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39

容嬷嬷201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孔圣人给我当会计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把你的锅盖盖好

已采纳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译文: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在野外媾合而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孔丘生下来,叔梁纥便死了,安葬在防山。防山在鲁国都城的东面,因此孔子不清楚他父亲的墓址,孔母隐讳这件事。孔子孩童时做游戏,经常陈列俎豆各种礼器,演习礼仪动作。孔子母亲去世,他先将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这是出于孔子谨慎从事的考虑。陬邑人挽父的母亲告诉孔子其父的墓址,这之后孔子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孔子服丧腰间系着麻带,这时季氏宴请士人,孔子随同前往。阳虎斥退孔子说:“季氏宴请的是士人,没敢请你啊。”孔子因此退去。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孔于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跟随孔子前往周京洛邑。”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行,前往周京洛邑询问周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孔子告辞离去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聪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濒临死亡,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抉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儿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孔子从周京洛邑返回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孔子三十五岁那年,季平子和郈郦昭伯因为斗鸡的缘故得罪了鲁昭公。鲁昭公率领军队攻击季平子,季平子和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联合攻打鲁昭公,昭公的军队战败,他逃奔到齐国,齐景公把昭公安置在乾侯。此后不久,鲁国大乱。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

孔圣人给我当会计

119 评论(10)

出格范儿

传说孔圣人周游列国的时候,来到了要饭花子的首领范丹老祖居住的地方。孔子和徒弟们刚刚住下,天就下起雨来。雨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孔子的粮食已用完,便派他的徒弟公冶长出去借粮。公冶长外出借粮,借了一圈没借着,回来对孔子说:“师父,这一带老百姓很穷,都没粮,只有那个要饭花子首领范丹老祖有点小米。可当地人都说他脾气古怪,一般人是借不来的。何况他是个要饭的,向要饭的借粮,有失体面,所以我没去借。”孔圣人一听,想了半天,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事到如今,你只管去借,只要你一提我的名字,他保准借。”公冶长听了,牵马套车向范丹家赶去。公冶长来到范丹老祖的门口,下车前去敲门。范丹开门问道:“来者何人?有何贵干?”公冶长忙上前行礼,道:“我是孔圣人的徒弟公冶长,从曲阜来到贵地,断了粮草,奉师父之命,向老祖借粮。”范丹看了看公冶长说:“你师父是有名的圣人,你是他的徒弟,那我今天得出个题目考考你,如果你答得对,我就借粮给你,如果你答不对,我就不借。”公冶长一听,心想,这有何难?随声说道:“老祖请出题吧!”范丹道:“什么多来什么少?什么喜来什么恼?”公冶长想了想,答道:“天上星辰多日月少,娶媳妇喜来送殡恼。”范丹听了,转身就走,“不借!不借!”公冶长急得连声喊:“老祖,老祖……”范丹头也不回。公冶长只好赶着大车,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公冶长回到住处,把借粮的事说了一遍,圣人说:“看来还得我去。”不多时,圣人和众徒弟来到范丹家门口。圣人亲自上前叫门,范丹迎了出来。圣人提出借粮的事,范丹点了点头说:“借粮,这样吧,还是我出个题,如果你能答对,我借,答不对,不客气,请您到别处借。”圣人说:“可以。”范丹说:“什么多来什么少?什么喜来什么恼?”孔圣人随即答道:“小人多来君子少,借账喜来还账恼。”范丹听了高兴地连声喝彩:“好!好!好!”转身从袖筒里取出一个鹅毛翎筒,只见筒里装着满满的小米。范丹说:“来,圣人,把小米借给您。”孔圣人和众徒弟一看,不高兴了,圣人心想:你范丹糊弄我,借就借,不借就拉倒,千不该万不该当着徒弟的面出我的洋相,叫我下不了台!可又一想:求人难啊!哎!借了吧!然后让徒弟拿过口袋接小米。范丹拿着鹅毛翎筒往下倒,口袋满了,可鹅毛翎筒里的小米只少了一点点。孔圣人看了,忽然明白了,范丹老祖原来是神仙。孔圣人心里一阵惊喜,忙叫众徒弟把所有的口袋都拿过来,结果都装满了,鹅毛翎筒的小米才倒干净。第二年,孔圣人和徒弟们拉着比借粮时多一倍的小米来到范丹家。范丹热情相迎,酒饭招待。饭后开始还粮,孔圣人让徒弟们把所有的小米全部倒进鹅毛翎筒后,还不满半筒,圣人心里有点不乐意。范丹早已看透了圣人的心思,故意把脸一板说:“都怨我当初不该借给您,看您恼了吧?当时我借给您的是满满的一筒,今天您还我的还不到半筒就心痛了?”圣人忙赔笑说:“你放心!这个账我早晚还清。”范丹摇摇头说:“您这辈子肯定是还不清啦!”孔圣人说“那不要紧,我还不清,让我徒弟还。”范丹说:“您徒弟是谁?”孔圣人回答说:“凡是贴门的都是我的徒弟,你只管去要,长好啦!”范丹说:“您徒弟代您还账,我就让我徒弟去要账。”圣人忙问:“你徒弟是谁?”范丹说:“凡是要饭的人都是我的徒弟。”孔圣人一听:“那好,咱就这样定了。”二人伸手击掌。所以,后人以范丹为叫花子的祖师爷,至今不管谁家去了要饭的,没有人说:“我不欠你的账。”即使不想给,也只能说个“没有”罢了。

