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9

NightWish431
首页 > 考试培训 > 华为工作法培训总结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易超风格

已采纳

一、高效得执行力才是最终的生产力1 华为真正使他走向世界的并不是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而是他高效的执行能力。 2 上层作势,基层做实是华为公司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理论。任正辉认为企业高层必须集中精力做好企业的蓝图规划和战略制定工作,为员工提供行动的动力和指南,而他们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战略措施,评议和选拔干部,进行监督控制。 3 上层的决策,决定了他们的引导地位,而下沉的执行力决定了他们所具有的基石型定位。因此如何让员工保持活力,如何提升员工的执行力成了企业管理好坏的关键,也成为企业能否前进的关键。 4 借口只会摧毁你。不要只是说做不到,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呢?任何工作都会有困难,如果一味抱怨有困难而不想办法去克服那么最终可能什么事情也办不好。 5 为了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华为主要的工作经验,第一任何工作任务都是经过科学分析产下的,因此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第二方法总比问题多。执行力,很多时候体现在工作能力上,但往往也体现在员工的职业素养。一个人面对困难的态度,远远要比他能否获得成功更加重要。 6 做过并不意味着做好。做过或者做完工作是员工对上级负责,而做好工作则是对工作,对公司以及对自己负责。如果说做过体现的是一种被动状态下的执行命令,那么做好则表现了更多的主动性和责任心,证明了员工不仅愿意去做,而且愿意去做到更加出色,做好工作应该是一个优先具备的素养,也是一流的执行力的体现。 7 执行力不仅仅是工作,也包括工作态度,能力以及办事的结果。 8 优秀的企业和优秀的员工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拥有足够先进的理念,而是具备立即行动的执行力。 9 高效的执行力,离不开专注的精神。专注是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直提升执行力的重要保证。要想保证专注的应该具有高度的职业素养,时间上的投入以及严格的自律精神。除此之外,还要掌握一些技巧,比如工作环境安静,给自已设定时间限制,理清头绪,注意休息筝。 10 执行时不能追求差不多。差不多的想法是企业发展和生产中的毒瘤,一个人拥有差不多的想法往往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企业中,每个人都觉得差不多,那么这个错误只会不断扩大。工作中做到四化,即职业化、规范化、表格化、模版化。职业化应该是同一时间、同样的条件下,确保做同样的事情的成本最低;规范化就是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流程办事;表格化指的是运用表格和图表来统计信息;模版发是只为那些经营才要展开的工作,制定一个模板。 二、华为的每个人既是工作者也是管理者 1 一个员工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自身的工作能力,更在于他对于工作的合理控制与管理,在于他是否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优秀员工总是能够有效地调动和整合身边的资源,确保这些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 2 做好自己的时间规划,第一步,要收集任务。第二部整理任务。第三步管理任务清单。第四部回顾一检查。第五部开始行动。 3  不要忽视了自己的决策能力,首先要改变,遇事就上报的习惯;其次开会时要积极献言献策;再次关键时刻要有判断的能力,决断的能力。 4  及时做好自我反省,第一,记住自己曾经犯过的错;第二留给自己一定的思考时间;第三失败后,不要找借口。 5  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首先是执行力,其次员工应该懂得自律,不要做一些违背工作原则的事情,更不要违反公司的规定,最后对工作岗位负责,还包括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做好与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等等。对员工来说他们不仅要拥有出色的工作能力还要拥有足够强的责任感和管理力度,要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 6  工作中的习惯性动作。想要让自己的效率更高,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就必须懂得关注自身的一些细节问题,只要把这些问题做得解决好,只有约束了自己的一些小缺点才能够确保自己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

华为工作法培训总结

353 评论(13)

abc123459876

华为大家都很熟悉,关于它的书也很多,这是我读过的5本中最有收获的的一本,我试着来分享一下我的收获。 华为这家伟大的企业,创始于1987年,从最初买卖交换机开始,历经33年的发展,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设备制造商。年营收超过人民币8,000 亿元,俨然成为民族企业的国际形象代言人。 这样一家传奇企业,你有没有想过他的核心竞争力什么呢? 是那十几万项专利吗? 是任正非先生的智慧与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吗? 还是接近20万名优秀的员工呢? 都不是! 任正非说: “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触动很大,我曾经以为人才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且在团队打造上也是这样做的,所以现在看来还是踩了不少坑。 这不禁让我让我想联想到了无论在抗战前线,在抗洪一线,还是在抗击疫情一线,都展示出了的超强战斗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建军以来,历经几代人,演变为6大兵种,虽然时代变了,人变了,但是战斗力没变,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试着探讨一下,是不是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一直保持着对钢铁战士的有效打造能力呢? 这才有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深层含义。 那华为是如何打造人才管理能力的呢? 书里给出了三个关键动作: 精准选配 、 加速成长 和 有效激励 。 也就是从人才的 怎么 选, 怎么培养 , 怎么 激励, 怎么 退出都有体系化建设和具体方法。 书里提到的工具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套方法的使用使其人才识别率从30%提升到了50%,而国内企业一般都在30%左右。 华为打造人才管理体系的三个动作中让我受启发的是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人才加速成长体系。 这具体体现在培训培养体系上,华为设计纵和横两种培训机制: 也就是从新员工到管理层的成长培训体系,采用“全真教”模式,强调真实,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任正非亲任校长,高级人才任教练员,管理者直接参与培训和指导员工,有效保证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实用原则。 华为把业绩好的团队的成功经验提炼成培训教材,并规模化推广复制。这种方法保证了华为业务快速扩张的人才需求。 正是这一人才复制机制,保障了华为在被腾讯挖走几千名员工的情况下,都不会出现人才枯竭。 看到这,我回想了一下我在打造员工培训培养体系时踩了那些坑: 1、真没做到“全真教”模式。我们团队大部分时间的培训老师都是外请的,请过经济学家,公益组织负责人,医学专家。大家帮我想想,不能说这些专家的培训没有用,现在回想起来跟员工的具体工作需求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2、我们的培训教程都是从上往下的。是简单的调研分析后由培训负责团队完成的培训教材,而不是从一线员工的成功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可见其实用性一定会由很大的差距。 读完这本书仔细想下来,感觉华为是打造了一条人才制造的生产线,下线的都是激情满满的“战士”,所以才会有了这样的成就。 总结一下,读完《华为团队工作法》让我最受触动的有三点: 1 、 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2 、华为人才管理能力的打造做了三个键动作: 精准选配 、 加速成长 、 有效激励 。 3、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人才加速成长体系。 我想我踩过的坑,正在创业或者带团队的朋友都会有感受。但是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管理“大象”的方法如果照搬来管理一只“小鸡”或者“小羊”一定会有问题的,我们学习华为最好的方法是:吸取和借鉴。

219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