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危险!委员呼吁成倍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去年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调研,基层的教育局长们请马敏无论如何也要把他们的心声反映出去:农村教育危险!…

我国农村教师问题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无法吸引优秀人才,无法留住年轻有活力、能力强的教师。而对于如何解决我国农村教师问题,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去年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2》已经给出了答案——调查显示,在回答“工资多高才能吸引师范毕业生下乡”的问题时,当初始月薪达到3001至4000元时,79.4%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愿意到农村任教;若工资达到4001至5000元,88.07%的受访大学生愿意到农村任教。也就是说,工资水平达到4000元以上,我国农村教师教育“短板”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这与葛剑雄提到的指数级增长不谋而合,据华中师范大学课题组调查,2013年,农村教学点四分之三以上的教师年收入不足3万元,月薪仅2000多元。

近年来,我国教育、财政部门也在努力提高教师待遇,比如在实行绩效工资时,要求向农村学校倾斜,另外还给农村教师每月几百元的生活补助。但距离把农村教师的待遇翻一番,甚至高于城市教师,还有很大差距。在日本、美国,农村教师的工资都高于城市教师,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那么,农村教师的待遇翻一番,到底能不能实现?阻力在哪里?我认为,完全可以。阻力主要在于观念上:政府在教育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据测算,如果要全面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国家每年大约需要投入750亿元。这笔钱看似很高,但国家完全可以负担​​得起。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包括教育费、基础设施基金和教育费附加)21405.67亿元,比上年的20314.17亿元增长5.37%,增加了1091亿元。问题不是国家出不起这笔钱,而是国家愿不愿意在这方面花。如果国家认识到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的重要性,那么国家可以把新增的教育投入全部用于基础教育,重点投入农村义务教育。同时,也可以调整教育经费投入,把调整后的高等教育经费中的一部分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上,从而解决经费问题。

也有人认为,只注重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会让教师职业过于“物质化”。这是一种过时的观念。建设教师队伍,必须有现代人力资源观念,站在教师职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职业的吸引力。如果连教师职业的工资待遇都保障不了,何谈吸引力?教师职业的荣誉感不是靠喊口号就能实现的,而是必须关注教师在职业保障、职业发展空间、教师个人价值实现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忽视教师实际生存状况,大谈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可能会脱离实际,让乡村教育陷入严重危机。

考虑到各地情况不同,农村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农村地区教师的待遇问题,可以通过增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但这并不是把钱拨给省市,再由省市再分配给农村教师,而是把工资直接存入每个农村教师的账户,这在技术上并不困难,而且可以防止资金被各级挪用和挤占。代表委员们反映,在一些农村地区,政府对农村教师的生活补贴只是“空头支票”。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办好教育事业,必须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立足发展教育的重要职责,把钱用在最急需、最需要的地方。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一倍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136311265@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brsks.net/?id=326403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