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02

caroline2900
首页 > 工程师考试 > 防静电工程师怎么报考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ongdongth

已采纳

你确定你要考吗?这是一条非常艰辛的道路,要有心理准备!工作经验按你的入职日期算,和毕业证无关,实习是什么东西?没在设计院工作,考这玩意没用,赚外快除外!工作证明自己想办法咯~首先提醒你,如果你有时间学这玩意(因为你不在设计院上班,这些东西对你太难了),不如去学习会计学,比这个容易,比这个赚钱!公共基础包括数学(微积分、概率统计、线性代数)、普通物理(热学、波动学、光学、)、化学【高中化学稍微拓展一下】、理论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记概念并知道公式怎么用即可】、电工电子【对于电专业的而言这一块应该跟玩似的】、信号信息【计算机基础】、工程经济。所有勘察设计类考试公共基础试卷貌似都是一样的吧。试卷共120题,每题1分。专业基础包括电路与电磁场【电路理论;静电场、恒定电场、恒定磁场、传输线】、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基础。电气工程基础的内容占了半壁江山,内容很多很杂,涉及电力系统基本知识、电机、高压、潮流计算、短路计算、设备选择等【没有继电保护和电力自动化】,而且也基本是错题的重灾区,往年有些题根本没有正确选项。下午试卷共60题,每题2分。专业基础考试分为供配电和发输变电两种,无论选择哪个,参考的教材都可以是天大的两本书【一本厚的是供上午的,一本薄的是供下午的】,可能而外涉及一些知识,但是比例很少【比如自控里的波特图】。个人感觉:供配电的系统计算侧重于潮流、短路计算从而对系统进行分析,而发输变电的计算侧重于设备选择。基础考试的及格线是132【上下午相加】,即55%的正确率。240分和132分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基础考试通过后终身有效。但是没啥用。今年开始没有考试手册了,但是试卷的后面有相关的概念和公式,虽然有但是还要理解是什么意思才能正确运用。

防静电工程师怎么报考

307 评论(15)

君临天下之嚻

你好!首先看你专业文凭和职称情况,考取电气工程师证书需要专科以上5年工作经验,助理工程师需要考计算机模块和英语职称考试通过还需要专业论文1-2篇、专业技术总结一份。

242 评论(10)

