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嘉麻麻8866
福德中的福,指的就是福报。福德中的德,指的是的德行。所谓福报是泛指自身意识之外的果报,比如物质、人际关系、自身身体条件、远气等上面所拥有的果报。所谓德行是泛指保持自身在意识上的状态以及所行的心态,比如把心态努力向助人上用就是人们共认的有德行,反之就叫无德行。佛法讲“一切为心造!”不管是工作还是去参加法事,更重要的是助人的心态,而不取决于工作或法事之类形式上的东西!功德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心态,这种心态中不包含丝毫的为己心态!完全排除自己个人获得利益的心态,在佛法中叫菩提心(大慈悲心),由此所得到的是出离患得患失的心态而远离心理疾病!而心理上的正常所带来的果报更是不言面寓的哟!
流浪的好吃狗
您好。福德:修人天善行所感得的福分。福德与功德不同,外修事功的有漏善是福德,内证佛性无漏智才是功德,福德功德俱修俱足,才是出离生死苦海乃至成佛作祖之道。《佛学常见辞汇》福报:福利之果报也。如六趣中人天之福报。增一阿含经一曰:‘虽受梵天福,犹不至究竟。’百论上曰:‘福报灭时,离所乐事。’大乘义章九曰:‘依智起福,依福起报。’《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修福德”和“修福报”这两个词的意义基本上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但是“修福德”和“修功德”,就不同了。修福德或福报是人天的善报(还未出生死轮回),修功德是能出离六道生死轮回的。所以您想说的,可能是做好本职工作与参加一些法事,哪个更有福德和功德?首先、参加一些做法如法的法事是很有福德的,如果这些法事本身也是一种修行,比如佛七、禅七等,就还包括了功德,可以为我们日后出离生死积累功德。其次,如果仅仅是做一般的生产经营的本职工作,积累的福德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这个工作本身是危害众生的,比如杀鸡杀鸭等,这种本职工作不仅不能积累福德,而且会消减自己的福德。但是如果我们的本职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有利于众生的工作,比如法师讲解佛法、一些居士护持寺庙,以及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弘扬佛法等等,那么这种本职工作本身就是积累福德。第三、修功德,是修心,不在于具体做什么事。对于我们平常人,是一种散乱心在做工作,不能在工作时修定的话,做本职工作也是没有功德的。修功德是很难的。如果能够在工作中能修自己的心,修定、开智慧,就有功德了。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王豆豆228
消除焦虑要通过训练思维模式,解除过度的心理防御机制,才能走出焦虑障碍!弗洛伊德对焦虑的解释是人体的自我防御机制,是一个人抑制本能力量而发出的信号,但是以霍克()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是提出了不同的质疑:如果焦虑的本质是抑制本能力量而爆发的信号,那为什么这种信号会烧毁房子?这就是所谓的霍克悖论。也就是说焦虑本意是为了让我们获得保护的生理机制,是面临生理危险时个体的定势反应。在非洲大草原上也可以看到那种低等的食草动物时刻处在焦虑的状态,比如羚羊,斑马,水牛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它们惊慌失措闻风而逃。这样可以避免它们丧身掠食动物之口。人类也遗传了这种自我保护的机制。这种机制往往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障碍。打个比方,当我们在开车的时候,我们正准备往左拐,突然进入一个交叉的路段的时候听到前面传来大货车的鸣笛声,让我们非常的焦急,会自动的踩住刹车,这时候就会被来往的车辆撞上。如果加速通过而不是停下来就不会被撞。但这是人体的自我防御机制使然的一种本能反应。如果我们的本能没有被抑制的话,焦虑带来的注意力就会被破坏。这是霍克悖论在我们生活当中的体现。也就是说当你在面对危险的时候,你越是恐慌,你就会让事态变得恶化。明天有一场重大的考试你会很恐慌,那么你就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去阅读试题,你会感到心跳加速感到非常的担心,头脑变得一片空白,最后你会难以忍受这种状态,让自己晕厥过去或者是逃离考场而作为这场灾难性事件的终章!意识疗法认为在焦虑障碍当中,主要问题不是由焦虑事件所产生的,而是由于过度活跃的认知模式,导致了持续的危险投射而造成的内部危机。这必须要从认知情感行为入手循序渐进解除这种过度的防范,解除过度防御的信号。