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yan燕yan
1908年4月13日上午,十几个西方国家的驻华使节,清廷各部臣僚及名流士绅、工商买办、各界人士上千人聚集北京车站,为他们共同的朋友—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送行。乐队反复演奏各国国歌,气氛沉重、伤感。赫德在《友谊地久天长》的乐声中与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灰色的目光中满是失意。
赫德是何许人也?他是在大清王朝岌岌可危的岁月里,掌管中国海关长达46年的英国人。在中学教材上,赫德被斥为英国侵略者的代表,不折不扣的奸角。可是这个坏蛋离开中国的时候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中国人去为他送行呢?莫非都是汉奸?
真实情况可能没有这么简单。赫德能令这么多清廷勋戚权贵依依不舍,是因为他的确为中国做了不少好事。海关成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化机构。
赫德1835年出生在英国北爱尔兰,15岁时考入有名的贝尔法斯特学院。1854年初春,英国外交部招收驻华领事馆工作人员。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赫德毅然放弃学位,提出赴华申请。
初到中国时,他不过是一名无足轻重的额外翻译,但没多久就升为助理翻译,后又任广州领事馆第二助理。他操一口流利的汉语,为人自制、沉着、圆通,又熟悉中国官场礼节和士大夫的习气,经常主动地提供税务、洋务、外交等方面的意见,出谋献策,因此深得恭亲王等朝廷重臣们的赞扬。
在赫德来华的前一年,即1853年,上海发生小刀会起义。英、美、法以此为由控制中国海关,从此以后清政府的海关总税务司一直都由英国人担任。首任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骄纵跋扈,毫不尊重中方权益,很快被清政府解雇。年仅28岁的赫德继任成为清朝中国海关的总税务司,并且在这个位置上一待就是48年。
清朝的旧海关制度虽然独立自主,但体制落后,吏员无能,且因舞弊行贿、陋规盛行而声名狼藉。鸦片战争前,海关每年的税收不过150万两上下,比起当时清政府的主要收入农业税来说微不足道。
赫德上任后,采用了先进的西方行政管理制度,实行全国海关垂直统一领导,从船舶货物的申报、查验、估税、审核、征税、交款直至验放等各个环节,都有制度保障,防止舞弊。每一个新人的录用都要通过考试。即使有赫德的介绍,亦不例外。有贪污舞弊行为的人员,会受到立即开除的处分。同时又实行高薪养廉,使大家能安心本职工作,勤勉奉职。大清海关很快面貌一新。
海关主权的旁落,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耻辱记录。讽刺的是,在萎靡腐败的晚清行政体系中,赫德管理的海关却是最高效、最廉洁的一个机构,数十年间很少发生舞弊行为。这套机构和制度被历届中国政府全盘继承,一直运行到1949年。
赫德曾经告诫自己的属下:“我们必须毫不含糊地、经常地牢记;海关税务司署是一个中国的而不是外国的机构”,所有成员都是“中国政府的仆人”。在这个宗旨之下,海关为清政府集纳了大量的税收。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向英、法两国共赔款1600万两白银,用海关关税支付,6年之后就全部清偿。在太平天国战乱时期,海关还为朝廷提供了巨额的财政支持。清政府对此大为赞赏。
1875年,海关税收达到1200万两,1885年增加到1450万两,1902年已达到3000万两,占财政收人总数1/3左右。原本不起眼的海关居然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就成为帝国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稳定、最可靠的财源。
赫德与中国现代化
赫德所处的时代正是传统中国逐步开始近代化的时代。对于衰弱的清政府来说,没有钱,什么洋务、什么西学都是空谈。赫德治下的海关恰在此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费。当时的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及船政学堂、天津机器局、天津武备学堂、长江口至南京下关等九处炮台,以及后来的幼童赴美留学、闽广学生赴欧洲留学等涉外交流项目,其经费均来自海关。
不仅如此,赫德还直接参与到中国洋务运动中来。1865年,他呈递了一个名为“局外旁观论”的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除了没有提出君主立宪的政改主张之外,它几乎涵盖了后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所有变革内容。这篇报告打破了清政府内部讳言洋务、万马齐喑的局面,引起清廷最高层的极大关注,下旨令封疆大吏讨论,为洋务运动的启动推了关键的一把。
