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95

yiranrenxiaoyao
首页 > 考试培训 > 婴幼儿早期教育培训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虎宝宝001

已采纳

简述早期儿童发展的特点

简述早期儿童发展的特点,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是非常关注的,正确的认知这种发展才能了解孩子是否健康,看看简述早期儿童发展的特点。

1、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体格测量和评价。

2、儿童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问题咨询。

3、儿童的营养和睡眠情况的检测。

4、儿童发育行为能力的评价。

5、儿童气质和生活量表的检测。

6、儿童智力发育的检测。

儿童早期发展的主要内容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简称IECD),是指针对0-3岁婴幼儿身心生长发育快速的特点开展科学的综合性干预。

早期综合发展不但能培养儿童健康良好的心理性格,还能预防脑瘫、运动异常、行为异常和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等问题。

通常不同地区间设立的项目有所差异,但大多是由生长发育监测与指导、儿童营养及喂养指导、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测评与指导、高危儿及生长发育儿童管理、儿童口腔保健、眼及视力保健、心理保健、家庭养育咨询指导儿童体能、智能、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培训、亲子活动等项目构成。

具体地点可以问问当地的妇幼保健院或者儿科医院,通常是在医院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中心参加相关服务。

儿童早期发展的主要内容

儿童早期发展的五大要素是什么?这5大要素分别是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能力和社会行为,肯定和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关,甚至和孩子的智力情况有关。

像大运动,其实就是指的孩子身体的整体姿势以及头和身体的平衡能力,这一点其实就是看孩子有没有肢体不协调或者说有没有运动不行的'状态。是从整体上来观看孩子早期发展的一种方式。

精细动作就要精细到其使用手指的能力,使用脚使用手臂的能力,从这些细微末枝可以观测出孩子的具体对于身体的支配和协调能力,像之前大运动,对于孩子的站立,行走,跳跃,奔跑是一种大范围的估计,而这种精细到手指的观察则是对其细微末节处的确定。

语言通过孩子在语言上的表达,分析孩子的语言天赋,还有他是否能够理解大人的话能够理解和接收对方想要让他接收的意思。

适应能力则是他能否快速的适应全新或陌生的环境,能否对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需求作出反应。就比如小孩第1次上学时从家里的环境转移到学校的环境。

多小孩其实都会对父母念念不舍,甚至用哭泣来表示自己的恐惧,这时就可以看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来分析他们的适应能力,比如在学校是否能跟小朋友快速的打成一团,能否认真听老师的话,这些都可以体验一个孩子的适应能力。

社会行为是指的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比如一个孩子能否和社区之间的孩子打成一片,再有孩子主动接近他时能否展示友善,在父母不在家时能否自己照顾自己,会不会基本的生存能力,当然这里所指的生存能力并不是要求你在绝地环境下求生,而是说你会不会自己吃饭,能不能自己穿衣,是不是走路的时候仍然要求家长抱。

通过对孩子这些方面的观察,能够对儿童早期发展做出一个评定,家长也能够根据这些评定来调整对孩子的教育。

1、顺序性

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

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

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

教育启示:

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

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有哪些

1、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生活范围扩大;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

2、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3、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好问、好学;抽象能力明显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什么

1、初生到满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生活;依靠无条件反射:吸吮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游泳反射、强直性颈反射;条件反射出现和心理发生;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社会性的需要)。

2、满月到半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加;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开始认生。

3、半岁到周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手的动作开始形成;语言开始萌芽;依恋关系日益发展。

因此,当爸爸妈妈无法判断宝宝的发育情况是否正常的时候,就应该四处查找资料,借鉴一下资料上宝宝的生长发育的特点,而不是凭借自己的臆测断定宝宝生长发育的是否正常,从而错过了宝宝如果生长发育不正常的时候露出来的症状。最后,我祝愿所有的宝宝都可以健健康康的生长发育。

婴幼儿早期教育培训

293 评论(14)

一梦三只鸭

婴幼儿早期教育与训练方法

婴幼儿早期教育与训练方法,家长们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对孩子的初级教育也十分重要。下面分享婴幼儿早期教育与训练方法。

鼓励婴幼儿的10个最佳方式早教

1、讲故事给他听

宝宝表现不错时,妈妈可以营造欢乐活泼的气氛,讲故事给宝宝听,耐心地告诉小宝宝,让他知道自己行为的好坏与对错。

例如:“宝宝,你好乖,刚刚妈妈看到你把饭都吃光光了,妈妈等一下讲故事给你听”。

2、亲密的背与抱

根据西方心理学家研究指出,母婴之间早期的“依附关系”若是发展良好,对小宝宝日后的人格发展影响深远。所以妈妈应常以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宝宝的爱。当小宝宝有比较好的行为表现时,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个亲密的拥抱,因为小宝宝可藉由肌肤之亲,在爱中成长。