焦虑症的思维模式,它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身,没有人想要焦虑,但是焦虑却确确实实的围绕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焦虑情绪的袭扰,焦虑本来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当我们过度处在这种保护状态的时候,就会造成了心理障碍!跟其他所有心理问题一样,每当我们在头脑层面抗拒摆脱,抵制它们的时候,都会加深头脑思维的认同感,都会赋予焦虑强大的力量。最后导致一种思维模式的形成,形成焦虑症!神经症在心理干预中的效果显著,焦虑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思维认知方面的,即不安全的思维模式(心理干预),一是焦虑的生理症状,如冒汗,心跳加速,肌肉绷紧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生理治疗)。焦虑症的形成跟抑郁症一样也非旦夕之间的事情,是那些存储在你的潜意识层面不断被强化的恐惧情绪被激发的结果,当那些被压抑累积的强烈情绪像大坝决堤一样喷薄而出,淹没你的意识。这些激发你焦虑症的压力源自于工作上他人的期望过高,家人的期待,经济上的压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焦虑,无非是因为现在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离。是我们的欲望大于我们的能力。我们离想象中的自己越来越远,很大程度上我们感到焦虑都是因为我们认为在一点点辜负自己而已。抑郁症是“受害者”思维模式,以过去某个人某件事情在头脑层面编织作为受害者的故事。焦虑是“不安全”的思维模式,是未来不安在头脑的投射,进而思维参与进来,焦虑就是这种不安不断强化的结果。你越是相信这种不安,那么你就越恐惧,你就越是焦虑,有时候就是想太多,做太少,把事情看的太重,一件小事会在头脑中无限放大,人之所以焦虑其核心还是“恐惧”!在焦虑的情形中,危险感却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所激发和夸张了的,无能为力的感觉也是由个人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人总觉得自己理性,其实不是的;在思维的参与下,扭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生活在荒诞到经不起细想的处境中,一不小心就容易显得滑稽,你甚至不是你认识的自己,而且并无法掌握自己的情绪,接受了这一点,反而会放轻松些。别把自己身处的境况太当回事,人本来就容易掉入头脑制造的各色荒诞剧情之中。这就需要你不断的去觉知,觉知的话你就会从这个荒诞的剧本里面跳出来,当你以第三人角度去看到自己处在这种荒诞剧情当中的时候,你自然就会停下来,甚至会哑然失笑。焦虑症是“不安全”的思维模式强化,核心是恐惧。而实际上,生命是安全的,不安是对于未来的投射,是思维的强化,唯有提升你的意识才能觉知到这些不过是头脑的诡计,你的意识越强,那么你就越能识破这种假象!这种荒诞在失眠导致的焦虑的患者身上体现的十分明显,害怕失眠造成一种"过分意愿"希望入睡,而惧怕睡不着,结果真的睡不着了。当思维参与进来,这种惧怕不断被头脑强化,惧怕变得无处不在所以你就开始焦虑了,内在的不安全的思维模式开始运作,头脑思维开始泛化,我通常劝来访者不要努力想入睡,反而努力保持清醒状态。换言之,想入睡的"过分意愿"引起了预期的焦虑,使他更无法入睡,而反其道而行时,就很快可以入睡了,这也是自我疗愈中“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核心理念。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应对很多心境障碍的疗愈思路,顺其自然意味着接纳,臣服自己的这种症状,也就是说带着症状去生活,不用抗拒排斥你的症状。因为这些症状不是心理疗愈要解决的问题,这些症状可以通过生理治疗得到解决。这也是为所当为的基础。接纳之后你才能有所作为,通过意识切断泛化的逻辑思维链条,同时提升了觉知,看到焦虑情绪下的思维模式,才能够解构它。心理疗愈の原因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森田正马的森田疗法一样,意识疗法(TOC)是陈了凡先生根据近10年的心理疗愈经验创建的自我心理疗愈体系。很多人在做了多次心理咨询换了N个心理咨询师后没有效果,原因在于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一直在追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把心理疗愈等同于取悦头脑的心灵鸡汤,励志口号或是知心姐姐无关痒痛的安慰!这是方法跟体系的区别,方法是术,理论体系是道,要以道驭术。
