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9

beetleleon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劳动仲裁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梦中的纸马

已采纳

如果离职员工跟企业发生了劳动仲裁,企业最终根据仲裁结果给员工支付了相关费用,在会计处理时应根据具体类别进行分门别类进行。法律分析(一)补发的工资:这是劳动仲裁中经常出现的内容之一。企业应视同正常的工资支出,计入职工薪酬,并按照正常的“工资薪金支出”进行税前扣除。(二)未签订劳动合同支付的双倍工资等:具有处罚性质,多出正常工资的部分应计入“管理费用”,属于企业管理问题导致的支出,不能按照“工资薪金支出”进行税前扣除,但是可以据实税前扣除。(三)补发的离职补偿金:这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经常发生劳动仲裁的原因之一。企业应视同正常的离职补偿金,以“辞退福利”计入“管理费用”,不能按照“工资薪金支出”进行税前扣除,但是可以据实税前扣除。(四)补发的其他各类补偿或员工应得的支出,根据具体性质进行归类,原则参照前述的处理。企业应视同正常的离职补偿金,以“辞退福利”计入“管理费用”,不能按照“工资薪金支出”进行税前扣除,但是可以据实税前扣除。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会计劳动仲裁

207 评论(12)

subluevoyage

书面劳动合同的签订必须由两个法定主体完成,就算是负责签订合同事宜的员工也无权代表公司与自己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中间虽然可能有他本人的主观犯错的意愿(公司无法拿出有利的证据证明他就是要来讹诈公司),但是公司也不能逃避管理不善或不严谨导致违法事实的结果,公司应承担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责任。(人事负责人或管劳动合同的人因未签合同告公司的,也需要赔偿双倍工资,但是公司有权另案起诉这个人因渎职造成损失的赔偿,最后双方互赔之后结案,公司基本没有损失)

317 评论(13)

小北京西城

法律分析:补偿加班费、夜班补助、部分工资应通过“应付工资”来核算,对应的成本费用科目根据该人员原来情况核算。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补偿金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在正常经营情形下的支付的经济补偿金。

法律依据:《财政部关于对职工理顺劳动关系补偿金财务处理问题的复函》企业在不改变企业组织形式或者未实施企业清算的条件下改革用工制度,因解除或变更劳动关系等而支付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应计入发生当期管理费用,不应进行追溯调整。即此时应计入“管理费用”,贷记“现金”或“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但不应通过“应付工资”核算。

324 评论(8)

草菜一家

司法实践中,用人单位没签订劳动合同被仲裁。需要向劳动者赔偿双倍的工资。未签订劳动合同支付二倍工资的情形有两种,一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法律分析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罚则,旨在强制性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违反法律规定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种代价具体表现为,你如果不与这一具体相对人签订劳动合同就要付出两倍的成本,或者说,使用一名劳动者的成本相当于两名劳动者。成本包括劳动报酬和非劳动报酬,工资是劳动报酬,如正常劳动时间工资、加班工资、奖金、津贴等,非劳动报酬不属于工资,如社会保险费、劳动保护费、福利费、计划生育费等。因为法律规定的是双倍工资,也就是剔除非劳动报酬之外的成本,包含所有实发工资以及个人税费在内。因此,在剔除非劳动报酬后的全部工资都应当作为计算基数。这一分析的合理性就自然排除了第二种观点的存在。至于第三种观点不妨采取特例法排除。如果劳动者在应当支付双倍工资的11个月工作期间,请事假该怎么计算?工伤医疗期怎样计算?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怎样计算?因责任事故扣发工资怎样计算?所以,以上特例的任何一条都可以否定双倍工资不得以劳动者正常劳动时间工资为准,否则,在无条件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同时也就侵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这与立法宗旨是相悖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9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