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112

晓晓彤儿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会计分录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西西和嘻嘻

已采纳

<企业会计制度>。。。3111 资本公积 一、本科目核算小企业取得的资本公积。二、本科目应当设置以下明细科目:(一)资本溢价; (二)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三)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四)其他资本公积。 三、资本公积的账务处理: (一)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或确定的价值,借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科目,按其应享有小企业注册资本的份额计算的金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资本溢价)。 (二)收到投资者投入的外币,合同约定汇率的,应按收到外币当日的汇率折合的记账本位币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合同约定汇率折合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合同没有约定汇率的,应按收到出资额当日的汇率折合的记账本位币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三)接受的货币性及非货币性资产捐赠,如果接受捐赠待转的资产价值全部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应按接受捐赠待转资产的价值,借记“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或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科目,按接受捐赠待转的资产价值与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或接受捐赠待转的资产价值在抵减当期亏损后的余额与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其他资本公积或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如果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金额较大,经批准可以在规定期 限内分期平均计入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各期计算交纳所得税时,应按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当期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待转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部分,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按当期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待转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与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或按当期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待转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在抵减当期亏损后的余额与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金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四、本科目应按资本公积形成的类别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五、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小企业实有的资本公积。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会计分录

131 评论(8)

Baby大太阳

接受捐赠是指企业接受国内外地方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赠予的各类固定资产。怎么做会计处理?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希望对你有帮助。会计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方法接受捐赠时取得的增值税是属于收入的一部分。接受捐赠的会计分录:借:原材料 20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贷:营业外收入 23.4接受捐赠的核算(一)接受非现金捐赠的资产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是指捐赠者将非现金资产无偿赠送给企业,既不要求取得回报,也不要求对该项非现金资产具有要求权。企业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应按规定的价值计价,借记相关的资产科目,并按应交纳的所得税,贷记“递延税款”科目,按规定的价值扣除递延税款后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属于企业尚未实现的价值,在资产处置之前,不得用于转增资本。只有在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处置以后,即资产的价值实现以后,才能用于转增资本。在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处置以后,应将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转为其他资本公积,借记“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同时,还应将递延税款转为应交税金,借记“递延税款”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例1.某企业接受捐赠1台不需安装的机器设备,捐赠方提供的发票标明机器设备的价款为100000元,该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使用期满后,机器设备报废。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如下:1)接受捐赠时。借:固定资产 100000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67000递延税款 330002)使用期满报废时。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67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7000借:递延税款33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000(二)接受现金的捐赠企业接受现金捐赠,按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全部计入资本公积,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科目。接受现金捐赠形成的资本公积,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企业按规定的程序增资时,应按接受现金捐赠转增资本的数额,借记“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接受捐赠的税法规定2008年1月以前,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应将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确认为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金额较大,可以分5年计入应纳税所得额。2008年1月1日以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税法第六条第(八)项所称接受捐赠收入,是指企业接受的来自其他企业、组织和个人自愿和无偿给予的货币性或非货币性资产。接受捐赠收入,应当在实际收到捐赠资产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130 评论(8)

电锯小天王

企业接受捐赠的会计分录:想学习更多关于会计分录问题可免费领取试听课程

借:原材料等(按确认的捐赠货物的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营业外收入(按接受捐赠的非货币资产含税的公允价值)

非货币性的公益性捐赠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对于公益性捐赠,税法上的处理方法:确认视同销售收入及视同销售成本,用视同销售所得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用会计利润计算捐赠限额,与捐赠成本(视同销售成本+视同销售的销项税)进行比较,捐赠成本若高于捐赠限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想全面学习掌握企业接受捐赠的会计分录可以到恒企教育,恒企教育专业的课程研发团队,开授内容丰富的课程,传递实用性强的财会经验,恒企教育以产品创新、教学教务、技术研发、系统服务、师资阵容等方面的优势,不断研发和开设新的课程,从单一的财经类向“财经类、IT类、设计类、学历辅导、职业资格培训”五大业务板块,十一大赛道扩张,以雄厚的实力为社会输送高端创新型人才及应用型技术人才。

322 评论(9)