赫德有过这样一句口头禅:“尽可能为中国多办好事”。在赫德的治理下,海关成为一个地位极其重要、涉足范围惊人广泛的机构,兼管了海务、港务、检疫、引水、气象等事务,甚至还办理专利、版权及商标注册等事业。
1868年海关奉命开办同文馆。学生除学习英、法、俄3种外语外,兼学天文、法律、格致、算术等自然科学。赫德参与同文馆的行政管理,还亲自过问教学质量和教习待遇,在欧洲代为招聘自然科学教习。介绍西方的科技和学术,这在中国是首创。同文馆在海关编制之内长达30余年,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西文翻译和中外思想文化交流人才,1902年并入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京师大学堂。
1866年,清政府把递寄各国驻华使馆往来邮件的任务交由海关负责。海关引进国外先进的邮政运作制度,不仅保证了邮件迅速安全传递,而且与国外联网,通邮至世界各地。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票”就是在海关诞生的。到1908年4月赫德告病回国前,全国共设有邮局44处,加上分局、代办处,共计2803处。邮政里程、邮差线、航路线共计20万里。1911年以后,中国的邮政才从海关中独立出来。
1868年海关成立海务部门,开始进行海务设施和海关气象站基本建设,勘测、疏浚航道,绘制航行图表,制定航行规程,建筑灯塔等助航设备。它还负有港区规划管理、航行气象保障等任务。同时,在港口均设有检疫站,监控疫情。经过海关的精心管理,我国一些沿海港口的海务水平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在日本入侵之前,中国沿海许许多多的最现代化灯塔和无线电信号灯被公认是世界一流的。
1874年,李鸿章提出每年从海关税收中拨出400万两作为海防经费,筹建北洋海军。赫德作为中间人,协助清廷购买了八艘军舰,成为北洋海军的起源。赫德还为李鸿章招来了英国海军军官琅威理来担任北洋水师总查,负责训练舰上人员。新疆局势吃紧以后,清政府又用这笔款项支付左宗棠在西北用兵的军费。
“咱们的赫德”
清王朝专门管理外交和通商事务的机构—总理衙门于1861年才成立,缺乏经验,从商议一个条约到解决一个领土纠纷,都常听取赫德的意见,并要求他的帮助。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交使团是在赫德的“发动”和“倡议”下成行的,设立驻外使节也是赫德促成的结果。通过他公开或幕后策划的中外不平等条约有10多个。赫德尽管是一个英国人,却常常尽可能地维护中国的利益,帮助清政府抵拒外国无理的要求。恭亲王因此亲切地称他为“咱们的赫德”。
1868年中英双方就《天津条约》修约问题进行交涉。赫德作清政府的代表参加会谈,帮助清政府解释中方的困难,劝说英方在某些问题上让步。英国驻华公使阿礼国私下对赫德说,他不喜欢新修订的条约,因为它“过于袒护中国”。英国商人们对新修订的条约也强烈反对,一致认为还不如原来的条约有利。结果英国政府在英国商人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拒绝批准修订之后的条约。当时的英国媒体说,赫德在对华政策上“束缚英国政府的手脚整整一代”。
1885年中法战争中,法国海军袭击了基隆、福州等地。赫德予以强烈谴贵。中方取得局部胜利之后宣布停战。赫德积极从中斡旋,阻止了法国挑起新的更大的战争,促成中法之间的谈判。在谈判中,法国提出了很疯狂的商务和赔款要求,但在赫德的调停下,法国最终放弃了赔款。
义和团运动爆发以后,尽管赫德也在使馆中受了义和团长达8个星期的围攻,住宅与所有东西都被付之一炬,个人损失极大,仍然公开对中国抱同情态度。他评价义和团运动“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的运动”。对八国联军的疯狂屠杀和野蛮洗劫,赫德颇为愤慨。他的言论在西方引起了很大轰动,遭到《泰晤士报》的严厉批评。
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光绪仓皇出逃。失魂丧魄的清政府寄希望于赫德出马从中斡旋。当时,各国侵略分子在如何处置中国的问题上争议很大,一些侵略分子主张“瓜分”中国,另一些则主张“改朝换代”。不管哪一种方式,中国都面临着彻底沦为殖民地,甚至亡国灭种的危险。赫德极力劝阻各国,把清王朝保全了下来。在议和谈判中,赫德劝说列强在赔款问题上“接受中国所愿承担的赔偿”、“维护中国的行政管理完整和维护其领土完整”,尽一切努力设法使中国少赔款,少受损害。他还在中英谈判中建议英国在中国整顿和完善了法律体系后,放弃治外法权。他关于赔款及其担保办法的意见,绝大部分被采纳,写入《辛丑条约》。
赫德究竟是什么人?
