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真切切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多方面要与国际惯例相统一的问题。我国的公司要参与国际竞争,到国际市场上融资,都需要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要进行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比较研究,才能更好地实行会计准则国际化。考虑到西方会计主要以美国为代表,作为一个经济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所颁布的会计准则很大程度反映了国际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最高水平,并对其他国家,乃至国际会计团体制定会计准则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本文选择美国会计准则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并分析其存在差别的原因。一、中美会计准则差异分析1.会计准则制定机制(1)从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看,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主体是财政部会计司下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美国当今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FASB,是一个代表各利益团体的民间组织。我国会计准则目标是侧重“政府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双目标指向;而美国会计准则目标只侧重于“公众利益”的单目标指向。我国会计准则是法的范畴;而美国其准则制定机构颁布的会计准则不具有任何法律约束力。(2)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看,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具有保密性和依附性两特点,即保密性是指缺少多次征求环节,依附性是指过多地依赖政府机构。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特点是充分程序,即在准则制定过程中遵循一套完整。充分、严密和稳定的程序,以保证准则制定的独立性、公平性和公开性。(3)从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看,形式上我国同美国一样,采用“概念框架法”,但在实际准则制定过程中,倒更多地表现为偏好集合法的原理。2.基本会计准则(1)从基本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看,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制定动因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而以“会计法”为依据制定该准则的;而美国是基于改进会计准则的拟定工作,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的制定《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制定之初的用途是直接规范会计实务并指导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而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主要是用来评价现有的会计准则并指导未来准则的制定。(2)从概念框架的结构体系看,中美两国在财务报表的目标,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的要素和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都有所规定,但是我国在财务报表的目标这点上没有明确的提出,只在《企业会计准则》的第十一条中提及,而这条也通常被认为是一般准则中的相关性原则。此外还有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在第四、五、六和七条提到基本假定的问题,这是美国所没有涉及的。相反,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有关“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的内容却是我国所缺少的。(3)从基本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看,在企业财务报表的目标上,我国服务对象定位过广;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上,美国会计准则强调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相比而言,我国的基本原则概念有些单薄且在有些原则的判断标准上与美国也不尽一致;在财务报表要素分类上我国只有六类会计要素,而美国有十类会计要素;关于财务报表的确认上,我国与美国的判断标准基本统一,但在具体的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上中美两国有所不同;在财务报表的计量上,我国比美国少了对现值计量性的描述。3.具体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内容详尽却不注意全面性;而我国力求具体准则全面且要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另外我国已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有些内容前后重复,对一些重要术语也缺乏必要的定义或解释。会计差异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原因的。的确,会计是在特定经济条件下为特定企业服务的,并向外界提供有用的信息。无论是提供信息,还是使用信息都离不开其特定的环境因素。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导致中美两国会计准则差异的主要原因。二、中美会计准则差异的原因分析1.中美会计准则的差异的经济因素分析经济因素是影响中美会计准则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起着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说到底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问题。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水平,反映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制定目标和具体内容。经济较为发达的美国,是以私营经济为主体,其会计准则的目标强调为投资者服务,提供投资者进行决策的会计信息,维护投资者的权益;其会计准则也是由民间团体来组织制定,政府干预程度有限,所以其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是民间团体模式。此外,美国经济发展水平高决定了其经济业务的复杂性,所以它的具体会计准则内容也就比较完善。