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73242962
已经有人回答你定义,我就实际工作经验跟你讲讲,可能会更有用些的。审计风险就是在会计师对企业的账务进行查询的时候发现企业的相关科目及重大往来发现严重性的错误,会导致企业的相关税务出现问题。也就是说白了的偷税漏税,或者企业是个空壳公司之类的。如果这个注册会计师没有根据职业道德披露所发现的问题,则会致使出现相应的审计风险。
不忘初心258
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正在迅速壮大。企业上市后可以获得巨大的好处,如提升公司形象,筹得大量资金,股东个人财产暴增等,使得很多IPO企业不择手段想要上市,实现其“圈钱”的目的。所以近年来,IPO企业欺诈上市的例子越来越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遭遇诉讼的例子也越来越多。很多IPO企业欺诈上市后,迅速“变脸”,业绩下滑,甚至在上市首日便出现了“破发”现象。据统计,2010年有349家企业上市,其中有26家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占比7.4%;2011年有282家企业上市,其中有77家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占比27.3%;2012年有78家企业上市,其中有16家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占比20.5%,以上数据颇为惊人。自2012年之后,中国的IPO便迎来了一年多的暂停,直至2014年才再度启动。不难想象,这些首日破发的新股中不乏欺诈上市的企业。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IPO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结合IPO自身特点分别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其他审计环境三个角度对IPO审计风险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对IPO审计风险的防范建议,分别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其他审计环境三个角度进行剖析;第三部分是通过一个综合案例验证前文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第四部分是对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概括。总之,我国IPO审计风险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降低IPO审计风险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审计主体,还需要政府、中注协、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和IPO企业本身通力合作,才能打造一个低风险的IPO审计市场。
刘彦热茶
一、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一)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中。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方面考虑重大错报风险。1.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有,如经济萧条。此类风险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认定;相反,此类风险增大了任何数目的不同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对注册会计师考虑由舞弊引起的风险特别相关。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措施包括:考虑审计项目组承担重要责任的人员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是否需要专家介入;考虑给予业务助理人员适当程度的监督指导;考虑是否存在导致注册会计师怀疑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的事项或情况。注册会计师同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注册会计师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获取审计证据,以便能够在审计工作完成时,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水平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2.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某些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其认定,固有风险较高。例如,复杂的计算比简单计算更可能出错;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错报的可能性较大。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固有风险,比如,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项产品陈旧,进而导致存货易于发生髙估错报(计价认定)。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还可能与多个甚至所有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有关,进而影响多个认定的固有风险。这些因素包括维持经营的流动资金匮乏、被审计单位处于夕阳行业等。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种程度的控制风险始终存在。(二)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由于注册会计师通常并不对所有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进行检查,以及其他原因,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其他原因包括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审计过程执行不当,或者错误解读了审计结论。这些其他因素可以通过适当计划、在项目组成员之间进行恰当的职责分配、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以及监督、指导和复核助理人员所执行的审计工作得以解决。
我爱蟹爪兰
关于审计风险,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以上三个定义,虽然对误报的界定范围有所不同,如国际审计准则界定为“实质上”,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界定为“重大”,而美国审计准则界定为“无意”行为,而非有意为之;但是对审计风险基本涵义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因而审计风险具有下面三种具体表现形式。 以上内容由会计培训专家理臣教育选送,我们不生产知识,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