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中考

2021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及范文:节约粮食

  【导读】成功的路上没有撒满鲜花和阳光,相反却总是要经历坎坷与磨难。只有沿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奋斗,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想要作文写的好,作文素材是必…

  
【导读】成功的路上没有撒满鲜花和阳光,相反却总是要经历坎坷与磨难。只有沿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奋斗,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想要作文写的好,作文素材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1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及范文》供您查阅。

  

【篇一】2021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及范文

  

  名言警句

  

  01.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灾难。)

  

  0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勉,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03.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在加强生产的同时节约用度,老天也无法让你贫穷。)

  

  0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靠宁静来修养身心,靠节俭来培养品德。)

  

  05.俭开福源,奢起贫兆。——《魏书》(节俭是福气的源头,奢侈是贫穷的先兆。

  

  )06.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史记》(饭菜能吃饱就行,没必要太过丰盛;屋子能住下人就行,没必要豪宅大院。)

  

  0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08.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唐·白居易《草茫茫》(狼藉,形容困厄、窘迫。奢侈的人容易陷入困厄,节俭的人可以长保平安,二者吉凶的对比就在眼前。)

  

  0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0.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篇二】2021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及范文

  

  人物素材

  

  01.苏东坡:口腹之欲,何穷之有?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是美食家,的“东坡肉”就是由他发明的。

  

  但是喜欢美食不一定要铺张浪费,东坡先生好吃,但吃得很节制。

  

  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口腹之欲没有穷尽,懂得节制才能惜福延寿。)

  

  当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时,生活十分窘迫。他绞尽脑汁,精打细算:每月初一,取出这个月的生活费,把它们分为30串,挂在屋梁上。每天早上挑下一串来使用,如果有剩余就放进一个大竹筒里,用来招待客人。就是这样节俭度日,苏轼依然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正是因为习惯了俭朴的生活,苏轼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起落,才能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胸怀。

  

  02.范仲淹:惟能忍穷,故得免祸。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他在应天书院读书时,一位同窗好友见他的伙食太差,便让家人送饭时多捎上一份,准备赠与范仲淹。

  

  范仲淹再三婉拒:“我多年吃粥已经习惯了,如果骤然吃上你送来的美味佳肴,以后就再也吃不下粥了,那怎么能行呢?”

  

  范仲淹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到他儿子范纯仁结婚时,范仲淹已经身居高位,经济相当宽裕了,但是当他听说儿子想用锦罗绸缎作为婚房的装饰,立即把他喊来训话:“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帷幔坏吾家法,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其节俭的家风可见一斑。

  

  范仲淹在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曾经留下一句话:“老夫平生屡经风波,惟能忍穷,故得免祸。”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人仔细品味。

  

  03.“一品宰相”曾国藩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一度功高震主,权倾天下,但他的起居生活却非常俭朴。

  

  老外戈登描述他与曾国藩会面的情景:“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油渍斑斑。”

  

  名震天下的总督却活得如此清苦,恐怕大清天下找不到第二个了。

  

  吃饭上,曾国藩亦不讲究,简单至极。通常他每顿饭只有一个菜,“决不多设,虽身为将相,而自奉之啬,无殊寒素。”

  

  因为每餐只享用饭一碗、菜一品,当时人们戏称他为“一品宰相”。为提倡节俭,教育家人,曾国藩于大堂上亲书一联:“惜食惜衣,不惟惜时兼惜福;求名求利,但知求己不求人。”

  

  04.“抠门”的盖茨

  

  比尔·盖茨31岁便成为世界首富,我们都知道他富可敌国,却不知道他过日子有多抠门。

  

  一次,盖茨和一位朋友同车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去迟了,以至于找不到车位。朋友建议他把车停在贵宾车位,“噢,这可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不同意。朋友要替他出这个钱,盖茨依然不同意,他觉得饭店这是“超值收费”。

  

  最后,他们费了好大劲终于把车停到了普通停车区。但就是如此“抠门”的盖茨,在慈善事业上却非常慷慨。

  

  他和妻子梅琳达捐赠了超过240亿美元,用来支持全球医疗和教育事业。每个人都有“抠门”的时候,也都有“慷慨”的一面。什么时候“抠门”,什么时候“慷慨”,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观,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

  

  05.华人首富和两片西红柿

  

  李嘉诚是华人首富,但他在生活中却非常节俭,能省则省。有钱人的手表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动辄几万几十万。有谁能想到李嘉诚的手表只值3000港币,是一款西铁城的太阳能手表。他觉得这款表走时很准,很好用,很爱惜。

