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未央周
这个时期也是需要宣泄一下自己内心的情绪的,可以和身边的朋友去诉说一下,或者是也可以去参加一些培训活动,就能够放松自己的心态,自己心里面也是需要有一些暗示的,告诉自己必须要坚持下去。
美乐淘淘
1. 他们很少感觉自己脱离了最初让自己兴致盎然的那项挑战。每当我与那些真正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交谈时,这种感觉就会立刻冒出来。虽然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可能会蜿蜒曲折,但他们一直与最初的挑战相系——那最为重要、推动其迈向自己工作领域的动力之源。当然,有时很难集中精力,因为我们在前进途中会时不时遇到艰难险阻,有时深感无能为力几近抓狂。但是,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从来没有完全忘记那个最初的挑战以及驱使他们向前的使命感;无论情况变得有多么困难,他们都竭尽全力回到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当中去,因为那是每天早上他们起床的动力。2. 他们的工作与自己的“早年”经历非常协调一致。我希望更多的人会意识到,如果他们回顾自己早前的经历(我的意思是很久以前,也就是早至童年时期),那么他们将联想起某些非常重要的提示。无可否认,记忆是一头怪兽,认知科学告诉我们,我们所有人都会在不同程度“虚构”记忆(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通过把实际发生的片段与想象中的“点点滴滴”结合在一起,以此重建回忆)。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大脑的运作方式,而且也无法改变记忆是一种重建的事实,但我们可以像矿工一样挖掘曾经助涨我们热情的微弱记忆。那些真正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就是如此(事实上他们通常无时无刻不在这样做),时常想起那个痴迷写作,爱讲故事,或想象着美妙建筑的童年时的自己。最重要的是:这些人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可能并不(而且通常不)与孩提时代的那些热情完全吻合,但他们已成功地把孩提时代其中的诸多元素融入到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当中。实际上,他们可谓是拥有成年人老练见解的精力充沛的孩子——这正是伟大之处。3. 他们的思维模式属于“组合派”。运用一句商业术语,心理研究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损失与失败——这与你的个人资产投资组合息息相关。当谈到股票“资产投资组合”时,我们明白组合内的股票既不会一致上扬,也不会一致表现糟糕;表现总会有好有坏。经济下行周期不会使这个投资组合遭到灭顶之灾,虽然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削弱该投资组合。而经济上行周期也不会使这个投资组合永久地锁定成功,尽管可能会使其更接近那个目标。关键是,思维模式属于“组合派”的人都知道,他们的事业将总有盛衰浮沉。最重要的是,他们不会因衰沉而卡壳,也不会因盛浮而自恃过高。他们都能泰然处之,并由此把握方向从而渐渐接近自己的目标。如果你想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这种全面均衡的思维模式是必须具备的。4. 他们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并不想使这一点令人感觉恶声恶气的,但事实是,真正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不会因别人的言论而放弃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假设有个人希望终身与动物打交道。也许是作为一名驯兽师,或者动物研究员,或者兽医——只要相关即可,因为 “对动物的热爱”使然。然后有一天,学校里来了一位号称学识渊博的职业顾问,他对这个人说,梦想与毛茸茸的森林动物打交道固然很不错,但沿着这些方向追求事业是不现实的。考虑一下可操作性,考虑生活中诸多不容更改的诸多现实问题——考虑其他一切因素吧,除了你的热爱。糟糕的情况是,我们大多数人,尤其是在学校期间,并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必要的手段来告诉那个职业咨询师:“谢谢,但不用了——我要选择我的热爱。”与那些被反对者说动而因循常规的人相比,我们当中那些在诸多反对者的监视下度过困境的人更加热爱他们的工作。但是,好消息是,即便在学校期间我们接受了职业咨询师给予的糟糕建议,之后我们还是有机会重新回到那些最初激发我们热情的工作上去。这并非易事,但是非常值得这样做。稍加心理分析: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人都是能够成功自我实现之人。5. 他们天生就是继任规划师。我已在公司里度过了自己大部分的成年岁月,对此并没有多大的抱怨——但我也毫无顾忌憎恶公司行话。当然,我并不是指所有,而是许多(当有人在会议上告诉我,他们想“生理小憩”一下时,我就会起鸡皮疙瘩)。然而,一些行话则相当重要,“继任计划”就是其中之一。这个行话的意思只是说,对于每一位已在某个岗位上得心应手的员工而言,都有另一位员工正在接受相应的培训,以便在时机成熟时接任那个岗位。