我爱蟹爪兰

申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级工程师考试大纲 熟悉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中必须执行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熟悉电气工程设计中必须执行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概念;了解我国工程项目勘察设计的设计依据、内容深度、标准设计、设计修改、设计组织、审批程序等的基本要求; 熟悉我国工程项目勘察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规定; 了解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过程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的基本概念; 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和基本要求;.7 掌握阻抗、导纳、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 熟练掌握三相电路中电源和负载的联接方式及相电压、相电流、线电压、线电流、三相功率的概念和关系;掌握我国规定的电力网络额定电压与发电机、变压器等主要电力设备的额定电压; 掌握电压降落、电压损耗、功率损耗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了解电力线路、发电机、变压器的参数与等值电路,熟悉电网等值电路中元件有名值和标幺值参数的简单计算和归并; 掌握我国工程建设中电气设备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内容;掌握负荷分级的原则及供电要求。 2.电气安全 熟悉我国电气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必须执行的有关人身安全的法律、法规、建设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 了解我国工程设计中电气安全的概念和要求; 掌握我国工程设计中电气安全保护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掌握我国危险环境电力装置的设计要求; 熟悉电气设备消防安全的措施; 了解安全电压的概念; 了解电气设备防护等级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了解电气设备防误操作的要求及措施; 掌握电气工程设计的防火要求。3. 电气主接线 熟悉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含接入系统设计要求); 掌握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基本接线设计及特点; 了解各种电气主接线型式设计及应用范围; 掌握主接线设计中的设备配置; 了解发电机及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了解无功补偿的基本概念及设计要求。4.短路电流计算 掌握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方法; 熟悉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和其结果的应用; 熟悉影响短路电流的因素和限制短路电流的设计措施。5.设备选择 熟悉主要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 熟悉发电机、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器等高低压设备的选择; 掌握开关电器和保护电器的选择; 熟悉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了解成套电器设备的选择; 了解高压电瓷及金具的选择;了解中性点设备的选择。6.导体及电缆的设计选择 掌握硬导体的设计选择; 熟悉电缆设计选择的原则; 了解管形导体设计的特殊问题; 了解分相封闭母线和共箱母线的设计选择; 了解软导线的设计选择及拉力弧垂的计算方法、原理; 掌握电缆敷设设计; 掌握电缆防火与阻燃的设计要求。7.电气设备布置 熟悉变配电所(开关站)所址选择的基本要求; 熟悉各级配电装置的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 掌握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布置设计; 了解特殊地区的配电装置设计; 掌握配电装置带电距离的确定及校验方法。 8.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熟悉电力系统过电压种类和过电压水平; 掌握雷电过电压的特点及相应的限制和保护设计; 掌握暂时过电压的特点及相应的限制和保护设计; 掌握操作过电压的特点及相应的限制和保护设计; 了解防直击雷保护设计的计算方法和设计要求; 了解输电线路、配电装置及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方法及绝 缘水平的确定;熟悉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原则及采取的措施。9.接地 熟悉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 了解电气装置接地电阻的要求; 了解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设计; 了解低压系统的接地型式设计和对电气装置接地电阻的要 求; 掌握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设计以及保护线的选择; 掌握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的计算方法; 了解各种接地型式的适用范围; 熟悉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和应用10.照明 熟悉照明方式和照明种类的划分; 掌握照度标准及对照明质量的要求; 掌握光源选用和灯具选型的有关规定 了解照明供电的有关规定; 掌握照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熟悉照明与环境的关系11.仪表和控制 熟悉控制方式的设计选择; 了解控制室的布置设计; 掌握二次回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了解二次回路的设备选择及配置; 掌握五防闭锁功能的要求及相应的装置; 熟悉电气系统采用计算机监控的设计方法; 了解设备及控制电缆需要抗御干扰的要求; 了解电能测量及计量的设置要求; 熟悉同期装置的原理及设计要求。12. 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及调度自动化 掌握线路、母线和断路器继电保护的原理、配置及整定计 算; 熟悉主设备继电保护的配置、整定计算及设备选择; 了解安全自动装置的原理及配置; 了解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功能及配置; 了解远动、电量计费的功能及配置。13.操作电源 熟悉直流系统的设计要求; 掌握蓄电池的选择及容量计算; 了解充电器的选择及容量计算; 了解直流设备的选择和布置设计; 了解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的选择及配置要求; 掌握UPS的选择。14.发电厂和变电所的自用电 熟悉自用电负荷的分类和自用电电压的选择; 掌握自用电接线要求、备用方式和配置原则; 掌握自用电系统的设备选择; 了解自用电设备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 熟悉保安电源的设计; 了解自用电系统保护设计; 了解自用电系统的测量、控制和自动装置; 掌握交、直流电动机的起动方式及起动校验; 掌握交、直流电动机调速技术。15.