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45

cheese酸奶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小马等人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韩建忠001

已采纳

【导读】每年社会工作者考试难度比较大的,所以我们需要在学好基础知识点以后,进行对应的知识点练习,认真进行知识点巩固,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些2020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练习题——多选,希望通过习题的练习,能够更好的进行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点学习,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学习一下吧。

1、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社会工作者运用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帮助服务对象分析和理解自己的问题,其中,人格发展反思技巧是协助服务对象()

A.了解自己的地情绪反应方式和认识事情方式

B.了解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事件

C.正确理解和分析自己的实际状况

D.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往的经历

E.了解周围人对自己的影响

参考答案:BD

参考解析: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①现实情况反思,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对自己所处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分析技巧;②心理动力反思,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正确了解和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的技巧;③人格发展反思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往经历,例如,帮助服务对象了解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事件、周围他人对自己的影响等,都属于人格发展反思辅导。

2、社区矫正服务对象大李原来是一名电工,回到社区后,情绪一直十分低落,认为大家都看不起自己。社会工作者小马协助他找了几份工作。他都觉得太累,做了几天就不去了。最近,他请求小马帮他申请低保,凑合过日子就行了。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小马适当的做法有()。

A.继续与大李进行沟通.鼓励他自食其力

B.主动倾听大李的烦恼.帮助他调整心态

C.与同事密切配合,找出帮助大李的可行办法

D.注重服务中的以人为本,接受大李的请求

E.坚持政策制度的原则性,不再为大李提供服务

参考答案:AB

参考解析: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主要内容:(1)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对服务对象的义务、自我决定、知情同意、文化能力、实践能力、隐私和保密等。(2)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尊重、保密、合作、咨询、服务的转介等。(3)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督导与辅导、教育与培训、服务对象的档案管理、服务对象的转介、行政管理等。(4)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实践能力、个人道德等。(5)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专业的完整性、评估和研究等。(6)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C项违背了对服务对象的保密责任;E项违背了对服务对象的义务;D项违背了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

3、在一个亲子关系小组中,社会工作者小杨正在与组员一起制定小组规范,以管理和协调组员行为。下列小组规范的内容中,属于秩序性规范的有()。

A.小组的基本精神是平等、开放、保密、非批判及团结合作

B.当遇到意见分歧时,大家必须就事论事,不能进行人身攻击

C.在组员发言时,其他组员应该认真聆听,尽量不要交头接耳

D.每位组员都是小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是小组活动的参与者

E.组员应该是小组的主导者,由大家共同设计和把握小组过程

参考答案:BC

参考解析:小组规范是小组工作初期社会工作者和小组组员一起建立的适合管理和协调组员行为的准则。它有3类:一是秩序性规范,用来界定组员之间的互动准则。二是角色规范,用来界定和明确组员所期望的具体角色和行为。三是文化规范,用来澄清和说明小组的信念和基本价值,强调开放、平等、保密、非批判和团结合作等原则。

4、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丈夫不得提出离婚的情形有()。

A.妻子怀孕3个月

B.孩子出生刚满5个月

C.孩子出生刚满10个月

D.妻子中止妊娠刚满4个月

E.妻子中止妊娠刚满8个月

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婚姻法》对现役军人、女方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四种情况的离婚进行了特殊规定。《婚姻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婚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5、社会工作者小芳开展了一个军休老人康乐小组。在开展第一次小组活动时,小芳的工作重点应有()。

A.营造信任的小组气氛

B.厘清组员的期望

C.解决组员间的价值冲突

D.制定小组规范

E.促进组员问的良性竞争

参考答案:ABD

参考解析:开始阶段小组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小组组员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因此,社会工作者应重点做好下列工作:(1)协助小组组员彼此认识以消除陌生感。(2)帮助小组组员厘清对小组的期望。(3)讨论保密原则和建立契约。(4)制定小组规范。(5)营造信任的小组氛围。(6)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组关系结构。

以上几个就是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练习题,希望大家通过习题练习,能够更好的进行知识点巩固,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阶段大家还是要认真进行考试备考,加油!

