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5

吃吃吃吃吃Chen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通道县社会工作者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essica-qn

已采纳

对于找工作来说,对工作岗位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是很重要的,也不断有同学来跟我咨询关于社区工作者的相关事宜,尤其在薪资待遇,发展前景等方面。接下来就为大家做一个大致介绍~ Q: 何为社区工作者? 答: 社区工作者,是指经过一定选拔程序被各街镇社区工作者服务站录用的,并在以自然居住小区为基本服务区域,为居住在小区内的各类人群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协同治理)与其他公益服务的专职工作人员。 Q: 社区工作者工作累吗? 答: 坦白讲,工作相对是比较轻松的。随着《民政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通知》的发布,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会更加聚焦。弹性双休,即每个月可以休息8天,但是要轮流休息,毕竟是要有人值班的。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加班,但是特殊时期是需要加班的。 Q: 社区工作者的待遇怎么样? 答: 不同地区工资差别较大,高者年薪过十万,低者三四万。就像各地的公务员待遇差别巨大一样。随着社区工作者管理体系的完善,待遇提升是必然。北京市在2019年保障和改善民生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要保证社区工作者年人均工资达到10万元。 Q: 社区工作发展空间? 答: 随着各项机制的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的“玻璃天花板”被逐步打破,各地基本上都设定了岗位等级制度,明确社区工作者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除了不断优化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制度,组织人事部门也会将有意识地选派年轻干部到社区等基层一线任职,并对从基层选拔党政人才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部分地方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定向招录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例如上海普陀和金山区对居民区书记定向招录为事业单位。例如山东、河北等地,已经对于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社区工作者,建立了“发展党员—进入“两委”班子—补充为公务员或招聘为事业单位人员—推荐为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渐进式职业发展通道,鼓励倡导优秀社区工作者长期在基层干事创业。此外,中央要求地区成立市县社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社区工作的工作任务下达,更加明确社区工作属性,赋予社区一定的权限,让社区工作者工作更有尊严更有收获感。 Q: 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需要什么能力? 答:1、沟通能力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者活跃在基层中,所提供的的服务与帮助也是最普通最基本的。在面对社区居民时,协调沟通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面对对疫情不了解的群众时,尤其一些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他们非常容易相信谣言。面对这样的群体就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他们不要紧张过度恐慌,理性明白疫情的危害性。在当前情况下,尤其是社区采取封闭式管理后,许多居民会产生烦躁的情绪,社区工作者应当运用语言艺术避免不必要的争吵或者利用微信群、社区公众号等定期发布消息来安抚居民。 2、身体素质 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地点遍布社区,有时在楼道宣传、有时在办公室开会讨论、有时在小区门口组织测温、核酸检测等工作。相信各位小伙伴还记得疫情期间为我们奔走的工作人员。因此,这就需要报考者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过硬的身体素质。 当然,除了这两种能力,还需要具备政治素质与综合素质。政治素质主要是指政治立场、政治信念、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等。社区工作是为国家的政治制度服务的,政治素质是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的首要素质。 Q: 社区工作者考试时间?何时出公告? 同时从公告发布到笔试,一般为两到三周左右时间,备考时间较短,所以我提醒大家,一定要尽早准备,提前备考哦~ 如果想报考社区工作人员的话,各位小伙伴还是非常具有优势的。 第一, 因为疫情这种特殊情况,社区工作人员是我们接受最多的工作,平时的工作内容我们或多或少都已经了解的差不多。 第二, 政治素质能力等我们在学生时代都接触过,不会成为我们迈向岗位的难题。 第三, 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等也是比较基础的东西。 第四, 进门学历要求低,大部分社区工作者考试只要大专及以上学历,一般没有专业、证书的限制,因此无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脱离学校学习生活多年的人群都可以尝试。 第五, 社区工作者的考试难度明显比公务员要小。各位小伙伴参加考试自然更容易通过。如果能以更高的通过率来获得一份薪资还行的工作,还是不错的。 综上所述,社区工作者的岗位是非常适合各位还没有工作的小伙伴们的,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继续了解并做好备考计划。如果有想成为社区工作者的想法,一定要抓住机会,乘风破浪,让梦想的道路在脚下延伸!

