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球阿月
语文七年级(下)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十三四岁,正值花季。一位诗人曾经说过:“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凡是能唱的鸟,全在歌唱。”那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尽情地展示吧!不必有任何顾虑,相信自己,答案就在你的笔下,记住:IMPOSSIBLEISNOTHING(没有不可能)!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2分)A.枯瘠(jí)丰腴(yú)对峙(zì)忍俊不禁B.憩息.(qì)蹇劣.(jiǎn)猥鄙.(èi)皓(hào)齿
2.海燕
蹇(jiǎn)劣轻飔(sī)伶(líng)俐(lì)隽(juàn)妙皎(jiǎo)洁粼粼(lín)隽(jùn)逸憩(qì)息融融泄(yì)泄忧戚(qī)
3.白鹅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麒(qí)麟(lín)猥(wěi)鄙冥顽(míng)轧(gá)轧叫嚣(xiāo)引吭(háng)局促(cù)蹑(niè)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蹑,放轻)盛馔(zhuàn)不拘(jū)分娩(miǎn)岑寂(cén)奢(shē)侈(chǐ)窥伺(kuīsì)三眼一板空空如也(空荡荡的样子)
4.鹤群
煦煦(xù)汗津津(jīn)络绎(yì)不绝(前后相接,连续不断)翌(yì)日绮(qǐ)丽蜿蜒(wānyán)无可言喻(无法用语言来说明)飓风(jù)优哉游哉(zāi)伫(zhù)立剽悍(piāohàn)束手无策(形容遇到问题拿不出办法。束,捆、绑)无济(jì)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凝眸(móu)
5.鲁迅自传
侮(wǔ)蔑(miè)维新失怙(hù)奠(diàn)定筹办(chóu)变故
6.毛爷爷的`少年时代
慷(kāng)慨(kǎi)指摘恫(dòng)吓(hè)磕(kē)头驯(xùn)服晓谕(yù)施舍(shī)把柄(bǐng)克勤克俭(既能勤劳又能节俭。克,能)青黄不接(陈粮已经吃完,新谷还没有成熟。比喻人力、物力、财力等后继暂时中断的现象)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耸听怒不可遏(è)(怒气冲冲,难以控制。遏,阻止)沮(jǔ)丧(sàng)接济
7.第一千个球
生涯(yá)滂(pāng)沱(tuó)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来谈论或对待)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愧)轻举妄动(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堕(duò)落]天分(fèn)
8.少年爱因斯坦
孤僻(pì)早慧(huì)涓涓(juān)细流不解之缘(难以分开的缘分)腼(miǎn)腆(tiǎn)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遏(è)止流连忘返(留恋景色或某种事物,舍不得离开,而忘记了回去)爱不释手(喜爱到不肯放手的地步)怡(yí)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又得意的样子)井然有序(整齐而有次序。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如醉如痴雄心勃勃
9.骆驼寻宝记
言归于好(彼此重新和好)水泄(xiè)不通(形容十分拥挤,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嗥(háo)獾(huān)瘸(qué)瀚(hàn)海饶(ráo)舌踽(jǔ)踽对峙(zhì)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花团锦簇(cù)(像花朵锦绣汇集在一起。形容色彩缤纷、灿烂绚丽)淙淙(cóng)鄙夷(yí)携手(xié)嫉(jí)妒(dù)嬉(xī)戏温馨(xīn)翡(fěi)翠(cuì)高瞻远瞩(zhǔ)(站在高处,注意地往远处看。比喻目光远大。瞻,远
望;瞩,注视)养尊处(chǔ)优(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鄙夷(yí)潺潺(chán)回环天方夜谭
10.地毯下尘土
葱(cōng)茏(lóng)眷(juàn)顾冿津(jīn)有味(特别有兴味)真挚(zhì)勉强(qiǎng)
11.巨人和孩子
栖(qī)息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肆(sì)意翩(piān)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聆(líng)听咆(páo)哮(xiào)
12.蟋蟀在时报广场
霓(ní)虹灯喧闹孤苦伶(líng)仃(dīng)(无依无靠,孤单困苦)涟(lián)漪(yī)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喻,知晓)萦(yíng)回忧郁(yù)陶醉弥(mí)漫
