访者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调换心理咨询老师。
来访者要求拥抱等肢体接触,怎么办?
有些来访者攻击咨询师,有些来访者喜欢咨询师,甚至爱上心理咨询师,想要拥抱时新手咨询师就会不知所措。资深心理咨询师就会懂得引导,拥抱等肢体接触意味着什么,这个部分可以重点探讨。爱上心理咨询师属于正移情,面对这样的来访者咨询师要评估一下是否有能力坚持自己不被诱惑。
来访者言语富有攻击性,总是批判咨询师,该怎么办?
来访者的诉求千差万别,总会遇到攻击和教训心理咨询师的来访者,这时该怎么办呢?这种攻击在专业角度叫负移情,心理咨询师要理解对方的负移情时就可以更多角度了解来访者,不然这个咨询是很难走下去的。所以对心理咨询师而言个人的心理成长也非常重要,如果心理成长不够时,容易被批评和责骂失去中立客观的立场,对咨询效果是不利的。
很多新手咨询师遇到的问题都不一样,并不能像游戏一样,有一套所有的人都适用攻略。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