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资料分析(126)

   1. …

  

1.

  >2007>年农产品价格增长最快的是( )月。

  A.10

  B.9

  C.8

  D.7

  

  

2.1.

  2001年,该省人口增长率为( )。

  A.0.34%

  B.0.62%

  C.0.91%

  D.3.39%

  

2.2.

  >1996>年至2001年,该省城镇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 )。

  A.1997年

  B.1998年

  C.2000年

  D.2001年

  

2.3.

  >2000>年,该省自增人口占总增长人口的比重是( )。

  A.4.15%

  B.9.53%

  C.46%

  D.100%

  

2.4.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该省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

  B.该省城镇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该省人口增长数量逐年下降

  D.该省非农业人口比例逐年提高

  

2.5.

  >下列选项中对该省人口自然变动情况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该省实现了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现代发展类型的转变

  B.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该省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

  C.2002年该省会出现人口负增长

  D.20世纪的最后五年该省新生儿数量变化不大

  

  根据下列三个图表完成各题。

  表1:1986年至1991年获诺贝尔奖5人以上的18个国家

  表2:世界科技人才密度表(人/平方公里)

  表3:世界科技人才密度表(人/百万人口)

  

3.1.

  在世界范围内,高科技人才高度集中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欧洲

  D.美洲

  

3.2.

  可从表1获得支持的说法是( )。

  A.发达国家即“人才资源高地”

  B.有的“人才资源高地”仅是数量高地,并非质量高地

  C.美国是第一“人才资源高地”

  D.欧洲是“人才资源高地”

  

3.3.

  可从表2获得支持的说法是( )。

  A.新加坡科技人才密度(人/平方公里)最大

  B.新加坡科技水平最高

  C.英国的科技人才密度最难统计

  D.上世纪后期亚洲科技人才的密度大于欧洲

  

3.4.

  可从表3获得支持的说法是( )。

  A.经济发达国家科技人才密度小

  B.乌克兰科技人才密度(人/百万人口)最大

  C.由于统计年份的差异,科技人才统计结果存在一定的不可比性

  D.社会主义国家科技人才密度小

  

  2012年北京市年末全市常住人 206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0.7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773.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7.4%。常住人口中,城镇人 1783.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6.2%。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9.05‰。,死亡率4.31‰。,自然增长率4.74‰。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1261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1人。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29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6万人。


  

4.1.2011年北京全市常住人口为( )万人。

  A.2018.6

  B.2069.3

  C.2120.0

  D.2170.7

  

4.2.2012年北京市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数的比重为( )。

  A.0.34

  B.0.48

  C.0.52

  D.0.67

  

4.3.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包括60岁)65岁以下(不包括65岁)人口比65岁及以上人口( )。

  A.多94.0万人

  B.少94.0万人

  C.多96.4万人

  D.少96,4万人

  

4.4.

  >201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占地面积为( )平方公里。

  A.16008

  B.16411

  C.16612

  D.16824

  

4.5.根据以上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2年北京市全市常住外来人口中,城镇人口1783.7万人

  B.2011年北京市全市常住农村人口为285.6万人

  C.2012年北京市死亡约9万人

  D.若2013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同比增长率保持不变,则2013年年末北京市户籍人口约为1317万人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006年全国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1331家,比上年增加6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全国分布广泛,但地区分布不均,四川、山西、黑龙江、广西、福建等地较多,分别为136、99、96、94、83家,边远省份数量较少,如海南仅有1家,云南、西藏、青海各2家。

  截至2006年底,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128家,占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总数的9.6%。其中,陕西省最多,有ll家,占本省中心总数的23.4%;辽宁、山东、江苏三地各有9家,并列位居第二,分别占本省中心总数的25%、13.6%、17%。

  2006年,根据对1237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调查,其在岗职工总数为16927人。其中,35岁以下有7025人,占总人数的41.5%,比上年略有增加,35~50岁有7708人,占总人数的45.5%,比上年有所减少;50岁以上在岗职工所占比例与上年基本一致。

  在16927名在岗职工中,有8299人具有大学或大学以上学历,占总数的49.0%。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为429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数为5114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在岗职工占55.6%。

  

5.1.

