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3

Smileの夏天
首页 > 审计师 > 审计师质量控制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汉朝文帝

已采纳

如何做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2017

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的优劣程度。审计的产品是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所以内部审计质量其实就是内部审计部门最终提供的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的质量,即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对报告使用人的价值贡献程度。内部审计质量具体包括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项目质量。审计工作质量是基础,它决定了审计报告的和这审计结论的质量,而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的质量又体现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为了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技术方法等,它是对审计实施过程的一种行为控制。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如何做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审计质量对于审计工作,好比产品质量对于企业;产品质量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是审计质量的生命线。审计质量控制对于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效果,促进审计人员提高职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审计功能作用有重要的意义,其意义体现在:

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实现审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审计质量控制是为提高审计质量这一目标而建立的。质量低下的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通过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这项管理工作,可以控制一些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提高的不良因素的发生或形成;对一些已发生或形成的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则通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可以及早发现,并加以控制和消除,从而达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目的。

2、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

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作用在于能够从组织上、制度上、思想上、人员素质上保证审计质量。通过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可以使审计质量管理活动达到上下联接,横向协调,不但可以较快发现审计质量问题,而且还可以得到综合治理。因此,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

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领域不断扩大,业务更趋复杂,任务越来越重。审计工作要逐步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由此可见,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前提。而要实现“三化”就必须建立一个与其要求紧密联系的完整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这是审计形势发展的需要。

4、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

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全方位的综合质量管理活动。推行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有一个由浅入深、从局部到全部的发展过程。而要在整体审计质量上见效果,只有在“质量第一”原则的指导下,把环节间或部门间行动协调起来,统一纳入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使审计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所以,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推行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必然趋势。

二、如何做好内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应是以项目质量控制为核心,包括机构、准则制度、人员管理等的综合控制系统。在此控制系统中,保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建立和健全各项审计准则和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本保证。

1、营造良好的独立审计环境,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

审计环境是内部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内部审计活动完成其自身职能的基础。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单位内设的一个部门,不可能象社会审计那样完全意义上的独立。审计项目委托人与内部审计人员之间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甚至可能存在会有利益冲突。因而内部审计工作中经常出现让你审你就审,需要审不让审的被动局面,审计的自主权和权威性就无从谈起,审计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良好的独立审计环境能保证审计人员不受干扰的从事工作,,所以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和审计人员的安排都要保证独立性,这也是最为重要的质量控制措施。

2、对高素质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

任何审计项目都牵扯到一系列人员,审计项目组成员、审计项目负责人、相关领导等等,每一个人都会对任何一个审计项目的顺利完成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审计人员中懂财务的人员多,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建筑工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少,如工程决算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的施工图纸识图水平、现场勘察、定额的熟知程度、材料价格的变动和工作责任心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审计结果。这就要求内部审计组织加强对人员的控制,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审计人员都要对自己所作承担相应的责任,可以起到约束其行为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政策知识、准则知识、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使审计人员成为一专多能的现代复合型审计人才,从而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3、 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的核心内容

任何审计任务均是通过具体审计项目来完成的,而任何一个审计项目也都涉及审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审计人员,做好具体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就等于是做好了内部审计全方位的审计控制、全过程的审计控制。它的核心是分清责任,责任明确才能很好地对审计全过程和人员工作质量进行控制,也便于追究责任。

内部审计项目实施其实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将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审前准备阶段、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结果阶段、后续审计阶段等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 以保证审计目标实现,化解审计风险的过程。 现阶段中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结果阶段已日趋成熟,而审前准备阶段和后续审计阶段尚在完善之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如审计准阶段中的审计立项,影响因素较多,一旦立项不准备或考虑因素不周全,会给审计计划带来偏差,不能做出行之有效的审计实施方案,从而产生审计风险。所以要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审计人员必须将审计关口前移,从审前准备开始抓起,精心布署,把握审计过程的每一细节,周密履行审计程序,实行全过程控制。

4、 做好审计质量评价,是审计成果的最终表现

通过审计质量评价可以总结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审计质量评价包括对整个审计项目的评价和对审计人员的评价。对审计项目的评价可以是审计方案的执行情况、目标完成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审计证据的质量、预期的审计发现和结果以及审计小组的`整体情况等;对审计人员的评价可以有专业胜任能力的评价和工作效率评价等。