社会工作者小马等人

257 评论(12)

藏青妹妹

美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历程及启发

美国社会工作起源于殖民时期的志愿者服务,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美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历程及启发,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美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四个时期

美国社会工作起源于殖民时期的志愿者服务,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但其成为具有专业技能和资质要求的职业和专业则是基于近百年来的发展。通常,美国社会工作专业(职业)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志愿服务到成为职业(1915 年之前)

殖民时期,生存条件非常恶劣, 个人和家庭的存活部分依赖朋友、邻居和社区中的志愿者的志愿服务。随着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这些志愿服务逐渐地走向正式化。A l e x i s 曾就19 世纪80 年代早期美国遍地开花的社会组织这样评论道:“所有年龄、条件及性格的美国人都在不断地形成(各种)组织,为人们提供娱乐、建立教堂、餐馆、医院、监狱和学校。”

1863 年成立马萨诸塞慈善部之后,社会工作逐渐发展为带薪职业。而对社会工作成为一种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是1877 年,布法罗(水牛城)成立了慈善社(慈善组织协会)。之后,不少城市都效仿之。1893 年, 布法罗慈善组织社的Nathaniel S. Ro s e n a u 提出,当下最迫切的是, 从事慈善工作的人有责任接受特殊训练。这也直接导致1898 年的纽约公益学校的组建。该学校在纽约慈善组织协会秘书Edward 的指导下, 开始为带薪社会工作者提供六周的暑期训练营,之后,培训时间延长至一年,最终延长至两年。

导致社会工作成为一种职业出现的另一影响因素是1886 年睦邻运动(settlement movement)的兴起。继伦敦汤恩比馆之后,美国一些社会改革家如珍.亚当斯(Jane Addams) 和柯以特(Stanton Coit)分别在芝加哥和纽约建立了睦邻舍。仅短短15 年的时间,当时美国就有上百所的睦邻舍在行动,被评价为“无数的年轻人投入到1890 年代的睦邻运动中……对20 世纪的社会工作和社会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社会工作实践与应用的制度化最初起步于1905 年马萨诸塞州的全科医院。在R i c h a r d C. Cab ot 等人的指导下,在医院里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医务社会工作部。其间关于医务社会工作与护士的身份之争纷纷扰扰若干年。医务社会工作者对专业教育更感兴趣,因为这样有助于他们超越“暖心”的附属地位,而成为能够理解病人困境产生的身体与社会情境的专业者。而且,职业的专业化也使其与医学院建立某种联系成为可能。1912 年,美国波士顿社会工作学院设立了一年制的医务社会工作课程班。

社工职业联合会的成立对作为一种职业的社会工作的发展亦有重大影响。1873 年, 美国成立了国家慈善联合会,后更名为美国慈善矫治委员会(N a t i o n a l Con ferenc e on Char itie s and Cor r e c t ion s), 促使志愿者和专业工作者合作, 讨论社会问题, 为服务供给出谋划策。自此,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与其他关切社会福利的志愿组织划清了界线。

第二个时期:专业化初期(1915-1950 年)

1915 年的美国慈善矫治委员会的会议上,Abraham Flexner 提出了一个议题:“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吗? ”并提出了界定专业与否的六项标准,认为“社会工作”“绝对接近”是一种专业。之后,为了建立自己的专业属性,社会工作者相继为之奋斗了35 年。

建立专业规范是奋斗内容之一。1921 年时社会工作者达成共识,即“我们需要一个标准,一个规范,必须去遵守的规范,否则我们将永远处于低下的社会地位”。之后,便在1923 年的美国社会福利委员会会议上,起草并讨论了一个行业规范,即“个案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试行稿)”。尽管它从未成为正式运行规范,却代表着职业规范标准化的努力之始。

对社会工作职业的专业化影响最大的恐怕是分支专业组织的成立与发展,而这也引起了综合性专业组织与分支专业组织间的权力分割。综合性组织与分支专业组织之间的结构关系成为影响其职业的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1917 年美国成立了社会工作者交流协会,提供职业咨询和发布职业需求,随后还涉及专业标准的界定与认证。1921 年,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取而代之, 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专业协会。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的功能却在日后逐渐被不断成立的更加专门化的分支专业组织削弱。

