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cefrank
我叫肥蛋 初入江湖 二级(433) | 我的贡献 | 我的消息(1/3) | 百度首页 | 退出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 添加到搜藏 返回百度百科首页 编辑词条 知识 哲学定义 知识就是感知意识的过程 知识的定义 知识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博弈圣经》中知识的描述是“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 上述定义为我们讨论知识的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但宏观的哲学反映论的认识还需要从个体认知角度进行具体化,这样才能有效地用以指导学校的具体教学。 知识的分类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 符号表征是最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所谓符号表征就指代表一定事物的符号。例如学生所学习的英语单词的词形、数学中的数字、物理公式中的符号、化学元素的符号等,都是符号表征。 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较为复杂的陈述性知识。 命题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陈述,是最复杂的陈述性知识。命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另一类命题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叫概括,如“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里的倍数关系是普遍的关系。 2.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可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 策略性知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它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例如,“如何有效记忆?”“如何明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等等。 与哲学不同,认知心理学是从知识的来源、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表征形式等角度对知识进行研究的。例如,皮亚杰认为,经验(即知识)来源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经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来自外部世界,是个体作用于客体而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联系认识;另一类是逻辑——数学经验,它来自主体的动作,是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如儿童通过摆弄物体,获得关于数量守恒的经验,学生通过数学推理获得关于数学原理的认识。皮亚杰对知识的定义是从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来表述的。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为知识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这是从知识所包含的内容的角度说的,属于一种现象描述。 我们认为,在理解知识的含义时,有必要把作为人类社会共同财富的知识与作为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区分开来。人类社会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并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表征,即人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又包括概念、命题、图式,它们分别标志着个体对客观事物反应的不同广度和深度,这是通过个体的认知活动而形成的。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以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网络结构(认知结构)的形式存储于大脑之中。哲学主要对人类社会共同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心理学则主要对个体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 有关知识的名言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 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诺思科特: 博学的人是知识的蓄水池,而不是源泉。 不吸取知识之光,心灵就会被黑暗笼罩。 弗莱克斯: 大学是这样一种机构:它自觉地献身于对知识的追,力争解决难题,用挑剔的眼光去评价人们的成就,并用真正的高水平去教育人。 切斯特菲尔德: 当我们步入晚年,知识将是我们舒适而必要的隐退的去处;如果我们年轻时不去栽种知识之树,到老就没有乘凉的地方了。 宋,朱熹: 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 英·拉尔夫:智者的智慧是一种不平常的常识。 切斯特菲尔德: 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 塞·约翰逊: 对知识的渴求是人类的自然意向,任何头脑健全的人都会为获取知识而不惜一切。 恩格斯: 复杂的劳动包含着需要耗费或多或少的辛劳、时间和金钱去获得的技巧和知识的运用。 卡斯特: 管理者不承担创造知识的任务,他的任务是有效地运用知识。 ·里格斯: 经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是他在品质、知识和经验方面的功能。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特殊的管理方式。 邓小平: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 科尔莫戈罗夫: 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令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 赫·斯宾塞: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约瑟夫·鲁: 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 奥·霍姆斯: 科学是“无知”的局部解剖学。 叔本华: 没有深厚经验衬托的广博思想和知识,就像是一本每页仅有两行正文却有四十行注释的教科书。 论衡: 人有知识,则有力矣。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爱因斯坦: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明同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 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Knowledge Based Economy) 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意义: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野中郁次郎(Nonaka)认为知识是一种被确认的信念,通过知识持有者和接收者的信念模式和约束来创造、组织和传递,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传递着一套文化系统。