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rycc0826
【提示】保留的目的是为了“内部信用增级”,这属于次级权益。在交易过程中之所以甲银行还保留一部分权利,主要是为了保证将来信托公司利用这批贷款发行债券时,因为甲银行的一部分权益在里面,银行的信用等级相对比其他金融机构更高一些,就会产生内部信用增级,就有利于债券的发行,因此甲银行还保留一部分权益。甲银行转移了该组贷款所有权相关的部分重大风险和报酬(如重大提前偿付风险),但由于设立了次级权益(即内部信用增级),因而也保留了所有权相关的部分重大风险和报酬,并且能够对留存的该部分权益实施控制。根据金融资产转让准则,甲银行应采用继续涉入法对该金融资产转移交易进行会计处理。超额利差是银行承担损失的首要防线,如果真的发生损失,先抵减这部分超额利差,这是对银行自身利益的一种保护。差额理财要按照公允价值计入继续涉入资产科目。 手写板提示:甲银行实际上卖的是90 000 000元的本金和90 000 000元本金9.5%的利息,保留了10 000 000元本金,10 000 000元本金10%的利息以及90 000 000元本金0.5%的利息(超额利差账户),其公允价值是400 000元。(1)甲银行转移了该组贷款所有权相关的部分重大风险和报酬(如重大提前偿付风险),但由于设立了次级权益(即内部信用增级),因而也保留了所有权相关的部分重大风险和报酬,并且能够对留存的该部分权益实施控制。根据金融资产转让准则,甲银行应采用继续涉入法对该金融资产转移交易进行会计处理。(2)甲银行收到的91 150 000元对价,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转移的90%贷款及相关利息的对价,即90 900 000(即101 000 000×90%)元;另一部分是因为使保留的权利次级化所取得的对价250 000元。此外,由于超额利差账户的公允价值为400 000元,从而甲银行的该项金融资产转移交易的信用增级相关的对价为650 000元。假定甲银行无法取得所转移该组贷款的90%和10%部分各自的公允价值,则甲银行所转移该组贷款的90%部分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算如表2-7:表2—7单位:元 项目 估计公允价值 百分比 分配后的账面金额 已转移部分 90 900 000 90% 90 000 000 仍保留部分 10 100 000 10% 10 000 000 小计 101 000 000 100% 100 000 000 甲银行该项金融资产转移形成的利得=90 900 000-90 000 000=900 000(元)(3)甲银行仍保留贷款部分的账面价值为10 000 000元。(4)甲银行因继续涉及而确认资产的金额,按双方协议约定的、因信用增级使甲银行不能收到的现金流入量最大值10 000 000元;另外,超额利差形成的资产4000 000元本质上也是继续涉入形成的资产。因继续涉及而确认负债的金额,按因信用增级使用银行不能收到的现金流入最大值10 000 000元和信用增级的公允价值总额650 000元,两项合计为10 650 000元。 手写板提示:①确认转移贷款部分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存放同业90 900 000(101 000 000×90%)贷:贷款90 000 000其他业务收入 900 000 手写板提示:②对于因为使保留的权利次级化所取得的对价250 000元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该确认为负债。因为可能按照1:9的比例分担,这个分担金额就包括250 000元。所以需要确认为继续涉入负债。借:存放同业250 000贷:继续涉入负债250 000③超额利差的公允价值为400 000元,属于信用增级的部分。这个400 000元甲银行有这个权利,同时也负担相应的义务,所以既应该确认为一项资产,同时也应该确认为一项负债。借:继续涉入资产400 000贷:继续涉入负债400 000 手写板提示:④保留了10 000 000元的本金,以后违约的时候也可能扣除出去,所以这部分也属于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借:继续涉入资产10 000 000贷:继续涉入负债10 000 000据此,甲银行在金融资产转移日应作如下账务处理:(合并分录)借:存放同业91 150 000继续涉入资产——次级权益10 000 000——超额账户 400 000贷:贷款90 000 000继续涉入负债10 650 000其他业务收入 900 000 手写板提示:信用增级的公允价值有三个部分,一个是10 000 000元,一个是10 000 000×10%,还有一个是90000 000×0.5%。前两个的公允价值是250 000元,第三个的公允价值是400 000元。信用增级的公允价值一共650 000元,全部计入继续涉入负债,在后续计量的时候,在每一个会计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收入,借:继续涉入负债贷:其他业务收入【提示】这部分可以比照第十一章收入、费用和利润中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处理。对于分期付款销售商品,借记长期应收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差额计入贷方“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在以后期间分期摊销确认每期的收益。
年少无知23
按贷款额的1.5%在年底时根据贷款余额计提,借:资产减值损失贷:贷款损失准备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银行)的贷款发生减值时计提的减值准备。
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包括客户贷款、拆出资金、贴现资产、银团贷款、贸易融资、协议透支、信用卡透支、转贷款和垫款等。
企业(保险)的保户质押贷款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三、贷款损失准备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发生减值,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期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应计提的金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二)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各项贷款,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销各项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贷款”等科目。
(三)已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四)企业收回贷款时,应结转该项贷款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贷款损失准备。
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科目,贷记本科目。本期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补提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科目,贷记本科目。
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各项贷款,经批准作为坏账损失时,应冲销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借记本科目,贷记“客户贷款”、“贴现”等科目。
已确认并转销的贷款损失准备,如以后又收回,应按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客户贷款”、“贴现”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同时,借记“单位存款”、“个人存款”等科目,贷记“客户贷款”、“贴现”等。
贷款损失准备应单独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上,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应以扣除该项资产所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后的'金额反映;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单独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上反映。
本科目应按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银行已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余额。
银行计算的当期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为期末该贷款的账面价值与其预计未来可收回金额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在计算贷款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对于存在减值客观证据的各项重要贷款,银行应逐项计算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按各项重要贷款的原始实际利率折现,如某项贷款的利率是变动利率则按依合同确定的当前实际利率折现;下同)。
(二)对于存在减值客观证据的各项非重要贷款,银行可逐项也可对其组合计算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三)对于不存在减值客观证据的各项贷款,无论其是否属于重要贷款,均应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进行组合,以判断其是否发生减值。如对该组合存在减值的客观证据,应对其组合计算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以单项或组合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不应再包括在此类贷款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好人旦旭
按贷款额的1.5%在年底时根据贷款余额计提,核算和监督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和使用情况,加强呆账贷款核销的管理,应设置“贷款损失准备”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呆账贷款的核销数,贷方反映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数,余额在贷方,已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营业费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贷:贷款损失准备冲减贷款损失准备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贷款损失准备贷:营业费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