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落的胖子
初级社工师即助理社会工作师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工作督导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是由机构内资深的社会工作者,对机构内新进入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工作人员、实习学生及志愿者,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和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服务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其服务质量的活动,可以在一个小组中实现,也可以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工作师考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推出的,适时而且必要,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历史具有标志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从2008年起,中国将开展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于2008年6月29日举行,该考试由国家人事部、民政部共同实施。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设初级、中级两个级别,初级分为社会工作实务和综合能力两个科目,中级分社会工作实务、 综合能力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三门课程。参加初级社会工作师考试的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成绩实行二年为一个周期滚动管理办法,参加考试的人员应在连续二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报名条件:(一)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二)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三)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四)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五)取得其他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参加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在报名时应提交能够证明其在考试年度可毕业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等)和所在学校出具的应届毕业生证明。
幽花零落
按一个个层级来分类:初级即助理社会工作师是比较好考的。督导助理应该是由机构行政架构决定的吧,机构认为你有能力担任督导助理你就可以是督导助理。但广东特别是深圳,有初级督导的考试,没有初级社工师或中级社工师的基础一般参加不到跟做督导有关的考试中……督导的等级还没有明确分等级,高级社会工作师的等级以及考核办法都没弄出来呢~!台阶是一个个往上走的,不是平级怎么能说明哪个前景更好一点呢
爱漱口的袜子
社会工作督导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是由机构内资深的工作者,对机构内新进入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工作人员,实习学生及志愿者,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和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活动。 社会工作督导的主要对象有四种:一是新进入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者;二是服务年限较短、经验不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三是在社会服务机构实习的学生;四是社会服务机构的非正式人员,主要是志愿者。督导类型 1 师徒式督导trtorial supervision。督导者扮演师傅的角色,提供教育训练。师徒式督导强调学习过程,焦点集中于一般议题目,而从专业的角度看,被督导者自己承担更多的责任。2 训练式督导training supervision。被督导者被认为是学生或受教育者,在具体实务服务中,督导者负责部分工作。训练式督导同师徒式督导较为一致的是也强调学习过程,焦点集中在一般议题上,但在专业方面,督导者承担更多责任。3 管理式督导managerial wupervision。督导者是被督导者的上级或主管,具有"上司与下属"的关系。管理式督导强调的是实务工作的完成及其服务质量,焦点集中于特殊议题,从专业的角度看,督导者承担更多的责任。4 咨询式督导supervision。督导者与被督导者及其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和责任,是纯粹的咨询角色。咨询式督导同管理式督导较为一致的是强调实务工作的完成及其服务质量,焦点集中在特殊议题上。但从专业的角度看,被督导者自己承担更多的责任,也就是说被督导者根据实务工作的要求,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更为重要。督导功能 社会工作督导具有三大功能,即行政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和支持的功能。所谓行政的功能,要求督导者在被督导者的招募与选择、被督导者的引导与安置、工作计划与分配、工作监督、回顾与评估、工作授权与协调等方面担负指导责任;所谓教育的功能,要求督导对被督导者完成任务时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给予指导,协助被督导者达成专业上的发展;所谓支持的功能,是要求督导者向被督导者提供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促使被督导者感到自我的重要性与价值感,让被督导者能轻松面对工作。从一名刚毕业的社工小白,到作为一名工作几年的社工,无论是在学校的理论知识上,还是在一线服务中,就"督导"二字而言,基本认识就是上下级的关系,督导在行政上,专业上都是一份职位,也可以说是职业,给予一线社工相关的支持,使其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督导是一种角色、一份工作,而不仅是一份职业"。 在日常服务中,社工中心作为一个团体,主要由中心的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负责人与社工之间存在着确定的督导关系(个别督导方式),但是社工与社工之间也有着非确定的督导关系即朋辈关系,这种关系会因为社工之间不同的专业程度、一线服务年限、及个人在中心及机构所在职的年限等因素而存在。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中心想要运营好,绝不是单靠中心个人的力量,营造好中心人员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共同进步,能够在岗位上发挥个人最大的能力,才能使中心走的更远。为了促进专业水平,加强中心服务,市级、区级都会每年开展评估,而要想从这么多中心中脱颖而出,中心在制度管理建设、专业服务水平、个性化社区服务、亮点品牌等方面都需要中心团队人员的付出。仅仅有中心项目负责人的督导,即对中心人员的引领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中心的团体督导,即促进中心人员彼此之间的交流学习,一起进步。其中中心常规例会、集体督导等形式主要把控中心年度、季度、月度的运营监控,朋辈学习小组、专项研讨会等方式则是中心专业服务品质的保障。而要形成此良好的团队氛围,有赖于中心政策的制定制定、团队文化的推动及巩固,这也考验着中心项目负责人作为团队的核心人物,在督导行政功能上的坚决贯彻执行、教育功能上的引领、支持功能上的维护能力。从社工的角度出发,不管个人在专业、职位上发展到什么等级,我们始终都是与其他人一起奋斗,为人服务。彼此相互携手同行,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