風雨飘零
1、可以考虑放松身体,当人在焦虑的时候,通常会出现一系列的身体症状,这个时候可以采用腹式呼吸和镇定呼吸等等方法来放松的身体,去对抗焦虑的情绪。2、可以放松精神,就是用冥想的办法来对抗焦虑。3、可以采用思考问题从现实出发,生活中很容易出现导致焦虑的各种各样的思维,在这样的情况下思考方式就非常重要。4、应当正视恐惧的心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经常有规律的适量运动,例如可以跑步、打球、骑自行车等等。
pinguo0911
这是一篇结合我自己理解和体悟,整理的关于刘丰老师课程的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深地回味和理解课程,也让这次因为各种原因而未能到场的同学们,能够分享到这一片智慧的喜悦。 我们存在的宇宙是一个多维空间,“元”意味着无限圆满。0维是一个点,1维是一条线,2维是一个面,3维则是立体空间,直到n维,n趋于无穷大。 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是对有限认知的执着,都是我们通达无限的障碍,也是业力,和基督教这种所说的罪。只有维度无限,我们才可以真正超越烦恼。所有的烦恼,都是原因,来帮助我们,获得智慧。 研究的关键,在于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我们都知道,一切存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而原子则分为负电子和原子核。原子核则由中子和质子构成,质子由中子和正电子构成。因此,基本粒子的量子属性有两种,一种是波动性(空),一种则是粒子性(色)。 因此,一切共性,都是能量波,二能量波的最简单形式,即为正弦波,又名简谐波。一切复杂能量波由正弦波叠加而成。一个正弦波,在佛教中叫做一念。一念一众生。道家中叫做太极,一切源于太极。频率的集合就是频谱,因此高位能量的频谱就是咒语。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图腾,就是一个正弦波的图腾。 一维的波是纵波,二维的波是振动,三维的波是螺旋。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是投影关系,低维是高维的投影形成。到了n维则是“无上正等正觉”。 任何一个能量波都遍布整个空间,起心动念,震动十方。因此,任何一个质点都具足宇宙中所有智慧,每一个局部都有所有的信息。“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所有的修炼,都只是为了去除杂念。把时间引入解决问题的变量,转念就是当下最快最积极的办法,当下生效。 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并不是三维空间的创造,而是提升内在意识的高度和自由度,在生命的每一个机会上都提升法喜,每一个当下,都是我们提升的机会。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说“让灵魂在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高尚了那么一点点”。 2012年12月以后,我们从三维主导转向更高智慧主导的人类社会。 心法: 起心n维在无穷, 存在至简正弦涌 一切呈现投影重 零维全息万有中回归高维是生命本身的意义。一个字是“太”,大而无外,大是n趋于无穷。而一点则是一个奇点,至小无内。 我们今天讲《金刚经》,其实是要读懂自己这本内在的金刚经。内在的金刚,在三维世界的表现就是激光,意识能量提升从而达到的境界。 中国人说“qi”,有4种不同的表达:气,气(物理空间,気(下面应该为火,是三维与高维空间的临界态)炁(意识能量) 投影源在里面,照见五蕴皆空。金刚般若波罗蜜,的名字就很有意思。般若是无穷大的宇宙智慧,波是正弦波,罗是螺旋,蜜则是交织,讲的就是投影的重合与叠加。 一切成就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在精进,高密度地让业力显现,做大事业的人,业力会显现得更加密集与频繁。我们要有正知正见,持续的提升自己。也要回向,众生都在自己的念头里,因为大愿而让我们产生无限的动力。爬上珠穆朗玛峰,一切都是小山。愿力足够大,那都不是事儿。只有大愿,让我们能够驾驭能量。而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验证自己本性具足。在时空显现速度越来越快,朝花夕拾的今天,我们将一个事业看到“顶点”来做,未来赢在境界,当下赢在直觉。 怎么能做到呢?放空,印心,共振。把自己打开,让高维能量进来,让自己成为一个管道。 《金刚经》的启示在于: 1、人生的根本目标在于愿力,愿力让我们回归根本的投影源,悟后起修。