审计评价又可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内部评价是对内部审计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的持续检查或内部审计机构定期的自我评价,可由本单位定期开展,以便指出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审计标准的遵守程度、审计的有效性以及遵守政策和标准的情况。外部评价由上级检查和自请外部合格机构检查来进行。上级检查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单位的检查,具有一定的程序、规范性,检查组的构成也是具有丰富经验的内审人员组成,并经过特殊的训练,提出的建议往往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而外请的检查机构,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严格的审计程序,对内审工作质量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对审计规范提出科学合理的要求,对内审工作基础管理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优秀审计项目是审计人员辛苦工作的结晶,对其进行评比会极大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对评选出的优秀审计项目进行表彰奖励,以求产生更多优秀审计项目。在评选过程中,还可对典型案例进行收集,以备内审人员工作时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审计质量的好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审计质量控制的环节也很多。面对内部审计特有的范围和环境,大力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从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规范体系到方法体系的运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审计中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要以审计质量为立足点,使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审计人员的不懈努力,实现内部审计工作新的突破。使每一个审计项目都是精品。

审计师质量控制

216 评论(12)

伊兰0518

审计质量控制措施是指为实现 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技术方法等,它是对 审计实施过程的一种行为控制。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国外 审计机构制定 质量控制措施和程序时主要考虑以下九个方面内容:1. 独立性:应保证 审计人员在审计时保持超然独立的地位和态度。2.委派 审计人员:应保证审计工作由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担任;若有助理人员参加应加以指导和监督。3.咨询:应保证 审计人员在遇到技术问题时能够得到专家的帮助和指导。4.监督:应保证各项 审计工作符合既定的 质量标准。5.雇佣:应保证 审计人员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具备完成审计任务的业务素质和水平。6.提高业务水平:应保证 审计人员定期接受 培训以掌握履行其职责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7.晋升:应保证被提升的人员都能胜任其新职务。8.接受新客户及继续为老客户服务:应保证对新客户和老客户 管理的正直性有充分的了解,以避免与不正当客户打交道,减少 审计风险。9.检查:应保证对 质量控制其他方面的检查程序行之有效。

124 评论(14)

joyzhou512

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工作进行时保持审计质量规定性的一种方式。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部因素一般是指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和经营管理水平,职工的素质和国家的经济法规建设等。这些外部因素是不可控因素。影响审计质量的内部因素一般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准则、审计法规、审计程序、审计科研工作开展,以及审计机关的行政管理制度建设等,这些因素是可控的。审计质量控制就是对这些可控因素的控制。按照控制论的原理,审计质量控制是对审计工作质量全面的、系统的和连续的控制。按照发生控制的时间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部分。(一)审计质量的事前控制审计质量的事前控制,是对审计的总体规划及审计工作进行前的控制。它包括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制定和不断完善审计法规,制定和完善审计准则,设计审计程序,编制审计计划,完善审计机构和组织等等所进行的控制。1.建立和完善审计工作必要的标准制度,作为评价和衡量审计工作优劣的尺度。如审计准则、审计规范等。不得轻易更改。2.根据具体的审计项目和审计目标,依照审计工作准则的规范要求,依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并结合所搜集的被审单位的信息、资料,研究制定出相应的审计计划、审计程序等。3.根据审计项目及审计目标的需要,选拔合适的审计人员,成立审计组,并进行必要的培训。(二)审计质量的事中控制审计质量事中控制,主要指对审计过程的控制。一是审计人员要认真地进行现场作业,搜集充分的审计证据,客观地进行评价,保证实事求是、公正不偏;二是审计人员要以事实为依据编写反映审计过程与结果的审计报告,并提出合适的意见与建议;三是审计机关要建立合适的审计质量把关组织,认真复核审计报告,提出恰当的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三)审计质量的事后控制审计质量的事后控制即审计质量的反馈控制,主要包括审计行政复议、后续审计控制和审计档案管理等。建立审计回访制度,进行后续审计以检查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以及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审计档案管理,以保证审计档案的安全完整性。审计质量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这个控制体系中的重点是对审计人员行为的控制。如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审计业务的培训和技术考核等。

272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