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11

上官雨莜
首页 > 考试培训 > 八年级语文考试质量分析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虾子王0001

已采纳

一、 语言积累及运用。

语音、字词读写等题目不是仅仅考知识点,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从“用”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1、读音的辨别,其实都是课内的字词,但得分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高。失分主要原因是“ji”读成“gei” 洒脱要莫只写出洒,要莫只写出脱; 2、是反义词的使用,学生对反义词不够理解,望文生义。 也反应出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不够丰富。 3、“默写”,不是原文默写,而是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来写,有一定难度,接近中考题。学生从来没接触过这类题。

三、阅读理解(50分)

加大了对阅读的考查力度。在文言文阅读部分,要求学生通过对词句的理解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所选的是课文中的原文《送东阳马生序》例如“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要求学生用在充分阅读原文的基础上回答。此题发挥性较强,学生思维不限。这种答题方式是一次尝试。在现代文阅读部分,试题更加开放,注重人文性和文学性,考查学生的积累和能力。二篇阅读,一篇为散文名篇《冬韵》,一篇为《孩子,你那边下雨了吗?》。 例如《冬韵》中一道题为“谈谈读完该文后你的感受”,这要求学生对生活要有一定的感悟,达到了新课标中加强学生综合性素质的要求。再比如另一题“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____的一句诗?”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课外阅读面的拓展。

四、作文

写作部分占50分,加大对写作的考查力度。今年的作文为话题作文,以“信念与成功” 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要求600字左右。这样的文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主要优点:1.审题较准。绝大多数考生能够正确地理解标题,紧扣“信念与成功”组织材料。2.创新意识较强。相当一部分考生的作文立意新颖、不落俗套、思维活跃、语言精美。3.能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材料。4.注重开头和结尾。往往精雕细琢,希望一开始就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博得阅卷教师的认可。

存在的不足:

1.信马由缰,中心偏离。

2.标题取得太大,突破口太宽,写作过程中不易把握方向,以致中心偏离。

3.详略不当,缺乏过渡。①对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得不深刻。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处理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仅将材料堆砌到试卷上,平均用力,以致详略不当。另外,材料与材料之间,缺乏过渡性语句或段落,到处是断痕,作文结构不够圆润。②阅读写作。课文都是名篇、精品,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为学生提供了不少的写作范例。但遗憾的是,作文阅卷中,很少见到能有意识地“依葫芦画瓢”的作文。

4.立意平淡,语言乏味。①没有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更缺乏深入的思考,对事物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②重谋篇布局,轻炼词炼句训练。因此,作文程序化、口号化,缺乏艺术感染力。

五、今后措施:

1.以教材为本,关注教材,落实训练。

从试卷的内容看,可谓题题紧扣教材。从丢分的情况看,“原文填空、古文翻译、课内段文阅读”是训练不够落实。如默写填空,年年都要考,方向明确,如果将其落实,是有望进一步提高分数的。

2.加强学生知识的落实及基本语文素养的培养。

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小说,应教学生掌握小说的人物、情节、线索、人物刻画等基本知识。

同时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有同学回答如“看到了绿树青山和城郭”,而也有同学回答如“青翠的树木环抱着宁静的山村,是那样静谧、安详。那一抹青黛似的远山由远及近斜隐在村外”二者都回答了题干的要求,但语言的驾御能力高下明显。

3.加强学生答题技能的训练。

教会审题。一定要训练学生抓题干中的关键词,准确理解答题要求。如问“有哪些危害?”那就告诉其危害不止一个。指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句含义;重视训练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4.对作文教学的建议:(1)把作文教学提高到与基础阅读教学等同的地位,列入日常课程、一周两练、切实搞好学生的训练、批阅、评讲工作。(2)分类、分专题扎扎实实搞好写作技巧的专项训练,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选材表达均要扎扎实实甚至反复训练。(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拓宽学生写作视野,使学生写作的内容更广泛、更丰富。(4)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除了规定的篇目以外,我们还应当鼓励学生多积累一些著名文章、名言警句、先哲常识、农谚俗语等,这无论对于学识做人,都是十分有益的。指导检查学生阅读初中必读名著篇目:《西游记》《水浒传》 《骆驼祥子》《繁星 . 春水 》 《朝花夕拾》《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 》 《童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

