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1

浅陌时光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结案时限是多少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vicki瑶瑶

已采纳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结案方式

结案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根据双方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而采取的行动。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结案方式。那么,下面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结案方式,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结案的类型[了解]:

结案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根据双方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而采取的行动。结案的类型包括:

1.目标实现的结案;

2.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案;

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

4.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二、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了解]:

结案阶段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整个助人过程的回顾和总结方面,主要任务包括总结工作、巩固已有改变、解除工作关系、做好结案记录、跟进服务。

其中,巩固已有改变可以采取回顾工作过程、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表达积极支持的态度的策略来进行。

三、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了解]:

(一)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

欣喜;肯定;视野开阔;满意;感激;对未来充满信心等。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结案方式

否认(不准时,心不在焉);倒退;(回到以前的状态)依赖(对社会工作者过分依靠);抱怨(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愤怒(不满、批评、挑战;社工离职);讨价还价(寻找理由拖延);忧郁(无精打采、失落而无助)

(三)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与服务对象回顾一下介入工作的过程,以确定结案时机是否成熟。

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

结案

1 结案阶段主要任务

(1)总结工作

(2)巩固已有改变

▲方法:

a.回顾工作过程

b.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

c.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

(3)解除专业关系

(4)撰写结案记录

2结案的类型

(1)目标实现的`结案

(2)服因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

(3)存在不能实现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 进行转介

(4)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3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

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

4处理方法

(1)在结案前与服务对象回顾整个过程,以确定结案时机是否成熟

(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做心理准备

(3)灾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逐步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服务对象学会自立

(4)估计一些破坏已有改变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

(5)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各自的收获,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社会工作者结案时限是多少

288 评论(10)

黑玫瑰1111

单亲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介入解析

社会工作者应该注意运用倾听、同理、尊重、接纳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辅导过程中注意运用鼓励与关注、尊重、同感、支持、积极回应等技巧,同时运用面谈、家访技巧,对服务对象的改变及时给与肯定。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单亲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介入解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姓名:小希(化名)

性别:女

年龄:9

接案时间:20xx年12月1日

结案时间:20xx年5月15日

(二)个案背景资料

1.接案原因:社工在四点半课堂发现服务对象,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多才多艺,学过舞蹈、绘画,架子鼓,成绩名列前茅。后来接触中发现,服务对象孤傲、偏执,朋辈关系紧张。随后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了专业关系。

2.家庭资料:服务对象跟妈妈一块生活,爸爸在其七岁时自杀,单亲家庭,母亲一人承担全部家庭重担,权威主义(专制型)家庭教养模式。妈妈过于偏重对孩子的智慧才艺教育,尽管经济困难,还花4000多的学费给孩子报架子鼓培训班。对服务对象学习方面要求严格,教育投入很大,但是忽视了孩子道德培养和社会化能力的培养。

3.行为表现:服务对象表现为偏执、孤傲、希望引起他人注意,不希望别人说自己不乖,有时具有轻微攻击性。

4.人际关系:同学、朋辈关系紧张。和妈妈交流沟通也很少。

5.支持网络:只有一个住楼上的王某和服务对象关系较好。因为王某的妈妈教育王某,要关照小希。

二、问题分析

经过与服务对象多次沟通交流,社工和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通过家访、面谈,资料收集,社工较全面了解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并对其问题做出了诊断分析:

1.单亲家庭成长环境,缺乏父爱,服务对象缺乏安全感。

2.服务对象本身比较乖,加上妈妈权威式家庭教育,服务对象比较害怕妈妈,但又渴望得到妈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偏执、纠结。

3.朋辈交往能力欠缺,对待喜欢的同学。朋友常采取一些极端措施,导致朋辈关系紧张。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理念——优势视角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结构家庭治疗理论

1.优势视角理论

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以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

2.社会支持理论

指个人能够从中获得资源和支持的自然人际关系网络,主要包括家人、亲戚、邻居和社区互助小组。

3.结构家庭治疗

结构家庭治疗法假设个人问题与家庭的动力、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特别重视家庭结构的影响,认为个体的问题症状都是家庭结构缺陷造成的副产品,必须在家庭结构发生良性改变之后,个体的问题才能够减轻或消除。

(二)服务目标

1.服务对象不良行为治疗,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

2.学习交友技巧、改善服务对象人际关系,建立朋辈支持网络。

3.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互动交流关系。与妈妈多交流,了解彼此内心想法。

(三)服务策略

1.面谈。通过面谈,与服务对象建立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充分了解其需求,帮助其调整心理情绪状态,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减少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2.介绍服务对象参加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小组、青少年互助小组,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与朋辈群体的关系,并通过互助合作,建立自己的互助支持网络。

