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十周年专题报道:三次国培经历助我成长为教研员

“国培计划”十周年专题报道。1989年,我中师毕业。31年间,我从一名普通的小学英语教师成长为今天负责全市小学英语教研工作的教研员,我感念人生中…

我是1989年师范毕业的,31年来,我从一名普通的小学英语教师成长为负责全市小学英语教研的研究员。感恩人生中三次重要的“国培”经历,每一次“国培”都是我积累成长内在力量的机会。

首届“国培”让我领略新课改风采

2000年,我是“国培计划”跨世纪园丁项目首届学员,也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行者,在首都师范大学白广路校区接受培训。当时,外语领域的学术大师们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场学术盛宴,让我大开眼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初,我在学习中不断颠覆对课程和教学的认识。晚上,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同学一起呆在灯火通明的图书馆里,经常通宵达旦。

离开北京,我们每个人带走的不仅仅是厚厚的书本,还有国家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和重托,还有大家的殷切期望。

这次“国培”让我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身先士卒,在随后的10年里,我将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并与同事们一起变革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努力改变外语教学耗时、低效的局面。

第二次“国培”让我以超越学科的眼光看待教育

2010年,我获得了“国培计划”首批骨干教师海外研修项目的访问学者资格。在国外的180天里,我用图片、视频记录下所见所闻的教育,学习笔记足足有32万字。《慢教育,让孩子自然成长》一书是我回国后提交的论文。这次国培经历,让我开始以学科以外的眼光看待教育。此后的10年里,我和同事们一直致力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第三届“国训”让我领悟教育的共生与传承

2018年,经过层层筛选,我成为“国培计划”名师试点项目首批学员。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科学规划下,西南大学作为培训基地,为我和10位外省同学量身定制专业成长,并从学校中挑选顶尖专家作为我们的导师。我们相伴两年,亦师亦友,收获颇丰。去年,我在西南大学、天津市教委和我所在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全国首个教育部命名的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独行更快,众行更远。我深知这次“国培”的深远意义。在工作岗位的最后10年,我一定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心尽力,和一众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艰难阶段,让教育共存、传承。

全国三次培训让我成长了很多,生命有限,教育无限,我愿意一辈子当一名好老师,教好书,育好人。

(作者单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

中国教育报 2020年9月6日 第3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136311265@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brsks.net/?id=325928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