社会工作教育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可圈可点。该时期主要致力于如何将社会工作教育从培训机构转移至学院或大学,因为那里才是更多职业的专业教育所在地。1919 年, 美国社会工作者专业培训学校联合会成立,会员既有培训机构,也有附属于大学的培训院校。该组织的目标就在于发展社会工作教育的专业标准。1927 年的一个巨大进步是将职业培训学校联合会并入美国社会工作学院联合会。最初,培训机构可以提供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教育。到1939 年时,美国社会工作学院联合会(AASSW) 决定, 只有隶属于大学的两年制研究生项目才是专业的社会工作教育。这直接遭到了那些提供本科专业教学的学院的反对。1942 年, 美国社会服务行政学院联合会成立,成为其历史上第二个专业教育组织。社会服务行政学院联合会组织中西部更多的公立大学提供学士和一年制的研究生水平专业教育课程,被描述为“是对不现实和不成熟的坚持研究生培训的反抗运动,也是对过于强调仅把专业的个案工作作为主要社会工作技能的反抗运动”。1951 年,这两大组织最终合并为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即CSWE)。

另外,1926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 社会工作者的平均年薪是1517美元, 比当时小学教师的平均年薪低18%, 比当时中学教师的平均年薪低38%, 证明了该时期社会工作相对较低的社会地位。这项研究激起了社会工作者对专业地位的诉求,成为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积极力量。

第三个时期:成果巩固期(1950-1970 年)

1950 年, 几个专业协会和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达成一致,同意共同组建社会工作会员组织临时委员会[Temporary Association of S o c i a l Work Memb e r s h ip Organization (TIAC)],其目的在于成为专业协会的核心组织。经过努力, TIAC 在1952 年促成了几个专业组织的融合。到1955 年时,这种融合完成,生成为美国国家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其主要目标是:(1)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行政;(2)促进社会工作研究;(3)完善社会工作实践;(4) 提升社会工作教育;(5)为专业招生; (6)改善社会条件; (7)获得公众理解; (8)改善社会工作者的薪资和工作条件;(9)发展、传播、强化道德准则; (10)资格和能力认证;(11)促进其他国家的职业发展。

1961-1965 年短短四五年时间里,美国国家社会工作协会的会员数量已经从28000 个增长至45000 个。协会会员大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工作者认证学会(Academy of Ce r t i f ie d S o c i a l Worke r s AC SW)的成立。该学会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同时满足既是国家社会工作协会会员又具备两年督导经验这两个条件。这就迫使社会工作者加入国家社会工作者协会,以期获得资格认证。

19 世纪50 年代晚期, 美国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思考充斥着当时的社会工作研究。格林伍德(Gr e e nwo o d)运用相对接近的研究方法对专业属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确定专业界定的五大属性,即: 理论体系、专业权威、社会认可、道德规范守则、专业文化。1958 年, 美国国家社会工作协会发布了“社会工作实践的明确定义”,被认为是界定社会工作专业边界这个艰巨任务富有价值的开始。1960 年,美国国家社会工作协会采用道德守则指导专业实践,由此完成迈向具有完整意义上的专业性的重要一步。

第四阶段:脱离专业模式(1970年至今)

所谓脱离专业模式,是指1970 年代以后美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取向更加开放。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获得专业职业资质的门槛降低;二是社会工作实践教育趋向通识教育;三是与其他专业的合作不断加强。

1960 年代晚期和1970 年代早期,随着社会意识的不断觉醒,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活动领域变得比此前几十年里都更加积极活跃,被描述为“准备离别临床导向的阵地,挥师社会行动的前线”。因为一心想要达到更高的专业地位,激进的社会工作者有时会做些不受欢迎的事情。这种颇有争议的行为给公众留下了不友好的专业形象。随着联邦政府支持的减弱,社会工作者又再次转回到了更多的临床方向,社会政策的取向也刮起了怀旧风。

1970 年,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 A S W)做了一件极具戏剧性的事。NA SW 修订了其入会条件:任何人,只要完成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C S W E)认可的本科课程,获得学士学位,就可以获得职业资格。职业资格的获取以具有本科水平的专业教育为前提,这为不少少数族裔群体和社会经济地位比较低的人进入这个行业提供了机会,因为他们不必同时满足本科和硕士的教育背景要求。1985 年的数据显示, 23500 名主修社会工作专业学士学位的学生中,有 的学生是少数族裔背景;当年14055 名全日制M SW 学生中,仅有 的少数族裔。然而处于该层次的社会工作者从未被具有专业硕士学位的社会工作者所认可和接受,形成了专业人才内部的'结构性歧视。

