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F=WheresTheFood
就业率: 各专业就业数据显示,就业情况最好的专业是加工制造类,达到67%;其次是资源环境类,达到65%;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土木水利类、财经商贸类、能源与新能源类,都在平均就业率68%以上。 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人数最多,达98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7%;其次是信息技术类,达63万人,占98%;司法服务类毕业生人数最少,达38万人,占28%。 毕业生就业去向数据显示,到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的24万人,占就业总数的45%;从事个体经营的59万人,占98%;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38万人,占57%。 与2012年相比,2013年升学比例增加了97个百分点,增加了9万人,说明中高职衔接工作不断加强,升学“立交桥”不断拓宽,已经初步形成中职学生“求职有道,升学有门”的良好局面。 各产业就业分布情况数据显示,在第一产业就业的39万人,占就业总数的00%;在第二产业就业的39万人,占37%;在第三产业就业的43万人,占63%。 就业地域情况数据显示,本地就业27万人,占就业总数的77%;异地就业的5万人,占92%;境外就业的44万人,占31%。与2012年相比,本地就业比例略有增加,中职毕业生仍以本地就业为主,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为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就业地点数据显示,在城区就业的62万人,占就业总数的84%;在镇区就业的41万人,占98%;在乡村就业的18万人,占18%。 毕业生就业渠道数据显示,通过学校推荐的79万人,占就业总数的97%;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53万人,占67%;通过其他渠道就业的89万人,占36%。直接就业毕业生中,对口就业的38万人,对口就业率达01%。 在所在毕业生就业群体中,近90%的就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合同,其中超过一半的就业毕业生签订了1年以上的劳动合同。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首次就业平均起薪上海为2763元/月,超当地最低工资标准56%;深圳、北京、青海、大连、新疆建设兵团、宁波、安徽、浙江、西藏、甘肃等地高于2000元/月。中职毕业生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广泛认可,就业待遇不断改善。社会保障情况:超过八成的毕业生享有社会保障,其中,享受三险一金的31万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66%;享受五险一金的50万人,占16%。
美羊羊小P
中专最少要读三年,一般就是两年学习一年实习。 中等专业学校通常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结束后进行,在级别上相当于高中,但普通高中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毕业后一般参加普通高考,是为升入大学做准备。而中专更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毕业后一般都已经掌握了相应的职业技能,步入社会可以胜任某种职业。 目前的中专有公办与民办之分,包括:普通中专,职业中专,成人中专,中技(同等中专学历)。 中专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也是中等教育的一部分,每年为社会提供大量应用型人才。
华鑫绿创
武穴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由武穴理工中专和红旗中学资源整合组建成立的,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武穴市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武穴市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基地、武穴市最佳文明单位、黄冈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现有中职在校生4500余人。办学宗旨: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良好品行、现代意识、扎实基础和身心健康的应用型人才,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学生。育人目标:学会求知,学会技能,合作创新,学会做人。专业设置: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及应用、市场营销、农学、轻化工、财会。开设有机加工、电工、电焊工、电脑、家电维修等短训班。教学管理: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分层教学,开发和使用校本教材,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五大融合”,即学校与企业融合、老师与师傅融合、学生与工人融合、教学与生产融合、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融合。试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适应社会能力。同时抓好第二课堂,成立了电子制作、电机维修、计算机、书画等多种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管理:以创建文明礼仪校园为载体,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学生学生凭证出入校园,采用半封闭式管理,学生的内务整理的“五线一平一块”模式,显现出了学校管理的亮点。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不断渗透人文教育,辅之以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升学与就业:从2001年至2006年,连续六年对口高考达省线率100%,二类本科的达线率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从2001年至2007年,连续七年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率100%。学校荣誉: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三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有36位同学获奖,获得一等奖人数居全省第一,并获得教育部颁发的组织奖;荣获湖北省中职学校计算机绘图大赛一等奖,荣获湖北省第五、第七、第九届青少年电子制作竞赛中专(职高)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发展目标:在2010年前建设成为规模达6000人以上的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成为鄂东职业教育区域中心、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实用人才培育中心。
优质武汉中专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