知识是从不相关或相关的信息中变化、重构、创造而得到的,其内涵比数据、信息要更广、更深、更丰富。此观点强调知识与背景,以及知识与信息的关系。他在《创造知识的企业》区分两种知识形式: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和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根据这样的划分,前两类知识是显性知识,企业可以通过阅读材料或教材,参加会议和查询数据库获得,对这一类知识可以实现信息化;而后两类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则是更加含蓄的知识,难以量化和信息化,难以通过正式的信息渠道转让。它的特点是 (a) 它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与行动密切相关; (b) 在日常生活中,隐性知识具有有用性,是人们达到价值目标的工具。目标的价值越高,这种知识支持获得目标越直接,这种知识就越有用; (c) 隐性知识的获得不能从他人那里获得直接的帮助,它通常靠自己去获得,是不能言传的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就是知识分享的过程。 隐性知识一般具有如下特征(王秀红 韩光平,2004): (1) 隐性知识具有运用上的垄断性,这种垄断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除非通过学习,否则隶属于某一主体的隐性知识难以转移给其它主体;二是隐性知识主体不会主动转移自己的隐性知识,特别是可以为自己带来收益的隐性知识,因为这些隐性知识是自己经验、对事情的感悟和深层次的理解等方面长期的积累,投人了巨大的成本和精力。对知识的垄断是投人成本和精力回收的保障。 (2) 隐性知识具有对其载体上的依附性,隐性知识不同于其它的资产,它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只能在一定的载体上才能发挥效益,而且,相同的隐性知识在不同的载体上发挥的效益是不同的。 (3) 隐性知识具有收益度量上的困难性。隐性知识主体对于自身隐性知识的实际收益很难把握,只能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主观上的估计。组织在挖掘隐性知识时也很难度量这些隐性知识给组织带来的收益。 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广孝(1991)还并提出了“知识创造”的完整模型——SECI模型 数据、信息、知识的区别和联系(Michael Earl) 数据 信息 知识 内容 事件 趋势 专业知识 形式 交流 模式 学习 信息 任务 描述 操作 编码 获取方式 观察 判断 体验 组织意图 自动化 决策 行动 世界经合组织(OECD) 在1996年的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将知识分为四大类[ ]: (a) 知道是什么的知识( Know - what) ,主要是叙述事实方面的知识; (b) 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 - why) ,主要是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 (c) 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 - how) ,主要是指对某些事物的技能和能力; (d) 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 - who) ,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知识。 Davenport & Prusak整合了知识的形态、组成元素、主要作用和存储主体等元素,从以下方面描述了知识的定义: (1)知识的形态:知识是一个流动、动态的混合体,随着刺激和学习随时改变、更新; (2)组成元素:包括经验、价值观、情景信息和专业洞察力; (3)主要功能:它提供了一个参考结构来评估和整合新刺激所产生的信息与经验,形成新的结构并可以指导决策和行为; (4)存储主体:它有知者(knower)的心智产生并被利用,在组织中知识不仅仅存在于文件与知识库中,更存在于例行的工作、流程、实践与文化中。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371 参考资料: 1.灵宝苹果: 2.原始部落: 3.世界经合组织(OECD) 1996年的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4.野中郁次郎 《创造知识的企业》 [我来完善]相关词条: 更多 经济语言科学富媒体广告中国社会新闻纸添补钱地理学问 开放分类: 概念,知识,创新,知识管理,知识创新更多 合作编辑者: 开始de痕迹_、jjxby、应Ran、n512756897、wangdong8611、pkxu__、ybwy6688、地对空飞毛腿、赵晨豪、my6777637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知识”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1.knowledge; science 词条统计浏览次数:约 40296 次编辑次数:21 次 历史版本最近更新:2009-01-27创建者:守稞人 最新动态问卷调查:让百科更懂你百科活动:百科新春大联欢铭记2008百科年度盘点©2009 Baidu 权利声明
和平海棠
数学不好能报考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吗?怎么学?不少考生认为,会计与数学息息相关,如果数学功底不强,很难通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真的是这样吗? 数学不好就不能报中级会计职称吗?今天小编就来答疑,更有超多学习技巧分享!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
一、中级会计考试最重要的是数学能力吗?
其实会计最重要的不是数学、计算、公式,而是一种思维。在日常工作中,数学只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因此,中级会计考试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也是基础的,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可以习得的,并不需要数学功底那么深厚。
二、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在哪些科目涉及数学?
我们都知道,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一共有三个科目:“中级会计实务”、“中级财务管理”、“中级经济法”。 三门科目中,《财务管理》涉及大量公式计算,《中级会计实务》涉及部分计算,《中级经济法》不要求计算。 因此,对于数学计算能力不好的考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中级财务管理”这一学科的学习。
更多关于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问题,可以进入高顿教育网站咨询()。
jialing612
中级会计会用到高中知识。中级会计涉及到财务管理就有高中知识累计求和,方差等等了。但是学习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之前去复习高中数学,对大部分人来讲没有时间,也不太现实。只要摆正态度,有好的方法,就能克服数学不好这一困难,学好财务管理。
1、回忆:早晚利用十分钟回顾,不记得的再翻看讲义和书。
2、思维导图:每章学完,用笔凭记忆画该章的思维导图,然后对照讲义和书补充遗漏、修改错误。
3、联想记忆:比如:中级会计实务中账面余额指的是什么,总是记不住,账面余额等于账面原值,我就联想成“鱼元”,然后就记住了;经济法中可以查阅、冻结、划拨单位银行账户的单位有法院、海关、税务,联想记忆“税法海”。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