电力系统规划设计 了解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了解电力需求预测及电力供需平衡; 了解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及安全稳定标准以及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措施; 了解电源规划设计; 了解电网规划设计; 了解无功补偿型式选择及容量配置; 了解潮流、稳定及工频过电压计算。参 考 资 料1.《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GB/T11022;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3.《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5.《交流电气装置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6.《过电压保护及绝缘配合》GB50064;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8.《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9.《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DL/T518610.《水力发电厂自动化设计技术规范》 DL/ T5081;11.《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SDGJ;12.《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13.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编《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中国电力出版社,1989年; 14.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编《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二次部分),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年; 15.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编《水电厂机电设计手册》(电气一次分册) ,水利电力出版社,1982 年; 16.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编《水电厂机电设计手册》(电气二次分册) ,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 年。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大纲专业基础部分考试大纲1、电路与电磁场1.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掌握电阻、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受控电压源、受控电流源、电容、电感、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诸元件的定义、性质(2)掌握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概念(3)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1.2 电路的分析方法(1)掌握常用的电路等效变换方法(2)熟练掌握节点电压方程的列写方法,并会求解电路方程(3)了解回路电流方程的列写方法(4)熟练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1.3 正弦电流电路(1)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和有效值(2)掌握电感、电容元件电流电压关系的相量形式及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3)掌握阻抗、导纳、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4)熟练掌握正弦电流电路分析的相量方法(5)了解频率特性的概念(6)熟练掌握三相电路中电源和负载的联接方式及相电压、相电流、线电压、线电流、三相功率的概念和关系(7)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分析的相量方法(8)掌握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1.4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1)了解非正弦周期量的傅立叶级数分解方法(2)掌握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定义和计算方法(3)掌握非正弦周期电路的分析方法1.5 简单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1)掌握换路定则并能确定电压、电流的初始值(2)熟练掌握一阶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3)了解二阶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1.6 静电场(1)掌握电场强度、电位的概念(2)了解应用高斯定律计算具有对称性分布的静电场问题(3)了解静电场边值问题的镜像法和电轴法,并能掌握几种典型情形的电场计算(4)了解电场力及其计算(5)掌握电容和部分电容的概念,了解简单形状电极结构电容的计算1.7 恒定电场(1)掌握恒定电流、恒定电场、电流密度的概念(2)掌握微分形式的欧姆定律、焦耳定律、恒定电场的基本方程和分界面上的衔接条件,能正确地分析和计算恒定电场问题(3)掌握电导和接地电阻的概念,并能计算几种典型接地电极系统的接地电阻1.8 恒定磁场(1)掌握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及磁化强度的概念(2)了解恒定磁场的基本方程和分界面上的衔接条件,并能应用安培环路定律正确分析和求解具有对称性分布的恒定磁场问题(3)了解自感、互感的概念,了解几种简单结构的自感和互感的计算(4)了解磁场能量和磁场力和计算方法1.9 均匀传输线(1)了解均匀传输线的基本方程和正弦稳态分析方法(2)了解均匀传输线特性阻抗和阻抗匹配的概念附:参考书目电路(第三版)上、下册邱关源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模拟电子技术2.1 半导体及二极管(1)掌握二极管和稳压管特性、参数(2)了解载流子,扩散,漂移;PN结的形成及单向导电性2.2 放大电路基础(1)掌握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直流负载和交流负载线。(2)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的分析方法(3)了解反馈的概念、类型及极性;电压串联型负反馈的分析计算(4)了解正负反馈的特点;其它反馈类型的电路分析;不同反馈类型对性能的影响;自激的原因及条件(5)了解消除自激的方法,去耦电路2.3 线性集成运算放大器和运算电路(1)掌握放大电路的计算;了解典型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差模、共模、零漂的概念,静态及动态的分析计算,输入输出相位关系;集成组件参数的含义。(2)掌握集成运放的特点及组成;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零漂抵制原理;了解复合管的正确接法及等效参数的计算;恒流源作有源负载和偏置电路(3)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频响(4)掌握理想运放的虚短、虚地、虚断概念及其分析方法;反相、同相、差动输入比例器及电压跟随器的工作原理,传输特性;积分微分电路的工作原理(5)掌握实际运放电路的分析;了解对数和指数运算电路工作原理,输入输出关系;乘法器的应用(平方、均方根、除法)(6)了解模拟乘法器的工作原理