3.通过家访、亲子教育讲座等形式,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关系,让服务对象了解妈妈艰辛和对自己的爱,让双方勇敢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创造单亲也可以幸福的良好家庭氛围。

四、介入过程

第一阶段:2014年12月1号(接案)—2014年12月3号(预估)

目标:建立良好专业关系,了解服务对象基本情况,与服务对象一块分析问题成因,并制定服务目标。

内容:通过倾听、接纳、尊重、同理心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形成彼此信任和谐的关系。面谈过程中,工作者扮演好忠实倾听者的角色,引导服务对象尽情吐露心声,并启发其诉说自己真实的想法,减轻心理负担。并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服务目标。

第二阶段:2014年12月4—2014年12月18号(三次面谈)

目标:引导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克服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内容:本阶段主要采用面谈的方式。在面谈过程中,社工扮演好使能者的角色,积极参与服务对象自我认同困境的解析,及时给予适宜的肯定和鼓励,认可她的.自我价值,鼓励她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认知方式;同时,工作者还要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因为服务对象很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样子,害怕听到别人说自己不是乖孩子,面谈中,社工及时纠正她过于偏颇的想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心态。通过“当然了”游戏,让服务对象学习如何处理愤怒情绪,减少自己的攻击行为。

第三阶段:2015年1月10号—2015年4月18号(团体游戏治疗)

目标:改善服务对象人际交往关系,帮助其建立朋辈互助支持网络。

内容:本阶段,主要采取团体游戏方式。1月10号—1月31号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小组。3月28—4月19号青少年互助小组。通过“盲人旅行”、“握手游戏”、“风中劲草”、“爱在指间”、“我的秘密”、“角色扮演”、“小故事,大道理”、“风雨同舟”等游戏,让服务对象在游戏与团队中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信任、互助合作。

第四阶段:2015年1月7号—5月12号(家访、社区活动)

目标: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关系,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妈妈的爱,建立尽管单亲也很幸福的良好家庭氛围。

内容:通过两次家庭探访(1月7号、4月16号家访),两场社区活动(2015年2月7号亲子教育讲座,2015年5月12日爱在行动母亲节活动)改善服务对对象与妈妈的关系,让妈妈意识到亲子交流沟通的重要性,也让服务对象了解到妈妈的艰辛与关爱。在家访过程中,运用家庭结构治疗的相关技巧,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沟通方式。

第五阶段:2015年5月15结案

目标:肯定服务对象的改变与成长,结案准备,处理离别情绪。

内容:与服务对象一块回顾服务过程,肯定服务对象的改变和成长,并给与一定的建议意见。进行结案,处理好离别情绪,注意移情和反移情,做好跟进工作。

五、评估

(一)评估方法

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进行评估。小组过程中让组员填写参与者意见表。通过访谈,了解服务对象现阶段情绪、家庭、交友等方面的改变。通过观察,了解服务对象不良行为改善情况。

(二)介入成效

1.服务对象评估

服务对象在结案后告诉工作人员,她很开心这段日子有社工的陪伴,也很高兴在小组中找到的好朋友。她说她现在和妈妈的交流也多了,并且在学校,同学关系也有所改善。她现在不会刻意做一些行为以引起妈妈的注意,她会主动告诉妈妈自己的一些想法。

2.目标达成情况

到目前为止,服务目标基本达成,服务对象一切都在像积极的方向发展。与妈妈关系、朋辈关系有所改善,情绪控制能力有有提高,攻击性行为减少。对待问题的看法,也不是如此偏激。

六、结案

(一)结案原因

服务目标基本达成,自然结案。

(二)结案处理方式及建议

社工提前告知服务对象即将结案,并及时处理离别情绪,与服务对象相约后续通过电话、QQ等方式跟进服务。

七、专业反思

(一)一般技巧分享

服务过程中,社工注意运用倾听、同理、尊重、接纳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辅导过程中注意运用鼓励与关注、尊重、同感、支持、积极回应等技巧,同时运用面谈、家访技巧,对服务对象的改变及时给与肯定;结案时,注意服务对象离别情绪的处理,给出建议意见,并制定好跟进计划。

(二)个人感受分享

整个服务,社工与服务对象关系融洽,采用面谈辅导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加速了服务对象的改变。社工和服务对象都获得了成长。但是,本案是贫困单亲青少年家庭,在介入过程中,社工除了在家访过程中,给与服务对象一些物质帮扶,没有能够改善服务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服务过程,由于社工认知度低,资源整合难度大,没能更好的帮助服务对象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34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