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强调会计信息是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服务,而且会计准则是由国家的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民间组织作用很小,其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相对来说,可以划归为政府管制模式。另外,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业务简单,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的内容较少,并且内涵也不够丰富。(2)企业的产权。如果一个国家的产权绝大部分是公有的,私有部分仅占小部分比例,那么这个国家的会计制度往往是高度统一的,政府的行政干预常常会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起着重要作用,会计信息也首先是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就我国来说,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成分有多元化的趋势,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模式并没有改变,所以我国企业的国有化成份比重相对较大,这种产权形式决定了我国会计准则规范的会计信息首先在于满足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会计目标也侧重于“政府利益”:而美国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代表,私有制企业占绝对优势,这种产权形式决定了美国会计准则规范的会计信息主要是满足投资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需要,所以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尤其注重保护证券投资者的利益,其会计准则的目标也是偏向于“民众利益”。(3)国际经济活动的规模和水平。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通常会促进其对外贸易的关系的不断增长和跨国公司的不断壮大,而这些贸易活动的开展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则会计报表的合并。外币折算和国际转移价格的制定等一系列的问题,会越来越引起准则制定机构的关注,最终导致这方面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比如美国在其FASB的第152号《外币折算》颁布于1981年,是规定了跨国投资而产生的外币折算的具体会计准则,而我国在国际经济活动的规模和水平上都大不如美国。此外,一个国家若是参与国际或区域性经济组织较为活跃,则该国的会计准则往往就相对国际化。我国鉴于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转轨的需要,一改过去一统到底的会计制度的规范模式,而改为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两种会计规范模式,但是相信,随着我国不断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的会计规范必然会走向会计准则单一会计规范的模式。2.中美会计准则的差异的政治因素分析政治因素在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倾向和所处的政治环境,都会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指导思想和具体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产生影响。在某种政治因素的诱导下,甚至还会影响到会计制度的传播,比如现今的国际会计准则虽然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准则的制定中谋得一定的发言权,但还是基本以英、美国家的会计准则为蓝本而建立的。3.中美会计准则差异的教育科技因素分析教育的水平具体到会计准则的上讲,就是指会计教育水平和会计职业队伍的素质问题。这种教育水平的不同也影响了中美两国的会计准则内容和方式。就会计教育水平而言,在这方面美国是相当高的,几乎任何一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都要用到会计知识,比如在纳税方面和公司的管理方面等,相应地其会计职业队伍的素质也是比较高的,同美国相比,我国现阶段无论在会计教育水平还是在会计职业队伍的素质上都不如美国,尽管我国已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各种会计财务知识的继续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美国相比,还依旧存在一定的差距。正是如此我国在现阶段仍旧实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同时并行的两种会计规范形式。此外笔者认为,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难以完全借鉴美国的财务概念框架,取消其法律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表面上看,只是会影响会计核算工具的更新。比如计算机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加快了会计信息的整理和传播速度。但是科技的发展水平同样也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内容。由于美国科技水平的发达,其在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上较之他国也总是先行一步。从美国FASB现有的137个《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看,其中有大多数内容是涉及到创新的金融工具的问题,比如S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该准则的生效已在 SFAS137号中规定予以推迟),该准则的出现不能说与科技的发展不无关系。我国由于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美国,而会计准则的制定相对科技的发展来说总是滞后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制定在这方面还是一个空白点的原因。美国或许并不是中国发展的偶像,比如在环境污染方面。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国家的发展、行业的发展都更多的类似长跑,跑在前面的人,有后起者更多学习的要素。我们可以从美国国去会计的发展进程中看到我们现在的影子。因此,对比中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可以使我们会计准则在国际化进程中少走弯路,尽快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尽早与国际接轨。
飞龙在天了
范围很大,会计的内容很广,财务,商业,会计准则……不知道亲具体想要哪种,顺便同求这个的答案。 这里知道的就是下面的几个小部分。因为政治体制粉文化方面的不同,会计的核算,报表编制,以及一些细分项目是不同的。 计价理论上,我国采用按取得使得成本计价方式,西方以市场经济为计价。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我国普遍采用平均年限,西方普遍采用加速折旧。报表的编制项目顺序也是不同的,西方的是按流动性弱的到强的,我国是相反的…… PS:中西方也很笼统,因为国际会计准则的选用与否跟国家选用有关。 PPS:如果上面有不当之处,求指出,不过求不追问(问了也可能答不出呜……)谢谢。