325 评论(9)

小怪兽的小胖兽

初级申请条件(1) 中专毕业1年见习期满,认定"员"级;(2) 大学专科毕业1年见习期满,再从事本专业工作2年,认定"助理"级;(3) 大学本科毕业1年见习期满,认定"助理"级;(4) 获硕士学位后,再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取得硕士学位前,已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年以上的,可减1年),认定"中级";(5) 获博士学位后,认定"中级";(6)获博士学位后,认定“中级”;(7)进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满2年或博士后出站人员,可以认定“副高级”。中高级职称申请条件:申报中级职称的,必须获得初级职务资格后任职满四年;申报高级职称的,必须获得中级职务资格后任职满五年。初级职称提供以下材料:1、学历证复印件2、身份证复印件二张3、照片四张(表上贴二张交二张一寸照)4、初任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5、单位年度考核6、单位工作证明或者劳动合同中高级职称提供以下材料:(1)《参评人员资格审查意见表》1份(2)《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其中高级职称需填写近五年考核表每年一份,中级职称需填写近四年考核表每年1份;(3)《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表》2份(4)《个人述职评议情况表》1份;(5)《送审材料审核责任卡》1份(6)《个人述职报告》5份,主要内容为本人基本情况、政治表现、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主要业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7)与本专业岗位相关的专业论文1篇,

150 评论(10)