13.我爱这土地
姹(chà)紫嫣(yān)红(形容各色花儿十分娇艳)一泻(xiè)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速极快,流程极远)嘶(sī)哑激怒温柔
14.乡愁
乡愁海峡
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颤(chàn)抖琴弦(xián)渴(kě)望
16.纸船
异地仰望游伴浮泛
17.苏州园林
因地制宜(yí)(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池沼(zhǎo)重(chóng)峦叠嶂(zhàng)(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丘壑(hè)雷同嶙(lín)峋(xún)镂(lòu)空别具匠(jiàng)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蔓(màn)延
18.桥梁远景图
承(chéng)载(zài)生色添娇颠(diān)簸(bǒ)袖珍小巧玲(líng)珑(lóng)(形容形体纤小而又精致)水涨船高(水位增高,船身也跟着升高。比喻基础提高了,赖以存在的事物也随之相应地提高)
19.洲际导弹自述
比拟(nǐ)贻(yí)误首屈(qū)一指(弯指头计数时,首先弯曲拇指。表示位居第一)鞭(biān)长莫及(原指鞭子虽长但也不能打到马肚子上去。后比喻力不能及。及,到)先发制人(先动手以制服对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为佛家用语,告戒修行者警惕外界诱惑。现比喻两种敌对力量,互为条件,交替消长)威慑(shè)我行我素(照自己一向的做法去做)措(cuò)手不及(来不及应付。措手,着手处理)中枢(shū)
20.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招摇过市(故意在公共场合张大声势,引人注意)鸟喙(huì)果腹(fù)蛰(zhé)状吮(shǔn)吸针鼹(yǎn)
七年级下册语文版篇三: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字词期末复习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字词期末复习
1.石榴
奇崛(jué)枯瘠(jí)犀利(xī)陆离玛瑙(nǎo)妙幻金罍(léi)丰腴(yú)忍俊不禁(jīn)(忍不住笑)唾(tuò)津(jīn)争妍(yán)斗艳束缚(fù)柔媚(miè)
2.海燕
蹇(jiǎn)劣轻飔(sī)伶(líng)俐(lì)隽(juàn)妙皎(jiǎo)洁粼粼(lín)隽(jùn)逸憩(qì)息融融泄(yì)泄忧戚(qī)
3.白鹅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麒(qí)麟(lín)猥(wěi)鄙冥顽(míng)轧(gá)轧叫嚣(xiāo)引吭(háng)局促(cù)蹑(niè)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蹑,放轻)盛馔(zhuàn)不拘(jū)分娩(miǎn)岑寂(cén)奢(shē)侈(chǐ)窥伺(kuīsì)三眼一板空空如也(空荡荡的样子)
4.鹤群
煦煦(xù)汗津津(jīn)络绎(yì)不绝(前后相接,连续不断)翌(yì)日绮(qǐ)丽蜿蜒(wānyán)无可言喻(无法用语言来说明)飓风(jù)优哉游哉(zāi)伫(zhù)立剽悍(piāohàn)束手无策(形容遇到问题拿不出办法。束,捆、绑)无济(jì)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凝眸(móu)
5.鲁迅自传
侮(wǔ)蔑(miè)维新失怙(hù)奠(diàn)定筹办(chóu)变故
6.毛爷爷的少年时代
慷(kāng)慨(kǎi)指摘恫(dòng)吓(hè)磕(kē)头驯(xùn)服晓谕(yù)施舍(shī)把柄(bǐng)克勤克俭(既能勤劳又能节俭。克,能)青黄不接(陈粮已经吃完,新谷还没有成熟。比喻人力、物力、财力等后继暂时中断的现象)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耸听怒不可遏(è)(怒气冲冲,难以控制。遏,阻止)沮(jǔ)丧(sàng)接济
7.第一千个球
生涯(yá)滂(pāng)沱(tuó)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来谈论或对待)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愧)轻举妄动(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堕(duò)落]天分(fèn)
8.少年爱因斯坦
孤僻(pì)早慧(huì)涓涓(juān)细流不解之缘(难以分开的缘分)腼(miǎn)腆(tiǎn)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遏(è)止流连忘返(留恋景色或某种事物,舍不得离开,而忘记了回去)爱不释手(喜爱到不肯放手的地步)怡(yí)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又得意的样子)井然有序(整齐而有次序。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如醉如痴雄心勃勃
