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晨
审计是对相关的资料作出证据搜集及分析,以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然后就资料及一般公认准则之间的相关程度作出结论及报告的行为,其本质上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审计主体、审计客体以及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其中审计主体指审计行为的执行者,是审计第一关系人,审计客体指审计行为的接受者,是审计第二关系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指依法授权或委托审计主体行使审计职责的单位或人员,是审计第三关系人。
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
1、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2、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等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3、审计署对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
4、审计机关对国家的事业组织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5、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
6、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的审计监督,由国务院规定。
绿色拇指跳
很多考生在报考志愿时都会选择审计专业,那么,审计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审计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呢?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财会领域的一大分支,审计,总是被大家不断提起。但“审计”究竟是做什么的,也许不少财务人都解释不清楚。在传统的印象中,审计是以一群围坐在桌旁,紧张翻阅大量资料查找问题的形象出现的。但其实,“审计”从来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
审计,是以财务为出发点,设计实施相关审计程序,以此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证明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的真实可信度,对整个公司的经营成果提出自己的意见。业务部分的原始单据往往是审计的重点所在。按照服务对象的区别,分为内审和外审,扮演着“经济监督者”的角色。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是因经济监督的需要,也即是为了确定经营者或其他受托管理者的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的。处于具体的经营管理之外,是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查。
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审计,既包含了检查会计账目,又包括了对计算行为及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分析、检验,即含审核稽查计算之意.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审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等职位应运而生。除了审计新职能的出现,政府审计、社会审计等的职能也不断完善。尤其是经过了会计电算化后,审计学的就业前景变得更加光明,为现代化审计体系的建立何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背景条件。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审计需求量达20万人次,但实际符合要求的不过8万左右,人才缺口还较大,其中,尤其是兼顾多项财务技能的高级复合型审计人才,其需求量更大。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