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0600531014
如何利用EXCEL计算个人所得税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义务转移到了会计核算中心,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柜组会计每人要负责近10单位单位的会计核算任务,相应地就要增加近10单位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和代扣代缴工作。工作量非常之大,如果用传统的手工计算,时间和精力都用不过来,手头又没有这方面的应用软件。怎么办?情急之下,我想到了微软公司的Excel。现在把我在实践中的应用过程介绍给大家: 一、创建工作簿 1、新建个人所得税文件夹。打开[我的电脑],双击[(d:)],右击桌面的空白区域,打开快捷菜单,选择[新建],在弹出的子菜单中单击[文件夹]。这时,在d盘上出现了一个名为[新建文件夹]的文件夹,右击该文件夹,在快捷菜单中单击[重命名],将文件夹名改为[个人所得税]。 2、建立单位个人所得税工作簿文件。双击已建好的文件夹[个人所得税],在桌面空白处右击弹出快捷菜单,选中[新建]后单击子菜单的[Microsoft Excel 工作表],于是就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建Microsoft Excel 工作表]的文件,右击该文件,在快捷菜单中单击[重命名],将文件改名为[单位甲]。 二、制作个人所得税计算表 1、设置工作表标签。双击打开[单位甲],把鼠标移到标签栏上,右击弹出快捷菜单,单击[插入],弹出一个[插入]对话框,双击对话框中的[常见]选项卡内的[工作表],这时,在工作表的标签栏内出现[Sheet4],重复操作直到标签栏内出现[Sheet12],用右击快捷键[重命名]方法将标签栏从左至右改名为[一月]至[十二月]。 2、制作空白的个人所得税计算表。先将鼠标停留在标签上,点鼠标右键选定全部工作表,再编辑空白的个人所得税计算表。如图: 三、设计计算公式 1、求和公式。假定单位甲在职职工15人,一月份工资薪金包括工资、误餐费、生活补助、奖金、津贴、交通费、其他七项。求和公式有二个:一是工资薪金项目求和公式。选定单元格D6,先输入“=sum(d7:d21)”,再用填充柄(鼠标指针在单元格右下角变成黑“+”状态)将D6内的公式横向拖曳复制到M6。二是工资薪金人员求和公式。选定单元格D7,先输入“=sum(E7:K21)”,再用填充柄将D7内的公式纵向拖曳复制到D21。 2、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根据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费用扣除标准。工资薪金之和上面已经求出,费用扣除标准=800元+工资*11%(包括5%的住房公积金,3%的养老保险金,2%的医疗保险金,1%的失业保险金。行政单位不需要交失业保险金,只按10%计算)。选定单元格L7,先输入“=IF(D7-(800+ROUND(E7*10%,1))<=0,0,D7-(800+ROUND(E7*10%,1)))”,再用填充柄将L7内的公式纵向拖曳复制到L21。这里用到了IF和ROUND两个函数。条件函数IF后带有3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条件表达式,第二个参数是第一个参数设定的条件为真时的结果,第三个参数是第一个参数设定的条件为假时的结果。因为公式中有乘法,所以要用到舍入函数ROUND,它后面带有2个参数:第一个是数字表达式;第二个参数是对数字表达式的值进行四舍五入的小数点位数,小数点后有正号,小数点前用负号。这里四舍五入到角,所以第二个参数是+1,省略为1。 3、应纳税额计算公式。根据税法,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超额累进税率。选定单元格M7,先输入“=IF(L7<=500,ROUND(L7*5%,1),IF(L7<=2000,ROUND(L7*10%-25,1),IF(L7<=5000,ROUND(L7*15%-125,1),IF(L7<=20000,ROUND(L7*20%-375,1),IF(L7<=40000,ROUND(L7*25%-1375,1),IF(L7<=60000,ROUND(L7*30%-3375,1),IF(L7<=80000,ROUND(L7*35%-6375,1),IF(L7<=100000,ROUND(L7*40%-10375,1),ROUND(L7*45%-15375,1)))))))))”,再用填充柄将M7内的公式纵向拖曳复制到M21。这是一个多层嵌套函数。前七层每个IF函数的第三个参数也是一个IF函数。因为公式中有乘法,所以也用到了舍入函数ROUND。