Dark大先生
完美世界和掌趣科技一样,主营业务都是游戏开发和代理,因此他们的会计报表具有很多的可比性;掌趣科技是在国内上市,因此采用的是国内的会计准则,完美世界所采用的是美国的会计准则,通过这二者财务报表的对比,能够较清楚地展示出两种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本文想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两种会计准则之间的具体差异。二、具体差异1.固定资产1.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改变中国的会计准则会计估计的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即不调整以前年度报表),美国的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政策的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即调整以前年度报表)。1.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两个公司都采用了年限平均法,但是各类资产的折旧年限不相同。掌趣科技的房屋及建筑物的折旧年限为20-50年,办公及电子设备的折旧年限为5年;完美世界房屋及建筑物的折旧为33-45年,电子设备的折旧年限为4年。1.3即将处置的固定资产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即将处置尚未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继续计提相应折旧;而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当全部处置。若剩余使用年限大于1年,在处置前提足折旧。若剩余使用年限小于1年,继续计提相应的折旧。当部分处置。若剩余使用年限大于1年且净值大于l万美元,在处置前提足折旧。否则,继续计提相应的折旧。1.4利息资本化费用掌趣科技披露说明,符合资本化条件借款利息费用就资本化。完美世界披露说明,当项目预算金额大于两百万美元且建设期大于1年时:符合资本化条件借款利息费用+自有资金的资金成本。否则,不计算资本化利息。2.商誉的减值测试:完美世界在年报中披露:“Goodwill is not depreciated or amortized but is tested for impairment on an annual basis every November 30, and in between annual tests when an event occurs or circumstances change that could indicate that the asset might be impaired. Commencing in September 2011,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ASB revised guidance on ‘Testing of Goodwill forImpairment,’ a company first has the option to assess qualitative factors to determine whether it is more likely than not that the fair value of a reporting unit is less than its carrying amount. If the company decides, as a result of its qualitative assessment, that it ismore-likely-than-not that the fair value of a reporting unit is less than its carrying amount,the quantitative impairment test is mandatory. Otherwise, no further testing is required.The quantitative impairment test consists of a comparison of the fair value of each reporting unit with its carrying amount, including goodwill. If the carrying amount of each reportingunit exceeds its fair value, an impairment charge equal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mplied fair value of the reporting unit’s goodwill and the carrying amount of goodwill will berecorded.”主要是反映了,若包含商誉的同一报告单元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不需做减值;反之,再比较商誉的内在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二者差异计入当期减值损失。掌趣科技在年报中披露:“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进行减值测试。商誉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在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的,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账面价值相比较,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再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其可收回金额,如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主要反映了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比较。再比较包含商誉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低于可收回金额的部分,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可收回金额: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4. 所得税差异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先确认,再判断可实现性。而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实现概率低于50,(含50,)时,则计算估价准备冲减递延所得税资产,使其净额反映可收回的金额。一个企业应将所有暂时性差异、营业亏损以及税款抵减以后,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在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在借方的情况下,如在以后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时期内(一般为3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予以转回,才能确认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并作为递延税款的借方反映,否则,应于发生当期视同永久性差异处理。除特别限制外,要求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5.收入的确认:完美世界:更多专门指导,尤其是关于专门问题和行业的特别应用(如软件业收入确认,应收账款不确定的收入确认,有退回权的收入确认,不动产问题,特许权销售等)。此外,上市公司必须遵循由SEC提供的更为详尽的规定的指南。具体以Online game operation revenues和Client-based online PC games说明,可以从披露的详细内容看出美国会计准则对于收入的确认更谨慎。