  

  一次,李嘉诚在澳门参加一个招待会,当宴会快结束的时候,有人看到这么一个细节:李嘉诚面前的盘子里还剩下两片西红柿,他笑着招呼身边的助手,助手轻步上前,两个人一人一片把西红柿分着吃了。这小小的两片西红柿,折射出李嘉诚勤俭节约的品格。在他看来,即使是不起眼的小物件,也不能因浪费而抹杀了它存在的意义。“不能浪费”,这简单的四个字,是李嘉诚先生一生坚持的财富观。

  

【篇三】2021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及范文

  

  事例素材

  

  01.舌尖上的浪费

  

  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02.吃完一道再上一道

  

  在澳大利亚,小型公务聚餐基本都是“份饭”,而大型聚餐靠服务生“适时”地提供每道餐品,上一道没吃完就不会上下一道,因此很少有食物浪费。

  

  03.浪费食物要罚款

  

  德国被认为是处罚餐厅浪费最严厉的国家。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人民日报曾经报道:一行中国人在德国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饭菜,被罚款50马克。餐厅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花的是你自己的钱,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

  

  04.“份炒饭”挑战吉尼斯纪录失败

  

  2015年10月23日,在江苏扬州,一份总重量4000多公斤的扬州炒饭成功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然而,三天之后,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机构却宣布该纪录无效。原来,挑战成功后,一部分炒饭被送到养殖场做了饲料。而吉尼斯世界纪录对此有严格规定:用于挑战的食品最终必须为民众食用,不得有任何浪费。

  

  此举随即引发网友吐槽,主办方的行为遭到了大家的一致谴责。在我们这样一个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国度,粮食被赋予了特殊的感情 色彩,“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炒饭喂猪”活动挑战的不是吉尼斯世界纪录,而是公众情感和公序良俗,它被官方机构否认,受到公众谴责,都是咎由自取。

  

【篇四】2021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及范文

  

  范文

  

  天地“粮”心,杜绝“剩”宴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实现了“富起来”。可是就在全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奢侈浪费的现象也随之产生。君不见,大江南北的各种酒楼食肆、餐厅厨房,每天都有大量的剩饭剩菜被随意丢弃,白白糟蹋。据统计,在中国每年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这个数字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交待背景,相当于材料作文中的引述材料。)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国家发出了“节约粮食”的号召。但是有人对此心存疑问:既然我们已经“富起来”了,还有节约粮食的必要吗?笔者认为:不仅有必要,而且非常必要。

  

  (亮出总论点:节约粮食非常必要。)

  

  首先,节约粮食是国情的需要。事实上,虽然现在多数国人不再为吃饭而发愁,但我们的富裕还只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我们还有近一亿的人口是扶贫对象。有句话说得好,“在当前需要我们正视的有‘两个 中国’:一个是跨越发展、越来越富足的中国,一个是依然有大量困难群众的中国。”如果能同时看到这“两个 中国”,你就明白了大力倡导节俭之风的时代意义。

  

  (分论点1:节约粮食是国情需要。)

  

  其次,即使哪天我们实现了“绝对”的全民富裕,粮食也不可随意浪费,因为节约粮食不仅是对社会资源的珍视,也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我们从小就会背,但你未必还记得它的名字——《悯农》,如果你对风吹日晒之下辛勤劳作的农民有所悲悯,就不应该把好端端的饭菜遗弃到垃圾桶。

  

  (分论点2:节约粮食是对劳动者的尊重。)

  

  最后,从我们自身来说,珍惜粮食,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重要的品德修养。白居易有诗云“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生活奢靡的人,为了满足贪欲,很容易误入歧途;而习惯了节俭的人,方方面面有节制,自然能规避人生道路上的许多风险。此外,习惯了节俭生活的人,一旦遭遇逆境,更容易适应和面对。苏东坡是有名的美食家,但他从不奢侈浪费,他说“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正是因为养成了节俭的生活习惯,当他遭遇贬谪,生活陷于困顿的时候,依然能够开荒于东坡,保持乐观,从容应对。我们都知道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气,可你是否知道,这种豪气是以勤俭节约、习劳习苦为底气的。(分论点3:节约粮食是一种重要的品德修养。)

  

  总之,无论从国家、他人还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珍惜粮食都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总结观点)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一粥一饭省起,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坚决不让盛宴变成“剩”宴,因为粮食来之不易,源自天地“粮”心。

  

  (发出呼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136311265@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brsks.net/?id=43568
中考

编辑: 中考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