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吃酸甜苦辣
许多神经官能症患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内心经常受到某些不愉快的情绪的困扰,如自责、紧张、恐惧、担心、烦躁不安等,于是拼命控制自己的情绪;明知道某种行为是不应该做的,可就是控制不住地要去做,为所欲为。结果形成恶性循环,感觉越来越差。
例如,社交恐怖症患者每当在公共场所或面对生人,就会出现紧张、脸红、出汗、心悸等症状,他对这样的情形非常恐慌,觉得不仅自己周身不自然,而且也让别人不自在,所以,他总想克制自己的这些情绪表现,可是每次都不奏效,他生怕自己这样下去会变成精神病,于是就逃避这些令人紧张的场合,怕见人,怕在公共场合说话,越来越封闭自己。有的人晚上睡不着觉,胡思乱想,总想控制自己别想了,可就是控制不住,最后变成顽固性失眠。还有的人考试怕紧张,总提醒自己别紧张,但怎么也控制不了,所以老影响成绩。
心理医生经常采用森田疗法来缓解这些症状,其原则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即,对于紧张不安的情绪要疏导,让它过去,顺其自然,不要拼命控制,因为情绪像潮水一样,越堵越高,越控制越严重,同时,继续做你应当做的事,一会儿紧张情绪就自然消失了。例如,你在公共场合感到紧张,你可以在心里对自己说:“紧张去吧,我不管它了,又能把我怎样?”同时,带着紧张情绪说你该说的话,关注说话内容,不要关注自身的感受。结果你会发现:没什么可怕的事情出现,虽然有些不舒服,但自己还是能战胜自己的,多次实践之后,自信心就逐渐增强了,自己也不再为见人紧张而苦恼了,因为你找到了治病良策。失眠的人不要控制自己的思想,应放松自己,对自己说:“想去吧,大不了我今天不睡觉了。”同时做慢呼吸,放松自己的肢体,慢慢地你就会睡着的。
这些做法看似简单,好多人不相信自己能这样做,总想依赖药物,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其实,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完全可以用森田疗法来治愈神经官能症,但是,如果你不下决心去尝试,你永远也不会发现自己的潜力。
(文、图/ 杨霞)
杨霞老师
协和医大心理专家
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京协和启迪咨询中心主任、北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儿童心理协会常务理事。
杨霞老师具有非常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拥有25年的临床经验,一直专注于儿童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擅长儿童、青少年、成人心理咨询、辅导、成长设计、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辅助训练、感觉统合训练。
出版书籍有《教子良方》、《儿童心理咨询与行为矫正》、《心理学家忠告》、《让孩子会学习》等。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上河村小区三区6号楼4单元1402室
木木夕-琪
生活中不乏有的孩子遇到快考试了,表现出焦虑、紧张不安的情绪,但是却在放学后,依然不是马上去做作业、练习做题,孩子表现的情绪跟行动完全不在一个频道,这是为什么呢?
1、时间观念差。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早早的完成作业,于是家长就坐在孩子旁边盯着孩子写作业,一刻都不能放松。那么在家长没盯着的时候孩子却在玩手机、玩会玩具等等,那是因为孩子对于时间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正确做法:跟孩子一起做一张时间惯例表。比如:放学后16:00-16:30是玩玩具时间,17:00-17:30做作业时间等等,听从孩子的建议,当孩子不按惯例表去执行时,你可以跟孩子说“我们约定好的,你忘了吗?”
2、学习基础差。孩子在学校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孩子想做作业,但是下不了笔啊,所以他就只能看着着急而实际行动没有。
正确做法:建议父母,可以让孩子先做自己会做的题目,把不会的统一留出来,最后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把不会做的题补习一下。
3、过度追求完美。我记得我小时候写作业总是擦了写,写了擦的,一道题能让我写十几分钟,可是最终的结果还是以前的结果。孩子想要一个好成绩,想要得到别人的关注。
正确做法:需要家长的耐心指导,并且教会孩子学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让孩子经历更多的挫折和失败。只有经历很多的挫折和失败,孩子才会放下过度追求完美的心态。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家庭育儿亲子顾问。17年专注教育,助力家庭幸福!
璐璐308738
有许多孩子存在心里着急而行动上不急的问题,也知道要学习,也能做到一天到晚地学习,但是学习效率很低;对将来的理想很高,要考好高中、好大学,但是没有实际行动来保证;你说别上学了,他也知道急得直哭,但是放学回家还不愿意写作业。家长也不明白这些孩子是怎么回事,到底是想学还是不想学?
例如,孩子面临考试时会表现出紧张情绪,焦虑、恐惧、心悸、失眠等症状,家长以为是情绪问题,其实是孩子的行为问题。
首先是孩子平时复习量不够多,一到考试看到题都不会当然紧张。而平时做题少,又是因为动作慢,时间不够用。还有的孩子是爱看书但不爱写字,就不能将学习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那么,我们首先要解决孩子的行为怎么才能紧张起来的问题。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时,家长和孩子都会非常着急,但家长只顾说孩子,反而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孩子成绩下降往往和孩子在一段时间里自觉性下降、没有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学习方法不正确有关系。
家长注意到这个问题后提醒孩子,孩子也知道着急,但如果在行动上没有改变当然没有作用。当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时,家长一般会说孩子不够用功。其实在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二、高一,孩子会遇到学习上的门槛,有些孩子就是在这一时期学习成绩开始上不去了,尤其是数学的理解力和语文的组织能力,这和孩子的大脑抽象思维水平有关,而动手能力和运动协调性和孩子的抽象思维水平的发展有关,但是,家长并不知道孩子的行动能力和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
在儿童心理门诊发现,那些在婴幼儿期爬行不足、剖腹产、早期运动量不足的孩子动手能力、运动协调性都非常差,就会出现脑子里想的和行动表现不一致、心里着急而手不着急地问题,结果在学习自觉性、手脑协调性、行动组织能力、数学抽象思维和语言发展方面都发展不足,造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粗心大意、心里着急而行动上不急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注意对孩子行动上的训练。
在运动能力上要注意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如打羽毛球、打篮球、游泳、抛接球等,或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感觉统合训练见效比较快。在学习习惯方面,要注意平时在写作业时用闹钟限定一段时间。根据孩子的年龄,每次不要超过50分钟,学习时像考试一样,不吃东西、不说话、不听音乐、不看电视、不上厕所,动作很紧张地做题,不会做地题先放一边,不要一下想半天。平时做题习惯了紧张,考试时就不紧张。
一段时间后让孩子休息十分钟,大脑休息地最好方式除了睡觉外就是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这样有助于孩子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在生活习惯上,要注意训练孩子自己动手解决自己地问题,如自己吃饭、穿脱衣服、收拾书包和屋子,还要学做家务。对孩子动手能力和运动能力的训练会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文/ 杨霞
杨霞老师
少儿心理教育专家
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京协和启迪咨询中心主任、北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儿童心理协会常务理事。
杨霞老师具有非常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拥有20多年临床经验,一直专注于儿童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擅长儿童、青少年、成人心理咨询、辅导、成长设计、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辅助训练、感觉统合训练。
出版书籍有《教子良方》、《儿童心理咨询与行为矫正》、《心理学家忠告》、《让孩子会学习》等。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上河村小区三区6号楼4单元1402室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