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2

垫块砖一米三
首页 > 审计师 > 审计师的询问有哪些风险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诗酒趁年少r

已采纳

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1)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法律风险和不正当竞争风险。例如,跨地区执业经常受到地方保护主义干扰;被审计单位舞弊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个别审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得不到及时有力的处罚等。(2)客户经营风险客户经营风险是指由于客户经营失败而导致审计人员被迫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当客户由于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时,失意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为了挽回损失,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求有赔偿能力的连带者进行索赔,因此注册会计师常常成为诉讼的主要目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审计职业界虽然改进了审计技术和方法,也颁布和制定了一系列的的审计准则以应付外部诉讼风险,但控告审计人员的诉讼案仍急剧增加。目前,我国审计人员由于客户经营失败受起诉的案件并不多见,但是,随着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认识加深,对审计人员期望提高,这种风险会越来越大。因此,在接受委托时,仔细判断分析委托人的持续经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应该理性地拒绝财务状况不良客户的委托。对于审计组织来说,审计职业风险属于不可控制的风险,只能采取规避的方法来减少。

审计师的询问有哪些风险

119 评论(11)

天天要开心哦

审计风险是审计与风险两个概念的组合。审计风险概念是风险的属概念,具有风险的基本特征。 (一)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最狭义的审计风险错误地估计和判断了审计事项,乃至发表了与事实相悖的审计报告,使重大错误或舞弊行为未能揭示出来,而受到有关关系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对审计活动结果的可能性进行考察时,其结果不仅存在把错误判断为正确的情况,还存在把正确判断为错误的情况。(二)发表了一个不适当的意见的风险:狭义的审计风险包括财务报表没有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已公允揭示的风险,和财务报表总体上已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未公允揭示的风险。由于审计人员的意见或结论是建立在一种职业审查和专业判断上,因而总存在着偏离客观事实,甚至与客观事实完全相反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审计结论在一定程度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时给利用审计服务的各方带来损失,导致审计人员需要对后果承担责任,这种可能性就构成了审计风险。(三)审计职业风险:广义的审计风险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可以理解为审计主体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的几个方面都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关。主要有狭义的审计风险和营业风险。营业风险是指,虽然为某一客户提供的审计报告正确无误,但审计人员(或承担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却由于一种客户关系而受到伤害的风险。

325 评论(9)

晴空,朗照

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有哪些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组织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在充分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其价值。那么企业内审存在风险吗?我们应如何规避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呢?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潜伏性的特点,对风险进行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内部审计当中存在的不足,并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规避和预防风险。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的知识,欢迎阅读。

内部审计风险

☑ 审计法律体系尚未完善。目前在审计法律法规建设中存在滞后性,使得审计工作以及审计人员的权益得不到相关制度的保障,增大了工作难度,并产生了审计风险。

☑ 内部控制制度薄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实际运营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实施,如果审计行为缺乏内控制度的管理和约束,那么审计的结果也会失去原本的科学性。

☑内部审计机构不具备良好的独立性。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为本单位审计工作服务,那么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会受到利益制约的影响,独立性与社会审计比较独立性缺乏,容易造成审计结果失真。

☑ 内部审计方法落后。在信息技术全面进步的今天,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有了极大的变革,但是传统的以抽查和测试为主的审计方法仍然具有普遍的应用,这样的方法不利于风险评估,使得审计意见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

☑ 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不少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审计经验、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能及时发现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和漏洞。

内部审计风险的出现,并对企业的经营和内部管控形成了一定的制约,那么我们如何来规避内审风险呢?

1 健全审计法律法规

在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准则时,必须将独立审计的相关制度规定作为根本依据,并按照其目标和审计要求建立完善和统一化的内部审计准则,保障审计工作的准确执行,同时必须明确审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切实保障好审计人员的权益,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另外,针对制造虚假信息,并且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和审计风险的人员进行严厉打击,并在法律法规中对相关处理措施进行明确,从而规避内部审计的风险,确保审计质量和效率。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直接影响,而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确保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同时也能够为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规避创造有利条件。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内部审计师业务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估并且建立完善的评估方法。内部审计的底稿和报告必须保证质量,避免重复返工问题的出现,有效消除人工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健全内部审计评价,实现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达成。

3 推动审计机构建设

全面建设内部审计机构能够推动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确保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为审计工作提供完善的组织机构保障。在实质上内审人员必须保持精神独立和公正,诚实的态度,遵循独立性原则。内部审计能够限制和约束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形成的契约,与此同时,委托人也有权利通过内部审计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出现,这也是审计机构灵活性的体现。

4 创新内部审计方法

内部审计方法是处理企业是各项审计工作的手段,通过对内部审计方法的创新能够进一步促进审计工作的优化,有效规避审计风险。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对审计的'方法进行创新,采用将风险控制为根本导向的内部审计方法,在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后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和整合,进而在实施企业风险的全面监控,这样的审计方法能够兼顾企业经营环境和潜在风险对于审计工作的影响,增强对风险评估的科学应用,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审计的风险。

5 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企业内部审计属于一种综合性的经济监督形式,各项内部审计工作都有明显的技术性和专业性特征,而且在计算机技术全面应用与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逐步实现了信息化,这也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对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进行灵活运用,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从而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107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