3、带孩子出门玩耍

事实上,小宝宝在一至三岁时,正是需要健全发展身心的初始阶段,一旦宝宝有良好的行为反应时,妈妈可以带小宝宝出门玩耍,以做为犒赏,一方面能让小宝宝多多见识外在环境,一方面也能让宝宝学习到,只要表现良好,妈妈就会带他出去玩。

4、陪他一起游戏

小宝宝年纪还小时,需要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宝宝如果在生活作息上可以配合,且都有良好表现时,妈妈可以适时地陪小宝宝玩他喜欢玩的游戏或玩偶,也可以藉此培养亲子感情。

5、亲亲小宝贝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被拥抱及亲吻,而透过肌肤之亲,可以让小宝宝更了解父母的爱意,因此,如果小宝宝在日常生活中有较好的行为举止时,妈妈可以适时的亲宝宝一下,并赞美他。

例如:“宝宝,你在睡觉前有刷牙,妈妈觉得很高兴”。然后,妈妈就可以亲亲他或抱抱他,相信小宝宝会非常高兴,以后都会记得,在上床睡觉前,要先刷牙,才能上床睡觉。

6、为宝宝打扮

男宝宝小的时候,若有良好行为及纪律反应时,父母可以有许多额外方式来给予宝宝鼓励,而女宝宝的妈妈们,则多了一种可以做为鼓励的方式:例如:“惠惠,妈妈昨天请你把自己换下来的袜子放在桶子里,不要乱丢,妈妈很高兴你记得把袜子放在桶子里,而没有乱丢”。然后,妈妈就可以拿出事前为宝宝买好的装饰品,来帮宝宝打扮的美美的,相信宝宝也会很喜欢。

7、物质的鼓励

大多数的小朋友都是喜欢收到礼物的,在孩子收到心爱礼物时,总是显得特别高兴,所以父母们有时不妨以物质上的鼓励,做为方法,直接来奖赏宝宝的正确行为。

8、适量地满足他的需求

当小宝宝在生活作息中,行为表现符合妈妈的生活规则时,父母可以视情况而定,适量地满足宝宝的要求,例如:妈妈规定小宝宝每天要在晚上九点钟准时就寝,有时小宝宝可能达不到,但是,如果有一天,当孩子能够自律地准时睡觉时,妈妈可以在隔天以其它方式来满足其所需,例如:带他去吃他喜欢吃的东西,或看他需要什么,在适度的范围内可以满足他的需求。

9、允许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当孩子的行为及言行都很恰当、合宜时,父母可以允许孩子选择他想做的事,例如:孩子今天一整天都没有哭闹,很乖地听大人的话,做自己该做的事,或静静地在一旁游戏,父母就可以适时地让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

如:看电视中的儿童节目,或适合儿童观看的说、唱、跳教学录像带等,让孩子能够一边满足他的需求,知道自己是因为表现合宜,才会得到父母允许自己做想做及喜欢做的事,长期下来,宝宝就能内建一种固定而正确的行为模式。此外,小宝宝在做喜欢做的事时,也算是同时在培养兴趣。

10、激发孩子的荣誉心

孩子上幼儿园时,老师觉得宝宝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有时候会为孩子盖“好宝宝章”,让孩子培养荣誉心。

一、发展幼儿语言是早期教育的关键。

人的智力核心——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语言的发展。发展幼儿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儿童早期教育的成败。据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幼儿期是语言急速发展的阶段,这时期儿童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已大大提高。发展幼儿的语言,主要通过和成人的语言交流。因此,家长应当注意和孩子的语言交流,把增加孩子词汇量和提高孩子理解语言意义的能力,作为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

一般孩子到3岁时词汇量已达1000左右,是语言发展的一个加速期。这一时期的孩子也喜欢和成人交谈,喜欢听别人讲的简短童话、故事、儿歌,并能记住它们的内容。

闹对故事的兴趣已经持续了很久,几乎每天临睡前都会要求我给她讲故事,有时甚至一个晚上要讲好几个小故事,听得津津有味。尽管讲得口干舌燥,但我还是很乐意。

通过讲故事,不仅增进了亲子感情,提高了闹的语言理解能力,而且教会了闹很多的学问和知识,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还可以参照故事的内容随时提出一些小问题,答对了就及时夸奖,既能够让闹有很好的互动,提高她听故事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闹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近的一段时间,常常会发现闹在自言自语,有时是拿着本书前言不搭后语地讲故事,也有时是边玩边说一些她自己才懂的话。在网上查了相关的资料,才知道自言自语这种说话的形式会出现在3岁左右的孩子身上,这就是孩子利用语言来调节自己行为的开始。