里根政府保守政治风气的回归, 降低了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获得工作的机会。1970 年代末主修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的学生数量达至峰值, 之后就急剧下降,到1983 年时下降了1/4, 但1983 年之后又开始逐渐回升。M SW 学生人数也是如此, 1970 年代末至1983 年间不断下降, 至1983 年时少了1/5, 但1983 年之后却开始相对平稳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劳工统计署(the of Labor Statistics)对社会工作岗位需求增长的预测是“与平均水平持平”,到1995 年时已转变为全年均“高于平均水平”。这显然要归功于社会工作者注册模式的改变。社会工作人才市场不断增加的供需矛盾在不断地调和着人们服务需求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比例。

围绕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一直都存在这样一个争议,即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应该是通才教育还是专门具体的教育。而社会工作实践基础教育的通才取向则是本时期的主要特点之一。这意味着在其他专业趋向于精细化时,社会工作却选择了相反的方向。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要求学士学位教育把“培养实践领域的通识人才”作为基本教育目标。而硕士教育则在一年制或两年制的全部或部分时间里进行通才性实践教育。这种实践模式被认为是兼容了在人和人类环境之间转换的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助人者的概念。该目标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专才教育。专才教育是建立在通才教育基础之上,而后扩展至专门领域或更加高级的通才实践教育。1985 年R u b i n 的一份报告显示,61% 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直接进入应用实践领域;18% 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学习更高级的通才实践方法;其余的分布在各种行政或管理岗位,以及社区组织、社区计划项目岗位。从本科毕业生所选择的实践领域或社会问题领域来看,22% 的学生选择精神健康或社区精神健康领域;16% 的学生选择卫生护理领域;14% 的学生选择家庭服务领域;11% 的学生选择儿童福利实践领域。这反映了美国社会工作的实践与专业应用一直着重于传统受欢迎且专业上可接受的领域。

随着自身专业身份的稳固,社会工作者开始和其他专业一起致力于加强专业间的合作实践与教育。其动因主要来自专业间合作实践与教育的国家联盟,即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和社会工作者协会加入了来自医学、法学、神学、教育、护理、心理学的平行联合,成立“卫生学科同盟”,以探索通过专业间的合作来改善人类服务途径。这和之前企图创建一种新的专业而不是混迹于祛魅的现有专业(比如“人类服务” 运动)相反,开始探究一种独立的、有贡献的专业行为,以合作的方式参与到人类服务领域。学者们普遍认为,随着美国社会的复杂化,单一的专业化方法已经很难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当只有专业和职业的精细化(专门化)而没有专业间的合作时,受到损害的主要是人类服务机构的客户。

美国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反思和启示

在专业组织、实践者、学者的共同努力推动下,美国花费了70 多年的时间努力使社会工作成为一种专业,完成了职业化与专业化过程, 同时推动了社会福利政策的不断完善,增进民众福祉。如今专业共识已经形成,即社会工作是众多专业中一个目标独特的专业,旨在帮助人们通过与其环境互动的方法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已经被授予职业地位与专业权威,为那些有需求的人认真地用专业权威提供专业的助人服务,尽管有时他们的专业性受限于所在的服务机构。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几十年来一直在证明社会工作者的知识、价值和技能基础。社会工作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并建立了评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教育水平的标准,源源不断地为该行业输送具备专业知识的职业人才。在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方面,社会工作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却有效的“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体系,建立了一套程序以解决社会工作者可能出现或面临的问题,以履行专业和职业责任,保护服务使用者(案主)和普通公众有可能会遇到的因专业垄断而产生的专业滥用问题。

纵观美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历程,着实感觉到其奋斗成为一种被公众认可、具有专业权威和职业地位甚至学科地位的过程之艰难。反观中国大陆社会工作30 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唏嘘之外,实在任重道远。职业地位与专业权威紧密互构,没有专业权威和专业地位,就会缺乏相应的职业地位与职业权威。同样, 没有职业地位与职业权威,就难以推动专业建设与专业发展。