赫德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十分奇特的人物。从来没有哪一位外国人像赫德那样,对中国海关和外交、政治、经济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施加了如此全方位的、深刻的影响。清政府对赫德宠信有加,先后授予他“按察使”、“布政司”、“太子少保”衔;并赏“花翎双龙二等第一宝星”、“三代一品封典”,死后还追封为“太子太保”。这种对外国人的恩遇可谓是绝无仅有。
不可否认,在很多时候他对自己的祖国英国还是有一定偏袒的,但是我们不该因为他的英国人身份,就简单地将他划为殖民强盗。他并非英国委派,而是由中国聘请;其言行也并非为谋求英国的殖民利益。有人说,应该比照春秋战国时代在自己的母国之外成就事业的苏秦、张仪,称他为清王朝的“客卿”。他为近代中国所做的好事不该被忘记。
1908年,73岁的赫德告假回国。他在中国前后生活了54年,似乎已经很难分辨自己到底是中国人还是英国人了。1911年9月20日,赫德在英国白金汉郡去世。再过20天,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77岁的赫德终于没有着到他服务了半个世纪的帝国的灭亡,这也许是上天对他的最后一点赏赐。
夏小麦521
晚清最有权势的洋人名叫赫德,下面我就简单地介绍一下此人。
赫德是一名英国人,他曾担任海关总税务司长,表面上是清朝雇佣的一个外籍职员,实际上却是英国在清朝的代理人。赫德在海关总税务司长的任上一共干了长达四十五年时间,在这四十五年时间里,因为赫德暗中操纵关税,使得洋人的货物能以极低的税收进入清朝市场,对清朝的本土产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当然,赫德之所以能够当四十五年海关总税务司长,并非全是因为英国的推动,他本身的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赫德为清朝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海关制度,所以才会得到清朝的重用。
对于清朝而言,赫德可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他极大的提高了清朝的税收,但是他毕竟是英国的爪牙,在清朝做了不少坏事。赫德一边为清廷工作,一边暗中为英国牟利,比如,清朝海军想要从英国购买军舰,就必须要通过赫德之手,也就是说,赫德可以漫天要价,赫德往往会以远超实际的价格购买英国的劣质军舰,毕竟赫德也担心有朝一日英国会与清朝交战。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义和团运动时期,慈禧太后为了利用义和团打击洋人,曾经向十一个国家宣战,不过,当时慈禧太后却下令写了十二份宣战书,而这多出来的宣战书就是给赫德的。可见,清朝对赫德也是又爱又恨。
事实上,赫德在清朝的四十多年时间里,也为清朝做出了一点贡献,在任时期,他将海关收入从五百万两一直增加到了三千多万两,可以说是极大地提高的清朝的税收。当然,赫德也被授予正一品的官衔,后来他病逝之后,清朝又追授他为太子太保,说他是最有权势的洋人,一点儿也不为过。
亿万资金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海关”是主权象征,一定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过在咱们的近代史上,中国的海关,大部分时间是被掌握在洋人手中。
清朝后期的海关被称为总税务司,最初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影响,清朝无法掌控上海等地海关,于是便在1854年和英、法、美建立合作关系。由洋人来主持上海的税收,当然了名义上还是清朝管理。
最初其职权范围仅限于上海,但几年下来颇有成效,而且对于列强来说,是个捞钱的好地方,于是在列强的要求下。清政府便于1859年在上海设立总税务司署,掌全国关税行政及海关人员任免。
1961年,这个机构正式挂牌,而各口税务司及海关高级职员,均由外国人担任。首任总税务司是英国人李泰德。自此,清朝海关,开启了洋人时代。
(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
当然了,也并不能说是逼迫,因为当时的情况下,是清政府为了能够在战争时期保证关税的正常收取,从而选择了洋人这个“第三方”来帮忙收取。
这就好比一个公司,清朝是董事长或者说投资人,而洋人则是职业CEO经理人,属于一个聘用关系,用的是他们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