通道县社会工作者

82 评论(11)

summaryzhen

社工的晋升通道其实并不是很畅通。社工的社会地位也相对来说并不高。

271 评论(15)

爱生活的哒哒

日前,我市印发《济宁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办法》进一步打破了社区工作者上升“天花板”,建立了多条职业发展上升通道。《办法》明确,县(市、区)补充街道机关公务员时,一般应拿出不少于补充街道机关公务员总数20%的名额,面向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考录;连续任职满两届、表现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可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推荐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社区工作者的录用采取两种方式      本办法所称社区工作者,主要包括城市社区“两委”专职成员和由市、县(市、区)统一招录的全日制城市社区工作人员。      社区工作者的招录任用应根据社区规模、人口密度、服务半径、居民构成、辖区单位数量等因素确定。对行政或事业编制之外符合法定劳动年龄的社区工作者实行总量管理。由县(市、区)民政部门按照每300至400户配备一人,每个社区不少于5人的标准核定总量,并在总量内统筹确定各社区具体人员数量,经县(市、区)党委、政府同意后,报市组织、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选任:      社区党组织专职成员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选举或任命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专职成员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的选任情况,应报县(市、区)组织、民政部门备案。      招录:      除选任人员外,其他社区工作者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由县(市、区)民政部门牵头,会同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组织实施。县(市、区)制定的具体招录办法,应报市组织、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备案。      招录对象基本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政治可靠,素质良好。      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品行端正,工作能力强,热心为居民服务,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大专及以上学历,身体健康。      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      社区党务干部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      薪酬体系      社区工作者工作薪酬体系适用于我市城市社区行政或事业编制之外的“两委”专职成员和县(市、区)统一招录的全日制城市社区工作人员(在社区工作的行政或事业编制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未满3年的人员不在此范围)。社区工作者薪酬所需资金纳入市、县(市、区)财政预算,按照事权分别予以保障。其中对城市社区“两委”成员薪酬,市财政原则上按照50%的比例补助,并根据绩效考核等因素进行分配。社区工作者岗位与等级相对应,社区工作者岗位分为正职、副职和工作人员三类,等级为1至18级。各岗位按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专业水平等,设置相应等级。社区正职为7至18级,副职为4至15级,其他人员为1至12级,每一等级对应相应薪酬系数。      各县(市、区)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在当地事业单位新入职人员平均工资的至之间确定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起始标准(即: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础性津贴+住房补贴+物业补贴),并根据事业单位工资普调情况同步联动调整。社区工作者具体薪酬计算公式为:当地全额事业编制人员转正定级工资×当地确定的倍数×等级对应薪酬系数。 社区工作者的薪酬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基本工资占薪酬总额的70%左右,绩效工资占薪酬总额的30%左右。基本工资按月发放,并随着岗位变动、工作年限增加、受教育程度和相关专业水平提高等情况相应调整。绩效工资可根据考核情况,按季度、年度发放,并根据年度考核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次情况,适当拉开差距。      此外,在年度考核为优秀或合格的情况下,社区工作者年限达到上一等级规定年限的,可以从次年1月份起提升1级工资;考核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年度不能计算为晋升等级的年限。社区工作者岗位变动的,从岗位变动的次月起,按工作年限套入相应的工资等级。受教育程度可分为大专及以下、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大专及以下为基础,在本岗位等级范围内、相同工作年限的社区工作者,本科学历的可提高1级,硕士研究生可提高2级,博士研究生可提高3级。      《办法》还提到,按照有关规定为社区工作者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      激励措施      《办法》明确,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发展党员的力度,积极推荐优秀社区工作者按程序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县(市、区)每年对社区“两委”成员进行集中轮训,县(市、区)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党(工)委分工负责,每年对社区其他工作者进行全员培训。      定期安排社区工作者轮岗交流、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其履行职责、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继续教育,凡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社区工作者,都应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      对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并按规定注册登记的社区工作者,按照初级每月100 元、中级每月200元、高级每月300元的标准发放职业津贴。获得功勋荣誉、国家级表彰奖励、省部级表彰奖励的社区工作者,在本岗位等级基础上分别高定5个、2个、1个等级。      已达到最高岗位等级的,以及所在社区获得全国、全省、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或全国、全省、全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称号的社区工作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发放一定数额的绩效奖励。具体发放办法由县(市、区)自行确定并组织实施。      考核管理      对社区工作者的考核,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原则,以社区工作者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核其德能勤绩廉,突出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考核。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果作为社区工作者续聘解聘、薪酬待遇、奖励惩戒和调整岗位的依据。具体考核办法由各县(市、区)制定,并统一组织实施。

272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