9.骆驼寻宝记
言归于好(彼此重新和好)水泄(xiè)不通(形容十分拥挤,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嗥(háo)獾(huān)瘸(qué)瀚(hàn)海饶(ráo)舌踽(jǔ)踽对峙(zhì)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花团锦簇(cù)(像花朵锦绣汇集在一起。形容色彩缤纷、灿烂绚丽)淙淙(cóng)鄙夷(yí)携手(xié)嫉(jí)妒(dù)嬉(xī)戏温馨(xīn)翡(fěi)翠(cuì)高瞻远瞩(zhǔ)(站在高处,注意地往远处看。比喻目光远大。瞻,远望;瞩,注视)养尊处(chǔ)优(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鄙夷(yí)潺潺(chán)回环天方夜谭
10.地毯下尘土
葱(cōng)茏(lóng)眷(juàn)顾冿津(jīn)有味(特别有兴味)真挚(zhì)勉强(qiǎng)
11.巨人和孩子
栖(qī)息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肆(sì)意翩(piān)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聆(líng)听咆(páo)哮(xiào)
12.蟋蟀在时报广场
霓(ní)虹灯喧闹孤苦伶(líng)仃(dīng)(无依无靠,孤单困苦)涟(lián)漪(yī)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喻,知晓)萦(yíng)回忧郁(yù)陶醉弥(mí)漫
13.我爱这土地
姹(chà)紫嫣(yān)红(形容各色花儿十分娇艳)一泻(xiè)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速极快,流程极远)嘶(sī)哑激
怒温柔
14.乡愁
乡愁海峡
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颤(chàn)抖琴弦(xián)渴(kě)望
16.纸船
异地仰望游伴浮泛
17.苏州园林
因地制宜(yí)(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池沼(zhǎo)重(chóng)峦叠嶂(zhàng)(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丘壑(hè)雷同嶙(lín)峋(xún)镂(lòu)空别具匠(jiàng)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蔓(màn)延
18.桥梁远景图
承(chéng)载(zài)生色添娇颠(diān)簸(bǒ)袖珍小巧玲(líng)珑(lóng)(形容形体纤小而又精致)水涨船高(水位增高,船身也跟着升高。比喻基础提高了,赖以存在的事物也随之相应地提高)
19.洲际导弹自述
比拟(nǐ)贻(yí)误首屈(qū)一指(弯指头计数时,首先弯曲拇指。表示位居第一)鞭(biān)长莫及(原指鞭子虽长但也不能打到马肚子上去。后比喻力不能及。及,到)先发制人(先动手
以制服对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为佛家用语,告戒修
行者警惕外界诱惑。现比喻两种敌对力量,互为条件,交替消长)威慑(shè)我行我素(照自己一向的做法去做)措(cuò)手不及(来不及应付。措手,着手处理)中枢(shū)
20.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招摇过市(故意在公共场合张大声势,引人注意)鸟喙(huì)果腹(fù)蛰(zhé)状吮(shǔ)吸针鼹(yǎn)
C罗C梅西梅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出下列诗文的上句或下句,并工整地写在横线上。(每空一分,有错不得分)(5分) (1)此去泉台招旧部, 。(陈毅《梅岭三章》) (2)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3) ,屈 指 行 程 二 万。(毛泽东《清平乐 六盘山》) (4) ,江 入 大 荒 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5)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2.根据下面语境或提示,用诗文原句填写。(每空一分,有错不得分)(8分) (1)《使至塞上》中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 , 。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分析形势时指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在这样的形势下他向刘禅提出了 、 和“亲贤臣,远小人”三条建议。 (3)《游山西村》中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 (4)我们读过的古诗词中,有很多写到了"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请在下面写出两个含有"月"的诗句。① ② 3.根据下面提供的语言环境,按要求答题。