回到赤子状态,打开内在的圆满。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爱的真正属性是付出,付出的最高境界是太阳,太阳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它没有分别心,不会因为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就有所区别。 亲密关系中,一切狭隘的爱,对人都是伤害。我们要学会的,是无条件的感恩、接受、原谅、包容,两个人一起学会,再一起来放大这一层的能量。把每件事情与内在提升,结合起来去做。 在生命中,遇到的每个问题都问自己,这件事情在告诉我什么?你自己的生命应用题是什么?例题,考题宗师不一样的。先天八卦是觉悟,后天八卦是存在于和谐。因为内在精进而产生美好的结果,相反外在的努力只能消耗和透支我们的生命能量。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和谐共生才是未来。 大部分人都把能量显化为外物了,不挣钱,不匮乏。我在哪里,财富就在哪里。不渴求爱、不吸引爱,我在哪里,爱就在哪里。人们怕黑,人们想要吸引光,而我本身就是光。 所有应用题额解都指向内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超越一切相,超越一切信念,我们的信念就是信无念,不执一念,真正通透。一切事,都是我们内在成就的助缘。 法布施的殊胜: 1、与高维智慧的共振:念诵、讲经,经在佛在,它是高维能量的投影 2、超越一切低维能量层次的交换,财布施形成的能量循环,而法布施得智慧,激活想对固化的能量。 我们应该诵读经典,能够全息能量的摄受。读《道德经》是非常好的,刘丰老师讲到自己读一篇道,一篇德,整个人就会出汗。 福德福报都是挂碍,不积,要舍掉三维,转化,真空妙有。未来的企业是公益、责任和生态三者从而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对众生的爱、责任与担当,才能引领商业模式, 让自己反复传播智慧,自己的风水和频谱就会被改变,让自己变成一个能量的管道,让能量通过自己,你不执着于结果而让自己受益。 《当和尚遇到钻石》 铭印:借种子而获得物质呈现。两种获得,一种是通过某种方法来获得,一种则是要验证本自具足。念头之中,起初重要,“只要你敢说,我就敢信”。所有人的实修,都是我的实修。 心法启用在当下,超越我相、人相、众生相。无缘大慈,同体大悲。n趋于无穷大的爱,就是慈悲。 时间是三维的概念,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即心即佛。我们在每一个当下,都要让自己的状态是向着高维走,提升正能量,提升自己的自由度。 一个法门就是:保持当下的正面之力,随时离苦得乐。在获得提升的那一刻,法喜充满,是任何事物都无可替代的快乐。 大愿只能是无上正等正觉,只有唤醒智慧才能被允许,不能让迷信止于你个人,因为自己的贪念,才会对人产生迷信,应当破除。 内圣外王的境界,相信自己的内在知觉来做出决策。第一感觉,是认知的直接投影。如果这件事情成功了,那么很好。如果不成功,那么你也可以看到自己认知上需要超越和突破的功课何在。有时候决策不必想那么多,投硬币就可以了。 空性智慧的验证: 1、未来的赢点在境界 以高愿景化解问题,第四维度超越时间,高瞻远瞩,赢在境界。 2、当下赢在直觉 从投影源中找答案,人类的一切发明都源自灵感。在投影源中驾驭现实,所有的认知都是障碍。 3、境界产生于智慧 认知局限在阻碍着我们的内在智慧,每个人的内在是智慧具足的。 心理咨询师的三重境界: 1、对方是钱 2、在帮助别人(着功德相) 3、对方在帮助我的到智慧 对一切,承担100%的责任。4、直觉产生在修炼 捕捉灵感与直觉的前提,驾驭未来的入世心法。超越低维的是非层面,进行高维实践的5个层面:静、净、敬、镜、境。 我们的人生意义,有三重境界: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在成长的那一瞬间,二产生法喜 一个最简单的生活游戏规则:在每一个角色上修行。孔子为何瑶倡导恢复周礼呢?因为礼崩乐坏后,便于修行的游戏规则被破坏了。
xyz小鱼子
提到焦虑,你会想起什么?1、临近考试很焦虑、情绪不稳定;2、晋升压力大,职场小情绪难以排解;3、生娃后特别容易玻璃心,不确定是正常情绪波动还是产后抑郁;4、在婚姻恋爱中,易情绪失控、敏感多疑;5、当妈后变成了暴脾气,总是忍不住责骂孩子,事后后悔可下次还这样!6、想要跟着自己的兴趣走,但总会为了生活而妥协……有些朋友可以经过自我调节回归正常状态,有些朋友可能越陷越深……有时候适度的压力能让我们临场发挥得更好,但凡事都有个度,若焦虑累积,可能最后不止是心态爆炸,整个人的健康都会跟着出现问题。那么我们要如何缓解自身的压力呢?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个小方法。