长安三太子

你是指哪方面的工程师?如果是机械工程师的话,有三个途径可以走1.评职称。分助理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要履历,评出来的,符合要求就可以去当地的人事部门申请评定。一般来说的工程师就是指这个。不过现在的职称评定越来越假,都不值钱了2.考中国工程学会的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考过了就是工程学会认可的工程师。这个考试挺难的,有一定的含金量。能过就很不错了。3考全国勘察设计注册机械工程师执业资格。这个就更难了。能过,你也算是一个人物了。付1中级工程师职称评定 一、按往年要求,8月1日至9月15日为全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省直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受理申报评审材料时间;8月1日至9月30日为市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和市直初级评委日常部门受理申报材料时间。10月始为全市中、初级评审委员会开展评审活动时间。 二、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需符合1998年以来颁布的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各专业要求均有不同,具体见《资格条件》),概括有以下几点: 1、思想政治条件。 2.学历资历条件。 根据文,凡申报评审中级资格的不受评审前是否被聘用的限制,同时将学历(学位)(法律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资历条件作如下调整(个别系列另有规定): (1)硕士学位获得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由获得硕士学位后3年调整为2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前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累计3年以上; (2)研究生班毕业或获得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级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由3年调整为2年以上;未取得助理级资格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级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由4年调整为3年以上;未取得助理级资格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级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由5年调整为4年以上;未取得助理级资格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 (5)中专毕业的,不再执行“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其中取得助理级后,受聘助理级职务5年以上”的规定,凡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者,或取得助理级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者,可申报评审中级资格。 3、外语条件。 必须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且成绩符合规定。 4、计算机考试条件。 必须通过国家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或计算机网络培训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证书是作为申报评审必备条件之一。 5、继续教育条件。 从上次晋升至本次申报,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完成每年15天的继续教育课程,其中一门公修课。 6、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各专业均不同)。 7.业绩成果条件(各专业均不同)。 8、论文条件。 必须在市级以上专业期刊公开发表。 三、申报评审专业技术人员于每年7、8月到市人事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或单位主管部门领取下列表格: 1、《中级专业技术资格送评材料目录单》1份; 2、《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1份; 3、《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1份; 4、《业绩、证书材料》1份; 5、《证明、证书材料》1份; 6、《贴资格证相片页》1份; 7、《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录入表》1份; 8、《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期满考核登记表》1份; 9、《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1份。 四、申报评审专业技术人员需提交下列资料: 1、在人事部门领取的上述9份表格。 2、有关证书: (1)提交计算机考试证书原件; (2)提交继续教育证书原件、复印件各一份; (3)提交外语成绩单原件; (4)提交学历证书原件、复印件各一份; (5)提交现有资格证书原件、复印件各一份。 申报评审专业技术人员如实填写有关表格,按目录单要求整理、归类装订齐全,送人事局专技科审核,签署意见后送有关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 五、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对申报人资历、学历、业绩及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审核合格者,送评委会评审。 六、评委会评审通过人员,要在所在单位公示7天,通过公示,由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整理、填写有关材料,报人事部门核准、发证。付2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大纲Ⅰ.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表示方法。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和标注。2.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试验方法及其选用。