如果要比较中美两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历程,则有必要对“profession”和“discipline”进行区分。“pr ofe s s ion”一词在英语中意指“需要特殊技能和资质的工作”, 尤其是指“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工作”。“discipline”一词在英语中意指“学科”,是一种知识领域,尤其是指在大学中人们学习或被教授的一门科目或课程。美国和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历程可分别概括为“内生性”的专业发展路径和“植入性”的学科发展路径。所谓“内生性”的专业发展路径,是指其最终成为一种专业的发展逻辑主要是建立在内部条件和内部环境基础之上的,而外部条件和外部因素对其形成和发展有关联、互补,甚至可能融为一体而共同形成其促生因素或力量。所谓“植入性”的学科发展路径,是指学科发展主要依赖外部力量与外部因素的构建与影响, 内生因素或内在条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甚至被忽略。在“植入性” 的学科发展路径中,学科与社会职业需求的衔接、在职业结构与专业结构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就似乎变得更加艰难。

美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志愿者服务—职业—职业培训—专业(同时发展成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学科)的路径。在这样的路径中,从最初的志愿者服务蜕变为一种职业,源于对服务提供者技能与素养的需求。当它蜕变为一种职业后,就有了职业技能的需求, 于是就产生了职业培训学校。为了获得职业地位和职业权威,职业培训被搬进了大学课堂,通过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而成为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发展历程中少不了社会政策转向、政府福利理念和福利政策、组织间结构关系等的影响。从零散的技能培训到大学的学位课程体系的建立, 成为具有很强“专业性”特点的学科体系,是基于实践过程中的服务需求,而这种需求则是主要的“内生性”力量。

中国大陆社会工作尽管只经历了短短的30 多年时间,但其发展路径相当清晰,把其描述为从一个构建大学学科体系到不断谋求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过程,并概括为“植入性”的学科发展路径并不过分。国内社会工作专业开始于大学的学科建设。“象牙塔”内的学科建设基本参照西方学科体系,尤其是几乎照搬我国香港地区的高校学科建设体系。而且在建立该学科体系的时候,并没有完全考虑学科成立的基本要素,比如师资能力和水平、社会职业体系基础、专业水平与标准、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等。这种“植入性”的学科发展路径因其话语体系与现实需求存在距离,在推动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改善、为民众谋福祉方面的作用有限,难以突破现有职业结构的藩篱,是国内社会工作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尴尬问题的主要原因。“一穷二白”做社工,可以说是对国内社会工作专业起源的真实写照。同样, “一穷二白”做社工,也应该成为我们反思社会工作学科建设、职业和专业发展30 多年来经验和困境的起点。

330 评论(15)

无人边框

刘四爷六十九岁。人和车行的老板,为人苛刻,祥子的雇主。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场,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因为愧于女儿虎妞,凡事都让她几分,可他实在不愿辛苦成果被祥子继承去,就跟女儿闹翻了,后来变卖了一些车享福去了。直到祥子偶然拉他才知道女儿死了,真正感到了孤独。虎妞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三十七八岁,虎妞是一个流氓资本家的性格鲜明的女儿,她长得虎头虎脑,外表丑陋,小说中说她像一个大黑塔,不讲仁义,粗俗凶悍。她在书中是一个有些矛盾的人物,一方面她是一个财主的女儿,可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车夫的妻子,待人泼辣,用祥子的话来说,她做哥们儿好,但难把她当作一个女人看待,对外人她不讲理,但是对祥子,她的确是真心爱他的。她想在祥子身上找回被自私父亲剥夺的青春。祥子十八岁,身材高大,年轻力壮的洋车夫。为全书灵魂人物。祥子是个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但他也不讲理,满嘴谎话,好占便宜,还出卖人命。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迫,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祥子的悲惨生活深深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先是被父亲卖给了一个军官,军官被调走后她又回到了娘家,母亲已被父亲打死,父亲又酗酒成性,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看着两个弟弟挨饿被迫走上了卖身的道路。最后被父亲卖到了窑子里,等不到祥子接她,不堪非人的待遇,自己上吊自杀了。二强子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把自己女儿卖了买了车,又风光了一阵,等钱用完了就喝了酒在家发脾气,结果将自己的妻子打死了,卖了车办完事,又开始拉车,天天喝的烂醉,家里的两个孩子也不管。女儿回来后,还逼着女儿卖身养活一家人,时常回家找女儿要钱,要了钱又去喝的烂醉。孙侦探(孙排长)在祥子第一次买上车后,因一次冒险拉活,被大兵们逮捕,不但丢了车,还得天天伺候这些当兵的,这些个兵的头头就是孙排长,这时孙排长还并未露面。祥子第二次遇到孙排长的时候是在曹先生被搜查的时候,此时孙排长已经成为了孙侦探,可成为侦探的他依然摆了祥子一道,从祥子这把他所有的积蓄全都搜刮走了。祥子最后的堕落是因为梦想的破灭,原因有很多,可这个姓孙的就直接的两次使祥子的梦想破灭。老马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无法拯救自己小孙子的车夫。他是将来的祥子的缩影,性格要强,身强力壮,但是没有保住小孙子,眼睁睁看着小孙子死在了自己的怀里。随后,他把这辈子的所有财产——一辆破车给卖了,最后只能靠卖点东西维持自己的生活。他和祥子一样无法摆脱命运,最后悲惨的死在街头。小马:一次在茶馆里的偶遇,让祥子认识了小马儿与他的祖父,也第一次让他感觉到即使自己拼命拉车,到老了,也是会无法维持生计的,何况小马儿祖父也有自己的车,但到老,还是一个穷样。于是祥子决定与虎妞结婚,也不图别的,就图点钱,因为靠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到老,也得像这小马祖父一样。这两人后来也有了交代,小马后来因得病却没钱治疗而死了。