方法一:多运动哈佛大学讲师Tal指出,每周三次,每次三十分钟的体育锻炼,与最强劲的精神药物,有同样的效果。我们的身体和情绪本来就是身心合一、互相影响的。所以,当你觉得焦躁不安的时候,放下手上的事情,去运动吧,去释放你的抗焦虑电波。因为一个人在运动的过程中,当他把注意力放在路边风景或身体的节奏上,就容易进入一种冥思的状态,这时大脑就会产生α波,使人从焦虑感中抽离出来。多运动,不仅能减肥,还能缓解焦虑,还不动起来!方法二:多拥抱当我们过分焦虑时,身体里的应急系统会被激活,释放一种叫「皮质醇」的激素。皮质醇能激发更多能量,好让我们度过紧要关头。但皮质醇还会让脑子变成一团浆糊,无法正确思考。科学家们认为,拥抱、抚摸会刺激皮肤,向大脑发出一些积极的、安全的信号,从而减少相关激素的分泌。试想一下,心绪烦乱的时候,心爱的人给你一个暖暖的拥抱,是不是心绪慢慢就能平和下来。问题来了,缓解焦虑前,你得先有个能给你拥抱的人……方法三:多思考多思考指的是垂直思考,把脑海中的思绪整理清楚,找到突破口。第一办法就是自我提问,每天抽出10分钟来把心中疑惑的问题大胆提出,并记录下来,进行思考,从内缓解焦虑!把自己最想解决,但是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一一列出来,然后思考,每天只思考一个主题的问题。提问+思考这样做的好处是,自己不会再胡思乱想,导致自己心智大乱,处于内心焦虑而不能自拔。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不会因为想太多而碾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不要瞎想,列个Excel表格让你的大脑分分清。方法四:少发火人在过分焦虑时,身体会分泌一些激素来「应急」。短时间内升高激素水平,会让人更兴奋,更好地面对压力。但如果这些激素长期增高,则可能损害免疫系统,真的让人生病。其实,再稳重的人,生活中的小摩擦、小争执都是很正常的事儿,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将坏情绪放大了而已。老话已经告诉过我们了,别人生气我不气,因为……气出病来无人替啊!方法五:多喝水当人生气或受到恐吓时,人体就会分泌一种肾上腺素,也被称为“痛苦激素”。这种激素会让人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此时,多喝水能帮助身体排出这种激素。当然,汗水和泪水也有助于减压。因此,当心情郁闷时可以多喝几杯水,消除烦躁情绪。下次觉得压力大时,给自己倒一杯40℃的温水,让焦躁的心安静下来。别让自己长时间处于焦虑的情绪中,当一个人拥有了静下来的力量,就会变得真正成熟和睿智,吃好饭、常运动、多喝水,保持完美的战斗力。
a淡淡小雨
缓解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佛念佛。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永明延寿禅师,大师在《万善同归集》里面总结了念佛的十种功德,我们知道这些念佛的功德以后,对念佛法门就更加有信心,那是哪十种功德呢。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在《阿弥陀经》或者其他净土经典里,都讲到念佛之人会得到佛菩萨和龙天鬼神的护念,佛陀在涅槃的时候,诸天、修罗、药叉等等全都发愿说,在冥冥当中,以行乐道,布施念佛的人。所以在座各位只要保持精进念佛的心,好好念佛,冥冥之中自有龙天护佑。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大家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教化的净土,像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诸大菩萨,都是阿弥陀佛随行的菩萨。所以我们念佛的时候,可以得到诸大菩萨的护佑,因为大家知道,菩萨发了一个愿,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像观音菩萨,以三十二应身度无量众生,各位虔诚念佛,一定会得到菩萨的护佑。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这刚好契合了弥陀本愿,大家知道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只要是念我佛名号的,都可以得到阿弥陀佛相应的愿力的加持,这是弥陀本愿。四、一切饿鬼,若夜叉、罗刹,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悉不能害。当我们有了念佛的功德,有了诸位天神、菩萨的护佑,有了佛光的加持,自然一切的鬼神、罗刹啊、怨贼等等都会远离。念佛的人,不会遭到邪恶众生的侵害。五、一切火难、水难、冤贼、刀箭、牢狱、杻械、横死、枉死,悉皆不受。