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本科学历,小学教师。2013年毕业后,她通过教师招聘考试进入教育系统,担任小学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6年,所带班级成绩优异。“蚕蛹不死,不吐丝;蜡烛不燃尽,不流泪。”在这个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里,她坚信用自己的光芒照亮孩子们的心。
2014年加入德开小学名师成长俱乐部,以“作文写作”为研究方向,与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写作过程中共同成长。2017年8月荣获开发区优秀教师称号,2018年12月荣获德州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表达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有表达的天赋和欲望,教师能做的、应该做的,就是顺应他们的表达,激发他们的动机,释放他们的潜能,千方百计让学生动情、动情、动词、动笔。只有动情、用词,学生才能写出感动自己、感动他人的作品。”德凯小学的王鹏老师告诉记者。因此,在她的作文课上,时而有开心游戏的笑声,时而有同伴的掌声,时而有边读边写的朗读声,让邻班的学生羡慕不已。作文是我的笔迹我的心声,写下我最真实的感受。在教作文时,她不再一味强调格式、结构、修辞,而是让孩子们通过情境的形式得到最直接的感受。让孩子们在快乐玩耍的同时,写得顺畅、豪情万丈,在阅读、理解、评价、批改中提高自己。
“作文式写作让我和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有了交流,让我们彼此理解,不再有矛盾和不愉快。”王鹏老师开心地告诉记者,在游戏中,孩子们玩得开心,写得随心,在展示中自信满满,在点评中有所提升,在阅读中收获了知识。阅读大家的作品也给孩子们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插上了隐形的翅膀。“现在,孩子们不再害怕写作文了,对每一节作文课都特别期待。”
2018年,德凯小学名家俱乐部进行了“项目组”拓展改革,她加入了“家校合作项目组”,这次,她将研究方向升级。作文写作从学校走到了家庭。写作不仅是师生、同学之间沟通的媒介,更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她说:“学生把自己的独家作文读给父母听;有时能得到父母的书面回复,这在信息时代颇具仪式感;有时以作文的形式向父母传达内心的想法;有时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也增进了亲子感情。”听着王鹏老师的故事,幸福和自豪总是洋溢在她的脸上。
“‘一点点种子/一点点泥土/一点点整理/一点点愿望/一点点这个那个/一点点阳光/一点点雨水/一点点等待/然后/一朵小花!’我愿意用我的爱心和青春去感染每一个孩子,为他们的童年添加一些底色,然后静待花儿绽放。”王鹏说,作为一名教师,她感到幸福和自豪。
找记者、求报道、求助,在各大应用商店下载“齐鲁一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一点情报站”,全省600余家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报道!我要报道