而时机最终总是会成熟的,因为情况时时刻刻在变化;这一点亘古不变,我们人人都可以确信。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不仅知道这一点,而且还由衷地接受这一点,并且积极寻找他人以分享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希望他们将来有一天也会想从事自己目前的这项工作。这些人之所以这样做,并非因为公司员工守则告诉他们应该如此,而是因为他们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这种工作激情驱使他们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如果准继任者的那名员工并不热衷那个职位,那么那位热爱本职工作的人会尽心帮助他们搞清楚哪个职位会让他们动力满满——因为成功人士毫无掩饰地醉心于创造成功。6. 他们会留下来,但需知道,他们也将会离开。他们为什么会离开呢?因为对于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人而言,组织非常重要,因为组织为他们从事中意的工作提供了基础设施,但没有一个组织能在激发他们热情方面拥有垄断权,如果一家公司或企业或非营利性组织等不再为这些人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工作提供足够的施展空间,那么便到了这些人离开的时候了。我想说:“这并不是个人问题,”但事实是,这绝对是个人问题,确实如此。彻底投身于自己所热爱的工作是一个人生命当中最具有个人色彩的一部分。激情总会取代基础设施以及组织的功能,而这就是为什么它能成为我们自身重要一部分的部分原因所在。7. 他们不会停歇。说实话,我已经记不清自己曾看到过多少经理试图说服一个充满激情的人放弃自己的追求。经理有一个自己的计划,需要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担任计划内的一个规定角色。对于热爱自己的工作并激情澎湃的人或正逐渐向自己心中所好靠拢的人而言,只有该计划能左右他们时才会屈从。换言之,当一个经理明确表示:“这就是你在我的计划中需要担任的角色,如果你做不好,后果会很严重,”精明的人通常会效劳,至少暂时是如此。但以激情为驱动力的人一心想从事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他们早已想出办法突破该计划的桎梏继续向前。你无法阻止他们。试试看便知结果。坚韧不拔而且以激情为驱动力的人最终将获胜,即使这意味着在短期内要遭受一些磨难。8. 他们毫不费力就能把别人吸引到自己的身边。如果你不介意老生常谈的话,那我想说——激情总有市场。嗯,确实如此。人们希望围绕在那些热衷自己工作的人的周围,因为能受到感染力。所以,让我们假设一位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他们迎接挑战热情四射,然后把他们放在这样一群人当中——他们的方向性和热情都大为逊色,而且坦率地说,他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为什有意义还感到有点困惑不解。这些人中有些可能极其倦怠,没有什么可以改变他们的看法,但另一些会有所察觉。当他们尝到甜头后,他们就会想要更多。很快,他们将开始对上班产生了一种奇怪的、令人振奋的感觉(即使他们并不完全知道是什么使然)。这便是激情的感染效果,如果你曾在某处不带一丝激情地工作过,那么你就知道,那些日子多么乏味,多么痛苦。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传递出心理学家所说的“社会心理传染(psychosocial contagions)”,只需“少许”便可改善办公室的工作气氛。此时,那些感染他人的人会被受感染的人所肯定,一个良性循环就此开始。9. 他们活在当下。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并不是那些目光短浅的思考者,但他们也不会等待太久来看看是否“万事俱备”,或者其他一些粉饰 “还差最后一点儿”的想法的说辞。当然,他们会给一些时间——他们知道对于任何人而言,要有所成就需要时间。不付出孜孜不倦的努力和时间,什么目标也不会实现。但如果你认为你将使一个真正充满激情的人相信,在他们可以行动之前,必须先落实一系列外部因素的话,你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对于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人而言,“当下”是宝贵的,因为“当下”在转瞬即逝。而且,事实证明,这是他们传递给我们其他人的最重要一课。1010. 他们永远不会为了无谓竞争而目光短浅。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说过一句名言(这里经改述),高效能人士并不把整个“蛋糕”看作是数量有限的几块。相反,高效能人士把 “蛋糕”视为足够所有人分享,而看到别人拿到蛋糕并不会让他们不安。虽然我们无可回避地生活在一个竞争文化中(或者说我们人类就像这个星球上所有其他物种一样,充满竞争),但健康有益的竞争与追求私利的狭隘之争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别。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是在竞争。若非如此,那么他们将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但他们不会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阴谋暗算和拆墙挖角上;他们并没有仅仅因为可以享用的蛋糕会减少一块而不让他人得到应得的那块蛋糕。热爱你所从事的工作——无论要达到目标需要你多么富有竞争力——并不需要踩着别人以达到目标。本文中所谈到的那些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凭直觉就知道这一点,而这正是他们值得撰文称道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三石太保