(4分) 据《成都商报》2004年6月2日报道,家住双桥子的王某昨天突然接到正在念初三的儿子的班主任电话,说儿子根本没有去上课。放下电话,王某心急如焚,赶快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在外面的妻子,夫妻俩便开始了艰难而心焦的寻找。他们一家网吧一家网吧地问,最后终于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正在打游戏的儿子。面对这种情况,母亲只能泪流满面,恨儿子不争气。原来,16岁的儿子本来学习成绩挺优秀的,但今年初迷上电脑游戏后,成绩便急剧下滑。昨天是儿童节,母亲给了儿子50元钱,让他放学后带表弟去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没想到儿子竟然逃课--上网去了。 现在,他的妈妈和同学都希望他能克服迷恋电脑游戏这一不足。那么该怎样劝说才能产生效果呢?请根据下面的要求或提示,从妈妈和同学的角度分别写几句劝导的话。(回答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并让这位同学易于接受) (1)妈妈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心里非常着急,准备好好劝劝他。妈妈说: (2分) (2)假如你是一位曾经迷恋电脑游戏而影响学习,后来又改正的同学,你会对他说: (2分) 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半年多来,同学们在课外一定阅读了不少文学名著,收获不小,体会很多,你一定愿意将你的阅读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吧。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部文学名著推荐给你的同学,并简要谈谈你推荐的理由。(3分) 推荐的名著:《 》 推荐的理由: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10题。(16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每题一分,有错不得分)(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2)不足 为 外 人 道 也 古义 今义 6、本文以 为线索。(1分) 7、请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四条。(4分)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描写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是: (2分) 10、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理解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这个当时的理想社会?(3分) 。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4题。(14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 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1、在文中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12、“似乎听到歌吹了”、“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中三个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是什么? (2分) 13、“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然而又自失起来”、“果然是渔火”、“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这几句话分别表现了“我”去看社戏时的什么心理? (4分) 14、文段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江南水乡的晚景,其描写角度分别是什么?请举例说明。(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20题。(20分) 一顿午餐 我收到了婶婶的信:"亲爱的孩子,我将于下周四抵达你那里,如果到时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你的婶婶:诺拉。"自从我母亲得病以来,婶婶诺拉一直照料我的生活。 当时我在大学里每月只靠父亲给的5英镑维持生活,接到婶婶得来信时,我只剩下20先令了。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能拒绝她的要求! 我知道一个比较好的餐馆,那里一顿午餐每位只需3个先令,那样的话,我还可以有14先令维持到月末。 当我带她到那家小餐馆门前时,她指着街对面的"亲属大厦"说:"我们为什么不去那儿?那儿也许更好一些。" "噢,的确挺好--如果你喜欢的话。"我说。我不能说:"亲爱的婶婶,我实在没足够的钱请你去’亲属大厦’用餐,那儿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 侍者递上一份菜单。"