123 评论(14)

hanrui2008

我们的历史几千年,所谓三代公天下。公天下是民选的,唐尧、虞舜,都活了一百多岁喔!尧交给舜,舜交给大禹;大禹修了黄河长江,九年把水利修好了,奠定了中国农业国家的基础。我们今天这个国家,如果没有大禹,就没有中华民族,没有这个国家。当年没有机械,大禹九年当中把黄河长江,以及其他小的水利,统统修好了,把泡在洪水里的一个国家,变成以农业立国的国家。 大禹把中国水利修好了以后,接手做皇帝,八年就死了。 据《纲鉴易知录》卷一记载:“葵末,八岁”,大禹接手做皇帝。按现在西方的历法计算,指公元前二一九八年,距现在四千二百0六年了。这个民主的皇帝,是把水利完成后,舜才禅让给他,他做了八年。“巡狩江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都叫做江南。过了长江,就到江南视察,召见诸侯们,防风氏因迟到而被斩,大禹后来是死在会稽山,也葬在会稽山。 绍兴的会稽山,原来叫做茅山,因为大禹当初召集了全国的诸侯来,“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所以会计两个字是这样来的。 除了会计的祖师爷大禹皇帝以外,我们还有个副祖师爷孔子。孔子小的时候做过会计。因为他家里穷,爸爸死掉了,他妈妈还带着前母生的兄弟姐妹。孔子要帮忙维持家计,所以也做过会计,也收过税、什么事情都管过(以前教科书上说孔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是个错误的宣传)。所以,人家问孔子大圣人,你的学问怎么那么渊博呢?孔子说,我“少也贱”,我年轻时候家里穷啊,因为穷,要吃饭,什么事情都干过。所以,孔子做过会计的,你看多光荣啊。所以说:我们做会计是很了不起的,是有大作为的,老板缺了会计是不行的,千万不能看不起自己啊!

252 评论(11)

没腰的麦兜

得到一些的启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后要就是重视自己的品行

122 评论(10)

