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黛小公主
绩效目标这样写: 1、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经济、高效或有效执行有关政策进行独立审计检查;2、对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实现既定目标的程度和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报告,为决策机构提供相关的评价意见;3、发现并分析审计对象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存在问题的迹象或绩效不佳的领域,以帮助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
水瓶座A型
绩效型审计,从它产生以来,经过各国的实践,至今已形成了一系列概念。绩效审计在各国的做法不同,因此有多种定义。本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试对绩效审计的基本概念做如下表述:“绩效审计就是审计人员采用现代技术方法,客观、系统地对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项目、活动和功能就其实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程度进行独立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改善公共责任,为有关方面决策提供信息。”从这一表述可以看出,绩效审计是基本概念。同时引出了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次级概念。因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绩效审计的三个要素。下面将对这三个概念加以解释,以把握绩效审计的基本轮廓。来源:会计师事务所 (一)经济性(Ecnomy)是指以最低的资源耗费 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出,也就是节省的程度。(二)效率性(Efficiency)是指产出(如产品、服务)与投入的关系。具体说就是从对一个部门或一个项目的资源投入,力争取得最大的产出,或确保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取得一定数量的产出。如果以较少的投入取得一定数量的产出,或以一定数量的投入能获得更多的产出,就可以说一项经济活动效率是高的。(三)效果性(Effectiveness)是指既定的目标实现的程度或一项活动预期的影响与实际影响之间的关系。如完成预算目标、政策或计划目标的情况(实际产出与目标的关系)。审计的任务是检查预期目标是否达到。它不考虑为达到预期目标所投入的资源情况。当然,既经济而又有效率地取得预期效果是可能的。绩效审计引自英国国家审计署的解释,绩效审计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对主要收支项目和资源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向议会提出独立的资料、保证和建议;二、确定提高效益的途径,帮助被审计机构采取必要的措施改进控制系统。据此,笔者理解绩效审计其定义就是:要达到绩效审计目标的审计工作就是绩效审计。因此,绩效审计必须围绕三要素进行。这三个要素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称绩效审计 (经济性、效率和效益)是现金价值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的同义词。根据该组织的审计标准,它包括:(l)审计被审单位管理活动的经济性;(2)审计被审单位的人力、财务及其它资源的利用效率;(3)审计其业绩效益,并根据预期影响,审计其活动的真实影响。绩效审计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1978年制订《内部审计标准》之后,正式向世界各国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专业人士推行的。但在此之前,许多国家都早巳实行了。由于绩效审计有着与传统财务审计明显不同的效果,纷纷引起许多国家竟相效尤,所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才总结各国的做法和经验,制订统一的标准予以推广。
忘记高傲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的定义:“总审计师”是指负责按照内部审计章程以及“内部审计定义”、《职业道德规范》和《标准》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活动的高级职位人员。目前,对于总审计师的职责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定义或界定标准,各个国家以及国内的各类企业都是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制度增加定义。以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创集团”)为例,总审计师的职责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参与公司指标制定与绩效考核,参加“三重一大”的评审;参与内部控制的制度建立及执行评估,参与经营风险评估。(二)组织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审计制度建设;组织制定审计工作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三)督促、指导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审计监督工作,并对审计工作质量负总责。(四)组织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并督促实施。(五)审定公司内部审计报告,负责组织审计成果运用的落实和检查工作。(六)负责协调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
幽香雨草
绩效审计比较绩效审计引自英国国家审计署的解释,绩效审计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对主要收支项目和资源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向议会提出独立的资料、保证和建议;二、确定提高效益的途径,帮助被审计机构采取必要的措施改进控制系统。据此,笔者理解绩效审计其定义就是:要达到绩效审计目标的审计工作就是绩效审计。因此,绩效审计必须围绕三要素进行。这三个要素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经济性就是在适当考虑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获得或使用资源的成本(其实是要少支出)。效率性是指商品、服务和其他结果及其所用资源之间的关系,即一定的投人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或一定的产出所需的最少投入(其实是支出合理)。效益性是指项目、计划或其他活动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关系。商品、服务或其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以及其他预期效果(其实是要求支出得当、支出有价值,而且是高价值)。实际上,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三者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区分。因此,绩效审计的绩效检查,必须将这几方面综合一起进行查察、考虑。比如对某医院一座大楼进行绩效审计时应查察:一、经济性——根据合同、投标以及项目控制程序确定医院及其附属设施是否根据要求,按规定时间并用最低的成本或在经批准的费用范围内建成;二、效率性——病房、病床、手术室和设备的使用、医疗和行政管理人员的配备及服务的完善性,维护、管理和资源分配系统等;三、效益性——查察建成后的效果,如病人排队候诊现象有否减少?手术实施的次数有否增加?诊断和治愈的比例提高多少?以及市民健康和生活质量最终提高多少?死亡率降低了多少?等等。绩效审计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1978年制订《内部审计标准》之后,正式向世界各国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专业人士推行的。但在此之前,许多国家都早巳实行了。由于绩效审计有着与传统财务审计明显不同的效果,纷纷引起许多国家竟相效尤,所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才总结各国的做法和经验,制订统一的标准予以推广。在政府内实行绩效审计的第一个国家是北欧资源少福利多的瑞典,她在1970年已经实行。美国是在1972年由美国审计署发表《审计黄皮书》,提出其三项审计目的,而其中第二项是:管理工作的经济性和效率性。从而正式开展绩效审计,目前已占其总审计量的85%,其余15%仍属传统的财务审计。加拿大是除美国之外,第一个采用绩效审计的美洲国家,除了邻近美国影响之外,由于她是一个高社会福利国家使其必须尽量节省资源、善用资源。新西兰则在1975年开始绩效审计。荷兰在1976年才开始。由于中国恢复独立审计工作规范化的时间较迟,基本上仍处于财务审计的传统审计阶段。不过,中国于1994年8月31日通过《审计法》,并于1995年1月开始实行。该法规定:审计机关必须根据法律,通过审计来监督收入与支出的正确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意味着推行效益审计(即绩效审计)的开始,人世后,更急于推行,追上世界潮流,靠拢国际审计的做法,国家审计署曾作宣传推广,8月初和深圳市审计局、深圳市内部审计协会一连两期大型培训班培训学员,正说明了正在落实有关措施。绩效审计,在香港称为衡工量值式审计,早在六十年代末已有试行,摸索经验。直到1998年2月10日香港审计署提交临时立法会一份“衡工量值式审计”文件,才正式在政府部门中开始,近年已取得显著效果,引起了市民、特首以及政府部门的关注和回应,并积极改进。如揭露政府物料处积压可用百年物资后有关部门马上行动,积极拍卖,受到市民称赞。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