,一叶一菩提
1、制定会计标准的机构和准则制定程序不同。中国由政府部门制定会计标准并且通过法律强制执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再通过自由市场的影响力和国家强制力执行。
2、财务报表具体形式不同。中国要求财务报表中各项目按照规定的顺序列出,国际会计则只需要符合会计原则和其他各项要求,不强调各项目的报出顺序。
3、中国与国际会计标准存在时间性差异,中国会计标准存在推迟确认收入和提前确认费用,如公允价值超过账面成本时中国资产不能重估,而国际会计准则认为可以确认重估收益。
目前,很多国内外高校开设此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涉外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扩展资料:
相似的定义还有科勒的《会计词典》中对国际会计的解释。他把国际会计同样理解为从事跨国界活动的组织的会计,他认为国际会计必须包括了解所有国家的会计实务,国与国之间在实务上的不同以及在不同国家联属组织的会计实务。
这两个定义与前两者的差别在于它们是从微观、从企业的角度对企业从事跨国界经营活动所必须进行的会计实务加以分析。
中国会计学者对国际会计的理解也受它们的影响,如烽火猎头公司的专家认为。由于对国际会计理解的多样化,美国会计学家T"R韦里奇等就国际会计的三类趋向分别为它命名并下了定义,包括通用会计或世界会计,比较会计或国际会计,国外子公司会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际会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
温暖三月5021
一、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一)在内容上,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差别:
1.中国目前还缺少一个概念框架。国际会计准则和大多数发国家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均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参照,以起到指导作用。但中国还没有这样一个概念框架。其结果是,中国没有采用一套系统一致的方法去发展会计准则,而采用了将中外会计准则的个别差异分项处理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
2.中国尚未对许多会计问题发布具体准则,如企业合并、合并报表、职工福利义务、金融工具、所得税、政府补贴、资产减值,等等。
3.中国准则对某些重要会计信息的披露尚无要求,如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终止经营的部门、每股收益(包括摊薄)的计算方法、分部报告,等等。
4.在中国已有准则或制度加以规范的一些会计业务问题上,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也还存在一定的差别,如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收入的计量、债务准备的计量、最佳估计数的确定方法、债务准备的适用范围、追加的资产建造、利润分配方案、债务重组,等等。
(二)在形式上,中国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有重要差别。中国的准则正式条文都比较简略,而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正文比较详尽;国外的会计准则均具备几个不同的层次,准则下面还有准则解释、技术公告等层次,而中国的会计准则没有这样的层次。
(三)在制定机制上,中国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有重要差别。中国准则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制定,会计准则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机构,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调研和征求意见范围较为有限。
二、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现状
会计准则是各国的“准法律”,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比较笼统,是指在主要发达国家采用的、对其他国家影响较大的会计概念、程序、做法、方法等。本文将用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原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总共有54号, 其中13号是新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另外41号是属于原有的国际会计准则(IAS)。而我国目前有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内容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债务重组;或有事项;收入;建造合同;政府补助;借款费用;所得税;外币折算;企业合并;租赁;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石油天然气开采;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告;每股收益;分布报告;关联方披露;金融工具列报;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就准则的数量而言,我国的新会计准则虽已比旧准则增加了22项,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还是有一段距离。
三、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表现
会计准则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国虽已采用与国际实质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就公允价值计量和财务报表列报两个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
(一) 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差异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虽然扩大了公允价值应用范围,分别在关于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长期股权投资、等多个科目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但依然表现出了谨慎的态度,并没有与国际准则完全等同。