佛法讲“一切唯心造”,就是我们所遭受的命运,都是自己内心的显现,如果一个人心怀贪婪、嗔恨等种种不善的心念,他就招感恶的境界;念佛的众生,他的善业召感的必是平安、吉祥等具有福报的境界。所以,念佛的众生能够转变自己的心念,通过念佛名号,能够与弥陀宏愿相应,就会远离横死灾害,这个也是念佛的功德。六、先所作罪,皆悉消灭,所杀免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可能都是被自己的业力所牵引,虽然过去世做过一些功德,让我们能够得到人身,但是因为我们的无明,更是造作了无量罪业。怎么能够消除业障呢?念佛一声,灭无量重罪,何况是连续七天的精进念佛。所以,一个精进念佛的人,能够通过念佛的功德,忏悔的功德,使宿世恶业得到削减乃至消灭,自己就更加容易走向解脱。七、夜梦正直,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身。大家以前不念佛的时候,都会做梦吧?可能梦境有好有坏,是各种幻想或者欲望所显现,那么念佛以后,有没有做过吉祥的梦?如果你平日念佛特别精进,心中没有其他杂念,就能召感吉祥的,有瑞相的梦。我身边就有老菩萨梦见过佛陀金身,这是吉祥的梦。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大家想想,如果一个人没有颠倒妄想,全心全意只在一句佛号上,心与诸佛的功德相应,那肯定心生欢喜,是吧?我们心的状态,对身体的影响非常大。如果一个人心常欢喜,自然颜色光泽,气力充盛,也就是说,念佛刚开始是改变我们的情绪,心态,甚至能够做瑞梦。慢慢的,会让我们身体由内而外更加健康,一些疾病也会痊愈,乃至极难医治的重症也会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礼拜,犹如敬佛。一个精进念佛、心中有佛的人,他身上自然有一种庄严、超然脱俗的气质。念佛人得诸佛菩萨、龙天护法的护佑,恶缘远离,他的内心会变得特别的慈悲,令人感到亲切,而且他气力增盛,气色非常好,相貌也柔和,这样具有诸多功德的人,是不是会得到大家的恭敬呢?十、命终之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及诸菩萨圣众,手执金台,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前九种讲是现世功德,第十种就是我们在此生的修净土法门最终的目的,最终的愿望——命终之后往生西方净土。我们被佛菩萨接引到西方净土以后,与贤圣为友伴,能够速成佛道,并且享受胜乐,不再遭受轮回之苦。学佛的途径很多,比如可以通过收听喜马拉雅FM里面的佛教内容学习。推荐如下:《净土圣贤录》,《星云大师:人生就是放下》《印光大师说净土》《钱文忠讲佛教十三经》《听不困的佛教历史》等等。
小胖子老头
首先问你自己,你的焦虑是否有效或无效。你的焦虑是否会在未来一两天带来一系列行为?你会做些什么来消除这种焦虑?它会一项项地发展下去吗?如果不是,这是无效的焦虑。 第二点就是,你是否愿意接受不确定性?所有焦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你对待不确定性的态度。我对人们说的一件事情是在不确定的日子里,你想一下你做的所有事情:过街,上餐馆吃饭,对陌生人问好,乘电梯,搭飞机。所有这些都有不确定性,你没有绝对的把握,但你基本上能打个好赌。 第三点得识别你的期望是什么,挑战又是什么。我们做的一件事情是让人们花时间消除焦虑。你一天用30分钟写下你的焦虑,然后放在一边,这样你就不会整天都闷闷不乐。这样做的目的之一不是让你得到确定性而是感到厌倦。厌倦很有用,让你懒得去想。 第四点是看看你焦虑的范围,否关系到你的核心问题。你非得要完美吗?你非得比任何人都出色吗?你是否认为如果你没有成家,你就不能生活? 第五点是你如何对待失败?焦虑者倾向于认为失败是灾难性的,他们往往相信如果他们想到失败,他们就会失败。其实,人们担忧的绝大多数事情往往是相当积极的结果。 第六点是使用你的情感而不是焦虑。有时候的情感,特别是疼痛的感觉是有关你需求的重要信息来源:工作中需要更多的友爱和赞赏,需要更多的提升机会。你不能总是感觉良好。 最后一点是留点时间待用。及时回顾一下,看看你通常担忧的事情是否让你现在烦恼。你能后退一步,能挤时间。想像你从现在起一个月或一年内的感觉如何。焦虑者的问题之一是他们永远生活在从来没有出现的未来。最好的办法是试着并努力将思想集中在尽可能好的现有时刻,就是尽情享受此时此刻。焦虑时,大脑里发生了什么? 当担忧和焦虑达到一定程度,大脑负责感情的部位——杏仁核就会不起作用。而你的愤怒、担忧和激励都是来自这里的。它激活的是大脑的思维部位,直接影响语言和抽象思维。缓解焦虑的方法一是要把问题分析好,从内心里边要能看到有希望的地方,在一个是即使问题是不好的,也要做出合理的解释,不要把问题全部归咎于自己。做到不自责,不责怪他人。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