  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最多的三个省份的中心数量占全国总数的比重是()。

  

  A.19.7%

  B.22.7%

  C.23.0%

  D.24.9%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解析:

  由表直接查找可确定为8月最高,为115.7。

  所以正确答案为C。

  

  2.1.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2000年总人口为2681.7万人,2001年的总人口为2690.8万人,则2001年的人口增长率为(2690.8-2681.7)÷2690.8≈9÷2700≈0.003,增长率估算值约为0.3%与0.34%误差最小,故正确答案为A。

  

  2.2.答案:

  解析:

  

  2.3.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2000年增长的人口为2681-2657=24万人,自增人口为11.1万人,则自增人口占总增长人口的比重是11.1÷24≈0.4,故比重估算值与C选项46%误差最小,故正确答案为C。

  

  2.4.答案:

  解析:

  

  2.5.答案:

  解析:

  A :从1996年到2001年,该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增人口率逐年下降,故A正确。

  B: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无法可知,B错误。

  C:从1996年到2002年人口自增率逐年下降,但是2002年人口是否会出现负增长无法确定,故C错误。

  D:20世纪最后五年是从1995年到1999年,因没有1995出生人口的数据,故无法比较这五年该省新生婴儿数量变化,故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3.1.答案:

  解析:

  观察表1,表中数据时获得诺贝尔奖5人以上的18个国家和获奖人数,可以以此表分析高科技人才的密集度,南半球主要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以及大部分南美洲,还有南非以及非洲南部以及一些小国家, 所以表格中除了阿根廷,其余国家都在北半球,所以可判断高科技然才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故正确答案为A。

  

  3.2.答案:

  解析:

  观察表1,可以用凑整法计算出欧洲的高科技人才人数明显高于美国(178人),因此可以得出欧洲是"人才资源高地"的结论。

  欧洲高科技人才总人数约为:80+60+40+30+3×15+3×10+3×6+8=401,故正确答案为D。

  

  3.3.答案:

  解析:

  表2中,各个国家科技人才密度数据的统计年份是不同的,故不能横向比较,不能得出新加坡科技人才密集度最高这个结论,A说法错误,同理,B说法也错误;

  表2中,英国的科技人才只给出了统计人数,没有统计年份,故英国的科技人才密度最难统计,C说法正确;

  表2中,国家大部分为欧洲国家,只有少数亚洲国家,统计年份也不同,所以不能比较上世纪后期亚洲和欧洲的科技人才密度,D错误。

  所以正确答案为C。

  

  3.4.答案:

  解析:

  首先可以观察表格中的年份,统计每个国家科技人才密度的年份不统一,年份分布在1984~1992 这个范围内,对不同国家进行横向比较时,统计年份必须是一样的,因此科技人才的统计结果存在一定的不可比性,所以不能得出A、B、D 选项中的结论,故正确答案为C。

  

  4.1.答案:

  解析:

  >2012年北京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6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0.7万人。

  >故2011年北京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069.3>—50.7=2018.6(万人)。故本题选A。

  

  4.2.答案:

  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2012年北京市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数为1068.1万人,所占比重为51.6%,约为52%。故本题选C。

  

  4.3.答案:

  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包括60岁)65岁以下(不包括65岁)为286.8—190.4=96.4(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190.4万人,故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60岁以上(包括60岁)65岁以下(不包括65岁)人口多190.4—96.4=94(万人)。故本题选B。

  

  4.4.答案:

  解析:

  由前题可知201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018.6万人,又2011年北京市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1261—31=1230(人/平方公里),故201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占地面积为

  2018.6÷1230≈16411(平方公里)。故本题选B

  

  4.5.答案:

  解析:

  A项,资料中为“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783.7万人”,而题干中为“常住外来人口”,范围限定错误,故A项错误;

  B项,从表中数据可知,2012年北京市全市常住农村人口为285.6万人,不是2011年的,2011年的数据从资料中无法得出,故B项错误;

  C项,2012年北京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69.3万人,2012年北京市全市常住人口死亡率4.31‰,故2012年北京市全市常住人口死亡人数为2069.3×4.31‰≈8.918683(万人),约为9万人。而北京市2012年死亡多少人,从资料中无法得出,故C选项错误;

  D项,2012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增长率为19.6÷(1297.5一19.6) ×100%=19,6÷1277.9× 100%≈1.53%,若同比增长率不变,则2013年年末北京市户籍人口为1297.5×(1+1. 53%)≈1317(万人),故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5.1.答案:

  解析:

  根据题意,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最多的三个省份为四川、山西、黑龙江,三个省份的中心数量占全国总数的比重为(136+99+96)÷1331=331÷1331≈330/1320≈25%。D最接近,故正确答案为D。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136311265@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brsks.net/?id=59995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