有心的妈妈不妨留意一下,您的孩子是否有时会一边玩一边一个人大声不停地说话,这是他正在运用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呢!不过这个阶段孩子说的话中存在的'语病还不少,虽然开始使用一些复杂的修饰语,但言语表达仍是情境性,家长们可千万不要嘲笑他们,以免打击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二、游戏是儿童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手段。

幼儿期也称“游戏期”,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疗的手段,也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最有效途径。

游戏能使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显著发展。幼儿通过游戏,视觉敏感度增大,记忆力提高。游戏可推动幼儿积极的认知活动,并尝试解决问题。

会玩的孩子更适应社会交往,心理也更健康。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运动不仅能促进孩子身体各器官的发育和肢体动作协调,也让孩子很容易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避免厌烦和疲劳等负性情绪。通过运动不但增强了孩子的体质,而且在和同伴一起玩耍的过程中还能让孩子学习到社会交往技能,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以及勇敢、冒险精神。

别担心没有游戏的场地或者缺乏更多的玩具,只要有心,你会发现,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你和孩子游戏的天堂。

婴幼儿早教节目能让宝宝更聪明吗

宝宝学习发展,一定要有互动

有研究人员把「天线宝宝」正常播放及倒着放给宝宝们看,结果直到18个月,他们才能区分这是两个不同的版本,这之前根本不能理解。

宝宝看婴幼儿节目和父母与宝宝交流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后一种情况,父母会注意停顿,并且有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等多方面的互动,帮助宝宝理解。让宝宝从屏幕上认识事物,不如带他们真的去看、去摸、去感受。

曾有实验让一个人出现在录像带里跟宝宝说话,再让同一个人在现实里和宝宝交流,然后发现后一种情况下宝宝对语言学得更快,掌握得也更好。也就是说,就算是大活人在电视里说话,和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也是不一样的。

「小小爱因斯坦」的创始人后来对华盛顿大学提起了诉讼,并坚称他们的节目在努力营造充满艺术感的氛围,融合了古典乐、诗歌、木偶戏等多种有益元素,并鼓励家长和孩子边看节目边进行交流互动。现在许多早教节目也确实在进行调整,放慢速度,让节目中的角色和宝宝「对话」。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许多爸妈来说,这类节目主要的作用就是让他们能有30分钟时间洗个澡、做做家务,而不是和宝宝一起边看边玩。

我自己看电视,会影响宝宝吗

把婴幼儿早教节目当「电子保姆」只是一方面,更普遍的情况是,家长在做家务、给宝宝喂奶的时候,会习惯性地开着电视消磨时间。

如果家长在看电视,那么基本上能确定,他们和宝宝之间没有交流。婴儿的语言发展直接同他们和父母交流的时间有关,家长看电视,意味着宝宝减少了学习语言的机会。

即使宝宝看起来并没有在看电视,开着电视也会干扰他们。

一项研究显示,在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大的孩子玩耍时,同时开着电视,大约每分钟他们就会瞟一次电视。虽然每次只有短短几秒,但这种打断却会明显减少他们专注于玩耍的时间。

对宝宝来说,打断他们玩耍就是打断他们学习。

如果需要看婴幼儿早教节目呢

2、3岁的宝宝,最好不要接触电视。如果要看,一定要注意控制时间,最好在30分钟以内,而且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早教节目

故事从A到B以直线叙述,没有倒叙、闪回等过于复杂的情节;

有参与感,比如速度较慢,有停顿和提问,可以让宝宝回应;

有各种视觉化的说明,谈论到某事物时屏幕上也有相应的呈现;

角色和故事让宝宝感兴趣;

故事情节会反复出现,带有评论,帮助宝宝理解。

陪着宝宝看

就像早教节目的生产者所设想那样,家长应该尽可能多地参与宝宝看节目的过程,利用节目和宝宝互动。

宝宝可能会喜欢重复看同样的内容,家长不要感到烦躁。当他们熟悉某个内容后,可以暂停下来,试着增加一些上下文,模仿节目里的声音、动作,描述你看到的事物,然后问宝宝他们有什么想法。

宝宝不回应你,也不要觉得白费劲了。这样做的意义在于让宝宝思维活跃起来,而不是单方面地接受节目灌输。

让节目和生活发生联系

家长还可以试着让宝宝真实地接触节目中学到的事物。比如节目中出现了各种动植物和自然现象,父母都可以带宝宝去看看真正的该是什么样,让宝宝更立体地认识事物。

大部分早教节目还有配套图书,如果能合理使用,陪着宝宝一起大声读故事,可以让宝宝更容易接受书中的内容,产生亲切感,慢慢培养起阅读习惯。

225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