1、公允价值的含义
我国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而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界定则为:“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通过比较,两者在定义基本上一致,只是后者更加强调了市场环境,更接近实务,更容易操作一些。
2、公允价值取得的方法
我国对公允价值所使用的市场数据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市场规模较小,资本市场发展并不十分完善,不能够完全提供有效的公允价值计量数据。同时,我国价格市场存在不够规范,市场监管不是十分到位的情况,所以很可能为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会计利润提供了空间。因此我国尽量避免采用市场数据,而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则将市场数据作为公允价值取得数据的基础,对市场数据的依存度更高。
3、公允价值具体适用范围
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限制较多,例如在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方面,我国还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拥有的待出售的房屋建筑物,作为企业的存货核算,其计量基础应当按照成本计量,并不受公允价值升值的影响。
4、具体准则的区别
例如资产减值转回方面,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规定资产减值是可以转回的,也就是说资产是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使资产更加接近市场的现实状况,从而反映公司的实际价值。然而,由于我国曾经出现过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现象,所以规定一但确认资产减值,日后便不能转回。另外,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在企业合并中区别也较大,我国是按合并当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金额来计量,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二)财务报表列报的差异比较
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股东权益的变动情况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财务报表主要是为了满足成熟市场中投资者的需求,使他们能够更加明智地进行投资选择,同时便利国家进行各项经济数据的统计以及方便税收部门进行税务管理等。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的成熟度不高,投资者不够理性,以至于投资者还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财务报表的信息进行投资。因此,我国企业财务报表的主要作用还仅仅只是用于对各企业的考核和评估。由于我国的财务报表作用定位不同以及市场体系不够成熟,我国财务报表规范与国际的财务报表规范相比较而言,还是有不足的地方。
就财务报表列报总体要求的规定而言,我国的会计准则相比较就更加原则化,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更加详尽具体;相反,对各报表结构和内容的规定,我国会计准则更明确、更详细,而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则更概括、更灵活。这主要是由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面向全世界多元化的法律制度和文化背景,详尽的总体规定、灵活的报表结构以及更广泛的专业判断空间则有利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各国的推广。而我国会计准则仅仅面向我国的法律制度和文化背景,对报表结构和内容的规定详细明确,能减少相关的报表编制和使用成本,从而提高报表的编制效率和使用效用。
四、对会计准则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市场监督机制并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督系统以及定价机制
有效的市场监督系统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利润操作的现象,与此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从而提供更加扎实的经济基础。由于我国市场的成熟度不够高,制定适合我国的合理有效的公允价值定价机制可以防止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
(二)制定更具实际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细则
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有效地减少主观判断在公允价值确定过程中的运用,从而防止操纵利润现象的发生。因此,制定更具实际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应用指南是绝对有必要的。另外,国家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还应加强监管力度、增强在信息披露环节方面的管理,通过强化公司在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信息披露来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三)会计理念的转变
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中,财务报表列报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利润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也就是淡化收入和费用。利润表是通过收入与费用的比较,直接表现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利润表观中财务报表主要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盈利能力。然而在资产负债表观中,除了所有者自身投资及利润分配以外的净资产的变动都应该计入当期的损益,因此财务报表主要反映的是企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和持续获利能力。我国会计准则在财务报表列报的方面,也应提升资产负债表在报表列报中的地位,使其优先于利润表,成为核心的报表。
(四)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渐进式的全面持续趋同