沁水冰心

80接受捐赠资产的财务处理 随着企业对外交往的增多以及友好协作单位的增加,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现象也逐渐增加,在企业接受的捐赠资产中,主要是两类,一类为货币资产,另一类为实物资产。企业接受捐赠,而对于捐赠人来说,对受赠单位他不能享受任何财产权利,也不负担任何责任,就是说捐赠人不是投资人,但另一方面,由于捐赠人捐赠资产,使受赠单位的资产增加。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作为所有者权益中的资本公积处理(如: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第十二条)。 对于接受货币资产,起财务处理比较简单。例A企业接受捐赠,为货币10万元: 借:银行存款 10万元 贷:资本公积 10万元 而对于接受实物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由于要考虑到递延所得税等,核算起来就比较复杂,下面就实际的例子来说明: 例如:A企业19xx年接受其他单位捐赠的设备一台,价值48万,预计可以使用4年,残值为零,所得税率为33%,则会计处理如下: 一、资产一直为企业所使用,直到报废为止: ⑴、接受捐赠时: 借:固定资产 48万 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资产准备 32.16万 递延税款 15.48万 ⑵、每月计提折旧: 借:生产费用 1万 贷:累计折旧 1万 上面的帐务处理中设置了一个“接受捐赠资产准备”的二级科目,主要是用来核算企业接受的捐赠资产扣除未来应缴纳所得税的差额。另外处置该实物资产或使用时,由于该资产的收益已经实现,应将“接受捐赠资产”转入“其他资本公积转入科目”。 接受捐赠资产后,使企业的固定资产增加,每月的折旧费相应增加,从而影响企业的应纳税所得,每年年末应从“递延税款”转入“应交税金”帐户,消除由于接受捐赠增加费用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为48/4*33%=3.96万元,作会计分录如下: ⑶、借:递延税款 3.96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96万元 同时也要将相应的将“资本公积-接受捐赠资产准备”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帐户。 ⑷、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资产准备 8.04万元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 8.04万元 以后各年的帐务处理如同上面。 二、企业中途处置该项资产: 如果企业使用了两年,把该固定资产出售,则帐务处理如下: ⑸、首先要冲减固定资产原值,此时固定资产的净值值为24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24万元 累计折旧 24万元 贷:固定资产 48万元 如果出售的价格低于该资产净值,则按接受捐赠时的实物价格计算所的税,反之则按出售价计算所得税: ⑹、例如该资产的售价为20万元,低于24万元净值,则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20万元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 4万元 贷:固定资产清理 4万元 同时由于企业在使用该资产两年,已经结转增加资产对所得税的影响和“资本公积-接受捐赠资产准备”帐户的数据,因此只要将其余额转入相应的帐户就可以了。 ⑺、借:递延税款 7.92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7.92万元 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资产准备 16.08万元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 16.08万元 此时企业所交纳的所得税为15.84=7.92+7.92万元。 ⑻、如果以30万元出售,高于愿净值24万元6万元,则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30万元 贷:固定资产清理 30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6万元 贷:营业外收入 6万元 借:递延税款 7.92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7.92万元 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资产准备 16.08万元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 16.08万元 营业外收入6万元应交纳的所得税6*33%=1.98万元计入“所得税”科目,列为本期损益,而实际上该项固定资产企业实际上交纳了所得税为15.84+1.98=(48+6)*33%=17.82万元。。 。zec

161 评论(11)

零下十三月

一、 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接受捐赠应做为收入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依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做具体分录如下:

1、借:固定资产

贷:营业外收入

2、如果取得合法票据,且公司为一般纳税人,进项税可抵扣。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金一应缴增值税一一 进项税

贷:营业外收入

三、企业接受固定资产捐赠,新准则没有设置“待转资产价值”账户,取得的捐赠利得直接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并且按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年末并入会计利润总额,且要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并且按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旧准则规定,企业受赠取得的资产,不确认收入, .不计入当期的利润总额,而先计入“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年末转入“资本公积”科目)。

扩展资料

固定资产折旧税前扣除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

(一)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

(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三)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四)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五)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

(六)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七)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接受捐赠固定资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准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所得税

103 评论(12)

热腾腾的鱼粥

一,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帐价值:

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证的,按凭证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帐价值。

2.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顺序确定其入账价值。

《新会计准则》规定将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价值作为"捐赠利得"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①接受货币资金;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

②接受非货币资金,以公允价值入账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

二,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

事业单位接受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同时按事业单位接受该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

借:其他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

固定资产安装完毕转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同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贷:在建工程

三,给捐赠方提供了税务发票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

应交税金——营业税

扩展资料:

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

普通发票:主要由营业税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使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不能开具专用发票的情况下也可使用普通发票。普通发票由行业发票和专用发票组成。

前者适用于某个行业和经营业务,如商业零售统一发票、商业批发统一发票、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统一发票等;后者仅适用于某一经营项目,如广告费用结算发票,商品房销售发票等。

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我国实施新税制的产物,是国家税务部门根据增值税征收管理需要而设定的,专用于纳税人销售或者提供增值税应税项目的一种发票。

专用发票既具有普通发票所具有的内涵。同时还具有比普通发票更特殊的作用。它不仅是记载商品销售额和增值税税额的财务收支凭证。而且是兼记销货方纳税义务和购货方进项税额的合法证明,是购货方据以抵扣税款的法定凭证,对增值税的计算起着关键性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分录

213 评论(14)

小洲洲大肚皮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现金/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293 评论(15)

蓝莓嘉人

1、接受时:按新会计准则(有企业直接按税法规定)确定的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原材料"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科目。

2、企业计缴所得税:如果捐赠收入金额不大,所得税费用负担不重,直接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如果捐赠收入金额较大,所得税费用负担较重,应按照捐赠资产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按照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按当期应缴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扩展资料

初学者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涉及的账户,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到哪些账户发生变化;

2、账户的性质,分析涉及的这些账户的性质,即它们各属于什么会计要素,位于会计等式的左边还是右边;

3、增减变化情况,分析确定这些账户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减金额是多少;

4、记账方向,根据账户的性质及其增减变化情况,确定分别记入账户的借方或贷方;

5、根据会计分录的格式要求,编制完整的会计分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分录

89 评论(8)

李小姐梦游记

接受捐赠的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等(按确认的捐赠货物的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营业外收入(按接受捐赠的非货币资产含税的公允价值) 非货币性的公益性捐赠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对于公益性捐赠,税法上的处理方法: 确认视同销售收入及视同销售成本,用视同销售所得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用会计利润计算捐赠限额,与捐赠成本(视同销售成本+视同销售的销项税)进行比较,捐赠成本若高于捐赠限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拓展资料: 会计分录亦称“记账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账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在登记账户前,通过记账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 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账符号,有关账户名称、摘要和金额。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也称“单项分录”。是指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亦称“多项分录”。是指以一个账户的借方与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以一个账户的贷方与几个账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 根据会计分录涉及账户的多少,可以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 简单分录是指只涉及两个账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是指涉及两个(不包括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

23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