(5)探索写作教学的新方法。①同题多写。②分块训练,各个击破。③病文修改。④范文评析。⑤同题仿写。⑥段落仿写。⑦多读课外名著,多写读书笔记。多背名段……(6)加强学生的书写训练。

六、积累是学好语文的永恒主题,在这次考查中,我们发现了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累知识不够,双基掌握不够硬,语言表达浅缺,这也正是我们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今后我们要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切实提高语文教质量

试卷情况:

本试卷共100分,检有五大题。书写3分,语文知识积累26分,现代文阅读23分,古诗文阅读18分,作文30分。

依试卷出题的内容,命题者的意图是回归文本,本份试卷中课内知识占了百分之四十二,作文占百分之三十,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占了百分之二十五,书写分占百分之三。

1、学生成绩分析:

1班 最高分89 平均分69。48

2班 最高分90 平均分 68

2、答题情况分析:

语文知识积累,学生字词掌握的比较好,介分较高,说明学生基础知识还是比较扎实。不足是错别字的出现较频繁。

课内现代文第5题得公率较高,第6题了现的问题是学生没有分析到答题点从哪里入手(动作+情感)。第7题想像不合理,脱离题目要求,失分率很高。

课外现代文为足之处是审题不清,答题不够全面,丢三落四,导致扣分较多。

文言言方面,大部分学生字词解释较好,但最后一题的简答题回答的不是很全面,因此得分率较低。特别是断句,学生的失分北较高。

作文,大多数学生写的作文没有真实感,没有紧扣要求“中学”“好开心”“学会了”来写。偏离题目的较多。

3、建议与措施:

平时应对学生加强学生理解方面的锻练,加强学生的审题指导,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还要加强学生平时的写作练习。

八年级语文考试质量分析

186 评论(8)

扬州宏宏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力求指导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结构由语言积累与运用(22分)阅读(48分)、作文(50分)三大版快组成。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本试卷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更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试卷的导向性较好。

二、学生成绩分析

参考学生107人,及格85人,及格率为,优秀5人,最高分101,学生成绩整体良好,但已有两极分化的趋势。

三、答题情况分析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基础知识不扎实。第1小题的“哂”的音调部分学生加成了二声,主要考查学生识字、读音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落实不够。

2、第四小题短语、句子类型,由于没有讲解,所大部分学生“偏正短语”、“动宾短语”等短语类型不懂导致出现全面性错误,还有名著阅读部分;第2小题《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七年级的一篇课文,没有复习,几乎全军覆灭,很是遗憾。

3、修改病句也成了难点,5小题第一个学生没有读通顺就枉下结论,结果损失惨重。

4、综合性学习来得较好,重点考察了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能力,非常富有生活气息,充满了智慧和幽默,得分较高。

(二)阅读

1、第一题是《登飞来峰》的诗文理解。虽是课内必读诗文,但有的学生只限于背诗文,而忽略了理解、赏析,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解释“浮云”的含义。

2、古文阅读

本套卷对古文的考查力度较大,共20分,10小题考查了学生对名篇的背诵默写情况,并不很乐观;14小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失分也是比较严重的。

3、此题选取了两个语段,课内高尔基的《海燕》及文学性较强的现代散文。按照新课标精神,设题选点较合理,全面考查了学生的一般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筛选能力和揣摩语言、修辞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①第19小题的考查学生对“海燕”这一形象的把握,虽学过,但大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概括这一形象。

②第22——25题为课外现代文阅读,总体看,15分的题,一般在5分左右,更有一部分学生得1、2分或0分,原因是学生没有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不了解作者笔下的“江南蓑衣”代表了一种怎样的文化底蕴,以致于无法把握这种意蕴。

4、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写作基本功不够扎实。或字迹潦草,或错别字较多,或语句不通顺,语言不流畅。不能给阅卷老师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同时,部分学生审题不准,选材范围狭窄,缺乏创新性,且有跑偏现象。

四、对教学的.几点反思

作为语文教育,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彻底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严格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因地制宜,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1、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本次考试中,部分学生字词、默写等失分仍然较多,说明学生未认真、系统地去掌握。对此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继续重视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计划地采用分散与集中的办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多积累。同时,不能忽视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2、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人的语言发展是人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应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置于中心的

296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