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不加糖的娟
浅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 摘要:2006 年2 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成为“我国会计史上新的里程碑”。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它将推动中国向更现代的经济模式过渡,并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变化 同现行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的重要变化体现在6 个方面: 1、计量基础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在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的计量这两个方面,新基本准则出现了较大变化。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而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将“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作为会计计量属性而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同时取消了“配比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据悉,财政部为此多次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讨论相关问题。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总体上说,新的原则体系,是对原来基本准则中有关基本原则的变更、补充和完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取消了发出存货成本计算的“后进先出法”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即新准则将存货发出成本的确定方法仅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三种方法,取消了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这两种方法。根据调查,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后进先出法不具有普遍性,不能真实反映存货流转情况,不能提供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相一致的会计信息。存货先进先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存货的价格波动上,这一核算办法的变动,将使企业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水平的惯用手段不能再被使用,使所有企业的当期存货费用反映的都是实际的历史成本,而没有人为调节因素,便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3、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发生变革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年度终了,企业应计提的减值损失准备如果高于已提损失准备的账面价值,应按差额补提损失准备;如果低于已提损失准备的账面价值,应按差额冲回已提的损失准备;已确认并转销的资产减值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应当调整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至于如何计提、计提比例是多少,则完全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判断,这给企业管理当局粉饰财务报表和经营成果提供了可能。针对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不得转回是针对长期资产减值而言,流动资产如存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等的减值问题由其他的准则来规范。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利用大幅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的公司,有可能在2006 年将减值准备冲回,否则2007 年执行新会计准则后,这些“隐藏利润”将再也没有机会浮出水面。从上市公司实际计提的减值准备来看,一些公司的减值准备甚至超过了当期净利润。这些公司若在2006年报中转回部分减值准备,其利润将大受影响。 4、债务重组方法发生变革 《企业会计准则第12 号——债务重组》强调了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的前提条件,并突出了债权人做出让步的实质条件,提高了该准则适用的精确性。在会计处理上,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按新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因此,那些负债金额较高又有可能获得债务豁免的公司,会因此获得较高的收益水平,值得投资者关注。 5、 所得税处理方法发生变革 所得税准则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准则没有按照原《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那样,将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而是直接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2 ——所得税》的相关精神,引入了计税基础的概念,实行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所得税准则以资产负债表为会计重心,资产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成为财务会计研究的核心内容,资产负债表的逻辑合理性受到重视,不允许不符合资产、负债定义的任何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根据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由此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了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算,除直接在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6、企业合并报表会计处理方法发生变革 (1)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革。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放弃使用公允价值,以避免利润操纵。目前中国的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对价形式上是按双方确认的公允价值确认,而实质上并非是双方都认可的价值,尽管公允价值是要经过中介机构评估确认,但是人为操纵因素过多地干扰了公允价值的实现。因此,相当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合并重组一夜暴富,甩掉了亏损帽子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对价按资产账面价值进行会计处理,是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企业利润的可信度。 (2)合并报表基本理论的变革。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将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使上市公司利用母公司或子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新会计准则以先进、科学的理念为指导, 立足中国的实际, 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国情,较好地处理了会计的国际化和中国特色的关系。颁布和实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结束了我国会计“制度”和“准则”两张皮的历史,必将对我国的会计事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表示:“新准则实施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和审计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财务报告决策地位和会计审计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化意义重大。”我们要应用好新会计准则,对于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敢于面对。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和领会新会计标准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以此来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水平。使我国的企业通过执行新会计准则在优胜劣汰的变革中随机应变,最终成为适应国际大环境的赢家.