332 评论(13)

我是新悦

这位严叔叔是昆明一支陆军抢险部队的战士,他于5月15日赶赴救灾现场后,马上入山抢救灾民 。他负责的一段山路,背着粮食爬上山需要两个半小时,背着伤员下山需要3小时,他一度连续往返20多趟,中间没有休息过。到了第二天,严哥哥突然觉得肚子痛。由于救灾任务重,他没当回事,继续和战友们一起救援。肚子越来越疼,他咬牙坚持住,只是把皮带紧一紧,又背着50公斤重的粮食进山给灾民送去。等到了第三天,严哥哥背着一名老奶奶向山外行进时,突然身子一歪,但他仍拼命用手撑住地面,将老奶奶轻轻放下,捂着肚子晕了过去。 当战士们把他送到医院时,医生说,他的小肠穿孔,必须立即手术,否则肠坏死,生命将有危险。手术成功了,严哥哥的生命保住了。医生敬佩地说,这种病完全是因为过度劳累和负重造成的,肠子穿孔的疼痛一般人不能忍受,何况严哥哥肠穿孔三天还在坚持抗灾, 那是多么坚强才能做到的啊!

267 评论(15)

晴朗天空85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去年期间曾经在四川做一线救援志愿者的广西红豆社区网友“天地傲”11日又来到了四川,他要亲眼看一下经过一年的时间,四川灾区人民现在的生活怎么样了。日前,我对他进行了专访。 “天地傲”带着战士们去救人“天地傲”在接受消毒水的“洗礼”由小马、“天地傲”、阿迪、“浣熊”和阿森等人组成的搜救队前往绵竹市汉旺镇 户外经验让他救活多名被困群众 在部队时学了一些技能的网友“天地傲”,酷爱户外运动,玩户外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户外经验,自己经营一家户外用品店,正是因为这些经验和他的一份社会责任感,让他在“5·12”特大地震救灾过程中,成了一个让人感动的志愿者。 去年5月15日,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天地傲”和几个广西的网友就带着一批关于速降、攀岩的装备,通过一个民间登山队,火速赶到了灾区,他所拥有的户外经验和知识成了当时紧急救灾工作最宝贵的资源。正是得益于这些宝贵经验和知识,他所在的志愿者搜救小分队于5月16日下午15:48 在都江堰,成功救出一名女医生;5月19日00:03解救30多名被困群众(红豆社区曾对此事件作过连续跟踪报道,文见“广西志愿者赴川一线救灾 记者接力连线全记录”——)。 当记者问“天地傲”,这些户外经验对他当时的志愿者工作有哪些帮助时,他介绍说:“刚到四川汉旺的时候,接到一个任务,几个受重伤的老人,被困到村里了,当时天已经黑了,可能晚上会下大雨,山里面泥石流随时会爆发,他们很危险。这时我们就得根据平时对泥石流、山体落体等的判断,必须当晚把他们营救出来,当天完成任务。” “天地傲”介绍说,第二天他们又接到一个任务,青萍乡里面大概有500多群众被困,还有一匹布、大天池、小天池等地都有不等数量的人被困在里面,这时候直升机搜索不到他们具体的位置,需要他所在的搜救小组去找到他们,把他们的位标确定,再返回到指挥部,可以让指挥部通过空投、组织人力等把他们营救出来。 一年后 看到最好的结果 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中,“天地傲”最关心的就是四川还有没有那么多废墟,是否已经把以前的房子重新搭建起来,那些受灾居民是否还住在那些用塑料布搭建的房子里,他们的生活有没有得到更大的改善。 “天地傲”在5月11日晚上赶到成都,12日上午跟中央电台国际频道、凤凰卫视等搞了一个培训,然后在都江堰接一批物资准备送到青川。他发现在都江堰再也没有那种凄惨凄凉的场景出现了,板楼楼房都比较有序了,他说这是他看到的最好的结果。 