zhuyutong215

潘序伦先生的会计诚信思想 自上个世纪以来,在我国会计界最早倡导诚信思想,大规模开展诚信教育的当推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的潘序伦先生。我国现代会计的发展与潘序伦先生的名字紧密相连。早在1928年,潘序伦先生就从孔圣人的古训“民无信不立”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发,以诚信理念创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开办立信会计学校至今,已逾70载。几十年过去了,在潘序伦先生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下,经过几代立信人的共同努力,立信人造就了自己的立信会计精神,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构建了立信会计事业模式;从职业道德角度看,立信人体现了自己的风范,开创了中国会计诚信之先河,立信会计从而成为中国现代会计发展进程中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以上这些,使立信会计在我国会计教育领域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影响。因此宣传立信会计精神,弘扬立信创始人潘序伦先生会计职业道德思想不仅对发展立信会计事业,并对建设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完善我国会计诚信教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潘序伦先生倡导的会计诚信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立信会计精神 第一、 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融于潘序伦先生毕生之中。学生时代的潘序伦先生先后在美国取得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于1924年毅然决然回到祖国的怀抱,他肩负着“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伟大抱负,于1927年1月设立“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赢得社会信誉,体现诚信思想,次年更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同年设立“立信会计学校”,并任校长,开始了我国现代会计教育的积极大胆探索,并将会计诚信教育融入其会计教育始终。潘序伦先生办学宗旨是:适应社会需要,培养财会人才,重在务实,振兴中华。 第二、 无私奉献精神 潘序伦先生的一生都无私奉献给祖国的会计事业和会计教育。他创办会计事业和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取之于会计,用之于会计,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伴随着立信事业的半个多世纪,潘序伦先生全身心地投入在会计事业和会计教育工作上,无私奉献巨大,个人索取甚少。潘序伦先生本人生活非常朴素,从不奢侈浪费,从不肯轻易购买新家俱和新衣服。1980年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重新复办,潘序伦先生献出一生积蓄,设立潘序伦奖学金,将存书二千余册捐赠给立信图书馆,将事务所挣得的钱和立信编译所出版的《立信会计丛书》的版税,全部投入会计教育,作为购置校具,扩充校舍等基本建设费用。 第三、 大胆革新精神 潘序伦先生被公认为我国一代会计泰斗。我们看到,辛亥革命前,我国工商企业会计一直沿用古老的单式收付簿记法,对于西方借贷复式簿记方法,几乎无人知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应用和推广新式会计的历史重任光荣地落在潘序伦及其会计同仁的肩上。他们适应当时生产发展的需要,以大胆改良旧式会计,建立新式会计为己任,并大胆引进西方复式借贷簿记法,先后为许多工商业单位进行新式会计制度的设计工作,同时兴办会计学校,开展会计教育,传授西式会计知识,使新式借贷会计源远流长,从而开创了我国会计事业的新局面。 第四、 艰苦创业精神 潘序伦先生创办立信会计事业和立信会计教育一生,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就是后来立信会计事业发展壮大,实力雄厚,仍坚持“精打细算,勤俭办学”。潘序伦先生办学实属不易,私立学校,收费低,还要减免,教职员工授课全靠学费支付,故不可能多设教员,大都请人兼课,不发工资,仅给补贴,有的周课时达二十几节,收入甚少,从无怨言。这与潘序伦先生以身作则分不开,他也常授课,代课,但从不拿教薪,都是义务讲课。立信会计事业就是这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成功的,这是立信的优良传统,是立信事业兴旺发达的“传家宝。”实践证明,立信的办学效益是高的,以最少的人力物力消耗,获得了更大更好的社会效益。为我国会计界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会计人才。 第五、 实事求实精神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会计的精髓,自始至终贯穿“实”字。立信会计教育要求培养诚实守信的人,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发扬踏踏实实的作风。潘序伦先生在办学实践中反复突出“实”字,格外重视每门课程的实务练习,还给学生创造模拟实践的机会,然后再安排学生到工商企事业单位进行现场实习。平常要求学生注意练习珠算、外语、习字等基本功,并反复加强训练。这种重视实践,不断进行实践锻炼,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会计专业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使学生不断提高会计专业实用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第六、 敬业守信精神 会计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一个“真”字,要求会计数据真实可靠可信,绝不可弄虚作假。潘序伦先生敬业精神集中表现为,忠于会计事业务必“立信”:“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 潘序伦先生认为,“立信”是做人的重要准则,同时也是会计的职业道德。他把信用看作是会计事业的生命线,“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这是潘序伦先生忠诚敬业精神的深刻表达。