噢,"婶婶说,"我们可以要一盘这个。"这是一道法式鸡块,是菜单上最贵的一道菜--7先令。我为自己点了一道1先令的小菜,因为我希望能留下点儿钱维持生活。现在大约用去了8先令,不!--应当是9先令,因为我还将付给侍者1先令的小费。 "这位女士还需要点儿什么吗?"侍者说,"我们有上好的鱼子酱。" "鱼子酱!"诺拉婶婶忍不住喊道,"太妙了,我能要一碟鱼子酱吗?" 我不能对她说:"不,您不能,因为那会让我只剩下5先令维持到这个月末的。"我没出声,所以她要了一大碟鱼子酱--外加一杯葡萄酒。现在我只剩下5先令了。4先令可以买足够的的面包和干酪,熬过这个礼拜。但是她吃完了鸡块,又看见侍者手里拿着几块奶油蛋糕。 "噢!"她说,"这些蛋糕看上去可爱极了,我只要一小块!" 于是,我仅剩下3个先令了,然而侍者又报上了一些水果--她肯定还会要一些。最后,经过如此丰盛的午餐,我们是一定得要两杯咖啡的,那么我将一无所有,甚至连付给侍者的小费也没有了! 侍者递上清单:20先令。我把仅有的20先令放在盘子里,没有小费付给侍者。 诺拉婶婶看看盘子里的钱,又看看我。"这是你所有的钱了吧?"她问。 "是的,婶婶。" "你将你所有的生活费都花在这顿午餐上是吗?你太善良了--但这实在很愚蠢。" "不,婶婶。" "那么,这么多的语言中哪个单词最难讲?" "我不知道,婶婶。" "’不’。当你长成了一个大人,有时候你不得不对别人说’不’,甚至对一个女士。我早看出来你没有足够的钱来应付这顿午餐,但是我还是想给你上这生动的一课--所以我点了最贵的一道菜,并且偷偷地看了你的眼色--可怜的孩子!"她付了账,并且将5英镑作为礼物送给了我。 "噢,上帝!",她说,"这顿午餐几乎饱煞了你可怜的婶婶!我平时的午餐仅仅是一小辈牛奶而已。" 15.文中说"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能拒绝她的要求""我不能说""我不能对她说",这里三次强调"我不能",其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3分) 答: 16.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说说原文为什么用A句而不用B句。(3分) A.如果到时候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 B.到时你可要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 答 17.诺拉婶婶说"我""太善良了--但这实在很愚蠢"。"我"的"善良"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诺拉婶婶又说"我"的这种"善良""实在很愚蠢"?请简要概括回答。(4分) 答: 18.你同意诺拉婶婶说"我""实在很愚蠢"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19.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诺拉婶婶点了菜单上最贵的一道菜时,偷偷地看了"我"的眼色,"我"的眼色一定表露出了当时心理活动的状态。试设想一下"我"当时想了些什么,请用40字左右将它描绘出来。(3分) 20.诺拉婶婶借与"我"共进午餐一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除了这个道理外,读了这篇文章,你还会有哪些体会(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作特色上的,还可是其它方面的)?尝试着写出一点。(4分) 答: 三、作文(50分) 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 请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沟通、鼓励、合作……),使题目完整。②文体不限。 ③文章应写出真情实感。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人名、地名。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2) 有一个小男孩不小心踩了邻居新铺的水泥路面,将平整光滑的水泥地印上了几个清晰的脚印。小男孩十分害怕邻居伯伯知道,赶紧回家把鞋子冲洗干净。但他心里一直不安,终于决定告诉邻居伯伯。邻居伯伯看了现场后,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孩子,很高兴你告诉我这件事,现在我还能修补它。假如你不马上告诉我,等水泥干掉以后,脚印就无法修补了。" 生活中类似的情况还很多。请认真阅读上面这段文字,以"修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③可以用这则材料,也可以不用这则材料;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也可以写别人。总之,要围绕"修补"这一话题作文。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人名、地名。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静静19811215