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及其选用。了解常用工程塑料、特种陶瓷、光纤和纳米材料的种类及应用。3.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进行零、部件的设计。熟悉机械产品的设计程序和基本技术要素,能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零件的辅助设计,熟悉实用设计方法,了解现代设计方法。4.掌握制订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制订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并能分析解决现场出现的一般工艺问题。熟悉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磨)削加工、特种加工、表面涂盖处理、装配等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并掌握某些重点。熟悉工艺方案和工艺装备的设计知识。了解生产线设计和车间平面布置原则和知识。5.熟悉与职业相关的安全法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熟悉经济和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管理创新的理念及应用。6.熟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工具与方法,了解有关质量检测技术。7.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构成、作用和控制程序的编制。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及应用。8.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知识。Ⅱ.考试内容一、工程制图与公差配合1.工程制图的一般规定(1)图框(2)图线(3)比例(4)标题栏(5)视图表示方法(6)图面的布置(7)剖面符号与画法2.零、部件(系统)图样的规定画法(1)机械系统零、部件图样的规定画法(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画法 齿轮、齿条、蜗杆、蜗轮及链轮的画法 花键的画法及其尺寸标注 弹簧的画法)(2)机械、液压、气动系统图的示意画法(机械零、部件的简化画法和符号 管路、接口和接头简化画法及符号 常用液压元件简化画法及符号)3.原理图(1)机械系统原理图的画法(2)液压系统原理图的画法(3)气动系统原理图的画法4.示意图5.尺寸、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标注(1)尺寸标注(2)公差与配合标注(基本概念 公差与配合的标注方法)(3)形位公差标注6.表面质量描述和标注(1)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2)表面质量的标注符号及代号(3)表面质量标注的说明7.尺寸链二、工程材料1.金属材料(1)材料特性(力学性能 物理性能 化学性能 工艺性能)(2)晶体结构(晶体的特性 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的结晶 金属在固态下的转变 合金的结构)(3)铁碳合金相图(典型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 碳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4)试验方法(拉力试验 冲击试验 硬度试验 化学分析 金相分析 无损探伤)(5)材料选择(使用性能 工艺性能 经济性)2.其他工程材料(1)工程塑料(常用热塑性工程塑料 常用热固性工程塑料 常用塑料成型方法 工程塑料的应用)(2)特种陶瓷(氧化铝陶瓷 氮化硅陶瓷 碳化硅陶瓷 氮化硼陶瓷 金属陶瓷)(3)光纤(种类 应用)(4)纳米材料(种类 应用)3.热处理(1)热处理工艺(钢的热处理 铸铁热处理 有色金属热处理)(2)热处理设备(燃料炉 电阻炉 真空炉 感应加热电源)(3)热处理应用(轴类 弹簧类 齿轮类 滚动轴承类 模具类 工具类 铸铁、铸钢件 有色金属件) 三、产品设计1.新产品设计开发程序(1)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 产品定位 可行性分析报告)(2)概念设计(设计要求 功能分析 方案设计 设计任务书)(3)技术设计(工作内容与要求 机械结构设计 设计计算说明书)(4)设计评价与决策(评价目标、准则 评价方法)2.机械设计基本技术要素(1)强度、刚度(2)结构工艺性设计(可加工性设计 可装配性设计 可包装运输的设计原则要点)(3)可靠性(可靠性的评价指标 可靠性设计)(4)摩擦/磨损/润滑(摩擦定律 磨损定律 影响摩擦磨损的因素 减少摩擦与磨损的方法)(5)机械振动与噪声(基本概念 振动、噪声产生的根源与危害 防止和降低振动、噪声的策略措施)(6)安全性(安全设计的原则 防护设计)(7)标准化、通用化3.机械零、部件设计(1)机械传动及其零、部件(齿轮的功能特点及设计计算 轴的功能特点及设计 丝杠的功能特点及设计 带传动的功能特点及设计计算 减速器的功能特点及设计选用 调速器的功能特点及设计)(2)联接、紧固件(螺栓联接的功能特点与设计 键的功能特点与设计计算 销的功能特点与设计 联轴器的功能特点与设计计算 过盈联接的功能特点与设计)(3)操作调节与控制件(弹簧的功能特点与设计 离合器的功能特点与设计 制动器的功能特点)(4)箱体/机架件(箱体、机架的设计准则 箱体、机架设计的一般要求 箱体、机架的设计步骤)4.气动、液压的传动控制系统(1)常用气动、液压元件(控制阀 泵和马达)(2)气、液传动原理及系统设计(气动系统基本管路设计 液压系统基本管路设计)(3)常见故障诊断与维护(4)密封设计5.电气传动基础(1)电动机(直流电动机 异步电动机 同步电动机)(2)电气调速(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异步电动机的调速)(3)电气制动(直流电动机制动 异步电动机制动)(4)电动机的选用6.设计方法与应用(1)计算机辅助设计(概念 应用)(2)实用设计方法(工业造型设计 优化设计 人机工程 反求技术 模块化设计 有限元分析 快速原型制造)(3)现代设计方法(并行设计 智能设计 生命周期设计 绿色设计 创新设计) 四、制造工艺1.