michellellll
做为一个政府会计,最悲催的事情莫过于,学了那么多年会计,到了这里,你会发现,原来学的企业会计根本用不上,到这里连会计科目都不认识了!不过呢,会计行业一通百通,做为一个聪明伶俐的会计狗,稍加点拨,到哪里当会计都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没有拿不下来的业务!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政府财政会计分录汇总以及案例,学会,没有什么是你搞不定的!政府会计其实非常简单,大家之所以觉得绕,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1、对政府事业单位的资金拨付、使用的流程不清楚。2、政府会计使用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双线结算,基本上考试里的业务都要求大家同时做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双重处理,而会计处理时的科目是大家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3、预算会计使用收付实现制,而不是大家熟悉的权责发生制。后面用几篇文章给大家从基础开始讲一讲政府会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预算会计我们先说一说预算会计,预算会计基本上大家平时都接触不到,大家不要一看那么陌生麻烦的科目就害怕,其实它非常简单。一般政府部门在上年末,各单位都会有一个经过人大审批的预算,今年所有的费用开销通常都会在预算的范围内(不要问不在范围内怎么办,考试不考)。经过一年的运作,你这个政府部门花的钱到底怎么样?有没有按计划花钱,所以年底会有一个决算报告,讲的就是今年花了多少钱,有没有按照预算的安排花钱。所以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是“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构成。会计恒等式(按字面意思理解就行了):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最后出具的报告叫:政府决算报告;在这里与政府财务报告作对比,财务报告的会计要素是“收入”、“费用”、“净资产”、“资产”和“负债”;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注意:没有利润相关的恒等式!政府部门不能赚取利润!最后出具的报告叫:政府财务报告;政府财务报告采用权责发生制,这与大家之前学的企业会计报告是一致的,所以大家理解政府财务报告比较好理解~二、国库直接支付业务首先某一个政府部门,当需要用钱的时候,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不是亲生的,各单位向财政局打报告,我要用钱干个什么什么事,批不批?批了,财政局就直接给商户打钱,不批,我回去想想办法,回头再报。这种模式下,各单位的经济命脉都被财政局握着,这种模式叫“国库直接支付业务”,采用这种拨款方式的单位都通常都不是亲生的;另一种是亲生儿子,财政局对你比较放心,每个月给你一个限额,只要你这个月花的钱在这个限额之内,那你随便花,不用向财政局汇报,这个叫“国库授权内支付业务”。我们了解了这个流程之后,再来看看这两种拨款模式的会计处理。1、国库直接支付业务这种模式下,政府部门其实没有见过钱,钱直接由国库拨给了商户。(1)预算会计:①购买商品、接受服务时:借:事业支出/行政支出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这里一手收入,一手支出,政府部门不见钱。②如果年底,有多余的预算指标,要进行预算额度返还:借: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③新的一年使用上一年的额度进行购买商品时:借:事业支出/行政支出贷: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2)财务会计①购买商品、接受服务时:借:单位管理费用贷:财政拨款收入②返还额度时: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贷:财政拨款收入③用上一年的额度购买商品时:借:库存物品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可以看到,预算会计使用“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财务会计使用“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科目来沟通上下两个不同的年度。Ps:考试时候两种会计处理都要写!2、国库授权内支付业务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部门多了一个在一定限额内使用资金的权限,因此使用一个新的科目“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预算会计)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务会计)来管理这个权限。(1)预算会计①收到使用资金的权限时:借: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②购买商品服务借:事业支出\行政支出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财务会计①收到使用资金的权限时: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财政拨款收入②购买商品服务借:库存物品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3)年底额度返还比较复杂,我们把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放在一起说,以19年教材P673页,例30—4为例进行说明。首先把题目翻译一下,在18年12月31日,某部门的资金使用权限内剩余了15000,同时,还有20000的额度在上级财政局那里,当年没有发下来(注:政府部门资金使用额度不是一次性下发的)。在19年,接到银行通知,去年剩余的15000的权限恢复了,同时没有发下来的20000的额度上级也批下来了,账务处理如下:年底注销用款额度:①把15000的资金使用权限先注销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15000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5000财务会计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15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5000②把多余的20000的权限注销,因为20000还没有批准下来,所以不需要通过“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进行注销,直接从拨款收入进入返还额度即可。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20000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20000财务会计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20000贷:财政拨款收入 2000019年恢复用款额度:③先恢复15000的账户额度(做①的相反分录即可)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5000贷: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15000财务会计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5000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15000④恢复20000的额度(分录与③一致)预算会计借: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0000贷: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 20000财务会计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0000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20000最后总结一下: “资金结存”这个一级科目与“XXX预算收入”都属于预算会计所特有的科目;而“XXX收入”是财务会计特有的科目,同一笔业务中,预算会计“资金结存”科目下的二级科目通常是财务会计的一级科目,如“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对应的财务会计的科目就是“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所以大家要找规律,不要死记硬背科目。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