如图: 四、自动汇总 1、建立汇总表。将鼠标移到[一月]标签栏上,右击弹出快捷菜单,单击[插入],弹出一个[插入]对话框,双击对话框中的[常见]选项卡内的[工作表],这时,在工作表的标签栏内出现[Sheet1],在该标签栏用右击快捷键[重命名]将标签栏改名[汇总]。 2、制作汇总表。如图: 3、设计公式。 (1)、月份求和公式:选定单元格D6,先输入“=sum(d7:d21)”,再用填充柄将D6内的公式横向拖曳复制到P6。 (2)、人员求和公式:选定单元格D7,先输入“=sum(E7:P7)”,再用填充柄将D7内的公式纵向拖曳复制到D21。 (3)、汇总公式:选定单元格E7,输入“=一月!M7”,再用填充柄将E7内的公式纵向拖曳复制到E21;再选定单元格F7,输入“=二月!M7”,再用填充柄将F7内的公式纵向拖曳复制到F21;以此类推,直至P21。这样,汇总公式就设计好了。 五、保护工作表 1、取消所有单元格锁定。由于Excel在缺省情况下,所有单元格均被锁定,而我们只要对公式进行锁定,所以先要将所有单元格锁定取消。左手按住Ctrl键不放,右手用鼠标点选标签[一月]至[十二月],再点表体最上角选中整个表,当表体呈反白色时,再点菜单栏[格式],选[单元格],出现[保护]卡,将复选框中[锁定]前的勾去掉。 2、锁定有公式的单元格。左手按住Ctrl键不放,右手用鼠标将有公式的单元格选定,然后点菜单栏[格式],选[单元格],出现[保护]卡,将复选框勾选中[锁定]。 3、保护工作表。在菜单栏[工具]下选[保护],点[保护工作表 ],注意如果输入[口令]一定要记住。这样有公式的单元格均被锁定不可更改,从而保护了数据公式的安全。如需修改公式,可先撤消保护工作表,在修改公式后,可千万别忘了保护。 4、汇总表的保护。可参照以上方法将汇总表有公式的单元格保护起来。 六、复制工作表 经过前面的工作,单位甲的个人所得税计算表已经设好,在[我的电脑]中点开[个人所得税]文件夹,将[单位甲]工作簿文件复制多份,然后分别重命名为[单位乙]、[单位丙]、... 七、录入数据 1、初始录入编号和姓名。打开[单位甲]工作簿文件,将鼠标移到标签栏上,右击[选定全部工作表],然后将职工的编号和姓名同时录入到所有工作表中。 2、录入第一个月工资薪金资料。左手按住Ctrl键不放,右手用鼠标点选标签[一月]至[十二月],然后将职工的工资薪金同时录入到12个工作表中。 3、修改录入第二月以后的工资薪金资料。从第二个月开始,只能点选[二月]至[十二月]的标签。凡与一月不同的工资薪金才在表内直接予以修改;凡增加职工,从后面加,减少职工,只删除工资薪金资料,不能进行行删除操作。特别注意:增加职工时,相应地要对工资薪金的项目求和公式、工资薪金人员求和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和应纳税额公式进行修改和增加。
autumngold
十三个个税计算器
个税计算器,又名“个人所得税计算器”,根据收入类型、金额等,计算每笔交易应缴纳税款与税后收入等。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十三个个税计算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十三个月的工资跟正常工资一样按照区间范围缴纳对应的所得税即可。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级距)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元 不超过1455元的 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45 13,505
2011年,我国出台了新的个人所得税法案。这一算法明确规定了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原则。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税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两种计算方法。
(1)月薪超过3500的(不含保险),所得年终奖÷12,按照得出的数额找到对应税率,然后直接套入年终奖的计算公式,得出应缴税额。
例如,张先生年终奖金是24000元,而且当月工资为3600元。我们先算税率24000÷12=2000元,那么对应税率表应该是10%的税率和105的速算扣除数。
按照公式,应纳税额为:24000 ×10%-105=2295元
(2)月薪不足3500的(不含保险),则先从年终奖中拿出一部分钱,将当月工资补足3500元后,然后将剩余的年终奖金额套入计算公式,得出应缴税额。
例如,小白今年第一年工作,发放年终奖的当月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后为3040元,年终奖为1万元,那么小白应缴多少个人所得税呢?