我国应该加快脚步,争取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行同步,如报表种类、格式、内容等。当然,我国会计准则也不能一味盲目地追求与国际会计准则同步,还是需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我国会计有关人员的接受能力与素质,尽可能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体化。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可以一次性趋同。由于我国是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企业业务交易的类型和自主性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渐进式的持续全面趋同的同时,还应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必须适当保留具有国家特色的会计准则。
笨笨的笨笨egg
一、中西方对财务与会计关系的基本表述(一)中国对财务与会计关系的表述主要有三种思路:1“大会计观”,认为会计包括财务甚至可以代替财务,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是管理的主体,财务是管理的对象,必须对财务实施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实际上指的是对财务活动进行的会计管理。”在我国会计学科体系设置上也与这种观点相符。我国财务会计主要的缺点是:学科门类单一,讨论范围狭窄;注重核算多,重视管理少,只讨论方法,很少深入研究理论,即使在很少的理论研究中也主要是解释、说明制度,基本没有独立完整的学科研究内容。2“大财务论”,认为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会计只属于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反映和控制环节。这种观点是中国政府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观点和实际做法,任何财务政策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财政政策,中国几十年的会计政策都是围绕着财务政策制订的。3“财务会计并行观”。认为财务是一种管理工作,会计则为这种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主张借鉴西方的经验,从机构设置上将两者分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越是发展,企业的理财活动必定日益显示它的重要性,它将同企业的经营活动并驾齐驱,共同影响企业的成败。考虑这一发展趋势,我们觉得会计同财务,在学科上应当有一个客观界限,在工作上也不能长期混淆不清。(二)西方国家基本上认为财务与会计是两门学科,各自有其不同的理论体系。在他们看来:“会计是一种技术,它是对财务性质的帐项,用显明的方法,以金额来记录、分类及汇总,并对其结果做出解释。”在英美国家的大型企业中一般将财务与会计机构分开,在财务副经理之下设有财务长与主计长,财务长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筹集资金、处理与投资者的关系、投资、股利分配、银行和保管、信用和收款以及保险等;主计长的主要工作是提供内外部报告、计划控制、经济评价、保护资产、税务管理、信息处理、内部审计等。二、中西方财务与会计关系差异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所造成。政府经济干预因素。中国政府总是统管着中国财务,国家财务如此,企业财务也是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正是在这种体制下国家政府采用了详尽的财务制度去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在企业范围内大到投资、融资政策的确定,小到每一笔会计业务的处理,国家都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企业自主理财的权力很校在西方,国家政府一般都不制定直接规范企业的财务制度,企业的会计核算也只遵循公认会计准则,而且由于西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会计准则与公司法税法的脱钩等,使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在实践上存在分离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中西方财务发展进程因素。西方财务的产生与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理财”阶段,二是“综合理财”阶段,三是“现代理财”阶段。在连续经历了这三个阶段后,使西方财务日渐成熟。形成了企业财务的重点是研究所筹资金在投资运用时如何考虑投资报酬与风险的对应关系,减少投资风险,以增加投资收益,使股东财富最大化。至此,西方财务已形成了以筹资、投资、股利为核心的企业财务内容,其本质是有关企业资金的运用过程和管理结果。新中国的财务始终围绕财权分配展开,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开始形成以企业本金筹集、投放、耗费、收入与分配为核心的管理,并在此过程中以处理财务关系为重。但是中国的财务发展得比西方晚明显不如西方财务的完善。从中西方财务发展过程的考察中可以明确得出这样几点结论:一是中西方财务的本质均是有关本金运动的描述;二是财务管理的发展阶段总是与特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管理体制变革互相适应的;三是中西方财务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有时会相互交融,且随着财务趋向国际化,;四是财务与财政、金融、税收、投资者、所有者等之间的客观关系总是存在的,并不依人们认识水准与表述方法的差异而转移。经济体制因素。在中国,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直将财务作为财政体系的组成部分,因而有关企业筹资、投资、股利分配等重大财务活动都由国家财政去统一规范。因而国家股仍然在绝大多数股份制企业中占控股地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仍是处理企业与国家等之间的财务关系,这也正是中国关于财务与会计关系表述上存在“大会计观”、“大财务观”、“财务会计合一观”等存在的现实环境。纵观中国几十年的企业财务体制一直只在被动地处理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资金供给形式,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集中财务与扩大企业财权上下功夫。这偏离了财务的本质,造成了我国财务与财政在一定程度上合二为一的局面。相反,西方国家由于有比较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财务不仅很少受政府的干预,而且由于其追求一种实效性的财务管理方式,因而财务管理中被迫用足够的力量去处理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等问题,在财务管理实践中也将财务与会计分别设置机构,达到了理论与实践上财务与会计分离的统一。三、西方财务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中西传统文化结构的差异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模式、企业制度及其财务会计上的差异,会因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双方文化的交流而逐步缩校总而言之,我国现阶段的财务会计还存在很大的缺陷。中西方财务会计差异很大,我国需要借鉴西方而不是直接把西方的那套搬到我国来用,以免再次出现“ERP失灵”事件。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