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28

热爱每一刻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安乐死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那些年喜帖街

已采纳

医患共融活动一般会采用多项社工理论,例如:人际关系理论:关注人际互动和沟通技巧。社会学理论:关注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心理学理论:关注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生命周期理论:关注生命周期对健康的影响。这些理论都对于更好的理解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改善医患沟通关系非常重要。

社会工作者安乐死

256 评论(14)

甜甜婉儿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定义狭义的医务社会工作:医疗卫生机构中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为重点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广义的医务社会工作:不仅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心理问题,还注重对影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的探索和开发,利用社区和社会资源促进医疗和社会福利的融合,促进疾病的预防,保护公众健康。(二)医疗对于社会工作的功能诊断与评估、咨询与辅导、寻求与整合资源、政策与服务倡导、多学科协调与合作。二。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1)与医疗卫生系统的整合(2)以客户健康为主导。(三)以病人为中心(4)服务标准专业化这部分对社会工作教师考试内容作为一种理解。三。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3360(1)人类行为发展理论(2)基础医学知识和医学常识(3)疾病的社会心理反应。四。医务社会工作的特殊伦理问题和价值:(1)隐私保护(2)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3)安乐死(4)在药物或临床研究中,必须遵守无害和知情的原则。

343 评论(9)

全能小吃货

临终关怀(英文:hospice或palliative care)临终关怀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由于临终关怀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症状的姑息治疗,所以在肿瘤科领域它和姑息治疗往往是同义语。临终关怀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同时,临终关怀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这即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在临终阶段,癌症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美国的一位临终关怀专家就认为“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体上的痛苦”,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减轻患者机体上的痛苦的同时,做好临终患者的心理关怀。病人进入濒死阶段时,开始为心理否认期,这时病人往往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否认自己已病入膏肓,总希望有治疗的奇迹出现以挽救死亡。当病人得知病情确无挽救希望,预感已面临死亡时,就进入了死亡恐惧期,表现为恐惧、烦躁、暴怒。当病人确信死亡已不可避免,而且瞬间即来,此时病人反而沉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也就进入了接受期。一般说来,濒死者的需求可分三个水平:①保存生命;②解除痛苦;③没有痛苦地死去。因此,当死亡不可避免时,病人最大的需求是安宁、避免骚扰,亲属随和地陪伴,给予精神安慰和寄托,对美(如花、音乐等)的需要,或者有某些特殊的需要,如写遗嘱,见见最想见的人,等等。病人亲属都要尽量给予病人这些精神上的安慰和照料,使他们无痛苦地度过人生最后时刻。临终关怀对象 (一)优先对象 1.重病人及其家属(实例) 2.老年人(实例) 3.意外死亡者(实例) 4.动物等 (二)积极层面对象 1. 学校教育(实例) 2. 成人教育(实例) 四、 临终关怀内容 (一)身关怀:透过医护人员及家属之照顾减轻病痛,再配 合天然健康饮食提升身体能量(实例)。 (二)心关怀:透过理念之建立减轻恐惧、不安、焦虑、埋 怨、牵挂等心理,令其安心、宽心、并对未来世界(指死后)充满希望及信心。 (三)道业关怀(或灵性关怀):回顾人生寻求生命意义或多半透过宗教学说及方式建立生命价值观,如永生、升天堂、往西方极乐世界等。

169 评论(9)

许多多000

医患共融活动一般社工用的是"社会工作理论",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介入了医患关系中,根据双方存在的矛盾关系,深入的帮助医务工作者树立公平、平等关系,服务于医患者。

11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