你还别说,这个洋人主持下的大清海关,远比清朝自己来要更加的有效率。
“税钞大有起色,按年比较,银数倍增”这一点我们可以用数据说明:总税务司成立之前,清朝四大海关收入不足500万两;1865年,清朝海关税收830万两;
1875年清朝海关税收1200万两。
19世纪70年代末,清朝海关税收更是达到3000万两,一度占到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在那个内外交困,国库空虚的时代,赫德掌管下的清朝海关,成为了大清朝的经济支柱。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提到一个,他叫赫德,英国人,是第二任总税务司。
其在任的四十八年时间里(1863-1908),总税务司成了清朝所有政府机构中最廉洁的部门,认为是“世界行政管理史上的奇迹之一”,当然也是最赚钱的。
(在宁波海关工作的中外官员及工作人员合影)
晚清时期,贪腐成风,偌大的清王朝,海关年税收不过几百万两。
“每年不下六七万两,从前原系丁役私收入己”——两广总督苏昌(1763上奏)1852年,江南道监察御史梁绍南上奏称,经粤海关管辖的地域仅白糖冰糖每年就进口不下五六千万斤,但在当时粤海关的记录上,仅得一千五六百万斤。而赫德上任之后,对海关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抓腐败,抓贪污,总税务司和之前的大清海关俨然天差地别。
其实赫德采取的办法很简单,无非就两个:
第一,高薪养廉。
总税务司的雇员是当时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其待遇极高。而且还有养老退休金。这些稳定且正当的收入,使得雇员们,不愿意冒风险去贪污。
第二,严查严办。
如果说高薪养廉是让雇员们不想贪,严查严办则是让其不敢贪。
赫德在税收的各个环节都建立起了严格的监督审查制度,让职员互相制约,无机可乘。这是严查;
而同时赫德对于那些违反制度的人,绝不姑息。当时一位外班关员仅仅私受报关人员一条鲜鱼,就被开除,可见其严格程度。
在这样一套完备的奖惩制度下,清朝海关的贪腐情况得到了一个基本的杜绝,其也由此成为了当时清朝最干净的“衙门”。
当然了,这些制度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因为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关系的社会,很难行之有效。赫德能做到,不得不说,有他自己的能力。
因为在海关的出色政绩,赫德在清朝也是颇受重视,成为了当时的风云人物之一。
话说回来,这对于清朝来讲,其实是一个很尴尬,很讽刺的结果。对于一个主权国家而言,海关主权的旁落,是极大的耻辱。
但人家却比你做得更好,甚至于为你带来了更大的利益,让你离不开他。足以可见,当时的清朝有多么的腐朽!
明明威武
清王朝是满族人建立的一个政权,推翻了汉族人建立的明朝的政权。可以说,满族人在刚刚建立清朝的时候,也是用心的去经营了一个庞大的王朝的。在清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可以说是非常的厉害。甚至是在康熙统治的时候,整个中国达到了顶峰。但是历史的趋势慢慢显露了出来,清王朝一直落后于整个世界的进城。到了清王朝统治晚年的时候,西方的一些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帝国,用洋枪大炮打开了清朝的大门,这个时候清王朝才开始慢慢的发生一些变革。帝国主义国家打开清王朝的大门,其实就是想将整个中国作为自己的商品市场而已。所以清王朝一直推行的闭关修炼的政策就这样慢慢的被摧毁,并且被迫建立起一些需要和西方人打交道的部门。海关的作用逐渐显露了出来,于是清王朝必须开始设立一个海关税务局来管理海关部门。但是清王朝太过于弱小了,以至于很多的帝国主义国家都要自己来管理这个税务部门,这个清朝的第一个海关税务总司的领导人就是一个外国人。这个海关税务总司的建立,说起来就是一段屈辱的历史。
清王朝的通知十分的衰微,在经历过鸦片战争以后,被迫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个里面就要答应英国自己进行海关的管理。当时这个部门是由两广总督李鸿章进行创办的,但是中国一直是没有这种机关部门的,所以缺少人才。并且这个不能需要和外国人打交道,因此就必须找一个熟知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人,这个时候,赫德这个人就被恭亲王认命为了这个部门的领导人。赫德在担任这个肥水很多的部门的领导人以后,处理事情十分得当,并且从来不贪污,他在这个位置做了50年之久。
优质税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