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9

小耳朵累了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事业预算会计月末结转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羋修羋修

已采纳

财务会计的期末结转

预算会计的期末结转

结转说明

1●将财政预算拨款收入和支出类科目中的财政拨款支出全部转入“财政拨款结转”;对于财政拨款中符合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拨款结余”。

2●对非财政拨款预算收入类的收入类科目进行分析,将其中专项资金收入和支出类科目中的非财政拨款专项支出转入“非财政拨款结转”,对于已经完成的专项,如存在结余则转入“非财政拨款结余”。

3●将非专项的收入和支出统一转入“其他结余”,结转后“其他结余”如有余额,行政单位将余额转入“非财政拨款结余”,事业单位将余额转入“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

4●将经营预算收支转入“经营结余”,如有余额转入“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如为亏损则不予结转。

5●当年”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如有余额,按照有关规定应提取专用基金的,转入“专用结余”,余额转入“非财政拨款结余”。

结转完成后,结余类科目有: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非财政拨款结转、非财政拨款结余、专用结余、经营结余(亏损)。

事业预算会计月末结转

340 评论(8)

一个人淋着雨

按最新制度规定期末结转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年末再转到事业基金。每月结转到“事业结余”,年底“事业结余”结转到“事业基金”。

2012年,财政部印发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制度将原期末按年结转,变为按期结转,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账务处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了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财政部1997年,为了让国内的国有事业单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制定的会计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管理,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该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1988年发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进行了修订。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7月17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同时废止。

事业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事业单位净资产会计要素内容之一。事业单位的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年度财务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由于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其收支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因此是“大结余”的概念。

事业结余是事业单位各项非经营业务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即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之和减去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销售税金(非经营业务)、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金建等支出后的余额;

经营结余是指事业单位经营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即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减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等支出后的余额。

参考资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百度百科

292 评论(8)

小精灵926

按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规定要求,预算会计科目中的收支年末进行结转,故不需月末结转。财务会计月末结转,收入类科目结转会计分录:借:ⅩX收入贷:本期盈余支出类会计分录:借:本期盈余贷:XX支出会计学堂专注财会培训,30天让你成为会计高手!

12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