七年级语文 期中考试快到了,每一个复习阶段都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多做一些测试题。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期中测试卷,仅供参考。
一、积累运用(共26分)
(一)积累(共16分)
1.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有一种昆虫,土名叫金巴牛,翅膀外面有两片圆鼓鼓的硬ké( ),上面布满了黄色的花纹,看起来就像一个金质的盾牌。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粱墨绿色的叶鞘( )里。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 )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cǎi( )。 ——程海《三颗枸杞豆》
2.默写(8分)
(1)曲径通幽处,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戎马关山北, 。 (杜甫《登岳阳楼》)
(3)横眉冷对千夫指, 。 (鲁迅《自嘲》)
(4)两小儿笑曰:“ ?” (列御寇《列子》)
(5)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 (阿累《一面》)
(6)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
(高尔基《童年的朋友》)
(7)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既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淼,又喻指国家命运飘摇不定的诗句是:, 。
3.名著阅读。(6分)
(1)关于《童年》,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阿廖沙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出车祸死了,走投无路的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B 大舅舅米哈伊尔捉弄老裁缝格里高利,让阿廖沙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高利手边,不料却被外祖父无意中戴上,外祖父把孙子狠狠地抽了一顿。
C 外祖母也是 孤儿,她的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
D 外祖父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就辍学了,开始自己养活自己。
(2)阿廖沙挨打之后,结识了他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阿廖沙挡着,他叫 ;后来,有一个外号叫“ ”的房客,是一个整天忙着做实验的药剂师,阿廖沙与他的关系最为密切,他经常指导阿廖沙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但最后也被外祖父赶走了。(2分)
(3)小说中,外祖父的形象常常是贪婪吝啬的,你能举出书中的两个事例吗? (2分)
(二)运用(共10分)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系车 2012年10月销量(台) 2013年10月销量(台) 同比增幅
日 产 50350 114700
丰 田 45600 82400
本 田 24115 75150
马自达 9511 17904
【材料二】日系车企业自中日领土争端、中国各地多处发生抵制日货打砸日系车行动以来,做出了几个调整:①免费为无辜受累的车主修车,恢复日系车主的信心,树立了良好的形象。②因南方人抵触日货的情绪更低,更喜欢日系车,所以迅速调整营销重心,先南后北,逐步复苏。③应对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几款重点车型换代成功,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大幅拉动了销售量。
(1)从以上数据中,你发现日系车近两年的销售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答出两点)(2分)
答:
(2)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日系车未来几年的销售状况会怎样?请写出理由。(至少答出两点)(2分)
答:
6.结合下面材料进行探究,多角度阐述你对“钓鱼岛”的认识。(3分)
【材料一】钓鱼岛是位于中国东海钓鱼岛列岛的主岛,面积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被誉为“深海中的翡翠”,有多项文献证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材料二 】1972年美国撤离琉球时,将钓鱼岛“行政管辖权”混合琉球“交给”日本,钓鱼岛争议也由此而生,目前钓鱼岛及其领海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日本实际非法管辖该岛。
