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key小姐
一、一般情况:求助者:黄某,女,32岁,已婚,大学毕业,某公司会计。二、求助者自述自述:心情不好,烦躁,内心苦闷,爱发脾气等3个月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进入 咨询室时,衣着整齐 ,举止得体,愁眉苦脸,烦躁不安。说话时思维条理清晰,说到伤心处,情绪激动,多次哭泣,求助愿望迫切。出生在干部家庭,生活条件优越,是家里最小的。妈妈脾气大,爸爸很和气。家教非常严,妈妈对孩子们交朋友、出门和回家的时间严格控制,但在吃穿用上很溺爱。性格外向活泼,但好朋友不多。与丈夫经同事介绍认识、结婚,两年前生有一子。从怀孕开始,夫妻之间的矛盾起来越激烈,经常 为生活中的琐事争吵。3个月前,发现丈夫有外遇,想离婚,被家人劝止。
super阿狸
气质特征: 情绪发生慢,心理平衡,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爱思考,喜独居,内心少外露,注意力不易转移,做事心细,认真、仔细、谨慎,习惯做熟悉的工作,适应新环境慢,接受新事物慢。气质类型:抑郁气质类型。要多给予帮助、鼓励,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指责、培养其敏锐、机智、自信、认真等良好品质,防止与克服、怯懦、胆小、多疑、孤独等消极品质。
小菜菜菜菜子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3岁,外企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大学毕业后进入某外企公司,因人际关系好,能力强。工作很勤奋,深得上司及客户的好评,很快晋升为部门经理。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政策的变化,求助者所在部门的业务逐渐萎缩,公司进行调整,他被调整到其他部门作普通职员。职务没有了,工资待遇也降了两千余元,求助者心里很不是滋味,有时喝闷酒,看什么都不顺眼,经常发脾气,甚至乱扔家里的东西。虽然2013年的收入足以使他衣食无忧,但他就是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烦躁。甚至觉得自己无能,没用,对前途很担忧,对妻子、朋友的劝说也听不进去,以前他是同事、同学的聚会的召集人,如今却经常找理由逃避聚会,工作效率也降低了。觉得妻子不理解他,有时和妻子吵架,对女儿发脾气。求助前一个星期出现胸闷、头晕,没食欲,全身乏力,入睡困难,主动前来咨询。该案例中,引起求助者不良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刺激事件,仅仅集中在最初刺激事件上(由经理被调整到普通职员)。所以未泛化,判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9 岁,大学一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2013年以某市状元成绩考入大学,来到陌生的城市,开始独立生活。每日的学习很紧张,还要料理自己的生活,有些手忙脚乱,疲惫不堪,感到不适应,非常想家。有时睡不着,常常梦到父母,一听到广播里放的音乐有“妈妈”的内容就哭。在街上、校园里听到的都是当地的口音,自己作为外乡人,内心很孤独。上课经常走神,学习效率不高。无心参加班上组织的活动,总盼着早点放假回家。求助者与同学的关系一般,因生活琐事与宿舍室友关系紧张,想换宿舍学校没同意,心情不好、内心痛苦。经班主任老师做工作后没有明显好转,所以在同乡的陪同下来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是独生女,性格柔弱、温顺,在家很受宠爱,自幼没有单独离开过家,上大学前很多生活琐事都由父母料理,连自己的衣服鞋袜都不用洗,她认为只有家里才是最安全舒适的。该案例中,引起求助者不良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刺激事件,不再仅仅集中在最初刺激事件上(入大学后感到不适应独立生活),而是很多与最初刺激事件有关联的事件也能引起求助者的不良反应,例如,“一听到广播里放的音乐有“妈妈”的内容就哭”;在街上、校园里听到的都是当地的口音,自己作为外乡人,内心很孤独”。所以已经泛化,判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巴甫洛夫的《大脑半球的功能讲义》(1926),用来表示条件反射的普遍化性质。巴甫洛夫发现,如果对动物皮肤的一个部位的接触成为条件刺激物,那么对皮肤的其它部位的接触也会引起条件反应,而且这些部位距离条件刺激物的应用点愈远,则条件反应愈小。巴甫洛夫认为,泛化现象是由外部环境动因的类似所决定的, “条件联系的泛化与所谓类似联想相符”。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