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女子死在审讯室,法医手握手术刀,解开谜团,排除酷刑,澄清事实。
个人签名被伪造,残疾人遭遇意外灾难,证件检验专家可以辨别真伪,帮助人们摆脱财务纠纷。
…
越是离奇、越是困难、越是胶着的案件,越考验干警的党性和责任感,这是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信息化部门每天面临的任务。
近年来,在省检察院党委的坚强领导和支持下,检察信息技术部门坚持“依靠科技、以案管控为重点、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不断通过多办案、办好案管控为检察工作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检察技术办案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2023年荣膺集体一等功。
省检察院检察信息化部门合影。
关注工作职能
建造坚固有力的战斗堡垒
开展司法鉴定是检察信息技术部门支撑检察办案的主要职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授权,省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以下简称鉴定中心)设在检察信息技术部门,下设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文书检验、痕迹检验、电子证据、录音检验、影像检验、司法会计等8个技术实验室,建设类别数量位居全国检察系统前列。
鉴定中心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国际标准化,推动法医鉴定中心实验室国际互认,自2016年起七个鉴定类别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8)评审,鉴定意见可在全球100多个成员国间实现互认,并参与处理多起国家重大案件。
司法鉴定中心7个鉴定类别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8)评审。
人才是第一资源。检察信息技术部共有干警21人,其中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6人,高级职称5人。韩业星主任是中国法医学会副会长、国家级检察专家,直接或参与办理法医鉴定案件2600余件,完成科研项目4项,参编专业著作5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2篇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收录,1篇被荷兰国际科学文献数据库(Elsevier)收录,10篇被核心期刊收录。副主任、博士楼春光参与的科研项目《高腐败样本降解DNA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实现了我省主体科研项目一等奖零的突破。
2015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件的刘某审讯室死亡案是对鉴定干警意志和责任心的一次考验。刘某涉嫌诈骗,在执法中心审讯室接受审讯时死亡,家属对死因产生怀疑,事件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鉴定中心接到委托后,当晚就安排法医赶赴现场,制定了周密的鉴定工作方案,并在多方见证下完成了尸检。现场通过全面综合分析,结合死者身体状况、环境等情况,排除了因暴力打击死亡的主观猜测,并耐心向死者家属、涉案公安代表、办案单位进行解释和解答,得到了各方的一致认可,网络舆情也迅速平息。
“让一切鉴定问题就此结束。”多年来,检察院信息技术部门始终以无私、无畏的精神捍卫着鉴定人员的初心使命,办理案件数量位居全国检察院前列。
坚守绩效
深化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工作导向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检察技术证据审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科技驱动检察”成为检察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省检察院检察信息技术部门与中国工程院丛斌院士团队合作开发了“法医病理大数据云平台”,并获得国家版权局授予著作权。“平台累计采集尸检案例1000余例,数字病理切片10万余张。”省检察院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2019年该平台获得最高人民检察院认可,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中心办案平台上线,免费供全国检察系统法医使用,并逐步推广至黑龙江、辽宁等省(自治区)检察机关。
2020年,检察信息技术部门成立专项小组,对全省近两年优秀检察技术案例进行全面梳理,历时两个多月,整理形成《河北省近两年优秀检察技术案例汇编》,得到最高检领导的批准和肯定。
检察院信息技术部门的警察讨论案件情况。
近年来,省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法医、书证、视听电子证据等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夯实,鉴定中心法医参与并主持最高检察院“技术证据审查指南研究”专项,形成文献研究成果4项,纳入检察机关司法鉴定技术规范,统一指导全国检察系统法医案件审查工作。
文书检验、痕迹检验是鉴定中心的主营业务,2021年《河北法制报》报道了鉴定中心参与办理的一起疑似担保借款合同伪造签名案,该案的成功办案洗清了智障人士的冤屈,赢得了广泛赞誉。2023年全省文书检验、痕迹检验专业承办案件同比增长44.5%,为多起案件的事实定性、认定提供了可靠依据,仅一起合同诈骗案就间接挽回了1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视听资料专业开展语音身份识别、录音真伪鉴别等六项视听技术检验鉴定业务。在2020年司法部、公安部两次能力验证技术考试中,省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成为检察系统首家获得录音、图像双专业满意的司法鉴定机构。其中,“运用图像清晰度处理技术巧妙揭示案情真相”案入选典型案例;运用多种新型录音降噪技术突破“崔某某故意伤害案”瓶颈,化解有罪无罪之争,成功支撑二审诉讼,获得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广。
电子数据检验专业多年来办理了一系列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2023年,该队参加第九届全国电子证据收集大赛,与全国公安、检察、国安机关近千支队伍、300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两支队伍均荣获专业组三等奖。
围绕中心开展工作
服务和保障检察工作现代化
2023年,省检察院部署开展“燕赵山海·公诉检察”专项督导,为美丽河北建设保驾护航。检察信息技术部立足工作实际,统筹安排全省检察技术部门服务保障专项督导,主动对接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基于大数据、快速检测、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新技术,搭建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智能应用平台,加强线索收集、分析研判、辅助决策等方面的协同配合,实现专项督导数据全面互联共享。
河北省公益诉讼检察院大数据智能应用平台。
构建完善公益诉讼技术支撑体系,全省以地市级检察院为主体建设14个快速检测实验室。推动与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开展技术合作,成立“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河北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公益诉讼(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联合实验室”,深化公益诉讼(环境损害)领域业务联动。组队参加全国检察院首届公益诉讼检察取证业务竞赛,参赛队员全部荣获“检察取证能手”称号。持续开展检察技术公益诉讼快速检测专题培训和全省无人机检察取证竞赛,立足岗位锻造精兵强将。 2023年,带领省检察技术部门开展公益诉讼支援案件4007件。
围绕新一届省检察院党委数字检察战略部署,检察信息技术部为省检察技术鉴定制定了以“业务数字化、研判自动化、监察智能化”为目标的数字检察发展路径,在全省检察大数据法制监督工作不断创新突破:以司法鉴定研判审查为核心,建立了刑事案件司法鉴定法制监督模式,荣获全省检察大数据法制监督模式大赛一等奖;指导安新县检察院督促整改白洋淀周边污泥处置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理论研究论文《数字化检察在司法鉴定法律监督中的实践研究》荣获第十届河北省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一等奖,并受邀在会上做典型发言。
司法鉴定、数字检察……给检察监督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勇于拼搏的检察信息化队伍用忠诚点燃检察之魂,努力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司法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