如果一个人失去信用,就会弄虚作假,循私舞弊,以至身败名裂,更为严重的是,会危害他人与单位,给社会和国家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潘序伦先生一生看重“真诚”与“信用”,他常说,作为会计人员,得99分也不算合格,只有100分才算合格,原因在于财务会计账目容不得半点差错和缺点。 在严谨的治学过程中,也体现潘序伦先生的忠诚敬业精神。过去,立信学校考试及格分线定在70分,而不是60分。一位立信学校的学生,如果在考试中、在工作中作弊,必定开除,概不例外。这样一来,社会就可能少一个循私舞弊者。因为在学校搞投机作弊,到工作单位必然会发展成为弄虚作假者,害人害己,危害社会。以上六种精神,既是潘序伦先生个人的诚信思想,也是立信人的群体立信会计精神。立信会计精神是一种具有优良传统的会计诚信精神,不仅具有鲜明的会计职业特色,而且体现着强烈时代气息。我们现代会计人员应该永远珍惜,并发扬光大立信会计精神。 二、 潘序伦先生会计职业道德思想 1933年,潘序伦先生在为《立信会计季刊》撰稿《中国之会计师职业》一文中从多方面论述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夫学识经验及才能,在会计师固无一项可缺,然根本上究不若道德之重要性。因社会环境,千变万化,利诱威胁;无数不极。会计师苟无强固人道德观念,则在执行职务之际,存在可以代人舞弊,存在可以为已舞弊。然会计师之为职业,实为工商企业保障信用而设,苟有不道德行为,而自丧其信用,则此项职业,即失去根本存在之理由,违背国家社会期望之愿意,可不慎哉。”并集中归纳为四条:“一曰公正,二曰诚信,三曰廉洁,四曰勤奋”。 事实上,会计工作是一项原则性很强的职业,格外强调真实可信,不得弄虚作假,不允许存在假账与错账。潘序伦先生在给立信学校毕业生的纪念册题词道:“若孔圣有言:去食去衣,无信不立,则因以立信为建国之首务矣。若退而言会计,则立信为尤要。信苟不立,虽良法美意:必基石稳固而后可以尽其功能;此虽常言,实为先圣之所昭示,昭并日月,愿与请同学拳拳服膺而信守也”。期望之情,溢于言表,诚信之言,力透纸背,感人肺腑,后人谨记。 潘序伦先生在其半个多世纪的会计工作;始终强调诚信为中心的会计职业道德,并身体力行,到晚年见解更趋深刻全面。1983年,潘序伦先生在第四期《会计研究》就《谈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题目指出: 我们认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应该包括品德、责任和业务技术三方面内容: 第一、品德方面。首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自己的知识和才能贡献给革命事业。既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又要尊重别人的劳动,谦虚谨慎,待人诚恳,正直无私,不畏权势,不为利诱,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因此,就应该做到: 一、遵纪守法,以身作则。执法者必须守法,以身作则,绝不容许知法犯法,监守自盗。 二、坚持原则,廉洁奉公。要以俭养廉,以勤致富,做到洁身自爱,不捞油水,不占便宜,不走歪门邪道,一尘不染。 三、忠诚老实,毋忘立信。“人无信不立”,待人、处世、做事,应坚守信用,从事财会工作者,更应提倡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讲老实话。始终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精神。 第二、责任方面。首先是尽职尽责,按政策办事,维护党纪国法;按预算办事,不乱搞关系;按原则办事,敢于与贪污盗窃、挥霍浪费和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按制度办事,不营私舞弊,不怕打击报复。其次要如实反映,对会计核算的内容,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不隐瞒,不歪曲,老老实实、绝不弄虚作假。 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浪费可耻,节约光荣,是无产阶级的高尚思想。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为了革命事业,节省每一个铜板,是我们会计制度的原则。”所以每一个财会人员都必须加强责任性和原则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精打细算,为国家积累更多的资金。 第三,业务技术方面。会计人员要为人民服务得好,就得有过硬的本领,像白求恩大夫那样,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既要有基本功,又要勤奋学习新知识。过去我培育学生,要求记账、算账、报账,都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确,好比医生看病开刀一样,不能有丝毫差错。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能不能做好。但道德不同于法制纪律,也工作要求有所区别,只有当它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和社会的共同舆论的时候,才会产生巨大的威力,促使党风、民风的根本好转。当前,我们响应党中央号召,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改革,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讲究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目前在中国的CPA正陷入从未有过的信誉危机尴尬境遇中,在中国会计行业承受着社会方方面面的责难之时,2002年1月8日,沿用“立信”招牌的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向全国同行发出“我们不做假账”的倡议书,并保证:“以朱镕基总理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为座右铭,切实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原则;严格遵循《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勤勉尽职,不为保护客户而放弃原则;严格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 则》,把《执业规范指南》落到实处;严格落实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三级督导制度,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我们将为我们的上市公司客户2001年年度报告出具公正的审计报告”。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中国的CPA及会计师事务所正试图用行动来向社会证明:我们不做假账。而“不做假账”正是社会、国家和人民的期望所在。