工艺过程设计 (1)工艺过程基本概念(生产过程 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工艺规程设计的依据、程序和主要问题(工艺规程设计的依据 工艺规程设计的程序 工艺规程设计中的主要问题)(3)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对象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目的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内容) (4)定位基准选择(基准的概念 精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 (5)工艺路线设计(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加工阶段的划分 加工顺序的安排 工序的合理组合) (6)加工余量确定(加工余量概念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7)工艺尺寸计算(工艺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基本的工艺尺寸链求解 综合的工艺尺寸链的图表计算法) (8)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工艺方案的评价原则 工艺方案的分析与比较) (9)典型零件工艺设计示例(箱体件的加工工艺 主轴加工工艺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2.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 (1)工艺装备及其类型(工艺装备 工艺装备的类型) (2)工艺装备选择的依据(工艺方案 工艺规程 工序要求与设备 本企业的现有工艺装备条件 各类工艺装备的标准、订购手册、图册及使用说明书等)(3)工艺装备的选择与设计的原则(4)工艺装备选择的程序(5)工艺装备设计程序(6)工艺装备设计(或选择)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7)工艺装备的验证(工艺装备验证的目的 验证的范围 验证的主要内容 验证的方法)3.车间平面设计 (1)车间生产设备布置原则(2)产品种类与生产分析(按产品(或流水线、生产线)的设备布置方案 按工种(或专业化)的设备布置方案 成组(或单元)设备布置方案)(3)车间设备的布置方式(机群式布置 流水线布置)4.切(磨)削加工 (1)切(磨)削加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 金属切削率 切削力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 切削加工方法与特点 经济加工精度) (2)车削(常用车削方式 典型车削加工表面类型 车床类型与适用范围 典型的车削加工(非数控车削方法) 新的车削技术) (3)铣削(常用铣削方式 典型铣削加工表面类型 铣床类型与适用范围 典型零件表面的铣削 超精铣削) (4)磨削(常用磨削方式 典型磨削加工表面类型 主要磨床类型与适用范围 典型零件表面磨削) (5)影响切(磨)削加工质量的因素和改进措施(工艺系统方面的因素 工艺过程的因素 环境因素 提高切削加工质量的原则措施) (6)切削用量的选择 (7)切削用的工夹具(机床夹具 切削刀具)5.特种加工 (1)特种加工方法与特点 (2)电火花加工(电火花成形加工 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过程 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 影响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质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3)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特点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过程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设备 线切割加工的主要工艺质量指标 影响工艺经济性的因素与分析) (4)激光加工(激光加工原理、特点和分类 激光加工设备 激光打孔 激光切割) (5)超声加工(超声加工的原理与特点 超声加工设备 超声加工工艺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超声加工的应用)6.铸造 (1)铸造及其特点(铸造工艺基础 铸造工艺设计 铸造工艺文件) (2)砂型铸造(造型材料 铸铁件铸造 铸钢件铸造 铜、铝合金铸件铸造) (3)金属型铸造(铜合金铸件 铝合金铸件) (4)压铸(压铸件的结构 压铸合金 压铸机)(5)熔模铸造(熔模铸件的结构 熔模铸造的工艺参数 模型壳的特点及应用)(6)铸造工艺装备(模样 模板 芯盒 砂箱)7.压力加工 (1)压力加工及其分类(压力加工的涵义和特点 压力加工的分类与应用) (2)锻造(自由锻 模锻) (3)冲压(冲压加工的特点 冲压工艺分类 冲压工艺的应用要求) (4)影响锻压加工质量的因素及其提高的措施 (5)压力加工用的工艺装备(冲压模设计 热锻模设计 胎模结构设计 快速经济制模技术)8.焊接 (1)焊接方法和特点(熔焊工艺基础 弧焊电源及其特性 焊接工艺) (2)电弧焊(手弧焊及其设备 埋弧焊) (3)氩弧焊 (4)气焊(气焊与气割设备选用 气焊工艺参数的选择 气焊工艺参数的选择) (5)焊接工艺装备(焊接用夹具 焊接辅助加工装置 焊接操作机)9.表面处理 (1)表面处理的特点和分类(表面处理特点 表面工程技术分类) (2)涂装技术(涂装材料 涂装工艺与装备 涂膜干燥 典型产品涂装 涂膜质量的评价) (3)热喷涂技术(常用热喷涂工艺分类和热喷涂技术特点 热喷涂工艺流程 热喷涂工艺方法 热喷涂材料 热喷涂技术的应用 热喷涂涂层质量评定) (4)电镀(电镀的实施方式 电镀的工艺过程 影响镀层质量的因素 电镀种类及应用 电镀层质量评价)10.装配(1)基本知识(组装、部装、总装 装配单元、基准零件与基准组件、基准部件 装配精度 影响装配质量的主要因素) (2)装配尺寸链及装配方法(装配尺寸链 装配方法) (3)装配方法类型及其选择(完全互换装配法 部分互换装配法(亦称大数互换装配法) 选择装配法 修配装配法 调整装配法) (4)典型部件装配(滚动轴承部件装配 圆柱齿轮传动部件装配) 五、管理/经济1.安全/环保(1)设备维护保障(保养)与安全操作(设备的维护保障(保养) 加工和起重机械的安全 机器人、数控机床和自动生产线的安全技术)(2)常见劳动安全与卫生防范(防火、防爆 防触电和静电 防噪声)(3)环境保护(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技术 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 清洁生产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介绍)2.与职业相关的道德、法律知识(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3)机械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4)财务及税务制度(会计基本制度 财务三表 税种、税率)(5)知识产权法(基本知识 专利法 商标法 著作权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6)现代企业制度相关法律(公司法 合同法 招投标法 生产许可制度)(7)WTO规则和政府产业政策(历史和我国的承诺WTO基本原则WTO的四大宗旨 反补贴与反倾销 加入WTO对我国社会的影响)3.