在这一周的督导实习中,有多个社工都在问我:在一个岗位上干久了,觉得自己对工作已经没有了热情,很多服务都只是为了去完成协议的指标。没有了对服务开展的干劲和激情,有时候会因很多临时需要处理的事情而烦躁不安,负面情绪越积越多,感觉自己出现了职业倦怠。社工知道出现这样的状态很不好,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情绪。 其实,在督导或者管理社工的过程中,也会常常遇到过类似的反映,如最近工作不在状态、每天一回到办公室就犯困,提不上劲、一有服务对象过来找,就有点不太情愿去接待等等,对待有此类的问题,我会跟社工讨论几个问题:1、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社会工作作为职业?2、做了社工之后,收获到了什么?3、当你遇到困难或者烦恼时,处理方式是什么?引用上诉问题来帮助社工去理清工作动机、动力还有支持等。在认识到社工出现职业倦怠的行为表现时,应该要先去了解社工出现这些行为表现的背后原因,是工作压力大?是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服务的群体特征? 作为社工,我也常常会工作提不起劲、没有激情与动力、有时候也会觉得工作没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也会对前途感到迷茫甚至有离职的想法等。我觉得有类似的感受时,就已经产生职业倦怠了。在社工行业里,出现职业倦怠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不论在哪个行业都会出现,更何况社工服务是一种需要不断付出内在能量和情感的工作。目前社工发展才10年左右,加之“社工站改革”的传言,没有人知道社工的未来会怎样,但是社工得在这种未知的状态下付出很多正能量。那作为实习督导,如何认识及处理社工职业倦怠问题呢?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1、从社工个人来说,我觉得首先要改变工作态度,不管是从事着社工或者是其它行业,只要走进了社会,我们都应该要用成年人的心态去看待社会的规则,接受工作上的一些规则。对于期望高、理想化等想法都要在工作中慢慢修正。“不能选其所爱,就爱其所在”,只有自己去适应岗位,不会是岗位适应自己的,当你选择了,就应该爱自己所选择的。除了工作态度以外,我觉得社工还需要提供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并要去学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社工平时可以多做些能够体验成功的事情,每次进步一点点,找到办法获得成就感,可以提高积极性。给自己订立目标,制定成长计划,工作才会更有方向和动力。 2、从机构或者社工站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要多关心一线社工、营造比较好的文化氛围,增加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要完善机构管理制度,如薪酬制度、运营管理制度、选拔机制、晋升机制等,让社工可以在规范的办公环境中工作。机构也可以鼓励社工抓住机会,化被动为主动去参与创投项目,不仅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也有项目补贴的收入。 3、从社会或者协会层面看,我觉得可以为社工多做一些预防职业倦怠的培训,或者是完善社工的职业发展空间、薪酬体系等,让社工更有信心。政府的支持也很重要,毕竟发展社工大部分还是需要政府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当然,社会的反响也是很重要的。 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有感到倦怠的时候,社工也是一样的。作为社工,在面临很多问题的时候,也是可以选择运用专业的技能来进行自我调节,给自己增能和减压。若是自己不能解决,还是可以求助专业督导,一个好的督导是会给社工很多有价值的引导意见,让社工去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我看来,来自工作的压力和挑战,实施也是对社工的一种考验。既然选择了社工,成为“助人自助者”,若是连自己心态都不能很好的调整,那么我们该又如何去帮助和引导他人呢?我相信能够了解自己、战胜自己的社工,一定能够在这个专业里走得更远。俗话说得好:“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他就强”。我们要正确看待自身的“职业倦怠”问题,寻找合适的方法去战胜它。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能成功应对职业倦怠继续做好一名社工的前提是我们要非常认可社工的理念的,尽管社工行业发展还“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也是愿意去并肩作战,而不是背道而驰的。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