118 评论(9)

黄小月abc

孔子自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这是孔子根据其一生的历程所总结出来的大智慧,至今仍是指引我们人生的典范。见贤思齐,从圣人的一生我们不妨可以仿效一下,可以寻得如何求道对于自己才是适合的。孔子自幼与众不同,看到人家祭祀,就跟着效仿,磕头礼拜。十五岁时,有志于求学。二十岁以后逐渐知名,之后当过委吏,主管仓库出纳会计,也担任过乘田。他自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二十七岁时,孔子向郯子学古官制,又问礼于老子,凡人有一技之长,都设法从而师之,由此获得了“博学而无所成名”的美誉。三十岁时,孔子在社会上已经很有地位,声望很高,他自述“三十而立”,在这个时段他确立了为人处世的一些原则,并作为今后奋斗的根据。经过十年的历练,孔子四十而不惑,坚信自己在三十岁时确立的原则,决定毕生不改初衷。四十岁以后,孔子由修养进入修行,专心修订《诗》、《书》、《礼》、《乐》,开始收门徒,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大多在这个时期育成。他的道德学问开始名传天下,奠定了他万世师表的基础。孔子到了五十岁便悟出了“无可无不可”的道理,开始了他从政生涯。五十一岁时接受鲁定公的任命,出任中都宰,只一年的时间,便把当地建成了模范地区,第二年晋升为司空,又调任大司冦,三个月下来便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齐国深恐鲁囯强大,采用美人计使季桓子和鲁定公迷恋女色,孔子看到鲁囯朝政败坏,毅然离去,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日子。期间,卫国曾礼遇孔子,由于卫灵公的礼貌不周,以及后来的宗室之乱,孔子决心离去。孔子自述六十而耳顺,意即他无论听到什么样的话,都能以敬天、事天、顺天的心态加以领悟。六十岁时,孔子由陈国到宋国,和弟子们在树下习礼,宋国司马桓魋想谋害孔子,派人砍倒那棵树,弟子们催促孔子赶紧离开,孔子冷静地说:“上天既然赋予我这样的品德,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呢?”这充分显示出他对自己的信心。六十一岁时,楚国大臣问政于孔子,孔子说:“近者说,远者来。”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为人的原则,子路不知如何作答,孔子听到后说:“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至将至云尔。’”六十三岁时,吴王夫差出兵伐陈,楚昭王听说孔子要来,派人前往迎接,陈、蔡两国怕楚国重用孔子,派兵将孔子包围。孔子与弟子粮食短缺,而孔子照常弹琴吟诗。子路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六十八岁时叶落归根,终于返回了故里鲁囯,期间虽有鲁哀公和季康子曾问政于孔子,但始终没能得到重用,从此未再出仕为官。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正是由于他具有这种心态,才能静下心来作《春秋》。以上事实表明,孔子和常人一样,凭借的是自己的努力和修养,并没有神力的辅佐。孔圣人做到了,我们为何做不到呢?孔子的一生由修养进入到修行,再进入到修道,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升华的过程,这样的求道过程不是每一个人能够做到的,然而我们可以跟随圣人的脚步前行,即使这辈子完成不了,也要坚信下辈子一定能完成。

162 评论(10)

橘子哈哈111

全文翻译: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不依礼制结合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孔丘生下来,叔梁纥便死了,安葬在防山。防山在鲁国都城的东面,因此孔子不清楚他父亲的墓址,孔母因为也不清楚,于是隐瞒了这件事。孔子孩童时做游戏,经常陈列俎豆各种礼器,演习礼仪动作。孔子母亲去世,他先将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这是出于孔子谨慎从事的考虑。陬邑人挽父的母亲告诉孔子其父的墓址,这之后孔子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孔子服丧腰间系着麻带,这时季氏宴请士人,孔子随同前往。阳虎斥退孔子说:“季氏宴请的是士人,没人请你啊。”孔子因此退去。原文: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327 评论(12)

狮子猫的吃路

世界真正出现人类群居的领头人就是会计的祖宗,他老人家在打猎之后,要统计猎物数量,然后平均分成几份,分给大家,然后节余储蓄起来,这里面包含了统计学,审计学,财务学,和金融学。他就是会计的祖宗啊。向他致敬。

312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