工程经济(1)经济学基本概念(需求 供给 供给和需求平衡 市场 市场经济 指令经济和混合经济)(2)成本分析(成本的分类 量—本—利之间的关系 量—本—利分析)(3)价值工程(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 实施价值工程的基本程序 产品功能分析 产品功能评价 提出改进设想 分析与评价方案 试验,检查,评价效果)4.管理(1)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的重要性和工作性质 管理的基本职能)(2)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所有制 两权分离 企业财产组织形式 公司治理结构)(3)生产率分析与提高(生产率 方法研究 时间研究 熟练曲线)(4)物流基础(物流及其系统的基本概念 制造企业的物流系统 常用物料搬运设备的特点及选用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5)现场管理(5S活动 定置管理)5.管理创新(1)制造模式的变化和先进制造模式(制造模式从大量生产开始 成组技术、数控技术和单元制造——多品种成批生产的解决方案 当代的先进制造模式)(2)MRP/MRPⅡ/ERP(MRPMRPⅡERP)(3)精益生产(准时制(JIT)生产 看板管理)(4)项目管理(项目及项目管理概念 项目管理三要素和目标 项目管理的过程和内容)(5)灵捷制造(灵捷制造战略产生背景 灵捷制造战略的基本概念 企业灵捷化案例) 六、质量管理/质量控制1.质量管理/质量保证(1)质量/产品质量(质量定义 产品质量和质量特性 产品质量的形成与质量职能及职责)(2)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含义 质量管理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3)ISO 9000族标准与质量体系(ISO 9000族标准的产生与发展ISO 9000族标准的构成与内容 质量保证和质量体系建立)(4)质量认证(质量认证的类型 产品质量认证 质量体系认证)2.过程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概念(2)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工具(统计分析表 排列图 因果图)(3)统计过程控制工具(直方图 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指数Cp控制图)(4)相关分析(相关图(散点图)法 回归方程法 相关分析在质量控制中的用途)3.计量与检测(1)产品制造中的计量与检测(2)几何量测量(测量基准 长度测量用的器具 角度测量器具 形状测量器具)(3)机械量测量(力、重量的测量 力矩的测量 位移测量 转速测量 振动测量)(4)其他物理量测量(温度测量 压力测量 噪声测量)七、计算机应用1.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1)微机的构成及种类(2)常用微机的结构性能特点(十六位微机(8086/8088CPU)的结构性能特点 八位微机(Z80CPU)的结构性能特点 单片机的结构性能特点I/O接口及存储器的扩展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3)微机软硬件的选用原则2.计算机仿真(1)仿真的基本概念(2)计算机仿真的发展和意义(3)计算机仿真的一般过程(4)仿真在CAD/CAPP/CAM系统中的应用3.计算机数字控制(CNC)(1)CNC控制程序编制基础(CNC加工程序编制的内容及步骤 普通程序格式及典型程序代码)(2)CNC程序编制方法(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 手工编程举例 程序语言方法自动编程流程及APT编程简例普通程序格式)(3)直线插补与圆弧插补4.CAD/CAPP/CAM/CAE(1)CAD/CAPP/CAM的基本概念(2)CAD/CAPP/CAM的基本功能和工作流程(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4)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5)计算机辅助制造(CAM)(6)CAD/CAPP/CAM的应用状况(7)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CAE)八、机械制造自动化1.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及其技术内容分类2.加工作业自动化(设备自动化)(1)刚性自动化加工设备(普通的自动化机床 组合机床刚性自动线)(2)柔性自动化加工设备(数控机床 加工中心)3.物流自动化(1)物流概念和功能(2)物流自动化设备分类(上、下料/装卸自动化设备 传输/搬运自动化设备 存储自动化设备)4.信息流自动化(1)信息涵义与信息流/信息系统(2)信息源(3)信息采集/输入(4)信息处理(5)信息传输与交换(6)信息存储5.管理自动化(1)管理含义及其自动化基础(2)MRP-Ⅱ6.常见的机械制造柔性自动化系统(1)DNC系统(2)FMC(柔性加工单元)(3)柔性自动线(FTL)(4)FMS(柔性制造系统)(5)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211 评论(13)

建安五金

电气工程师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证书》,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及相关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人事部、建设部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依照《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对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考试、注册和执业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考务工作委托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负责。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考试合格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行政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建设部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考试分为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基础考试分2个半天进行,各为4小时;专业考试分专业知识和专业案例两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均分2个半天进行,每个半天均为3小时。

21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