【材料三】已故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生前曾指出,“钓鱼岛等岛屿最迟从明代起便是中国领土。这一事实不仅是中国人,就连琉球人、日本人也都确实承认”。日本1900年把钓鱼岛列岛改称“尖阁列岛”,这要比中国命名至少晚了近500年!
【材料四】日本为何觊觎钓鱼岛,不仅是因为钓鱼岛的战略资源,还是因为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 其它 方面也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摘自“百度 百科 ”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阅读《浮肿的甲午战争》(张鸣)(节选),完成7—11题。(共14分)
①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中国士大夫的梦醒之战。此前,即使所谓开明人士,也以为中国只要固守纲常名教,再加上一点西洋器械或者制器之母机,就可以高枕无忧。对付西洋鬼子,也许还有点麻烦,但在东方做老大,料无问题。反正西洋鬼子,似乎也不大想一口吞掉我们,让我们做亡国奴。
②中日开战之前,举国上下,真正为中国担忧的,大概只有李鸿章一个人。其余的人,都相当地乐观。在中国的士大夫看来,漫说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不够湘淮军打的。在更多的人眼里,日本不过是个住着众多小矮子的藩属,虽然曾经的倭寇给中国造成了一点麻烦,但基本上不值一哂(shěn,微笑)。现在居然掀起“叛乱”,肯定天兵一到,寸草不生,要被荡平的。
③在弥漫着的乐观情绪中,中国军队七手八脚地被调往前线。很多都是临时招来的新兵,还有些甚至扛着大刀长矛,因为根本不会使用新式洋枪。很多士兵很兴奋,以为此番出征,不过是一趟郊外远足。最兴奋的是八旗兵,这些从关外满人中调集的军队,还没上前线,就开始亢奋。所到之处,把老百姓的鸡鸭连同客栈和商铺里的货物一扫而空。同时嚷嚷着要一路杀洋人杀过去,在他们看来,不管是东洋还是西洋鬼子,都在扫荡之列,全不顾当时朝廷全力争取西洋人支持的政策。在街上,这些八旗兵只要看见洋人,就是一通穷追猛打,还真有被追上打死的。在东北,好些____的教堂,都被 这些神勇的八旗兵给砸了。只是这些八旗兵的勇武,只体现在后方,因为当东洋人打进国境之后,他们就踪影全无。
④战前少数几位能打的将军,在战场都不幸阵亡,因为他们的左右都是一些战前大话炎炎、战时临阵脱逃的宝贝。跟这样的宝贝配合作战,不被送掉性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⑤就这样,辽东的土地和百姓,被丢给了日本人。日本人来了,刚刚还跟着八旗兵一起痛恨洋人的百姓们,还算有头有脸的百姓们,纷纷在自己的家门口挂上了带有十字标记的招牌,还有的用汉字写上“外国宗教”四个字,显示自己是____的教民。如果能找到通洋文的人,用洋文写上一块“英国人住宅”的牌子,这样的家庭,档次就更高了。这样的现象,到庚子年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再次重演,几乎是一模一样。
⑥惟一跟后来不一样的情形,是此时辽东的人,无论军民,包括那些望风而逃的军人,都一致痛恨李鸿章。在他们看来,这场战争的失败,根本原因就是李鸿章的里通外国,没有李鸿章在朝中做内奸,日本人其实是可以被打败的。此时,实际负责战争指挥的李鸿章,已经被拔掉了三眼花翎,剥掉了黄马褂。但是在百姓眼里,这样的惩罚远不足以惩戒这个汉奸——李二先生是汉奸,此时,已经变成了朝野的共识。在民间,尤其是满人的民间耳语中,李鸿章的儿子,已经做了洋人的女婿。北京城里的戏园子,戏子们抓哏(gén,滑稽有趣的言语或动作)讽刺一下李中堂,几乎成了时髦。后来八国联军打进来时,北京城上下,尤其是满人,却都在盼着李中堂来,盼着这个汉奸,来搭救他们出水火。
⑦人世间的事,只要膨胀浮肿,就会消肿,自己不消,别人给消,别人也不给消,肿死了自然也就消了。阎王那里,不接收浮肿的宝贝。
(二)阅读文言文《赵普》,完成12—15题。(共14分)
赵普 《宋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普少习吏事 ( ) (2)太祖常劝以读书( )
(3)家人发箧视之( ) (4)普颜色不变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 句子 。(6分)
(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3)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14.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2分)
15.面对赵普多次奏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发怒、“卒用”,你从中读出了什么?(2分)
(三)阅读《让鬼子兵回家》(萨苏)一文,完成16-20题。(16分)
①在广岛曾经听过一个日本“衣”兵团老兵渡边淳的讲演。
②在战败前,渡边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山东武定。当地经常有抗日军队活动,渡边所在的部队每天的事情就是忙着作战。但是,战场形势的变化,即便封锁,也不可能瞒过所有人。渡边和他同伍的士兵,也暗中谈论过日本如果战败会怎样这类的话题,最终结果无非是自杀或者潜伏下来抵抗这两种而已。