根据公式,我们需要首先从年终奖中减去一部分补足3500元标准:3500-3040=460元。
然后扣除这460元,剩余年终奖金额计税:10000-460=9540元。
然后将9540元除以12得出795元,对应的税率为3%,那么年终奖扣税额为9540×3%-0=286.2元。
小白应缴纳年终奖个税286元。
第13个月工资的缴纳个人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629号)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其他单位在实行双薪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位为其雇员多发放一个月工资)后,个人因此取得的双薪,应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对上述双薪所得原则上不再扣除费用,应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按适用税率计算纳税。
上述例子中,该会计师事务所在计算“第13个月工资”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时,基本是按照国税函〔2002〕629号文件来执行的。但事务所的员工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第13个月工资”应认定为奖金,应按此数额除以12后确定税率来征税,他们的依据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文件。根据国税发〔2005〕9号文件的定义,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上述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
从“第13个月工资”和“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定义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比较难界定的。比如,有些企业在年终只有发13个月工资的规定,没有年终奖;有些企业是在年终考核后发年终奖,没有发13个月工资的规定;还有些企业既在年终对个人发放“第13个月工资”,也根据考核情况发年终奖。因此,“第13个月工资”和年终奖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只是不同企业的不同做法。
国税发〔2005〕9号文下发后,规定该文件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以前规定与该规定不一致的,按此规定执行。同时该文件还明确了国税发〔1996〕206号、国税发〔1996〕107号文废止执行。虽然国税发〔2005〕9号文没有明确废止国税函〔2002〕629号文件,但国税函〔2002〕629号文件中关于“第13个月工资”征税的相关规定如何与国税发〔2005〕9号文衔接是我们重点关心的问题。
国税发〔2005〕9号文第五条规定,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从性质上讲,企业发放的除按劳动合同规定的工资外,其他形式的报酬都属于奖金性质。因此,“第13个月工资”也应该属于一种奖金形式。
在确定了这一点后,我们来看看在国税发〔2005〕9号文下,“第13个月工资”该如何征收个人所得税。
一、如果企业在年底只发放“第13个月工资”不发放其他性质的一次性奖金:“第13个月工资”应依据国税发〔2005〕9号文的规定,将“第13个月工资”除以12,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如果企业在年底既发放“第13个月工资”也发放一次性奖金:根据国税发〔2005〕9号文第三条规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方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同时结合第五条的规定,我们认为,对于企业既发放“第13个月工资”也发放一次性奖金,由于对“第13个月工资”和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关系,法律上也没有明确定义,企业可以在“第13个月工资”和全年一次性奖金中任选一个,按国税发〔2005〕9号文规定的方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但不能选择对“第13个月工资”和年终一次性奖金都按国税发〔2005〕9号文规定的方法来计算。如果选择一次性奖金按国税发〔2005〕9号文来计算,“第13个月工资”就必须和当月发放的工资薪金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选择将“第13个月工资”按国税发〔2005〕9号文计算,则年终一次性奖金就必须和当月发放的工资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如:某企业与A员工签订用人合同时规定,每月除支付A员工工资3000元外,公司会在年底根据经营情况,给每位员工发放第13个月工资。除此之外,公司会根据人事部门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对被评选为“优秀员工”的个人,派发1万元的年终奖。
(1)选择年终一次性奖金按国税发〔2005〕9号文来计算:
10000÷12=833(元),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
一次性奖金应纳税额:10000×10%-25=975(元);第13个月工资应纳税额:(3000+3000-1600)×15%-125=535(元);合计应纳税额:975+535=1510(元)。
(2)选择第13个月工资按国税发〔2005〕9号文来计算:
3000÷12=250(元),税率5%;
第13个月工资应纳税额:3000×5%=150(元);
一次性奖金应纳税额:(3000+10000-1600)×20%-375=1905(元);
合计应纳税额:150+1905=2055(元)。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选择将一次性奖金按国税发〔2005〕9号文来计算比较划算。当然,“第13个月工资”和年终一次性奖金的数额和企业的薪酬结构是密切相关的。一般而言,对既发年终奖又发“第13个月工资”的企业来说,如果“第13个月工资”数额大于一次性奖金的,选择“第13个月工资”按国税发〔2005〕9号文来计算比较划算,反之则应选择年终一次性奖金。
不说客套话
假设税前应发工资在I列, 扣养老保险扣失业保险扣医疗保险扣大病医疗补扣养老补扣医疗扣住房公积金扣个人所得税分别在J-Q列,按照目前的起征点和税率,在Q3输入公式:=ROUND(IF((I3-SUM(J3:Q3)-3500)>80000,((I3-SUM(J3:Q3)-3500)*0.45-13505),IF((I3-SUM(J3:Q3)-3500)>55000,((I3-SUM(J3:Q3)-3500)*0.35-5505),IF((I3-SUM(J3:Q3)-3500)>35000,((I3-SUM(J3:Q3)-3500)*0.3-2755),(IF((I3-SUM(J3:Q3)-3500)>9000,((I3-SUM(J3:Q3)-3500)*0.25-1005),(IF((I3-SUM(J3:Q3)-3500)>4500,((I3-SUM(J3:Q3)-3500)*0.2-555),(IF((I3-SUM(J3:Q3)-3500)>1500,((I3-SUM(J3:Q3)-3500)*0.1-105),(IF((I3-SUM(J3:Q3)-3500)>0,((I3-SUM(J3:Q3)-3500)*0.03)))))))))))),2)计算出所得税,在R3输入公式:=I3-SUM(J3:Q3)算出实发金额最后向下拉公式。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