很遗憾 这次见不到当时的老乡了 当记者告诉“天地傲”,这几天记者见到很多受灾严重的村民都已经住进了新房子时,“天地傲”说:“其实成都的朋友也会通报一些这边的情况,但是我还是想亲眼看一看,亲眼看到心里才会觉得踏实。去年512我已经进了青川,本打算明天去青川看看去年战斗过的地方,但是因为临时紧急有事,明天必须赶到北京。不过我相信,既然我在都江堰能看到情况已经变得这么好了,相信不管是青川还是汉旺,同样也都会变得很好。唯一遗憾的是因为已经跟以前救助过的群众约好了回到汉旺看望他们,但是因为临时有事,只能失约了。” 去年,当“天地傲”跟一些老乡一起被困在山里的时候,很多人都为他流泪了,以为他再也出不来了。最后,当他出来的时候,大家一起约定今年5·12再重缝,当时,救援队的志愿者和一些受灾群众已经结下了“生死之交”,“天地傲”说非常想念他们,很想见见他们。 做志愿者 绝不后悔 当记者问到“天地傲”,在四川当志愿者的经历对他的生活有没有影响时,他说:“说影响肯定是有一些的,应该说承担社会的大责任,我是做到了,但是对家庭的小责任,我没有尽到,所以发生了一些遗憾的事情。不过我不后悔,如果国家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的话,假如说啊,我绝对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一样会在第一时间赶到。” 在纪念5·12地震一周年之际,他只想对四川人民说:“希望比震前还要过的好。” 感恩的心 采访进行到最后的时候,“天地傲”讲述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 他说:“在成都发生了一件让我特别感动的事情。就像去年5·12我过来的时候一样,所有的人一看到我们志愿者,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会无条件、无偿地、很自觉地帮助我们。今年5月13日那天,我在这里找一个地方“成都附小”,我找不到,一直等不到的士,我就拦住一个三轮车司机。他是一个残疾人,我问这个大叔,请问这个地方怎么走。因为他的话我听不懂,我说的话他也听不懂,我干脆就把朋友给我发的短信给他看。这个短信的内容是‘青石桥附近,成都附小,你们什么时候进青川告诉我一声。’大叔看到这个短信,说:‘你去过青川?’我说:‘是啊’他说:‘上车,我送你过去,不用打车,我带你去坐公车。’我说那要多少钱?大叔说:‘如果你去过青川的话,不要钱。’当时我不好意思,我说:‘不行,绝对不行的。’他说:‘你不要给跟说这么多了,小伙子,你上车吧。’我上了车,想下车的时候给他钱就跑,结果等下了车,我给他钱,他冲我发脾气了。四川人真的很感恩,很多人很感恩,他们很好,希望以后他们不要经历这样的事情了。” 聊到最后,记者能清晰地听到话筒里“天地傲”的哽咽声,不禁为之动容。一年前的那场大难中,他在这里撒下了爱的种子,今年,当他再次踏上这片热土的时候,这片大地上的人,以同样的一腔热情,回报和温暖了他。未来的道路,依然艰难,但有这片大爱包围着的华夏同胞们,必将能坚强地携手走下去,克服一切困难。

281 评论(14)

青岛崂山逗号

刘四爷:霸道,搜刮钱财,钱财至上,但很爱虎妞。虎妞:爱祥子,泼辣,很有管理能力。祥子:开始时很随和,老实,是个好人,但后来变的和街上的混混一样了。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是祥子喜欢的人。老好人。曹先生:一个富贵家庭里的家主,随和,有文采,深受祥子的喜欢。

9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