③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渡边所在的部队一片哗然,投降还是继续打下去,军官们争论不休。但在渡边等士兵心里,只有对未来的绝望和担心。
④ 与同伍的士兵谈了半天,烦闷的渡边走出炮楼,在田埂上一边走,一边抽烟,但心情始终如是。
⑤日军的据点旁边,是一个小村子,渡边忽然鬼使神差地走进村子,走到一家中国人的门前。
⑥这家中国人他是记得的。几个月前,他曾和另外几个日本士兵到 这家“征集粮秣(mò,牲口的饲料)”。当他们要把这家人的粮食全部装上大车拉走时,这家的老汉死死拉住最后一袋粮食不放,口中还不停地叫骂着,是渡边上来一脚将他踢倒才把粮食夺下来的。日本兵用刺刀对着那个老汉的胸口,而倒在地上的老汉依然对渡边怒目而视。老汉的儿子一边用力拉着父亲的手臂,一边对日本兵叩头求饶。
⑦那一次,渡边他们并没有杀这个老者,因为当时日军下令:不要在驻地的村庄随意杀人,以免更失民心。但是,渡边对那个一直怒目而视的老汉却印象深刻,觉得他是个“好汉”。
⑧这次,渡边就笔直地走到了这个老汉的家门前。非常巧,那老汉正坐在自家门前吸着旱烟,看到渡边走来,冷冷地转过头去不理他。渡边以立正的姿态站在老汉身后,许久不知道该说什么。老汉始终没有转过身来。
⑨最终,渡边鼓足勇气,对老汉说:“我们打败了。”
⑩老汉微微侧过头来,眼里有些疑惑,有些戒备。看到老汉仿佛没有听明白,渡边尽量放慢语速说:“我们,日本,打败了;你们,中国,打胜了。”说完,他很紧张。
⑾最终那老汉似乎听懂了,转过头来,看着渡边,也是慢慢地说:“哦,你们打败了啊??”他的身体慢慢放松,填上一锅烟,看了看渡边,说:“那你就可以回去了啊。”渡边惊讶地看到,那老者的目光竟是十分平和的。那老者又重复了一句:“那你就可以回家去了啊。”
⑿那一刻,渡边的心头仿佛被重重地一撞,一时百感交集。
⒀令他更惊讶的是,听明白老人那句话里“家”的意思,自己的眼里竟然有了泪?渡边在演讲中这样说:“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终于明白——在那一刻,我,又重新成了一个人。”
16. 听到战败的消息,渡边等日本兵想不想回家?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4分)
17. 第⑾段中的“渡边尽量放慢语速说”和第⑿段中老汉“也是慢慢地说”各自放慢的原因是什么?(4分)
18.联系上下文,揣摩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渡边惊讶地看到,那老者的目光竟是十分平和的。
(2)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终于明白——在那一刻,我,又重新成了一个人。
19. 结合全文看来,你认为题目“让鬼子兵回家”有哪些含义?(4分)
三、 作文 (共50分)
22.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 “这样多好”为题,写一篇 文章 。
要求:①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 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500字;④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题目: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共14分)
7.①打败日本轻而易举,做东方老大毫无问题;②没有后顾之忧,西洋鬼子似乎并不想让我们亡国。 (共2分。意对即可)
8.反语,讽刺那些只会横行霸道、欺凌弱小而毫无战斗力的八旗兵,与下文遇见东洋人后的“踪影全无”形成鲜明对比。(2分)
9.不同:甲午战争时“痛恨李鸿章”,八国联军侵华时是“盼着李中堂来”。(2分)
原因:甲午战争时军民们都认为“这场战争的失败,根本原因就是李鸿章的里通外国,是汉奸”;八国联军侵华时,大家都“盼着这个汉奸,来搭救他们出水火”。(2分)
10.普通百姓、军人、士大夫(或“开明人士”)(3分)
11.百姓无知愚昧,醉心于天朝上国强大无敌的迷梦(1分);内政腐败,军纪废弛,军队毫无战斗力(1分);士大夫阶层宁做亡国奴,也丝毫不愿反抗。(1分)总的来说,这里的“浮肿”是指整个国家民族都在甲午战争中无知、闭塞、虚妄、奴性到了极点。(意思对即可)
三、作文(50分)
20.作文评分标准,参照中考评分标准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大家做好了吗?看完以上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之后是不是意犹未尽呢?我为大家进一步推荐初一的其他课程视频学习,高分也能轻松拿哦。(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体验学习哦!!!)
猜你感兴趣:
1.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2017
2.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3. 2015-2016初一上语文期中考试卷
4.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5.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2016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